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可以这样行进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niao09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诵读诵读是体验的基础,是打开作品深层结构的第一步.诵读可以“自得言外之意”.涛文一脉贯之,往往需要一气读之.读,一切妙境深情则尽呈现.诵读,可以让人获得一种文学感觉,获得对文学作品言语形式的一种直觉感知力.这种对文学作品的直觉感知力是其他许多方法难以训练出来的.诵读,可以敏锐我们的语感;诵渎,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诵读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进入到一种情绪状态,感受到文学作品带来的心灵颤动.
其他文献
关于《我与地坛》的赏析文章有很多,分析精辟者不在少数,可问题在于不少教师面对浩如烟海的参考资料往往无所适从,盲目地求全求深,故而容易出现一种到处挠痒痒,而又一处都不
一前些日子,笔者听了石家庄市区和各县39位选手的优质课,这些课在体现新课标理念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特别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普遍运用,学生讨论、交流、表演
苏教版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人生专题,以问题探讨为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共分三个板块:生存选择真的猛士和苦难中的尊严,重点探讨生存与毁灭顺境与逆境两组矛盾.其中
教学目标1.探索文章主旨,了解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2.揣摩文章质朴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挚的情感.3.正确认识人性并感悟作者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讲真
我们在阅读文章中常有这样的体会,有的文章线索清晰,一目了然;而有的则草蛇灰线,若隐若现;有的是以人物活动的细节或意识的流动、时空的交错等为线索,千姿百态、色彩纷呈;还
笔者曾在20多年前于不同的时间、地点听过两位驰名全国的语文特级教师的课,巧的是两人上的是同一篇白话文课文.听完课后,我惊讶地发现,两人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竟然没有一点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
徐强老师在《〈孔雀东南飞〉却字释义商榷》(《语文建设》2007年10期)一文中指出,人教版教材注释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中的却为退出来有误,因为它有这样一个前提:在刘兰
一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但因为什么颇不宁静,作者未说,于是朱自清先生的不宁静造成了文坛与杏坛几十年的不宁静,种种猜测与推断绵绵不绝,几乎成了中
风景是纯美的自然景物:辽阔草原,广袤无际;水墨江南,流水潺潺;雪域高原,银装素裹……怎能不让人感喟自然之神奇!其实,还有一片风景存于我们的心灵深处,那是你用一生呵护、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