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决战之地,一城一省关系全局——
湖北省的新冠肺炎确诊量,长时间占全国确诊量的80%以上;武汉市的确诊量,长时间占湖北全省的七成以上。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
关键一役,攻坚任务依然繁重艰巨——
当前,全国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绝不可盲目乐观。
“要清醒看到,全国疫情发展拐点尚未到来,湖北省和武汉市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
千磨万击还坚劲,越是艰险越向前。
激烈的战“疫”正在进行,向着胜利的每一步都是关键。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英雄的武汉人民、湖北人民与全国人民一起同心协力、英勇拼搏,正在将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进行到底。
这是一场不期而遇的遭遇战。
病毒,前所未见;形势,空前严峻。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作出重要指示。
号角吹响,举国动员。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防”字当头,阻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全面打响。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率领中央指导组,从1月27日开始在湖北开展疫情防控指导工作。
关闭离汉通道,防止疫情向全国蔓延;封闭小区,全力切断传播途径……一个月时间里,湖北省、武汉市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强化管控,着力落实“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措施。
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抗争。
武汉最大的“村转社区”江欣苑社区,总人口近两万人,疫情较重。59岁的社区书记胡明荣说,每天要打数百个电话。
应收尽收,不漏一人!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湖北省、武汉市组织5万多名干部职工入户上门排查“四类人员”、加强社区防控,进一步控制源头、切断传播途径。
市直机关、市属国有企业干部职工,下沉到疫情较重的社区,统一编入街道社区工作队;15个城区统筹区直单位和街道(乡镇)党员干部,全覆盖联系包保社区(村)……一线力量,进一步得以充实,形成战“疫”合力。
江岸区一名居民带着肺部感染且高烧39.5度的妻子到社区求助,而120救护车因繁忙无法及时到达。危急时刻,和美社区书记夏志刚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穿上简易防护服,骑上电动车载着病人奔向最近的医院。
“我是党员,特殊时期,我不上谁上?”话语朴实无华,但掷地有声。
江岸区排查居民444386户、982199人,实现确诊、疑似居家患者存量全部清零;武昌区排查456602户家庭、998286人,“不漏一人、应收尽收”;蔡甸区对所有的确诊患者、发热人员、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等群体“清仓见底”……
武汉市各城区刚刚又完成了一次大排查。“应收尽收”的攻势经过1个多月的努力,逐步出现成效。各区逐一签订“责任状”,明確“再发现一例居家确诊病人,直接问责区长区委书记”。
所有小区,封闭管理!
一个小区,一律只保留一个出入口。老旧小区、开放式居住区通过打围方式实现硬隔离,2月14日之前完成。小区出入口,24小时值班值守。
“以前口子多,社区管不过来,现在硬隔离后,封闭管理难题迎刃而解,我们觉得这就是对老百姓负责。”市民陈四珍说。
非常之战,须有雷霆作风。
以非常之役,迎战非常之“疫”,更要压实责任、赏罚分明,提振干部担当、作为、奉献的精气神。
根据中央指导组要求,武汉市在疫情防控一线考察识别干部,优秀的火线提拔,不合格的火速问责。截至2月21日,武汉市火线提拔干部20名、火线发展党员34人;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问题385个、问责处理620人,涉局级干部6人、处级干部127人。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武汉,在战“疫”中挺起脊梁!
