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陶器是人类通过智慧创造出来宝贵财富,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数不清的陶器瑰宝,其纹饰也是各具特色,丰富多彩。本文主要通过对纹饰的分析,探究原始社会时期陶器纹样在生活方面的实用性及审美性。
关键词:陶器纹样;实用性 ;审美性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展,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端。陶器纹饰也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动物纹、几何纹等。纹饰是人们通过自身的观察,运用人的感覺、认识、理解来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具社会性、时代性,因此,具有较重要的鉴定意义。
原始陶器纹饰的实用性
1、以自身发展条件为基础对使用工具所开展的物化活动
纹饰最原始的需要是为了加强陶器强度和使用寿命。北辛文化是山东省枣庄、济宁等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北辛文化遗址中发现的文物,最能反映该文化特点的是陶器,它们均为手制,有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种。北辛文化的陶器明显具有新石器时代制陶特征:质地粗糙、厚薄不等,夹砂陶多在粘土中夹杂细砂,少数品种还参杂一些蚌片,这也是原始社会陶器装饰的一种体现。先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陶坯的变形与破裂。同时,表面有纹饰的陶器也可以极大程度上增加器物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因此也不会因为特殊情况而损坏。
陶器表面的绳纹可以说是在制作过程中拍印以及操作留下的痕迹。原始先民用各种器物做过陶器的成型模具,比如说圆的石块或者是鹅卵石等自然物。后来发现绳索也可以作为敷贴的重要道具生产陶器。先民们发现绳纹在陶器上起到装饰的作用,于是在后期的实践中,开始逐渐掌握各种类型的绳纹。这些粗细不一、变化丰富的纹饰可以加固陶器本身的薄弱处,使其在烧制过程中更能呈现出它本来的效果。而后在才会逐渐演变成一种特定的花纹的形式。
2、是原始社会时期观念意识物态化的符号和标记
图一是新石器时代彩陶盆舞蹈纹彩陶盆。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像认为是先民在欢乐的手拉手,集体跳舞和唱歌似乎并不大合适,他们在当时的社会生产活动中仍然是图腾活动的表现,具有非常鲜明的巫术作用或者是祈祷功能。陶器上的图像反映的是现实,并且具有非常深的寓意。因为没有文字,纹饰的出现更像是作为符号和标记,并不是像我们今天表面看来的那么的随意自在。
原始陶器纹样中有较多动物形象及动物纹样,以鱼纹为普遍。鱼,在古代具有生殖繁盛的祝福的意义。而在原始社会的生产活动中,人类自身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是决定一个部落乃至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可以猜测这些鱼纹体现出的是原始社会时期希望子孙繁衍,具有较为强烈的现实需要。社会在发展,陶器的纹样也在继续的变化。继动物纹之后,出现了抽象的几何纹,有各式各样的曲线、直线、三角形等。当然,有人这是原始人民审美性出现提高的一面,也有人认为几何装饰成为主要的潮流,各位学者对纹饰的演变有不同的意见和争论。李泽厚先生《美的历程》一书中有一种看法特别的深刻和正确:更多的几何图案是同古越族蛇图腾的崇拜有关,比如说漩涡纹似蛇的盘曲,水波纹似蛇的爬行等。更确切地说,几何纹是由动物纹演变而来的,如图二鸟纹的演变,它是由动物形象的写实而逐渐变得抽象化、符号化,当然,纹饰并没有抛弃其原有的原始无数礼仪的图腾含义,只是用更简洁但不失威严的方式去呈现。
在分析原始陶器纹饰时,我们不能脱离其实用性而单独把审美作为主要的内容进行阐述。但是随着物质生活逐渐丰富,原始人们也有了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作为生产劳动过程中合乎规律性的存在,人们自觉培育出了美的形式感。在新石器时代后期,陶器在线的装饰上运用的更加纯熟和自然,变化也更加的丰富多彩。如对称、连续、交叉、疏密等。这种规律性的形式比之前更为清晰。因此,在彩陶产生之后,陶器已逐渐从一个实用性的生活物品转化为具有审美性的工艺品,而纹饰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下一个时代纹饰的基础。
1、作为原始部落的图腾标志增强部族凝聚力
