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雇佣性的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o20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将可雇佣性概念与大学生职业能力相结合,深入分析基于可雇佣性的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构成,剖析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可雇佣性;大学生;职业能力;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12-0063-02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环境日益复杂,就业竞争愈发激烈。与此同时,企业在招聘甄选过程中更加注重求职者的可雇佣性,对求职者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能力成为当代大学生胜任某种职业的必要条件,更是大学生求职就业的必备要素。然而,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市场需求和职业要求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导致就业率持续走低。因此,从可雇佣性视角出发,探讨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探讨价值。
  基于可雇佣性职业能力的界定
  早在1975年,美国学者便提出了职业能力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与职位或者工作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胜任一定工作角色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判断力、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关于职业能力的研究经历了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从片面整合到不断扬弃的过程,职业能力的相关研究不断成熟。但是,职业能力相关研究绝大多数以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组织中不同职业的胜任能力的构成,针对即将迈出大门的大学生应具备怎样的职业能力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可雇佣性是指求职者获得职业、从事职业、适应职业变化所需具备的能力,更是大学生能否获得岗位,完成就业的关键要素。将可雇佣性与职业能力相结合,探讨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对大学教育而言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在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将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与求职环节所需具备的必要能力相结合,探讨基于可雇佣性的大学生职业能力,将其划分为基础能力、专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社会资源能力。其中,基础能力是指大学生求职以及就职过程中所具备的最为基础的语言能力、文字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专业能力是指大学生通过4年的专业学习不断塑造和积累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职业发展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从业过程中对自我职业的规划能力以及不断提升个人职业价值的能力;社会资源能力是指获取职业信息、建立人际网络、培养社会关系、有效累计和利用社会资源的能力。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同时,还应致力于提升其职业发展能力和社会资源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可雇佣性,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问题分析
  缺乏基于可雇佣视角的职业能力培养意识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日益彰显。绝大多数企业在招聘时考虑的关键因素就是求职者的个人能力与职位要求的匹配程度,企业通常对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应聘者信任有加。因此,职业能力成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评价指标。在就业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更有利于高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但是,很多院校对于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或是单纯地将职业能力与专业能力等同。不清楚什么是职业能力,也就无从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职业能力培养,长此以往,也就无法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适应职业要求的毕业生。可喜的是,许多高校已经逐步意识到培养理念中存在的这一问题,积极地进行特色人才培养的有益探索,对本校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了探索性的界定,并将其融入大学生培养方案的改革中,从而提升本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注重学科本位忽视能力本位在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推动下,我国高校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为迎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各大高校纷纷扩大招生人数,拓宽专业设置,大量开设新兴专业、热门专业。在满足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雷同,人才培养特色不明显,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了人才市场的恶性竞争。与此同时,科研型高校和教学型高校的定位不清晰,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无明显差别,科研优势和实践操作优势不突出,造成大学毕业生职业能力的同质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很多高校仍然以学科本位为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选择的主导思想,在专业培养计划中,仍沿用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形式,忽视了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塑造。其出发点不是应该培养具备怎样职业能力的学生,而是应当如何完善本校的学科建设。在这种教育理念指导下,长此以往,忽视大学生职业能力塑造,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无法适应未来职业的需求。
  教学体系和方法不能与时俱进,实践教学环节形式大于内容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改良教学硬件设施,教学体系不断完善。但是,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和复杂多变的人才市场,我国高校的改革步伐和力度显现出落后与不足。许多高校或受教学条件的限制,或囿于传统教学体系,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无法与时俱进,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教学方法仍以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为主,实验课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缺乏有效的途径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实践教学环节仍然非常薄弱,仍以校内实验室实践为主,缺乏与企业间的有效合作,实训基地形同虚设。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借助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操作或现场模拟提升学生的职业技巧。这就要求高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不断更新人才培养体系和方法,增强校企结合,搭建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平台。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力度不足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仅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和法规,提供就业信息知识,开拓就业渠道,更应当致力于大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开发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使之具备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就业知识和技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而且应当涵盖各个年级的学生,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但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只停留在毕业生的毕业阶段,功能原始单一,无法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求,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另外,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数量相对较少,专业化水平低,缺少系统的理论学习,仅能胜任操作层面的业务处理,无法对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提供有益的帮助。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功能单一,人员队伍专业化水平低严重限制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缺乏效率和可信度,致使某些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仅仅成为摆设,无法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
  基于可雇佣性的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对策