努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这是疫情防控工作的突出任务,是打赢武汉保卫战的重中之重。
由于发病隐蔽、潜伏期长、蔓延迅速,加上疫情暴发时期冬春交替、人流密集、交叉感染……战“疫”初期,格外艰辛,代价巨大。
“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这是科学防治的治本之策,也是扭转战局的关键之举。
定点医院从首批3家增加至48家,科学防治新战场火速开辟——
参照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先后开工。仅用10天,火神山医院就拔地而起、交付使用,成为“中国速度”的见证。
“根据2003年抗击非典时的经验,新建集中收治疫情患者的医院,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现有医院的压力,减少交叉感染。”一位参与抗击非典的医疗专家表示。
从大年初一当晚动工,到首批8名重症患者收治入院,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改造仅用48小时。
时值春节,又逢疫情,工人难寻、材料难购、运输不畅。连续好几天,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后勤科科长杨涵林和同事基本没合过眼,一直盯在改造项目上,“早一刻完工,就能早一点收治病人,多一点治愈希望。”
在雷神山、火神山之外,一家家综合医院普通病房经过隔断、密封,被改造成定点医院,集中收治确诊患者。截至21日,武汉市定点医院已开放27199张床位,已使用23223张。
“人等床”的紧张局面缓解,“床等人”正在到位。
10多家方舱医院迅疾建设,托起应治尽治的生命之舟—— “感谢方舱医院救了我和我的家庭,不然真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武昌方舱医院首批治愈患者李女士,出舱后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1月24日确诊,却因没有床位无法收治,在病中煎熬多日……2月5日晚,李女士终于接到社区通知,被送进新建成的武昌方舱医院。经过治疗,她在2月11日出院。
相当数量的轻症患者或疑似病人曾求医无门,又怕感染家人有家难回,流落各处,成为行走的传染源。重症病人从发病到住院的平均时间是9.82天,很多人在等待中由轻症成为重症。
“迅速把确诊轻症病人都收治起来,给予医疗照顾,与家庭与社会隔离,避免造成新的传染源,至关重要。”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说。
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甚至客运车站、空闲厂房,迅速被改造成方舱医院。72支援助医疗队全力护航,在武汉三镇筑起一座座“安全岛屿”。加上扩建计划,到2月25日,武汉市储备的方舱医院床位要达到3万张。
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救治,是最难攻克的“娄山关”“腊子口”——
“肺功能逐渐好转,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8%—100%,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稳步下降至6700……”看到患者黄先生脱离危险,同济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周宁松了一口气。
2月20日,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周宁所在的心内科护心团队与上海华山医院国家援汉医疗队合作,为64岁的黄先生在床边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给这名遭遇心肌梗死合并新冠肺炎、病情一度十分危急的患者带来生机。
秉持初心,牢记使命。
“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打好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
截至21日,武汉市累计治愈出院7206人,既有年过九旬的老者,又有仅出生17天的新生儿。随着治愈出院患者数量增多,速度加快,22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第16号通告,要求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应到指定场所隔离观察14天,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如今,武汉全市隔离治疗点和观察点可使用床位超过7.4万张。
坚定信心、科学防治,一系列积极变化正在战场中逐步显现:
武汉市急救中心的120急救专线,从每天超过1.5万人次呼叫的最高峰,到现在回落到3000人次左右;多家定点医院发热门诊接诊量已逐步减少,微博、武汉城市留言板等网络平台中的收治求助信息明显减少;收治重症患者数量最多的同济医院,病亡率从5.85%下降至3.5%左右。
21日7时,汽笛声中,载着1.9万套防护服,星夜飞驰,由北京西开往南宁方向的Z285次列车抵达武昌站。
21日全天,仅武昌站就有9批次防疫物資运抵,包括药品、医疗器械、口罩等共计近33吨,火速送往战“疫”一线。
“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目前医疗物资短缺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介绍,这仍然是一种紧平衡,下一步总体考虑是“增加数量,保障质量,应保尽保,特事特办”。
战“疫”攻坚,是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下全国一盘棋的具体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彰显。
疫情发生之初,湖北确诊人数不断增加,缺床位、缺医护、缺设备、缺物资。以防护服为例,当时全国所有的医用防护服储备,尚不能满足武汉一天的需求!
全国之力,闻令而动——
“只想尽快抵达!”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和部队的援助医疗队陆续赶到:
1月24日,首批上海医疗队136人在上海虹桥机场集结,飞往武汉;
1月26日,抵达武汉仅12小时的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就开始大批量接收确诊患者;
……
组织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除武汉之外的地市(林区);
以生命守护生命,把白衣作为战袍。
面对疫病肆虐,3万多全国驰援的医务工作者和湖北武汉同行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守在一线,挺身在前沿,在最危险的防疫阵地上昼夜拼搏。
集中优势,合力攻坚。在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国家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就抵达武汉,指导规范化诊疗和重症病例医治。目前,全国10%的重症医务人员聚集武汉,达1.1万名,抢救重症和危重症患者。
书记、院长亲自挂帅,带领重症、呼吸等专科医护团队,整建制接管重症病区,按照“一人一策”制定方案,提高救治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发挥我们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学科优势,一定要打赢这场阻击战。”北大一院院长刘新民说。
“为了一线的战士们!”一家家企业紧急开工全力生产,送往湖北和武汉的物资源源不断;
……
产品不停供、质量不降低、价格不上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来自四面八方的物资援助,牢牢守住湖北和武汉的战“疫”保障线和民生保障线。
面对严峻考验,武汉人民艰辛抗击、顽强坚守——
大年初一,看到中建三局一公司的招募令,武汉江夏的危龙、危凤、危超三兄弟立即报名。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上,三兄弟并肩战斗,开起了运输车、挖掘机。
身后约80米,是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金银潭医院;右侧约百米,是武汉客厅方舱医院。这些天来,武汉宏图大道加油站经理马婷一直坚守岗位,“医生为生命加油,我们也要为他们加油!”