先民根据纹饰的不同区分出不同的氏族部落,同时也可以分辨出其文化特征。随着部落之间的战争与兼并,图腾或纹样不可避免的融合被兼并部落的文化特征,优势在于先民对图腾和更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2、在实践中纹饰逐渐满足先民的精神需要
中国原始陶器上的纹饰是朴稚和绚烂的。我们会惊叹于这些器物上所蕴含的强大的原始生命力。凝结在陶器纹饰中的社会意识,包含了原始人们如痴如醉的痴狂的情感观念和心理,在现实形式中积淀了社会意识,增添了人的思维方式,陶器制造者们审美逐渐提升的过程,对美的把握创造出了别样的魅力。到彩陶发展后期,原始先民在纹样上创造出了更为丰富多彩的组合方式,所表达的不仅仅是理性和现实的生活问题,而逐渐增添了对世界的感知而成为一种情感的抒发和希望寄托。如图三,原始彩陶纹样中点型纹是对生活中基本元素的采集。通过对这些元素进行重复、变换,形成新的视觉感受点。有秩序的疏密变化能产生节奏感,这也是原始时期审美提高的重要特点之一。图四中马家窑文化中的漩涡纹,曲线与直线相结合,纹样的粗细变化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美是原始的粗犷,生命的奔放。同时,对颜色的使用与搭配也让陶器美感更上一层。主体的意识逐渐让纹饰远离了巫术礼仪,更具有主观的审美意味。
陶器到彩陶,是先民们从实用性到追求美的变化过程。虽然璀璨的彩陶文化已经逝去,但其保留下来的艺术遗产却成为我们巨大的财富。当彩陶的实用性上增加了审美性,纹饰文化便随着制陶技艺的传承而代代相传,形成了我国优秀的传统美术文化。我们对原始纹饰进行继承并创新,在今后的学习与实践中将原始元素与现代设计进行融合,运用现代设计的思维重新发现原始陶器纹饰的精华,创造出更新更有意义的视觉形象。相信承载着时间和空间的巨大跳跃的文化符号,会在新的时代中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 王沛佳柔;原始时期彩陶装饰纹样研究[J];收藏界;2019年02期
[2]吴耀利;;我国最早的彩陶在世界早期彩陶中的位置[J];史前研究;1988年00期
[3] 江樱;新石器彩陶的纹饰造型特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 李泽厚;美的历程,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7
作者简介:成文静(1997年2月13日)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西省临汾市,学位:硕士,职位:学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关键词:陶器纹样;实用性 ;审美性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展,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端。陶器纹饰也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动物纹、几何纹等。纹饰是人们通过自身的观察,运用人的感覺、认识、理解来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具社会性、时代性,因此,具有较重要的鉴定意义。
原始陶器纹饰的实用性
1、以自身发展条件为基础对使用工具所开展的物化活动
纹饰最原始的需要是为了加强陶器强度和使用寿命。北辛文化是山东省枣庄、济宁等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北辛文化遗址中发现的文物,最能反映该文化特点的是陶器,它们均为手制,有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种。北辛文化的陶器明显具有新石器时代制陶特征:质地粗糙、厚薄不等,夹砂陶多在粘土中夹杂细砂,少数品种还参杂一些蚌片,这也是原始社会陶器装饰的一种体现。先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陶坯的变形与破裂。同时,表面有纹饰的陶器也可以极大程度上增加器物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因此也不会因为特殊情况而损坏。
陶器表面的绳纹可以说是在制作过程中拍印以及操作留下的痕迹。原始先民用各种器物做过陶器的成型模具,比如说圆的石块或者是鹅卵石等自然物。后来发现绳索也可以作为敷贴的重要道具生产陶器。先民们发现绳纹在陶器上起到装饰的作用,于是在后期的实践中,开始逐渐掌握各种类型的绳纹。这些粗细不一、变化丰富的纹饰可以加固陶器本身的薄弱处,使其在烧制过程中更能呈现出它本来的效果。而后在才会逐渐演变成一种特定的花纹的形式。
2、是原始社会时期观念意识物态化的符号和标记
