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学习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对智力不等的中学生来说,倘若数学学习成绩好,就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沉浸到数学世界中去;而若数学学习成绩不好,随之便会对枯燥的数字及图形失去兴趣,被排斥于数学世界之外。
因此,教师应当在数学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的差异,善于运用妥善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寻到一条由浅到深的数学学习途径,从而培养更浓的数学兴趣,学好数学。
春秋时期的孔子以“有教无类”为办学方针,因此学生的成份复杂,学生差异大,在这种情况下,孔子从各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个人的个性特点和具体要求进行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这正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在数学教学中,能够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对学生作适当引导及教育,会让徘徊于数学大门之外的学生顺利“入门”,使已经获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收获更大。
一、发现学生差异,制定因材施教方案
教师者,非但为“教”而教,更要知道如何“教”而教。因此,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而去发现学生差异的具体方面,以便于制定具体的因材施教方案。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Rogers)提出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论与现代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学生作为主体是由教育目的和教育对象的能动性所决定的,教师期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必须了解学生对学习情景的态度和情绪反应,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主动性。说明教师需要留心去体察学生的情况,以不断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教师经常会发现,数学学习,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数学内容,初中阶段数学成绩不错的学生,在高中数学面前开始变得迷茫;初中阶段差异并不明显的男女生数学成绩,到了高中阶段男生的数学思维渐渐表现出强于女生的情景,并可能由此而使成绩滞后者产生厌学思想,这时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各方面差异,便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迷茫、盲目的学生重返正途。
比如高中数学中三角函数的渐渐复杂化,与初中数学的简单易解内容相比,会使过渡期的学生产生一种巨大的错落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智力特点,由易及难,从基础渐渐拓展,在教学前的备课中估计学生的接受程度,开始以浅易、基础内容作为学生接受更深内容的开始,借此机会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兴趣。
因此,数学教师预知学生的学习情况、智力特点、个性特征等是进行数学备课的前提;而在备课中,教师必须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在数学训练中,也应当以鼓励、培养兴趣作为根本目的,甚至可以根据学生差异,个别与集体分开进行训练,难易或适中皆因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只有这样,教师善于在因材施教的具体方案上下功夫,才能收到更好的成效。
二、针对学生层次,兼顾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
一般情况下,教师为了省事,对不同班级的学生作统一要求部署,课堂教学如是,课后训练亦然,这显然不符合因材施教的要求;但是也不可能要求教师把所有时间都用到因材施教的实施上去,要兼顾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两个方面,还得从对学生层次情况的了解做起。
基本上,一个班级的学生或几个班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总会有共性之处,比如对课本基本知识掌握牢固、公式记忆好,但运用公式来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稍差等。教师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便会认识到,学生的数学能力一般呈橄榄形状,即中等生占多数,极优及极差生占少数,可以据此兼顾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部署教学及训练。在课堂统一的教学任务之外,适当的化解差生课堂上的不解环节,强化优生课堂上的知识掌握,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共进。
在兼顾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在传授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特困生及特优生更多关怀和帮助。在《论语》中记载着这样的例子及言论,子路问孔子:“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要立即去做吗?”孔子回答说:“家里有父兄,怎么能自己做主张呢?”当冉求问同样的问题时,孔子却回答:“当然应该去做!”在一旁的公西华疑惑,孔子说:“子路遇事轻率鲁莽,所以要抑制他一下,使他谨慎些;而冉求遇事畏缩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大胆去做。”
针对学生智力、性格的不同,孔子善于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中人以上,可以语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也。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对特困生,教师只须以浅易内容传授,教会其简单的方法即可,更重要的以此作为他们学习的兴趣起点;对特优生,教师则不须在基本知识上与之浪费时间,而挑其未能及之处加以点拨、引导更妥帖。
兼顾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的教学原则,必须是因人而异,以完成规定的教学计划、教育目的及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数学潜能为目标。
三、结合教材内容,有的放矢谋实效
因材施教的对象除了是学生,还可以是教材。对于教材内容,教师不可能要求学生全部都掌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及学生具体情况有所增减,与其让学生全面而无所长,不如有的放矢,有所取舍,更能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更见实效。
比如不少学生对立体几何见而生畏,与其在这方面耗时而不见效,还不如转向更有把握的内容中去,尤其是对于面临中、高考的学生来说,此做法更值得施行。原则上,这也是从易避难、先易后难的做事方法。
总而言之,因材施教运用于数学教学中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好数学,尤其是对处于已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的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能重拾起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师因材施教,能使每位学生在学有所获的基础上,心存温馨的向往与追求,对他们学好数学与兴趣的培养无疑是极好的办法。教师能发现学生的学习差异,了解学生的不同层次,也能更好地进行有计划的、有目的的教学活动
