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军,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与希望。但是,当前大学生公共精神存在着明显缺失,主要表现为对公共规则的遵循情况不容乐观、自制自律意识相对薄弱、公共责任感淡化、主人翁意识有待提升、公共参与行为落实较差,究其根源在于传统家族伦理的影响、高校德育的制约以及大学生自身因素的阻滞。高校应该依据个体身心发展顺序,通过完善德育内容、营造环境氛围以及提供参与机会等措施来培育大学生公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