危急关头,人心愈坚。更多人在平凡的坚守中付出,共同支撑着这座城市的运转。
“尽己所能,使命必达!”
经营一家餐馆的武汉小伙郝乐,每天早晨7点起床赶到店里,跟员工一起用储备的食材炒菜做饭,准时将盒饭送到医护人员手中。春节以来,他累计为9家医院免费送出盒饭超过3500份。
在蔡甸区新民村,村干部日夜不停奔忙,大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家家户户出人出力。“目前,村里有30多人报名参加路口值守、测量体温等工作,排班表已经列到了2月底。”60岁的村民曾学鹏说。
一家家餐馆为医护人员免费送餐;一批批爱心车主义务接送医护人员;一名名退伍军人报名参与社区“拉网”排查……江城街头巷尾,爱心在流淌,彼此的支持在交融、传递。
战斗在一起的,何止武汉人民。
大年三十凌晨,河南退伍老兵王国辉就开始敲响村民的家门。“请大家一起干活,开始人家不情愿,我说这一车菜不是卖钱是捐给武汉,大家伙儿马上就响应了。”
他带着20个村民,一上午采摘5000多斤蔬菜;顾不上歇口气,自驾400多公里,当晚赶到武汉,将蔬菜捐给火神山医院项目部。“我是种菜的,就想为武汉尽一份心。”
武汉不是“孤岛”,武汉不是孤军作战。
武汉是湖北人民的,也是全国人民的,所有中国人都与武汉人民一起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土地,守护着共同的家园。
大江奔腾,潮落潮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依靠中国人民的万众一心、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强大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指引着胜利的方向,激荡起亿万人民的必胜信念!
(新华社武汉2月22日讯。记者刘刚、邹伟、梁建强、李劲峰、胡喆、胡浩、赵文君、黎云、郑璐)
湖北省的新冠肺炎确诊量,长时间占全国确诊量的80%以上;武汉市的确诊量,长时间占湖北全省的七成以上。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
关键一役,攻坚任务依然繁重艰巨——
当前,全国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绝不可盲目乐观。
“要清醒看到,全国疫情发展拐点尚未到来,湖北省和武汉市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
千磨万击还坚劲,越是艰险越向前。
激烈的战“疫”正在进行,向着胜利的每一步都是关键。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英雄的武汉人民、湖北人民与全国人民一起同心协力、英勇拼搏,正在将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进行到底。
“防”到实处:以雷霆手段战非常之“疫”
这是一场不期而遇的遭遇战。
病毒,前所未见;形势,空前严峻。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作出重要指示。
号角吹响,举国动员。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防”字当头,阻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全面打响。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率领中央指导组,从1月27日开始在湖北开展疫情防控指导工作。
关闭离汉通道,防止疫情向全国蔓延;封闭小区,全力切断传播途径……一个月时间里,湖北省、武汉市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强化管控,着力落实“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措施。
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抗争。
武汉最大的“村转社区”江欣苑社区,总人口近两万人,疫情较重。59岁的社区书记胡明荣说,每天要打数百个电话。
应收尽收,不漏一人!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湖北省、武汉市组织5万多名干部职工入户上门排查“四类人员”、加强社区防控,进一步控制源头、切断传播途径。
市直机关、市属国有企业干部职工,下沉到疫情较重的社区,统一编入街道社区工作队;15个城区统筹区直单位和街道(乡镇)党员干部,全覆盖联系包保社区(村)……一线力量,进一步得以充实,形成战“疫”合力。
江岸区一名居民带着肺部感染且高烧39.5度的妻子到社区求助,而120救护车因繁忙无法及时到达。危急时刻,和美社区书记夏志刚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穿上简易防护服,骑上电动车载着病人奔向最近的医院。
“我是党员,特殊时期,我不上谁上?”话语朴实无华,但掷地有声。
江岸区排查居民444386户、982199人,实现确诊、疑似居家患者存量全部清零;武昌区排查456602户家庭、998286人,“不漏一人、应收尽收”;蔡甸区对所有的确诊患者、发热人员、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等群体“清仓见底”……
武汉市各城区刚刚又完成了一次大排查。“应收尽收”的攻势经过1个多月的努力,逐步出现成效。各区逐一签订“责任状”,明確“再发现一例居家确诊病人,直接问责区长区委书记”。
所有小区,封闭管理!