(河北省邯郸市第四中学)
因此,教师应当在数学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的差异,善于运用妥善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寻到一条由浅到深的数学学习途径,从而培养更浓的数学兴趣,学好数学。
春秋时期的孔子以“有教无类”为办学方针,因此学生的成份复杂,学生差异大,在这种情况下,孔子从各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个人的个性特点和具体要求进行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这正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在数学教学中,能够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对学生作适当引导及教育,会让徘徊于数学大门之外的学生顺利“入门”,使已经获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收获更大。
一、发现学生差异,制定因材施教方案
教师者,非但为“教”而教,更要知道如何“教”而教。因此,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而去发现学生差异的具体方面,以便于制定具体的因材施教方案。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Rogers)提出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论与现代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学生作为主体是由教育目的和教育对象的能动性所决定的,教师期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必须了解学生对学习情景的态度和情绪反应,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主动性。说明教师需要留心去体察学生的情况,以不断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教师经常会发现,数学学习,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数学内容,初中阶段数学成绩不错的学生,在高中数学面前开始变得迷茫;初中阶段差异并不明显的男女生数学成绩,到了高中阶段男生的数学思维渐渐表现出强于女生的情景,并可能由此而使成绩滞后者产生厌学思想,这时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各方面差异,便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迷茫、盲目的学生重返正途。
比如高中数学中三角函数的渐渐复杂化,与初中数学的简单易解内容相比,会使过渡期的学生产生一种巨大的错落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智力特点,由易及难,从基础渐渐拓展,在教学前的备课中估计学生的接受程度,开始以浅易、基础内容作为学生接受更深内容的开始,借此机会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兴趣。
因此,数学教师预知学生的学习情况、智力特点、个性特征等是进行数学备课的前提;而在备课中,教师必须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在数学训练中,也应当以鼓励、培养兴趣作为根本目的,甚至可以根据学生差异,个别与集体分开进行训练,难易或适中皆因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只有这样,教师善于在因材施教的具体方案上下功夫,才能收到更好的成效。
二、针对学生层次,兼顾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
一般情况下,教师为了省事,对不同班级的学生作统一要求部署,课堂教学如是,课后训练亦然,这显然不符合因材施教的要求;但是也不可能要求教师把所有时间都用到因材施教的实施上去,要兼顾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两个方面,还得从对学生层次情况的了解做起。
基本上,一个班级的学生或几个班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总会有共性之处,比如对课本基本知识掌握牢固、公式记忆好,但运用公式来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稍差等。教师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便会认识到,学生的数学能力一般呈橄榄形状,即中等生占多数,极优及极差生占少数,可以据此兼顾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部署教学及训练。在课堂统一的教学任务之外,适当的化解差生课堂上的不解环节,强化优生课堂上的知识掌握,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共进。
在兼顾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在传授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特困生及特优生更多关怀和帮助。在《论语》中记载着这样的例子及言论,子路问孔子:“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要立即去做吗?”孔子回答说:“家里有父兄,怎么能自己做主张呢?”当冉求问同样的问题时,孔子却回答:“当然应该去做!”在一旁的公西华疑惑,孔子说:“子路遇事轻率鲁莽,所以要抑制他一下,使他谨慎些;而冉求遇事畏缩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大胆去做。”
针对学生智力、性格的不同,孔子善于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中人以上,可以语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也。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对特困生,教师只须以浅易内容传授,教会其简单的方法即可,更重要的以此作为他们学习的兴趣起点;对特优生,教师则不须在基本知识上与之浪费时间,而挑其未能及之处加以点拨、引导更妥帖。
兼顾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的教学原则,必须是因人而异,以完成规定的教学计划、教育目的及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数学潜能为目标。
三、结合教材内容,有的放矢谋实效
因材施教的对象除了是学生,还可以是教材。对于教材内容,教师不可能要求学生全部都掌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及学生具体情况有所增减,与其让学生全面而无所长,不如有的放矢,有所取舍,更能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更见实效。
比如不少学生对立体几何见而生畏,与其在这方面耗时而不见效,还不如转向更有把握的内容中去,尤其是对于面临中、高考的学生来说,此做法更值得施行。原则上,这也是从易避难、先易后难的做事方法。
总而言之,因材施教运用于数学教学中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好数学,尤其是对处于已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的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能重拾起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师因材施教,能使每位学生在学有所获的基础上,心存温馨的向往与追求,对他们学好数学与兴趣的培养无疑是极好的办法。教师能发现学生的学习差异,了解学生的不同层次,也能更好地进行有计划的、有目的的教学活动
(河北省邯郸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