让快乐的音符在习作中流淌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t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日的阳光柔柔的,唤醒了尘封的心情。春日的风暖暖的,熏醉了每一根神经。我兴奋的手仍轻抚心弦,拨弄着酝酿已久的心曲,这让我不由地想起了我曾经上过的一节活动作文课。
  说实话,以前我怕上习作课!因为习作课难上,难就难在它对教师的应变和语文功底要求特别高。它要求教师依据学情,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所见所闻,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教师的功底尤其体现在点拨的语言与精当的点评上,可以说,习作课是很多语文老师心目中最具有挑战性的教学。那么,没有方法引导的习作课,偏离学生生活的习作课都是有缺憾的,尤其是活动作文课。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要把活动与写作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仔细地观察活动的方法,做到动口、动手、动脑、动感情,进而达到写作的欲望,有效地完成创作的目的。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学会观察才能感悟,只有感悟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有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才能将具体的场面融入自己的情感进行描述。而轻松愉快的活动是学生搜取习作素材的原动力,没有负担的真实体验是学生创作的内驱力,学生感受体验后,真情实感的表述才是学生的润笔剂。
  所以,我充分调动学生天性好动的心理特征,上课时把学生的双手解放出来,让有趣有益的游戏、活动丰富我的课堂,让学生开心地去玩、去做、动脑去想,在这种师生、生生共同营造的身心愉悦的氛围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创作兴趣。
  我在执教的《缝扣子》这节活动作文课当中,通过让学生参与有趣的缝扣子比赛,通过亲身体验,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动手与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并能把缝扣子的过程表达清楚。
  首先,我以了解“针线活”展开话题交流,我是这样说的:“同学们肯定体验过‘针线活’的快乐!能告诉老师你体验过什么‘针线活’的乐趣?”有的孩子说体验过帮奶奶穿针的快乐,有的孩子说自己感受过缝沙包的快乐。顺着学生的回答,我提议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层体验“缝扣子”的乐趣。(板书:缝扣子)我借助实物投影仪给孩子们演示缝扣子的整个过程,让孩子们先仔细观察老师缝时的每一个动作,包括左右手灵活地配合。
  学生对缝扣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后,谈一谈对“缝扣子”的感受。再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四人一小组讲讲老师缝扣子的过程。并讨论总结缝扣子必须的四个步骤(即:穿针引线→固定纽扣→缝补结实→完工打结),然后,让学生按照这四个步骤,也学着老师的样子来亲自体验缝扣子。当我一声令下,学生都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在这当中,我每让学生完成一步,都现场进行采访,如:穿针引线只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比比谁穿得快,请穿好的孩子轻轻地站起来,并问问他们为什么穿得这么快?引导他们找找其中的原因,对在规定时间内没有穿好线的孩子,也进行了解,让他们讲讲在规定时间内自己落在后面的原因,并说说自己当时的心情和感受。最后,扣子订完以后,展示孩子们推荐的作品,并让这些学生,说说自己成功的经验。不管是“得”还是“失”,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们经历的都是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当孩子们流畅地表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的时候,我觉得他们真是太可爱了:给他们一个空间,他们就能给你色彩;给他们一片绿地,他们就能给你灿烂;给他们一次体验,他们给你的就是一个奇迹!
  对缝得不好的学生的作品我同样也进行了展示,并让他谈谈对自己的作品是否满意?为什么?其他学生也可以评一评,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其实,采访的过程,就是在给学生积累素材,他们一边体验,一边还要把心中的感受及想法随时说出来。这样,既做到了步骤和思想情感的双重指导,而且进行了层层递进。我欣喜地发现,作为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最后完成习作时,都能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而且每个孩子的感受都不一样。欣赏着孩子们笔端流淌的语言文字,倾听着他们心灵的真情表白,我的心里印上了这样的话语:有了体验生活的汪洋大海,何尝没有学生心田的涓涓细流?