  以能力塑造为重心,树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方针经济环境的变化、先进技术的不断更新对从业者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招聘的门槛也相应水涨船高,更加强调大学生求职者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时代赋予普通本科院校的使命,要求高校以能力塑造为重心,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方针。无论是教学型高校还是科研型高校,毕业生均要面临就业问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需要高校在进行充分人才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进行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尝试。相比较于理论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应注重应用型知识的传授及操作型技能的培养,强调专精实用。与此同时,还应加大应用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为专职教师提供更多的校外实践机会,鼓励和组织教师在校外挂职,培养既具有深厚专业功底,同时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聘请企事业单位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弥补高校专职教师缺乏实践工作经验的不足。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内容,构建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传统的本科教育大多注重“宽厚的学科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口径”,偏重于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教授,忽视应用型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应适时把握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积极改革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构建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基于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专业岗位的要求,与专业岗位群发展紧密相关。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中,在加强理论基础的同时,注意在各教学环节中培养知识应用能力和模仿创新能力,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处理好基础理论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缩减传统课堂授课的课时比例,增加实验、实习和实训的课时,通过网络教学、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学科竞赛、学生科研立项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积极实现校企对接,为学生提供深入企业,亲身体验工作岗位的机会,也可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或将企业的实际项目直接引入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加速实训基地建设,促进产学研联合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可雇佣性的提升,实践教学环节至关重要,高校应加快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大培养“双师型”人才队伍。实训基地的建设应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主要以政府、高校投资建设模拟实验室、校内工厂为主要形式,在校园内为学生开辟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的空间;校外实训基地主要依托外部企业、科研院所,与校外相关单位进行合作建设,发挥产学研联盟的共生优势。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除加大投资力度、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外,学校还应当提升其管理水平,补充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改革实验实训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实训环节。同时,也可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学生以承包、租赁等形式自主创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际操作机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以校企合作为主,通过在校外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短期或长期的实习机会,使学生能够有机会接触实际业务操作,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避免实训中“走马观花”现象的发生。
  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大学生职业意识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的准备期,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职业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逐步意识到在大学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却苦于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指导。因此,高校应积极开展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通过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课程,安排专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聘请校外职业顾问等形式,帮助大学生进行大学4年的有效规划,确立其职业方向,培养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从而增强大学生就业的可雇佣性。通过讲授职业生涯规划专业知识,实施大学生职业能力、职业适宜性测评,聘请成功人士进行职业生涯讲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求职现场模拟等多种形式,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
  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使之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职业兴趣的树立、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就业指导工作也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从学生入学开始,就业指导工作就应着力于大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和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帮助大学生对未来从事的职业建立清晰的认知;伴随学生的成长,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转移为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每日的学习生活中,使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当大学生进入毕业阶段,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回归到就业服务,其工作包括就业信息的提供、求职信息平台的搭建、就业咨询、就业登记以及大学生的派遣等等。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当进一步强化就业指导人员队伍的建设,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及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全程而高效的就业指导工作将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实力,最终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宋国学.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的测量与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8,(3).
  [2]李璞.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体系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10,(3).
  [3]赵志川,陈香兰.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及其提升[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4).
  [4]张慧丽.关于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构成的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9,(10).
  [5]白剑宇,吴春.基于USEM模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9).
  作者简介:
  曹晓丽(1980—),女,山东东营人,博士,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及技术经济及管理。
  (本文责任编辑:尚传梅)
其他文献
【正】 物理实验是理工科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实践性教学
摘要:提升高职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是由社会、企业、学校及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决定的。高职院校应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计划制定、教材和教法改革等方面,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展工作。  关键词: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8-0109-02    高职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战线上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承担着为生产一线培养既有一定专业
天然气行业是高危行业,安全生产和科学管理非常重要,假如任何一个环节出了纰漏,都有可能造成极严重的社会影响乃至整个城市能源供给的瘫痪,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发展,对管道
【正】 一、文章应增补实验数据《兵工安全技术》1994年第6期刊登了我们撰写的《GT—401涂敷工艺中两个安全问题评述》的文章。由于成文时缺乏实验数据,文章只是借靠《涂装作
【正】 兵器工业安全生产法规和专业技术培训班于1994年4月20日至26日在兵器工业杭州疗养院举行,这是根据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为落实去年8月7日张俊九总经理
本文结合国道G36宁洛高速公路滁州段桥梁伸缩缝的病害情况,分析往年维修存在的不足,对高速公路桥梁伸缩缝的更换改造施工及其工艺进行了分析阐述。
【正】 也许有人会感到莫名其妙,怎么把安全与美扯到一起呢?可我们周围,为了爱美而忽视安全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谈论一下安全与美就有其现实意义。本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正】 父亲真称得上是豪饮,抬手四两,扬脖半斤,一瓶老酒进肚也只当灌了些凉水,一日不饮顿觉浑身无力。就是这么个嗜酒如命的人一下就把酒戒了,而且一戒二十多年。记得是我刚
新课改以来,对高职数学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老师在教学时紧扣新课程理念,让学生愉快学习;另一方面要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高职院校的学生,没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及时把握企业及大专院校迫切需要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趋势,首先建立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类本科专业,并根据专业特点和技能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