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审美教育贯穿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始终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美教育是一种感性的情感体验,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交融,对于陶冶人的情操和审美情趣,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在传统教育观念中,美术课又称为“图画”课,由于这种学科本位化的狭隘教学观,束缚了教师的思维,因此,美术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改变美术就是教学生绘画的传统教育观念,积极进行美术教学改革,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审美教育的理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激发学生对于自然美的热爱之情
  我们美术教师要挖掘教材的内涵,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走马观花地忽略了自然美景,而要仔细观察和感受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最好礼物:早晨,我们会看到东方的朝霞烘托着一轮红日,晚上,会看到淡淡的月亮在云朵中穿行照着我们回家之路;不论是闻名遐迩的风景名胜,还是家乡平凡的山山水水,不论是名山大川,还是普通的草木虫鱼,不论是白雪皑皑的冬天,还是烈日炎炎的夏日,不论是百花齐放的春天,还是硕果累累的金秋,处处蕴涵着自然之美,如果以欣赏的心态来品味,都是那样的富于诗意,令人陶醉。引导同学充分享受“山美、水美,人更美”带来的审美情感,增强学生对家乡以及祖国美好的大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
  
  二、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悟和表现能力
  自然之美,是未经雕琢之美,有时是芜杂的,而人类与生俱来有着追求美的天性,所以艺术家们以浓郁的创作激情,把仪态万千的人物情态、雄伟瑰丽的山川景色、丰富多彩的奇花异卉、形形色色的虫鱼鸟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和理想挥洒成画,表达着作者的审美指向和价值观、人生观,是一种纯粹的美,所以说美术作品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和共鸣,使人们的生活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其摇人心旌、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就像“随风潜入夜”一样,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润物细无声”地提高了审美修养,这种效果是任何文字和说教都远不能及的。
  艺术是美的使者,绘画、建筑、工艺美术等视觉艺术形式是沟通自然、艺术与人的心灵的桥梁,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要利用美术课程的情感性特征,挖掘美术教材中蕴涵着的深厚的审美教育内容,让学生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苏少版美术教材第12册第9课《水墨园林》时,可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利用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结合古典诗词来帮助学生理解和鉴赏国画中的艺术之美,还可以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清雅俊秀的苏州园林中著名的拙政园、沧浪亭等亭台楼阁的诗情画意,园中的每一处景色都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又像唐诗宋词一样曲折有致,前后呼应,令人回味无穷。让学生在进行习作临摹和创作的时候,用酣畅的笔墨、独特的情感,表现和创造艺术之美。因此教师要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让艺术美贯穿学习过程,让学生感受和体会艺术之美,使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的情感和高尚的审美情操。
  
  三、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社会美
  社会美是指社会领域中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呈现出的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美,是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分不开的。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进行社会美的教育,可以让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得到心灵的自由和释放,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观念和审美修养,提高生活质量。
  例如在学到苏少版美术教材第11册第10课《画人物》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同学、老师、爸爸妈妈的各种不同的神情和动态,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对于自身的外在形象是否具有美感有了更多的关注的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社会美的教育,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长相,在社会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让学生明白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具有心灵美才是真的美的道理。
  美术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对于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具有独特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利用美术教育的优势。在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鉴赏和创造艺术美,建设社会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从小就具有审美意识和情感,让学生乘着美的风帆,徜徉在艺术的海洋中,在快乐健康中享受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高友德.青年与美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
  [2]董文学.美术概论(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草庙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针对儿童发展的身心特点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作用和策略谈几点浅见,现和同行探讨。  一、情境创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幼儿教师一定要把握住幼儿三岁左右,也就是小班这个时段,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尽可能给幼儿创造锻炼生活自理能力的机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创造机会,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入园之后,在幼儿园的生活时间就比较长了,有时甚至超过在家的时间,
糕点是以糖、油、面等为主要原料,经一定加工工艺制成的,富含热能而且比较实惠的直接入口食品。为了解本地糕点企业生产的糕点食品的卫生质量情况,确保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企业管理包括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而财务管理是企业整个管理体系的核心,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即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从全国来说,民营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
教师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既能为学生解决疑难,又能为学生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才能使更多的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喜欢上物理。
<正>“风湿热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风湿性心瓣膜病的一级预防”系国家“八五”攻关课题.1992年7月至1995年6月在我国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省区进行了协作研究.我市心脑防办与金华县
论述了黑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中心的系统建设内容和作用,对指挥中心的视音频系统、计算机网络进行了详细设计,系统在黑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中得到应用,取得良好效果,为进一步建设好
虽然我们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文本解读,主张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解读,但不可否认,在以教师为主导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意义的获取取决于教师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引导和张扬。语文教师应深入文本,亲历亲为地阅读文本,真正体验阅读过程,如果教师缺少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思考,会直接影响阅读教学的质量。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文本解读?本文试从文本解读思维所涉及的文本范围加以分析和思考。  一、品味性解读——指向单
本文关注职业中专学生厌学语文的普遍现象,依据专家的教育理论和借鉴语文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做法,尝试在活动会中用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着重介绍了中职语文
<正> 劳动卫生标准是执行劳动卫生监督和管理的法定依据,其重要性逐渐已被人们认识与肯定.早在1956年我国就颁布了《工业企业设计暂行卫生标准(标准-101-56》,这是我国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