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多孔金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理论分析和传感应用

来源 :物理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多孔金膜(NPGF)化学和热力学稳定性好,比表面积大,具有显著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效应,适宜于用作SPR生化传感芯片。本文对NPGF的SPR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了在NPGF/空气界面传播的表面等离子体色散曲线,获得了优化NPGF-SPR传感性能所需的最佳薄膜厚度约为60 nm;在此基础上利用溅射沉积-化学脱合金两步法在玻璃基板上制备出大面积均匀的超薄NPGF,采用Krestchmann棱镜耦合结构测试了NPGF在可见-近红外波段的SPR共振光谱及其传感特性,通过利用菲涅耳公式并结合Brug
其他文献
采用电导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含酯基Gemini表面活性剂在纯水和在质量分数为10%的甲醇-水(MA-WR),乙二醇-水(EG-WR),丙三醇-水(GL-WR)四体系中的集聚行为和胶束热力学;聚集行为参数包括临
无机膜分离是环境、能源等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对于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许多重大问题都有重要意义,而提高膜分离效率则是该技术的关键所在。
采用微波辅助乙二醇法制备了一系列酸处理后的不同管径(8–15,20–30,30–50,〉50 nm)的碳纳米管(CNT)负载铂(Pt)催化剂(Pt/CNT)。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仪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色散修正方法,研究了Na吸附和嵌入在双空位缺陷(DV)双层石墨烯(BLG)体系中的形成能、电荷转移、电极电势和扩散行为。形成能计算表明,无论单个Na原子在
利用Ti02纳米棒阵列和在旋涂辅助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过程中使用乙二硫醇的策略,成功地在mi02纳米棒阵列上获得了致密PbS量子点薄膜,组装了新颖结构的全固态致密PbS量子点薄膜敏
利用纳米γ-Al2O3(10 nm)和普通γ-Al2O3(200-300 nm),采用浸渍法制备了1%(w)Pd/γ-Al2O3催化剂,考察了其催化氧化邻-二甲苯的性能以及催化剂的活性在氢气还原前后的区别。实验结果发
本文结合近年来亲金属作用研究领域的进展,针对本课题组在环三核亚铜配合物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讨论了两个铜(1)-铜(1)作用相差悬殊的体系。一是通过构筑具有环三核单元的三棱柱笼
本文利用激光光解法研究了二氟沙星激发态氧化损伤氨基酸和脱氧鸟苷酸等生物小分子。实验结果显示二氟沙星激发态水溶液氧化损伤色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和脱氧鸟苷酸的速率常数
通过同步还原聚苯胺(PANI)-氧化石墨烯(GO)复合物制各得到了聚苯胺.还原氧化石墨烯(PANI—rGO)。由于复合材料中PANI提供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电荷,使得PANI-rGO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比电容
作为三维物体的基本属性之一,手性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对于手性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地球生命甚至宇宙起源的认识,而且在生命科学、以及材料科学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