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imao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为人,并对这首词发生兴趣,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李清照和他丈夫赵明诚打赌的故事:李清照写了这首,《醉花阴》,寄给他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觉得词写得太好了,自己写的不如妻子,但他不甘心,于是赵明诚废寝忘食想了三天三夜,写了十五首词,把李清照的《醉花阴》混杂在这十五首词中,然后拿给朋友看,要朋友评选哪首写得最好,朋友欣赏了半天,说道:“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都发出会心的微笑,不禁对这首词产生兴趣和期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诗的主动性,课堂效果显著增强。但是提高学生兴趣不过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关键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典诗歌 学习兴趣
  一.创设意境法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和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衡量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一个很重要标准,尤其是一些写景抒情的诗歌特别注重营造意境,那么到底什么是意境呢?所谓意境,是指作家的主观情思和所描写的富于特征性的客观景物浑融契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和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诗歌的意境,通过意象的把玩,进入诗歌本身所营造的意境之中,从而把握诗歌所展示的意象与内在的意蕴,调动学生的自身的生活积累与审美经验,通过艺术的联想与想象,完成诗歌意境的再现与再造。从而引导学生加强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1.意境再现法
  古典诗歌有着优美的意境,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再现诗歌的意境。比如《天净沙秋思》典型地体现了意境美这一特色。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首先找出全诗的意象,所谓意象就是一个事物表达一个意象,学生不难找出,因为全诗总计五句二十八字,一共描写了九个事物,那么也就是九个意象。我又引导学生:这九个意象不是用关联词承接起来的,那是用什么把它们串联起来的?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是用一种情即游子的羁旅愁情作为线索把它们串起来的。
  2.意境再造法
  一些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意象,有着独特的意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在深刻理解本诗意境的基础上,利用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合理的发挥,再度创造优美的意境。在教韦应物《滁州西涧》这首诗时,在分析了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学生对此诗掌握差不多的时候,在课堂结尾,我来了个画蛇添足: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彩笔以“野渡无人舟自横”为题,画一幅山水画,请同学们要把握意境,进行合理想像,画出自己的“野渡无人”图来。这一下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课后他们交来很多作品:有画一只孤舟,一个渔人在上面抽烟的;有画一只船,船桨上停息一只小鸟的……
  通过再造意境法,學生对此诗感悟得非常深刻,而且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这无疑为他们提高欣赏水平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深入内心法
  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所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定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也。”抒情性的古典诗歌都有它们内在的情感经纬与情感脉络,解读、赏析古典诗歌就必须探求本源、寻找内理、把握心声。
  三.类比迁移法
  每一篇古典诗歌,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彼此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总是孤立的教某一篇古诗,要尽量进行类比迁移、纵横捭阖、加强比较,通过比较,寻找相似点、共通性;通过比较,体会差异性、多样化。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文学修养。
  1.同类比较
  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我们可以把同一题材、同一风格的诗作摆在一起,通过比较,让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从而归纳出一定的规律。
  在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时,我把他的另外一首词《沁园春·长沙》拿来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讨论,学生了解这两首词的一些共同点:一是写法基本上相同,都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写景的时候,都有一个领起的关键字:一个是“望”,一个是“看”;二是思想内容也差不多,都体现了毛泽东的广阔胸襟和伟大抱负;三是风格上也相似,两首词都是豪放的。通过这样的比较教学,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并不是一个个孤零零的个体,这样以点串线、由线到面,学生就可以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来。
  2.异类比较
  相同风格的诗歌可以摆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其实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诗作也可以摆在上起进行对比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典诗歌的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在教苏东坡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时,我把他的另外一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拿来进行对比教学通过引导、分析,学生很快就比较出两首词的不同点:一是内容上不同,第一首词抒发的是报国之志,第二首则是悼妻之作;二是写法上不同,第一首通过打猎场面的描绘以及典故的引用来表达作者希望得到朝庭重用的思想,而第二首则是通景物的渲染、想像的设置来表达自己对亡妻思念之情的;三是风格上不同,前一首豪迈雄壮、意气风发,后一首缠绵悱恻、荡气回肠。通过这样的对比教学不仅让学生熟悉了这两首诗词,对苏东坡这个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写法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永安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活动化教学”具有源远流长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大都冠以“课外”前提。如何在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化教学,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同时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从而激发了学生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学,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活动化教学可以说是有着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的。在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怎样
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质是教师将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借助某种有效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的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中的目的就是使学生们能够自主的感受、欣赏以至热爱上语言文化的魅力.学
摘要:随着“科教兴国”在我国大地上勃然兴起,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初露曙光,尤其是《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把学校体育又推向一个新的历史彼岸。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面临的任务之艰巨,责任之重大,担子之沉重,自然不言而喻,许多新问题都等待着我们去思考、去解决。下面我简单谈一下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学 历史重任 教学模式  一、高素质的教师
摘要:社会的日益信息化客观上要求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必须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是社会现实的客观需要,也是时代的客观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引进信息化教育教学机制,通过多媒体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程资源来充实自己、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作为“基础中的基础”,语文教学首当其冲,尤其应该走在各学科的前面,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优化我们的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电化教学 开放式学习方式  一、把握语文
摘要:作为政治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和培养学生人格品德的双重任务,高中政治课理论性强、比较抽象且有些枯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技能,从而更有利于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沟通的工具,教师语言技巧运用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  关键词: 政治教师 语言技巧  我认为作为政治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语言技巧:  一、科学准确,用语规范  政治课本身理论性
摘要: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美术 欣赏 教学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
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对广大一线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新课改下,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作为一名一线生物教师,我积极投入到这场新课改运动当中去,认真学习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深入研究生物新课改的基本精神与新理念,积极探索新课改下生物课堂教学模式。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新授课基本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一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关键词:高效课堂 教学反思  在新课改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广大教
摘要: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有一个共同的趋势特点——开放性。所谓开放性表现为:命题角度的开放性,即题目本身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的可能性;主题立意的开放性,指高考作文可以从多角度立意;文章体裁的开放性,即淡化文体;表达方式的开放性,考生可叙述描写,也可议论抒情。  关键词:高考作文 开放性 创新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挑战和机遇的新世纪,它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创造主
摘要: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制定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可以说促进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是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所以课堂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指导并开展课堂教学,对教学价值的体现,学生成长的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小学数学 教学方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