一个小区,一律只保留一个出入口。老旧小区、开放式居住区通过打围方式实现硬隔离,2月14日之前完成。小区出入口,24小时值班值守。
“以前口子多,社区管不过来,现在硬隔离后,封闭管理难题迎刃而解,我们觉得这就是对老百姓负责。”市民陈四珍说。
非常之战,须有雷霆作风。
以非常之役,迎战非常之“疫”,更要压实责任、赏罚分明,提振干部担当、作为、奉献的精气神。
根据中央指导组要求,武汉市在疫情防控一线考察识别干部,优秀的火线提拔,不合格的火速问责。截至2月21日,武汉市火线提拔干部20名、火线发展党员34人;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问题385个、问责处理620人,涉局级干部6人、处级干部127人。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武汉,在战“疫”中挺起脊梁!
“治”为关键:科学防治凸显生命至上理念
努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这是疫情防控工作的突出任务,是打赢武汉保卫战的重中之重。
由于发病隐蔽、潜伏期长、蔓延迅速,加上疫情暴发时期冬春交替、人流密集、交叉感染……战“疫”初期,格外艰辛,代价巨大。
“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这是科学防治的治本之策,也是扭转战局的关键之举。
定点医院从首批3家增加至48家,科学防治新战场火速开辟——
参照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先后开工。仅用10天,火神山医院就拔地而起、交付使用,成为“中国速度”的见证。
“根据2003年抗击非典时的经验,新建集中收治疫情患者的医院,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现有医院的压力,减少交叉感染。”一位参与抗击非典的医疗专家表示。
从大年初一当晚动工,到首批8名重症患者收治入院,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改造仅用48小时。
时值春节,又逢疫情,工人难寻、材料难购、运输不畅。连续好几天,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后勤科科长杨涵林和同事基本没合过眼,一直盯在改造项目上,“早一刻完工,就能早一点收治病人,多一点治愈希望。”
在雷神山、火神山之外,一家家综合医院普通病房经过隔断、密封,被改造成定点医院,集中收治确诊患者。截至21日,武汉市定点医院已开放27199张床位,已使用23223张。
“人等床”的紧张局面缓解,“床等人”正在到位。
10多家方舱医院迅疾建设,托起应治尽治的生命之舟—— “感谢方舱医院救了我和我的家庭,不然真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武昌方舱医院首批治愈患者李女士,出舱后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1月24日确诊,却因没有床位无法收治,在病中煎熬多日……2月5日晚,李女士终于接到社区通知,被送进新建成的武昌方舱医院。经过治疗,她在2月11日出院。
相当数量的轻症患者或疑似病人曾求医无门,又怕感染家人有家难回,流落各处,成为行走的传染源。重症病人从发病到住院的平均时间是9.82天,很多人在等待中由轻症成为重症。
“迅速把确诊轻症病人都收治起来,给予医疗照顾,与家庭与社会隔离,避免造成新的传染源,至关重要。”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说。
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甚至客运车站、空闲厂房,迅速被改造成方舱医院。72支援助医疗队全力护航,在武汉三镇筑起一座座“安全岛屿”。加上扩建计划,到2月25日,武汉市储备的方舱医院床位要达到3万张。
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救治,是最难攻克的“娄山关”“腊子口”——
“肺功能逐渐好转,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8%—100%,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稳步下降至6700……”看到患者黄先生脱离危险,同济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周宁松了一口气。
2月20日,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周宁所在的心内科护心团队与上海华山医院国家援汉医疗队合作,为64岁的黄先生在床边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给这名遭遇心肌梗死合并新冠肺炎、病情一度十分危急的患者带来生机。
秉持初心,牢记使命。
“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打好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
截至21日,武汉市累计治愈出院7206人,既有年过九旬的老者,又有仅出生17天的新生儿。随着治愈出院患者数量增多,速度加快,22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第16号通告,要求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应到指定场所隔离观察14天,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如今,武汉全市隔离治疗点和观察点可使用床位超过7.4万张。
坚定信心、科学防治,一系列积极变化正在战场中逐步显现:
武汉市急救中心的120急救专线,从每天超过1.5万人次呼叫的最高峰,到现在回落到3000人次左右;多家定点医院发热门诊接诊量已逐步减少,微博、武汉城市留言板等网络平台中的收治求助信息明显减少;收治重症患者数量最多的同济医院,病亡率从5.85%下降至3.5%左右。
“援”源不断: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如火如荼
21日7时,汽笛声中,载着1.9万套防护服,星夜飞驰,由北京西开往南宁方向的Z285次列车抵达武昌站。
21日全天,仅武昌站就有9批次防疫物資运抵,包括药品、医疗器械、口罩等共计近33吨,火速送往战“疫”一线。
“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目前医疗物资短缺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介绍,这仍然是一种紧平衡,下一步总体考虑是“增加数量,保障质量,应保尽保,特事特办”。
战“疫”攻坚,是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下全国一盘棋的具体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彰显。
疫情发生之初,湖北确诊人数不断增加,缺床位、缺医护、缺设备、缺物资。以防护服为例,当时全国所有的医用防护服储备,尚不能满足武汉一天的需求!
