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一样的红色谍王阎宝航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iyuang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4年5月16日,南昌城里的一闻会议室内,蒋介石在接见完四维学会的全体理事后,随即叫住了坐在桌尾,一位身着长袍、文质彬彬的阎先生,说是另有别事,请其稍留片刻。待其他理事全部走出会议室后,蒋介石很有兴致地对这位阎先生说:“我请你担任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的书记。”听到这一消息,这位阎先生感到事出意外,他当即表示:“新生活运动如此重要,本人对此无深刻理解,恐难胜任,您还是……”可还没等阎先生说完,蒋介石一抬手,制止他再说下去:“你的情况我了解了。好吧,你可以考虑考虑再作决定。”这位阎先生是谁?蒋介石为何要邀请他来担任“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的书记”?他有多大的能耐,胆敢拒绝蒋介石的盛情邀请?阎先生的女儿阁明光女士,做客《记忆》讲述背后故事。
  促成张学良联合杨虎城
  “我的父亲叫阁宝航,他是中国抗日隐蔽战线上的一个情报人员。”阎明光介绍,新生活运动促进会是蒋介石在第五次围剿红军以后,在围剿大本营江西南昌发起所谓的重整道德、改造社会风气的运动。蒋介石自任“新生活运动促进会”的会长。所以新运会书记这个职务,属于国民党上层。阎宝航拒绝了蒋介石的任命,但最终阎宝航还是就任了新运会的总书记,在张学良这个好友的极力主张下,阎宝航终于答应了蒋介石,到南京就任“新生活运动促进会”的总书记兼总千事。
  阎宝航成为那个动荡年代政治舞台上一颗耀眼的明星。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西北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扣押了蒋介石,发动“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这次事变不但让蒋介石同意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也让蒋介石身边的大红人阎宝航拥有了一个极其特殊的身份。西安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而此时的南京,阎宝航的家也被当时的宪警围了个水泄不通,为首的宪警头子拿出了一张字条,“直到蒋主席脱险归来为止,阎家上下一众老小,一步也不许离家”。原来西安事变发生的前半个月,阎宝航曾经去过西安,有些人从阎宝航与张学良的原关系上推断:他至少知道或参与了事变的预谋。更凑巧的是,事变的第二天,阁宝航叉因私事到上海去了,怀疑他的人,越发振振有词,简直把他看作重大嫌疑犯。阎宝航没有参与到西安事变,但西安事变叉确是因为他的一些行为,间接引发的。
  阎明光说:“西安事变前的两个月,我父亲就从国民党高层那儿听说日本的首相广田向中国政府提出了三项原则,邀请国民政府与其一起反共,消灭全国各地的共产党,蒋介石当时虽然没有表态,但他很可能要借助日本人的力量共同防共。那在这个借口下,日本在中国各地驻军便合法化了。而我父亲他们这些东北人,一心想的就是打回东北去。当时张学良就在西北,于是我父亲他们就决定,给张学良写一封建议书,大意是:不能对蒋抱幻想,不能继续与红军作战,消耗实力。要利用东北军在西北之机,与杨虎城联络,停止内战,搞大联合,打回老家去。建议书写完后,他们就让高崇明马上去西安给张学良送去。”3天之后,张学良就把阎宝航接到了金家公馆,从上午十点一直谈到下午四点。其闻,张学良明确而坚决地表示不再参加内战。“那年的11月下旬,我父亲去行政院外交部演讲,当时新任的外长张群就跟我父亲说,蒋介石已经决定要接受‘广田三原则’了。然后过了没几天,趁着张学良到南京参加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时,我父亲就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了张学良。张学良返回西安后,就开始秘密与杨虎城的陕西军联络了。”1936年12月26日,南京明故宫机场聚集了国民党的众多要人和政府官员们,他们急着要去见证一段“传奇”,蒋介石从西安事变中安然无恙的回来了。数小时之后,另一架飞机降落在了南京郊外的军用机场,飞机上一前一后下来了两个气度不凡的男人,一个是军统特务的头子:戴笠,另一个则是发动这次“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
  获得德国攻打苏联的绝密情报