  这还让我想起一些专家所说:学生学写文章,想得深才写得深。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和调控,也是我教学成功的关键。如:每个环节的进行,都是我有意设计的,我带着学生走入情境,启发思考和创新。只有让学生会思考,会表达,他们才会在习作中有话可写,相信他们的习作也会越来越精彩。所以写的过程也是想的过程。我不仅要引导他们思想,更要不断开拓他们的思路。中断了,则要连接;迷路了,则要引上正路。走到了暗处,则给他们一盏灯;无路可走了,则要铺路搭桥……总之,习作前在指导上下功夫是非常重要的。当他们“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就应将他们领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开心和喜悦,在审题立意构思过程中,教师还要循循诱导,开拓思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培养起学生浓厚、持久的作文兴趣。其实,“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造源泉,就必须教他学会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的众多关系”。让我们努力拨动学生的情思,在活动中开启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尽情地说出心中所想,快乐地写出心中所感吧!
  往事如歌,想想人生中经历的事情虽然很多,但对于从事教师行业的我来说,上好每一节课,这便是我从事这一职业的最大幸福!我想带着这样的心情和希冀,让我和我的孩子们每天都沉浸在快乐与幸福之中!
其他文献
【摘   要】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关注人也就要关注人的情感。作文是学生情感和灵性的自然升华,是用自己的眼睛和思维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感受和判断。可见,作文教学中,情感因素不能忽视:命题激趣,诱发情感;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范文引路,沟通情感;及时评改,深化情感。激活情感,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表现自我,将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关键词】 激活情感 诱发情感 激发情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标准下重视朗读训练已经成了教学的一个“热点”。朗读的重要性也被每一位重视语文教学的老师在实践活动中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了验证。因此,在以新课程为前提的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克服一些误区,抓住关键进行朗读,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关键词】 朗读 教学策略 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新课程标准》规定重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读”是关键,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只有读得顺
期刊
新课程改革,首先需要老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进而不断在新课改理念下改进和完善教育教学行为。只有教师自觉在课堂上落实新课改有关理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优化课堂,才能真正进入新课程改革的广袤天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不仅要改进教学观念,更要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  1 对英语课堂结构探索的起因  我们学校英语学科实行读、听、说、练“四导”课
期刊
【摘 要】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初中语文教材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涵盖面较广,里面有许多适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道德教育的要求和课程中的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热爱汉语言文字的情感,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深厚,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自觉地、有机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德育教育  我在从
期刊
【摘 要】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也要通过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的程序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关键词】 说准教材 说明教法 说明学法 说清程序  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外语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多方位的智能开发转变,自然是外语素质教育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1 说准教材,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有其自身
期刊
【摘 要】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的任务。老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具体情况,探求适合的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 能力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加强阅读教学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同时阅读教学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有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作用。阅读教
期刊
论语有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就应该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使学生热情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我认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1 驾驭语言,缩短距离  语文课是包罗万象的课,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不涉及。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除了引人入胜的语言之外,还应该不失时机地插入学生感兴趣的语言,如方言、网络语言等。我在讲“
期刊
【摘 要】 在高中诗歌教学中,教师应敢于放手,对于基础性问题,交给学生自行处理或互助处理;对于教学重难点,教师可以通过任务或问题进行引领,让学生通过讨论等方式合作探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处于涵泳、鉴赏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确保诗歌教学的课堂活跃性。  【关键词】 诗歌鉴赏 主体性 涵泳 讨论  诗歌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软肋。从学生的角度讲,诗歌鉴赏本身的难度已在他们面
期刊
【摘 要】 七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的重要一年,也是最关键的一年,为使学生在英语这门学科上取得更大的进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教学方法,作以下教学反思。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反思  由小学进入初中,是人生旅途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就其学习活动而言,学习科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知识的幅度和深度呈螺旋式上升的数学、语文外,又一种新语言——英语,走进了课堂。初一学生刚接触到这
期刊
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论指出,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中,任何一个构件的行为会对整个系统产生巨大影响。在地球气象系统中,南美洲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扇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就会导致北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巨大风暴。其实,何止是大自然,我们教学活动,照样适应于“蝴蝶效应”。且看我听过的一节人教版二年级上《酸的和甜的》公开课导入部分实录:  师:小朋友们好,在这节课开始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大家想不想听?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