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的日子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d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夕夜,张婶忙晕了头,守岁过了零点,已毫无睡意,便忙着做汤圆馅子。这活儿费事,需将黑芝麻和花生粒捣碎,倒进滚热的油锅里,加上白糖,火候恰到好处后,再舀出来盛在碗里冷却凝固。然后开始包汤圆,把糯米面揉黏,捏一个洞,将馅子灌进去,搓成乒乓球一般大小均匀的汤圆,整齐地排放在筲箕里。做完这一切,远处不知谁燃响了第一挂鞭炮。张婶便把自家的鞭炮抱到院坝,一圈圈拆开,点燃后迅速闪开几步,双手捂住耳朵。密集的鞭炮瞬间炸开,一气呵成,一颗不留地化为垃圾后,张婶满意地回转身,钻进厨房。
  一个个汤圆在滚水锅里陆续浮上来,张婶从窗口往外观望,见天色放亮了,才对隔壁房间喊道:“贵川,快起来,吃汤圆了。”
  贵川是张婶十二岁的儿子,昨晚也睡晚了,这阵还没睡醒,磨磨蹭蹭钻出来,眼眶里红红的,要哭没哭的样子。张婶说:“大年初一得有个好的形象,打足精神来!腰鼓队很快就到了。”
  “妈,你真的要去参加演出?”贵川嘟着嘴问。
  “当然要去,答应了的事怎好反悔?何况是我邀请大家来的。临时调整人员会乱了套路。”张婶说。
  “可是爸……”贵川揉揉眼,又想哭。
  “好了好了。”张婶说,“新年的头一天,喜庆呢。你都是大孩子了,该懂事了。今天就在家里守着,妈演出完就回来。”
  两碗热气腾腾的汤圆端上桌,贵川握住筷子呆愣着,没胃口。张婶也没胃口,勉强喝了几口汤。
  很快腰鼓队来了,穿着统一的戏剧服装,脸上涂抹了油彩,个个容光焕发,精神抖擞。张婶也换好了衣服,喜气洋洋地奔出门,对大家深深一揖,哈哈笑着说:“新年快乐!给你们拜年了。”
  互相客套一番,张婶说:“我们开始吧,还要走这么多地方呢。”
  这是一个古老的四合院,有十多户人居住,院坝青石铺就,又大又宽,完好无损。以前院里逢人做喜事,可摆上百桌酒席,热闹非凡。
  年前,张婶向腰鼓队的队员们提议:趁春节期间回乡的人多,大年初一这天,腰鼓队要走村串社,给村民们拜年,送欢乐,送吉祥,送祝福。张婶的嗓子好,活泼,大家都推选她为领队。
  张婶毫不拘束,单独出列,手握铜镲,用力地打。在她的引领下,众队员咚咚地敲响腰鼓,井然有序地朝每户村民的大门走去。随着扩音器里的音乐节奏,张婶领唱《红红的日子》:“红红的年糕红红的枣,红红的灯笼红红的福字倒……”
  歌声悠扬,鼓乐喧天,汇集成流,在院坝的上空飘荡、弥漫,向很远的地方传播,将喜庆的气氛推向高潮。老人们笑得合不拢嘴,竖起大拇指夸赞。小孩们拍着小手,围在腰鼓队四周绕圈圈,嘻嘻哈哈地跑个不停。许多村民端茶送水,把家里的炒花生和瓜子,还有糖果捧出来,依次往腰鼓队员的腰包里塞。队员们推推搡搡不要,村民们就说:“大新年的不能拒绝,否则就淡了我们的心意。”
  张婶连忙解释:“不是这样的,我們还要走很多地方,全部都送,哪里收得下?”见村民们还要坚持,张婶就对队友们说:“随便意思意思吧。”
  有人问张婶:“昨晚守岁,你家的鞭炮燃放最早,之后就关门睡觉了,是为今天的演出做充分准备吗?”