  1940年,希特勒称霸了西欧大陆,开始把战略中心转移到东方,矛头直指苏联。希特勒正决定集中兵力对苏联发起闪电袭击,而中共中央在失去苏联的强有力支持后,也将步入险境,但這正是蒋介石愿意看见的。1941年5月,重庆的一幢二层小洋楼里,正在举行一场与当时的抗战氛围大相径庭的欢迎德军代表的宴会,来提前庆祝这场阴谋的胜利。在重庆,身为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书记兼总千事的阎宝航,可是国民政府各种高级聚会的常客。然而那晚刚一走进宴会厅,阎宝航却感觉到了与以往各次宴会不同的气氛。很多穿着军装的德国武官,再加上国民党高官们兴奋的表现,让阎宝航本能地觉得有什么事要发生了。
  阎宝航在那次宴请德国军官的酒会上,从两个人身上得到了绝密情报:德国马上就要进攻苏联了,大概是在6月20日的前后一周。离开宴会厅的阁宝航一回到家,就派人把这一情报送去了重庆红岩村的八路军办事处周恩来的手里。
  原来,自从西安事变后,在与周恩来的接触中,阎宝航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也逐渐树立了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1937年9月,阎宝航由周恩来、刘澜渡介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于阎宝航来说,他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和人际关系,可以成为谍报工作的优越条件。所以周恩来指示他,仍以民主人士的身份参加活动,主要是收集国际方面的战略情报,代号“阎政”,并由周恩来单线联络。
  当阎宝航将德国将要攻打苏联这一情况汇报给周恩来后,周恩来立刻紧急电告延安,并由党中央立即通报了苏联,使苏联逃过一劫。从此以后,阎宝航这个名字,进入了苏联的历史。
  阎宝航除了得到德国计划偷袭苏联的这份重要情报以外,还在同年,1941年,得到了日军准备偷袭美国珍珠港的情报。当时,时任国民党军政部所属军用无线电台总台第43台主任的池步洲,破译了日军即将偷袭珍珠港的情报。11月下旬,池步洲在将这一情报上报的过程中,被阎宝航获知,阎宝航立即向党中央做了报告,转告苏联,并由苏联通知美国,然而傲慢的美国海军将军们根本不相信这一情报的价值,但是1941年12月8日,果然爆发了珍珠港事件,印证了这—情报的准确性。为此,阁宝航受到了共产国际情报局的表扬。
  他的情报堪比原子弹
  1944年夏,英美不断催促苏联尽早对日作战,但是斯大林比谁都清楚,虽然日本的本土遭受了盟军的猛烈打击,败局已定,但他在中国东北驻扎的100多万关东军,却毫发未损,一旦对日作战,苏联红军必将付出巨大的牺牲,而此时的日本也还心存侥幸,他甚至幻想,一旦美军在日本本土登陆,他将仍以东北为基地,做最后挣扎。但一份来自中国重庆,有关日本关东军的详细情报,却将这支庞大的军队彻底带入覆灭的噩梦。而拿到这份情报的人,正是阎宝航。
  1945年8月9日,当苏联红军向日本关东军发起致命性打击的时候,各级指挥手中都掌握着整个关东军的详细情报。如按图索骥一般,势如破竹,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全面突破了关东军经营十几年的防御体系,把日本这个王牌军彻底摧毁了。阎宝航的这份情报不仅强有力地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推动太平洋战争迅速结束,催化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覆亡。其战略作用,绝不亚于美国在日本投放的原子弹。
  据BTV科教《记忆》整理每周一至周五20:00播出
其他文献
“华谊兄弟”创始人之一王中军先生,不仅电影做得好,古董艺术品收藏也不遑多让,且是位“跨界”收藏家,既藏有非常好的毕加索、梵高、莫迪里阿尼等人的作品,也藏有引发轰动的《局事帖》;颜明是古画收藏家。很多人认为古画极难鉴定,于是就以出版著录作为收藏依据;黄玄龙是著名的台湾收藏家,将每一件藏品都做足文章,他的“翦松阁”堪称古董界的“奢侈品晶牌”;徐累则是著名的画家和艺术评论家,与收藏圈多有交集。他们最近在
期刊
喜欢贾探春的几点理由  木匠  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是我在上中学时读的,唯独《红楼梦》是上大学以后读的。早没读,不是没时间读,而是读不进去。总觉得它废话太多,当然在红学家眼里,这些废话都是大有深意的。后来,要不是怕人说“连《红楼梦》都没读过,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学中文的”,十有八九也不会读——好小说多了,有读它的工夫,不如读点剐的。所以,我第一次读《红楼梦》,与其
期刊
