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的热点问题。在讨论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公共课程与创新教育关系的基础上,从教学方式、教学平台、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4个维度论述该课程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 教育技术课程;创新教育;教学实践;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8-0007-02
Research on Innovation Education Strategie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urse//Liu Yanhong, Jiang Ling
Abstract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hot issue in current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higher normal college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 course and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relationship, from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platform, teaching practice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in four dimensions is discussed. We need strategies for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of this course.
Key word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urriculum; innovation education;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evaluation
在知识信息时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由原来的经验型转变为现在的高素质型、创新型。虽然教育部在号召各级办学机构加快对教学观念的转变,即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但是正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田慧生教授所言: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人员共同努力。这就必然造成社会需求与人才供应方面产生矛盾。解决的办法就是要加快高等院校教育的创新变革,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实行教育改革,实施创新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才能有效地缩短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适应期。利用特色公共课程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是高等教育进行全面创新教育的一个可行策略。
1 创新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高等教育在人类科学文化发展中起着继承、弘扬、开拓创新的作用,肩负着为迎接科技革命挑战,促进国家发展所需的各种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如果说基础教育是创新教育实施、应用的基地,那么高等教育就是创新教育发展的源头。没有高等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和创新知识资源,那么创新教育的发展、创新人才的培养就将举步维艰。从高等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等方面来看,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不是为学生的未来生活技能进行职业培训,而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目前,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出的单一的教学模式、陈旧的教学内容、死板的教学方法、模糊的教学观念、过弱的文化陶冶等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应该努力克服的。因此,实施教育改革,构建创新教育模式,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迫切任务。
2 教育技术课程与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各国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主要以培养人的创新素质为基本价值取向。创新教育的途径主要是培养人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即创新教育是以激发创新意识为契机,促进思维变化为途径,培养能力为任务的一种人才培养教育。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知识,由学科教师以知识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而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中,采用问题性、探究性、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形成的一种个体品质。
教育技术是高等教育院校开设的一门旨在培养能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灵活运用各种现代教学媒体和手段来整合教学资源,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的教师队伍的公共课程。其课程内容由教育学、计算机学、心理学、学习与科学等多门学科交叉而成,具有综合型、应用型、实践性的特点。就当前市面上存在的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教材,从教学内容来看,由基本教育理论、基本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三部分构成。从课程教学大纲来看,一般会有30%的课时用来讲授教学理念,30%的课时讲授现代教学技术,30%的课时用来进行案例分析。
综上所述,教育技术课程包含了创新教育顺利开展的知识、实践、活动内容架构及实践空间,而且这样的综合性课程非常有利于开展创新教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真实教学情境虚拟化,创设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认知冲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生与教师、同学、知识之间的建构,最终实现所学知识的应用迁移。
3 教育技术课程创新教育的举措
3.1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即创新情感,指创新的动机、兴趣、态度、意志和精神等主题情感因素,是创造性人格形成及创造力培养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度分析,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原有认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营造一种强烈、深刻、和谐、共鸣的虚拟教学情境影响学生,尽可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反应,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达到最佳心理状态水平,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各种智力或非智力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不断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另外,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的信息素养设置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有“跳一下,摘到桃子”的成就感,都能体验学习的快乐。运用综合的、全面的、动态的、激励的评价手段去审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个“创新”的机会,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创新兴趣。
3.2 关注学生,发展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发展是创新教育的核心与关键。创新思维是由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等多种思维综合构成的,在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主要体现为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中相互关联的知识、技术与案例,选择恰当的发散点,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鼓励学生开展协作交流、互动评价。由于教学面对的学生个体生活背景和思维方式有一定的差异性,产生的意见、想法、观点势必不同,通过这样的思想交流活动,可以克服由于某种思维定势造成的想法单一。另外,在交流的过程中,不同的观点又能进一步启发其他参加者的思想,产生某种独创性的冲动,形成具有独创性的想法。
3.3 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对自身有价值的新事物的能力,主要包括探索能力、选择判断能力等。研究性的实践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及选择判断能力的重要方法,是实施创新能力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教育技术教学应该加强实践环节,开展实践成果展示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不仅可以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而且可以通过全身各感官积极响应,得到更生动、更鲜活的深刻体验。教师在实践环节中,不断地鼓励、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设计实际教学案例,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讨论,交流方法,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
3.4 改变教学评价方式,发展创新素质
创新教育的实施离不开评价,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更需要科学的评价来培植、引导和激励。单一的教学评价与学生个性和智慧潜能的差异是不相符的,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和发展。教育的对象是人,人必然具有个体差异性,社会需要的不是同一质性的人才,而是多元化的人才。因此,教师应感知每一个学生特性,把每个学生看成一个崭新的、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不可替代的个体,采用全面、多元化、多角度的评价方式看待学生的自我发展。进行评价时,结合学生的个别差异,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价值观,采用群体分层评价、个别进步评价、目标达成评价和特长发展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法,为学生的创新素质发展提供适合的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1]刘焕彬.对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2(10):141-143.
[2]金利.创新教育新方式:探究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12(21):140-143.
[3]杨丽,温恒福.大学创新教育的内涵、难点与推进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8):28-31.
[4]周文根.创新教育视野下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6):28-29.
[5]姜韬.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创新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0(22):114-115.