  张婶猛一愣:“啊?”但很快反应过来,微笑着点头,“就是,就是”。
  有人提醒张婶:“这么热闹的场面,把你家老张扶上轮椅推出来吧,一来晒晒太阳,二来沾沾喜气,心情舒畅。”
  张婶说:“我们老张病了,喜欢清净,让他静养更好。”说完,领着腰鼓队走出院坝,向另一个院落走去。
  一些村民原计划邀约聚在一起玩牌,听说腰鼓队的消息,便打消念头,等着前去迎接。腰鼓队所到之处,迎来阵阵喝彩和热烈的掌声。也有人要给腰鼓队送红包,队员们哪里肯收,齐声说:“我们不是为了钱,是为了大家新年过得充实愉快。”
  挨家挨户走完村里所有的院落,已是午后两点。队员们虽累得筋疲力尽,却很开心。张婶更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地说:“辛苦大家了,都回去休息吧,好好过年。”
  风急火燎地赶回家,张婶来不及卸妆,直奔堂屋左侧的阴暗角落。她的老公静静地躺在门板上,身体早已僵硬如冰。儿子贵川坐了一条矮木凳,寸步不离地守候在老爸面前。由于时间较长,他把头埋在双膝间欲睡未睡,身子一摇一晃,但强烈的意识支撑他始终没有倒下去。
  张婶鼻子一酸,哽咽道:“老张……”
  贵川猛一激灵,回过头,一对血红的眼睛像要喷出火来!
  老张是贵川出生的第二年瘫痪的。之后又患了多种疾病,昨晚他灯油耗尽,没能拖过零点,把生命永远交给了去年的除夕夜。
  张婶没有惊动院邻,和贵川悄悄把男人停放在屋角,没人知道老张去世。
  门板下的地灯一闪一闪地跳跃,多亏贵川心细,没忘添加清油,保证老爸前行的路上灯火通明。
  张婶一把将儿子搂进怀里,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儿:“儿啊,不要怪妈绝情。你知道吗?我们这里的风俗,死者走在除夕夜,来不及安葬的话,就不声张了,跟没事人一样,不能冲淡了新年的喜庆。怪你爸太软弱!我们已经尽力了,今后的日子还长,要振作精神……”
  贵川嗷嗷痛哭,泪如泉涌。
  张婶替他抹去眼泪,高亢的嗓门儿亮了起来:“红红的腰鼓咚了啷当敲,锣鼓掀起红红的潮……”
  [责任编辑 晨 飞]
其他文献
18岁那年,她执意出家,以死抗争。父母拗不过她,终于答应。  她出身名门,容颜姣好,且精通文墨,父母视之如掌上明珠。世人都不知道姑娘为什么那么决绝,要割舍红尘。  原因,只有她自己知道。  那日,锣鼓喧天,唢呐声声,在绣楼上,她望见了长长的迎亲队伍。花轿渐近,而花轿前的那位新郎,是他!顿时,她觉得天旋地转,眼泪如断线的珠子。泪眼婆娑中,她忆起那年的元宵。月下,那枝红艳艳的梅花,那无比鲜艳的朱砂色,
期刊
男人突然想到山顶上去看看,男人已经很久没到山顶上去了。  男人是个放羊的,男人的羊就在山坡上吃草。山顶上没草,山顶上有树,山顶上长满了松树,遮天蔽日的。  这是一个夏天的傍晚,夕阳烈烈地炽烤着山冈,一丝风也没有,天气闷热,老天好像在造雨的样子。  男人觉得很烦躁,男人就在这时候起了那个念头。男人想,该到山顶上的树荫里去看看,于是就爬了上去,男人的羊也都跟着爬了上去。  男人在山顶上一露头就吃了一惊
期刊
2018年对我来说,是一个丰收之年:加入了省作协;获得多个文学奖项,其中《扶贫故事》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学征文小说类三等奖,斩获万元大奖;《无影剑》《周四婶的北京之旅》等多篇小小说入选年度排行榜或年选本……  而这一切,皆源于我发表在2011年12月《百花园》上半月刊的《十七岁的天空》。因为,从这一篇开始,我深深地爱上了文学,爱上了小小说,如一叶扁舟,扬帆起航,破浪前进。  在1991
期刊
