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空间与图形”教学资源, 改善学生数学学习方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ximaj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在实践研究中,合理使用“空间与图形”的教材资源,利用生成性资源,适当开发生活资源,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开放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时空,开创适合儿童发展的探索式教学。
  关键词: 空间与图形 教学资源 数学学习方式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掌握“空间与图形”。但限于教学传统、评价方式及班级授课制等多因素的制约,其“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探索式教学一直未能得到真正有效的实施,绝大多数的教学实质上是接受式的。
  接受式教学和探索式教学各有其优势和不足。接受式教学效率高,便于教师组织和统一进度,但学生不能经历和体验过程,思维视野较狭窄。
  探索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理论表明,小学时期进行探索性学习活动,能够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实践证明,盲目的探索式操作只会浪费时间,而带有“结构性”的操作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对所任教的两个平行班进行了若干案例对比试验,深入研究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宜学生动手操作,最适宜的操作活动应在什么时候安排,如何操作才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二、分析与研究
  (一)探索过程由表象→内化
  案例:《三角形的稳定性》
  A班:1.动手操作:让学生拉一拉三角形学具,引导其说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设问: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
  B班:1.观察情境图片: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指出自行车上、篮球架上的三角形,用来固定新栽的树木的三角形支架。
  2.动手操作,学生拉一拉不易变形的三角形学具,引导体验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深入探索。让学生用小棒摆三角形。就用这三根小棒还能摆成不同的三角形吗?(学生尝试摆三角形,感悟只能摆出唯一的三角形。)
  [反思与评析]
  试验A的做法用让学生拉一拉学具的方法进行了简单处理,接着就是举例说明,显然这样的探索是浮于表面现象的,学生没有深入理解的时间和空间,只能得到粗浅的认识。
  试验B,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学生是有一定感性认识的,教师就抓住了这个起点,安排三个层面,先通过情境图片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揣测三角形的作用,接着通过拉进行体验,使学生的认识更直观,然后特别安排让学生摆三角形,引导学生从数学思考的角度深入理解为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真正达到探索的目的。
  (二)探索结果由摆设→契机
  案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A班:1.提供材料,让学生尝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出现两种想法:邻边×邻边=面积;底×高=面积。
  2.拉易变形的平行四边形,得出“邻边×邻边=面积”的方法是不正确的。
  3.用剪拼法证明“底×高=面积”是正确的。
  B班:1.出示平行四边形,复习底和高相关知识。
  2.提供材料,让学生尝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出现两种想法:邻边×邻边=面积,底×高=面积,两种答案产生矛盾冲突。
  3.验证:提供格子图、剪刀等辅助工具,操作验证自己的算法。
  (1)数格子:初步验证“邻边×邻边=面积”,“底×高=面积”两种方法是否合理。
  (2)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重点演示两种割补方法:沿高剪下三角形拼的、沿任意高剪成梯形拼的,明确长×宽=长方形的面积。
  (3)引导学生提炼学习方法:转化。进一步验证“邻边×邻边=面积”,“底×高=面积”两种方法是否合理。
  (4)再一次验证明确“邻边×邻边=面积”是否合理:让学生拉易变形的平行四边形,知道虽然两条邻边不变,但是随着高的变化,面积会发生变化。
  [反思与评析]
  试验A仅仅通过拉易变形的平行四边形,否定了“邻边×邻边=面积”的方法,生成正确的结论。
  试验B充分优化教学资源,利用已有知识“长方形的面积”,通过“数格子”,割补法,推导出面积公式,继而验证“邻边×邻边=面积”是否合理,让学生主动探索、构建起知识的轮廓。
  (三)探索形式由单一→多元
  案例:《三角形的内角和》
  A班:1.提出问题: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不同的三角形内角和相同吗?
  2.学生通过测量教师给出的几个三角形3个角,总度数都是180度。
  B班:1.改变问题:你能用什么办法得到三角形3个角的度数之和?
  2.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分工探究、得出结论。
  方法一:可以将三角形纸片的3个内角撕下来拼粘,成一个平角。(如图1)
  方法二:用折纸法把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平角,或者折后按折痕剪下来拼成一个长方形。(如图2)
  方法三:将正方形沿对角线对折成一个直角等腰三角形,内角和=90 45 45=180度。(如图3)
  以上三种方法均表明内角和等于180度。
  [反思与评析]
  试验A由于提问的指向性使得探索方法变得单一,学生更注重结论,缺失了思维发展的过程。
  试验B让学生用多种方法验证这个结论。由单一方式变为多样方式,在转变学习方式时,不片面突出某种学习方式,贬低和排斥其他方式,尽量凸现学习中的探索成分。
  结语
  由此,探索式教学是对学生学习方式做出安排并进行调节与控制的执行过程。运用探索式教学,必须建立在清晰分析教学内容特点,优化“空间与图形”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使探索式教学真正具有可操作性,成为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周小山,雷开泉,严先元.新课程视野中的数学教育.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3]陈明华,林益生.数学教学实施指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张明甡,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者从注重概念的教学、注重例题的讲解、注重方法的传授、注重能力的培养、注重动手操作、注重分层设计等六个方面谈了对打造初中数学高效教学的体会。  关键词: 初中数学 高效教学 概念教学 例题讲解 能力培养  高效课堂是针对低效、无效而言的。高效课堂不仅指教师教学的高效,更指学生学习的高效;不仅教师教学效率高,而且学生学习效率高;不仅教学结果高效,而且教学过程高效。对高效课堂,不同的人有不同
今年一月九日,胡耀邦同志在中央机关干部大会上的讲话中讲到了党中央从一九七八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作出的九项重大决策:第一,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采
为了准确地分析、判断无线网络传输控制协议(TCP)性能上界,以提高无线网络在数据传输上的服务质量(QoS),在综合分析无线网络特性的基础上,运用马尔科夫理论对无线网络TCP数据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应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因,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创造的场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否依据学
摘 要: 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与培养,是实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归纳、实践、创新、概括,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要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就是说在数学教学不仅是数学知
摘 要: 初中数学情境创设,也称课堂情境创设,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能让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起来,为后续正课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本课题组着重研究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作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及课题研究成果对情境创设的方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情境 教学技巧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课堂教授的情境创设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的关键。  一、成功的情境创设应遵循的原则  (一)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ginsenosides)Rg1和Rb1促进中枢神经递质释放作用的机制。人参皂苷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已经得到广泛研究,结果表明其对多种神经递质的释放均起着调节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中工作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慢性疲劳综合征睡眠障碍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人群的常见问题.推拿能够有效缓解人体疲劳,释放人体压力,尤其是在推拿中配合易筋经功
摘 要: 初中时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逐渐开始成熟,再加上人跟人的天资和后天学习程度不同,就会使得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有所差异。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本文就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如何实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教学策略  数学分层教学是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让每一个学生都做课堂的主人,从而整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然而怎样能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高
摘 要: 学困生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群体。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焦虑的情况,而这势必会影响其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合作学习的模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好地帮助其摆脱焦虑的困境,并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从而更好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缓解学生焦虑的心态。因而本文从学困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焦虑的成因和影响入手,分析了合作学习在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