图一是新石器时代彩陶盆舞蹈纹彩陶盆。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像认为是先民在欢乐的手拉手,集体跳舞和唱歌似乎并不大合适,他们在当时的社会生产活动中仍然是图腾活动的表现,具有非常鲜明的巫术作用或者是祈祷功能。陶器上的图像反映的是现实,并且具有非常深的寓意。因为没有文字,纹饰的出现更像是作为符号和标记,并不是像我们今天表面看来的那么的随意自在。
原始陶器纹样中有较多动物形象及动物纹样,以鱼纹为普遍。鱼,在古代具有生殖繁盛的祝福的意义。而在原始社会的生产活动中,人类自身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是决定一个部落乃至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可以猜测这些鱼纹体现出的是原始社会时期希望子孙繁衍,具有较为强烈的现实需要。社会在发展,陶器的纹样也在继续的变化。继动物纹之后,出现了抽象的几何纹,有各式各样的曲线、直线、三角形等。当然,有人这是原始人民审美性出现提高的一面,也有人认为几何装饰成为主要的潮流,各位学者对纹饰的演变有不同的意见和争论。李泽厚先生《美的历程》一书中有一种看法特别的深刻和正确:更多的几何图案是同古越族蛇图腾的崇拜有关,比如说漩涡纹似蛇的盘曲,水波纹似蛇的爬行等。更确切地说,几何纹是由动物纹演变而来的,如图二鸟纹的演变,它是由动物形象的写实而逐渐变得抽象化、符号化,当然,纹饰并没有抛弃其原有的原始无数礼仪的图腾含义,只是用更简洁但不失威严的方式去呈现。
在分析原始陶器纹饰时,我们不能脱离其实用性而单独把审美作为主要的内容进行阐述。但是随着物质生活逐渐丰富,原始人们也有了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作为生产劳动过程中合乎规律性的存在,人们自觉培育出了美的形式感。在新石器时代后期,陶器在线的装饰上运用的更加纯熟和自然,变化也更加的丰富多彩。如对称、连续、交叉、疏密等。这种规律性的形式比之前更为清晰。因此,在彩陶产生之后,陶器已逐渐从一个实用性的生活物品转化为具有审美性的工艺品,而纹饰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下一个时代纹饰的基础。
1、作为原始部落的图腾标志增强部族凝聚力
先民根据纹饰的不同区分出不同的氏族部落,同时也可以分辨出其文化特征。随着部落之间的战争与兼并,图腾或纹样不可避免的融合被兼并部落的文化特征,优势在于先民对图腾和更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2、在实践中纹饰逐渐满足先民的精神需要
中国原始陶器上的纹饰是朴稚和绚烂的。我们会惊叹于这些器物上所蕴含的强大的原始生命力。凝结在陶器纹饰中的社会意识,包含了原始人们如痴如醉的痴狂的情感观念和心理,在现实形式中积淀了社会意识,增添了人的思维方式,陶器制造者们审美逐渐提升的过程,对美的把握创造出了别样的魅力。到彩陶发展后期,原始先民在纹样上创造出了更为丰富多彩的组合方式,所表达的不仅仅是理性和现实的生活问题,而逐渐增添了对世界的感知而成为一种情感的抒发和希望寄托。如图三,原始彩陶纹样中点型纹是对生活中基本元素的采集。通过对这些元素进行重复、变换,形成新的视觉感受点。有秩序的疏密变化能产生节奏感,这也是原始时期审美提高的重要特点之一。图四中马家窑文化中的漩涡纹,曲线与直线相结合,纹样的粗细变化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美是原始的粗犷,生命的奔放。同时,对颜色的使用与搭配也让陶器美感更上一层。主体的意识逐渐让纹饰远离了巫术礼仪,更具有主观的审美意味。
陶器到彩陶,是先民们从实用性到追求美的变化过程。虽然璀璨的彩陶文化已经逝去,但其保留下来的艺术遗产却成为我们巨大的财富。当彩陶的实用性上增加了审美性,纹饰文化便随着制陶技艺的传承而代代相传,形成了我国优秀的传统美术文化。我们对原始纹饰进行继承并创新,在今后的学习与实践中将原始元素与现代设计进行融合,运用现代设计的思维重新发现原始陶器纹饰的精华,创造出更新更有意义的视觉形象。相信承载着时间和空间的巨大跳跃的文化符号,会在新的时代中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 王沛佳柔;原始时期彩陶装饰纹样研究[J];收藏界;2019年02期
[2]吴耀利;;我国最早的彩陶在世界早期彩陶中的位置[J];史前研究;1988年00期
[3] 江樱;新石器彩陶的纹饰造型特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 李泽厚;美的历程,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7
作者简介:成文静(1997年2月13日)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西省临汾市,学位:硕士,职位:学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