[6]王发棠,韩晓惠,卢琦.国外创新教育的开展及对我国高校创新教育的启示[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
74-77.
关键词 教育技术课程;创新教育;教学实践;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8-0007-02
Research on Innovation Education Strategie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urse//Liu Yanhong, Jiang Ling
Abstract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hot issue in current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higher normal college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 course and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relationship, from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platform, teaching practice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in four dimensions is discussed. We need strategies for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of this course.
Key word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urriculum; innovation education;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evaluation
在知识信息时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由原来的经验型转变为现在的高素质型、创新型。虽然教育部在号召各级办学机构加快对教学观念的转变,即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但是正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田慧生教授所言: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人员共同努力。这就必然造成社会需求与人才供应方面产生矛盾。解决的办法就是要加快高等院校教育的创新变革,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实行教育改革,实施创新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才能有效地缩短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适应期。利用特色公共课程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是高等教育进行全面创新教育的一个可行策略。
1 创新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高等教育在人类科学文化发展中起着继承、弘扬、开拓创新的作用,肩负着为迎接科技革命挑战,促进国家发展所需的各种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如果说基础教育是创新教育实施、应用的基地,那么高等教育就是创新教育发展的源头。没有高等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和创新知识资源,那么创新教育的发展、创新人才的培养就将举步维艰。从高等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等方面来看,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不是为学生的未来生活技能进行职业培训,而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目前,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出的单一的教学模式、陈旧的教学内容、死板的教学方法、模糊的教学观念、过弱的文化陶冶等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应该努力克服的。因此,实施教育改革,构建创新教育模式,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迫切任务。
2 教育技术课程与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各国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主要以培养人的创新素质为基本价值取向。创新教育的途径主要是培养人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即创新教育是以激发创新意识为契机,促进思维变化为途径,培养能力为任务的一种人才培养教育。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知识,由学科教师以知识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而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中,采用问题性、探究性、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形成的一种个体品质。
教育技术是高等教育院校开设的一门旨在培养能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灵活运用各种现代教学媒体和手段来整合教学资源,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的教师队伍的公共课程。其课程内容由教育学、计算机学、心理学、学习与科学等多门学科交叉而成,具有综合型、应用型、实践性的特点。就当前市面上存在的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教材,从教学内容来看,由基本教育理论、基本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三部分构成。从课程教学大纲来看,一般会有30%的课时用来讲授教学理念,30%的课时讲授现代教学技术,30%的课时用来进行案例分析。
综上所述,教育技术课程包含了创新教育顺利开展的知识、实践、活动内容架构及实践空间,而且这样的综合性课程非常有利于开展创新教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真实教学情境虚拟化,创设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认知冲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生与教师、同学、知识之间的建构,最终实现所学知识的应用迁移。
3 教育技术课程创新教育的举措
3.1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即创新情感,指创新的动机、兴趣、态度、意志和精神等主题情感因素,是创造性人格形成及创造力培养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度分析,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原有认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营造一种强烈、深刻、和谐、共鸣的虚拟教学情境影响学生,尽可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反应,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达到最佳心理状态水平,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各种智力或非智力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不断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另外,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的信息素养设置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有“跳一下,摘到桃子”的成就感,都能体验学习的快乐。运用综合的、全面的、动态的、激励的评价手段去审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个“创新”的机会,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创新兴趣。
3.2 关注学生,发展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发展是创新教育的核心与关键。创新思维是由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等多种思维综合构成的,在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主要体现为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中相互关联的知识、技术与案例,选择恰当的发散点,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鼓励学生开展协作交流、互动评价。由于教学面对的学生个体生活背景和思维方式有一定的差异性,产生的意见、想法、观点势必不同,通过这样的思想交流活动,可以克服由于某种思维定势造成的想法单一。另外,在交流的过程中,不同的观点又能进一步启发其他参加者的思想,产生某种独创性的冲动,形成具有独创性的想法。
3.3 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对自身有价值的新事物的能力,主要包括探索能力、选择判断能力等。研究性的实践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及选择判断能力的重要方法,是实施创新能力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教育技术教学应该加强实践环节,开展实践成果展示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不仅可以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而且可以通过全身各感官积极响应,得到更生动、更鲜活的深刻体验。教师在实践环节中,不断地鼓励、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设计实际教学案例,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讨论,交流方法,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
3.4 改变教学评价方式,发展创新素质
创新教育的实施离不开评价,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更需要科学的评价来培植、引导和激励。单一的教学评价与学生个性和智慧潜能的差异是不相符的,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和发展。教育的对象是人,人必然具有个体差异性,社会需要的不是同一质性的人才,而是多元化的人才。因此,教师应感知每一个学生特性,把每个学生看成一个崭新的、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不可替代的个体,采用全面、多元化、多角度的评价方式看待学生的自我发展。进行评价时,结合学生的个别差异,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价值观,采用群体分层评价、个别进步评价、目标达成评价和特长发展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法,为学生的创新素质发展提供适合的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1]刘焕彬.对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2(10):141-143.
[2]金利.创新教育新方式:探究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12(21):140-143.
[3]杨丽,温恒福.大学创新教育的内涵、难点与推进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8):28-31.
[4]周文根.创新教育视野下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6):28-29.
[5]姜韬.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创新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0(22):114-115.
[6]王发棠,韩晓惠,卢琦.国外创新教育的开展及对我国高校创新教育的启示[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
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