全国之力,闻令而动——
“只想尽快抵达!”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和部队的援助医疗队陆续赶到:
1月24日,首批上海医疗队136人在上海虹桥机场集结,飞往武汉;
1月26日,抵达武汉仅12小时的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就开始大批量接收确诊患者;
……
组织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除武汉之外的地市(林区);
以生命守护生命,把白衣作为战袍。
面对疫病肆虐,3万多全国驰援的医务工作者和湖北武汉同行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守在一线,挺身在前沿,在最危险的防疫阵地上昼夜拼搏。
集中优势,合力攻坚。在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国家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就抵达武汉,指导规范化诊疗和重症病例医治。目前,全国10%的重症医务人员聚集武汉,达1.1万名,抢救重症和危重症患者。
书记、院长亲自挂帅,带领重症、呼吸等专科医护团队,整建制接管重症病区,按照“一人一策”制定方案,提高救治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发挥我们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学科优势,一定要打赢这场阻击战。”北大一院院长刘新民说。
“为了一线的战士们!”一家家企业紧急开工全力生产,送往湖北和武汉的物资源源不断;
……
产品不停供、质量不降低、价格不上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来自四面八方的物资援助,牢牢守住湖北和武汉的战“疫”保障线和民生保障线。
面对严峻考验,武汉人民艰辛抗击、顽强坚守——
大年初一,看到中建三局一公司的招募令,武汉江夏的危龙、危凤、危超三兄弟立即报名。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上,三兄弟并肩战斗,开起了运输车、挖掘机。
身后约80米,是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金银潭医院;右侧约百米,是武汉客厅方舱医院。这些天来,武汉宏图大道加油站经理马婷一直坚守岗位,“医生为生命加油,我们也要为他们加油!”
危急关头,人心愈坚。更多人在平凡的坚守中付出,共同支撑着这座城市的运转。
“尽己所能,使命必达!”
经营一家餐馆的武汉小伙郝乐,每天早晨7点起床赶到店里,跟员工一起用储备的食材炒菜做饭,准时将盒饭送到医护人员手中。春节以来,他累计为9家医院免费送出盒饭超过3500份。
在蔡甸区新民村,村干部日夜不停奔忙,大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家家户户出人出力。“目前,村里有30多人报名参加路口值守、测量体温等工作,排班表已经列到了2月底。”60岁的村民曾学鹏说。
一家家餐馆为医护人员免费送餐;一批批爱心车主义务接送医护人员;一名名退伍军人报名参与社区“拉网”排查……江城街头巷尾,爱心在流淌,彼此的支持在交融、传递。
战斗在一起的,何止武汉人民。
大年三十凌晨,河南退伍老兵王国辉就开始敲响村民的家门。“请大家一起干活,开始人家不情愿,我说这一车菜不是卖钱是捐给武汉,大家伙儿马上就响应了。”
他带着20个村民,一上午采摘5000多斤蔬菜;顾不上歇口气,自驾400多公里,当晚赶到武汉,将蔬菜捐给火神山医院项目部。“我是种菜的,就想为武汉尽一份心。”
武汉不是“孤岛”,武汉不是孤军作战。
武汉是湖北人民的,也是全国人民的,所有中国人都与武汉人民一起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土地,守护着共同的家园。
大江奔腾,潮落潮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依靠中国人民的万众一心、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强大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指引着胜利的方向,激荡起亿万人民的必胜信念!
(新华社武汉2月22日讯。记者刘刚、邹伟、梁建强、李劲峰、胡喆、胡浩、赵文君、黎云、郑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