纪念北京张家口申办冬奥会2周年系列活动《百虎迎冬奥》的大型书画展览,将于2017年8月中旬在张家口拉开帷幕。  此次展览是著名画家姚少华先生在冬奥会正式申办成功的时候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之后叉在山西等各地巡展,这次来到了张家口组委会所在地。除了“百虎迎冬奥”的很多作品以外,各界的知名人士都踊跃地积极参加,群策群力,不仅是“虎”展,也是各界人士用自己的行动来迎接我们的冬奥会。  采访的时候姚少华先生说
期刊
第一次见到李路导演是2009年。《老大的幸福》拍摄现场。有机会去客串了一个小小的角色。跟范伟老师有几句对话。以为还是在排练的时候。导演已经喊了OK。悄无声息间就已经准确抓住了镜头前最自然的状态。李路给人的是完全没有压力的亲切感。自成气场中心的安全感,执行力超强。做决定果断。却被贴上“慢产”标签。2017年李路担任出品人、制片人、导演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炸响惊雷,收視破七。全民热议。几经约请。兴奋
期刊
我与作家易海云老先生相识四十余年,时光荏苒,除了他的作品在与日俱增外,那种简朴不能再简朴的生活理念和无怨无悔的付出、不沾名利两袖清风的做人准则是一点儿都没变,埋头耕耘与时间赛跑的韧劲儿更是没有变。他退休23年,但给自己的日程安排的比上班时还要加码。  易老先生少年时期随舅父田汉(著名剧作家)移居北京,1951年参加工作,1994年退休。他从海淀区政府的区文化局、区委宣传部、区文联等部门的主要领导岗
期刊
2017年2月,秦胡飞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还登上央视《朗读者》。曾经,“大学生村官”这个词,和这名学霸的人生方向一点都不搭边:高中毕业后,他以托福满分的成绩入读耶鲁大学,拿着每年4.6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一个偶然的机会,秦壬月飞听说大学生可以当“村宫”。他明白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是高薪豪车,而是想要做一些事,改变一些人的生活。自从卷起裤脚走进田野,他的故事就不仅是他自己的故事了。那是一
期刊
2017年4月7日晚8时,央视7频道《军事纪实》栏目播出的“清明祭”特别节目《永生的神鹰——杜凤瑞》,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关注。杜凤瑞,河南方城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员。1958年10月10日,杜凤瑞驾机在福建福清县龙田镇上空,击落敌机2架、重创敌机1架后血洒长空。今年89岁的杜凤瑞胞兄杜凤嘉,也曾是一名空军战士,为了让弟弟安心飞行,他最终选择了回家尽孝。  一人承担两人飞行梦想  1933年8月
期刊
伦勃朗终于来了,黄金时代的70余件精品画作,包括11幅伦勃朗作品,日前正在国家博物馆展出。这位神话般的巨匠在他63年的人生中一直工作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年,十分多产。  在青年时代,伦勃朗已经是红极一时的肖像画家、天才的历史与戏剧画家,被称作“画家中的莎士比亚”,之后他是规模庞大的工作室导师、主管和经销商,史上最伟大的蚀刻画家,狂热的艺术品收藏家,《自画像》最多的画家。到了最后,他却成了穷困潦倒的破产
期刊
克劳德·奥钦莱克爵士,是蒙哥马利之前北非英军第八集团军的最高指挥官。他1884年出生,后如父亲所愿成为著名的桑赫斯特军事学院的一员。毕业后,他以见习军官的身份去到印度,由于这位年轻军官相对温和的做派,颇受当地居民好评。  一个忙碌的将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奥钦莱克奉命前往中东战场。此后数年间,随着英军在中东逐渐采取主动,他所在的部队杀入了底格里斯河流域,并在美索不达米亚战役中,屡立战功。  
期刊
近日,湖北省花鼓戏艺術研究院带着新编花鼓戏剧目《情缘》,前往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咸丰、鹤峰等县市巡回演出,慰问精准扶贫一线的干部群众。湖北花鼓戏原名“天沔花鼓”,形成于清道光年间,源于江汉平原一带的高跷、渔鼓、三棒鼓、薅草歌等民间歌舞说唱,是湖北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近半个世纪以来,湖北潜江、天门、仙桃等地相继成立了专业花鼓剧团,使该剧种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据新华社整理(宋文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