老早以前,我就跟你们这么大,二十来岁的毛头小伙儿,胳膊、腿上尽是腱子肉,哪像你们——狗剩子瘦得像瘦狗,冬瓜矮得像冬瓜,胖三你都快成肥猪了,还有你熊四,这么大块头,真赶上狗熊了。你们别笑,我现在这一脸褶子皮不好看,可我年轻的时候英俊着呢!看过电影《李向阳》吗?看过,那就好,李向阳也就比我差那么一点点儿。咱现在书归正传,听说狗剩子你媳妇昨天被打了,是吧?瞧瞧你那个熊样!不就是几个小瘪三吗?人家欺负你媳
期刊
漂泊者又感到了孤独。前所未有的孤独折磨着他,他觉得日子就是一口深不可测的井。  自由而热烈的万千朵野花就在四周,就在身下,就那么一圈一圈包围着漂泊者。他知道,草原实际上也是最孤独的。  除了孤独,肯定还有不为人知的忧伤。漂泊者又想起草地上那間小房子里的她。  很多时候,她也是一声不响地坐在草地上,望着红红的太阳像车轮一样挂在天空,一边转动,一边轧碎四周的乌云。  高原的寒风没有染红她的脸蛋,但却给
期刊
杨俊杰推开房门,见母亲正在厨房忙着。他连背包都没摘下,静静地站在原地,细细地打量着母亲。母亲的头发似乎更白了,后背似乎也更驼了。半晌,母亲猛地回过头,手里的水瓢当的一声掉在了地上,蹦了两蹦。  “哎呀,大儿呀,吓我一跳。回来咋不言语一声?”母亲尖声地叫道,连连用围裙擦手。  杨俊杰上前几步,搀住母亲。母亲盯着他看了又看:“咋的了?你好像得病了,脸色这么难看。”  “没有,这几天加班,累的吧。”杨俊
期刊
傅小平,供职于上海报业集团文学报社,著有对话集《四分之三的沉默》、随笔集《普鲁斯特的凝视》,获新闻类、文学类奖项若干。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有一个疑惑,小小说是否就是小故事?我首先得言明,对小小说,我只是偶有涉猎,谈不上做过什么研究。所以,这所谓疑惑,充其量也不过是门外汉的门外之叹。当然,小小说既然是小说家族里的一员,而我对于长篇小说,还有中、短篇小说有比较多的阅读。如此,谈一点儿对小小说的观感,
期刊
窄窄的小街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地摊。女孩在一卖小杂品的地摊旁停下。  摊主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瘦黑的脸上布满了皱纹。见女孩过来,中年男子忙站起来,憨憨地对女孩微笑。  女孩顺手拿起摊上的一个塑料衣架,問:“多少钱一个?”中年男子说:“随你给吧,我有两个孩子读书,闲来挣点儿小钱。”  这时,许多人不屑一顾地从这摊位边匆匆走过。一阵寒风呼地刮过,将铺在下面的塑料布掀起。中年男子忙伸出缩在袖子里的
期刊
肖师傅9点钟准时来到自家门店。虽然他知道早有顾客等候,但他这一坐就是一个坑,停不住手里的活儿,得悠着点儿。好在肖师母提前来把电热桶开启了。  見肖师傅来了,肖师母忙将塑料袋套在洗脚盆上,放进药包和热水,请顾客泡脚。肖师傅则泡上茶,站在门口抽支烟,然后拿条毛巾坐在小凳上,将顾客泡软和了的脚揩干放在膝上,开始了他那“精雕细琢”的修脚手艺。  肖师傅曾在国营澡堂修脚,体制改革后他就出来单干。他的手艺远近
期刊
空山,梵音,青烟袅袅直上,香案旁卧着一只黑猫,生着一双发光的眼。  菩萨端坐在大殿正中央,梨园社的安孔雀在蒲团上行跪拜礼,嘴里念念有词。礼毕,她抬眼看着那猫:“终究是你懂我,不说我癫,旁人都以为我是病了。”  安孔雀是梨园社的青衣,今晚她还有一出折子戏要演。  昨晚,她为弟子冬月把场,一出《嫦娥》几近完美。只是,冬月在唱“不料想一池静水生波浪”时,刺花儿了,面容还微微有笑。  “月儿,你过来。”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