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提倡物理课堂的学习要注重以问题为抓手,引领学生在问题中发现物理现象,抽取物理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内容思考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从而形成一定的能力。在这样的理念观照下,当下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就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物理学习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丰富的物理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分析中提升。
一、在充满趣味的情境中创设悬念
对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是初中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物理课程的学习因其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并且充满各种有趣的生活现象。面对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现象,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巧妙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经历一段美妙的心灵旅程呢?我们认为要创设一种充满趣味,而且带有一定悬念的情境。如此,学生在新颖、奇妙、生动的情境中主动开动脑筋,积极调动多种思维活动,学习的效率也能稳步提升。
例如,教学“二力平衡”内容时,教师将鹰嘴搁置在教师的食指上,老鹰如魔术一般好似飘浮在空中飞翔。学生个个看得目瞪口呆。通过兴趣的引导,使学生产生兴趣,听得认真,学得仔细。
二、在回归生活的情境中激活感受
初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大多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并最终服务于学生的生活现实。而认知教学论的研究表明: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高效学习,则应让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学生既有的知识系统形成充分的关联,建立起学习的桥梁。
物理课程中所学的各种内容,都是学生自己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正因为常见,学生熟视无睹,没有仔细地观察与研究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回归生活的情境,唤醒学生沉睡的生活感受,将学生熟知的现象以另一种情境出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与热情,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建构物理知识,同时也能感觉到物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降低学生物理学习的畏惧感。
例如,教学“光的折射”时,教师取出一根筷子和一只装有水的烧杯,现场演示将筷子放入烧杯的水中,筷子显示折成了两段。如此,学生的生活经验被唤醒,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课堂教学也实现预期效果。
三、在深入现场的情境中发现特征
随着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学生获取资讯的渠道五花八门,各种讯息也是铺天盖地,加之网络传播的及时快捷,各种新闻事件更是飞速传播。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学生的知识面在扩展,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也在成倍地增长。然而我们发现物理书本中列举的各种实例,往往呈现出了滞后性,有些实例显得落后于时代,此时教师若能够紧贴时代脉搏,创设一些及时、迅捷,深入现场的情境,学生能够快速进入状态,追随教师的思路去分析发现这些问题背后的科学特征,并且也能激发学生关注新闻事件、关心社会发展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善于分析思考的良好习惯。
例如,教学“浮力”内容时,教师将“蛟龙号”下潜7000米海底的新闻视频进行播放,让学生感受浮力的存在,并通过观看蛟龙号上浮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运用浮力的作用。
四、在近似相同的情境中迁移类比
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容易将相似知识点进行混淆,造成概念不清,定义不明,运用不当。针对这样的现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相似相通的知识点巧妙地置放于同一个情境之中,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异同,在学习中分辨差别,同时也可以将以前所学相似关系的内容进行巧妙引入,从而让学生更为清晰地认识不同知识的内在差异,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教学“欧姆定律”内容时,学生不容易理解“电流与电压”的区别,教师可以创设高速公路的情境,将所学内容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五、在质疑问难的情境中厘清知识
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向权威提出疑问,是当下学生普遍缺乏的一种重要心理品质。学生长期在肯定、不容置疑的环境中学习长大,他们会逐渐丧失质疑的能力,而这也将直接导致社会的恶性发展。创新来源于疑问,只有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多多质疑,敢于问难,他们才能更加善于厘清自己的所學所得,也才能不断巩固有益的科学知识,为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而教师则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体现相互矛盾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疑惑,在思考中敢于质疑,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厘清特征,建构知识。
物理课堂的学习是学生走进科学的一次生命之旅,要让这样的旅程充满价值,教师则要善于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感受中一步步走向科学的顶峰,收获属于自己的学习快乐。
(作者单位:上海市宝山区高境镇第四中学)
一、在充满趣味的情境中创设悬念
对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是初中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物理课程的学习因其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并且充满各种有趣的生活现象。面对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现象,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巧妙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经历一段美妙的心灵旅程呢?我们认为要创设一种充满趣味,而且带有一定悬念的情境。如此,学生在新颖、奇妙、生动的情境中主动开动脑筋,积极调动多种思维活动,学习的效率也能稳步提升。
例如,教学“二力平衡”内容时,教师将鹰嘴搁置在教师的食指上,老鹰如魔术一般好似飘浮在空中飞翔。学生个个看得目瞪口呆。通过兴趣的引导,使学生产生兴趣,听得认真,学得仔细。
二、在回归生活的情境中激活感受
初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大多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并最终服务于学生的生活现实。而认知教学论的研究表明: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高效学习,则应让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学生既有的知识系统形成充分的关联,建立起学习的桥梁。
物理课程中所学的各种内容,都是学生自己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正因为常见,学生熟视无睹,没有仔细地观察与研究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回归生活的情境,唤醒学生沉睡的生活感受,将学生熟知的现象以另一种情境出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与热情,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建构物理知识,同时也能感觉到物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降低学生物理学习的畏惧感。
例如,教学“光的折射”时,教师取出一根筷子和一只装有水的烧杯,现场演示将筷子放入烧杯的水中,筷子显示折成了两段。如此,学生的生活经验被唤醒,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课堂教学也实现预期效果。
三、在深入现场的情境中发现特征
随着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学生获取资讯的渠道五花八门,各种讯息也是铺天盖地,加之网络传播的及时快捷,各种新闻事件更是飞速传播。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学生的知识面在扩展,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也在成倍地增长。然而我们发现物理书本中列举的各种实例,往往呈现出了滞后性,有些实例显得落后于时代,此时教师若能够紧贴时代脉搏,创设一些及时、迅捷,深入现场的情境,学生能够快速进入状态,追随教师的思路去分析发现这些问题背后的科学特征,并且也能激发学生关注新闻事件、关心社会发展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善于分析思考的良好习惯。
例如,教学“浮力”内容时,教师将“蛟龙号”下潜7000米海底的新闻视频进行播放,让学生感受浮力的存在,并通过观看蛟龙号上浮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运用浮力的作用。
四、在近似相同的情境中迁移类比
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容易将相似知识点进行混淆,造成概念不清,定义不明,运用不当。针对这样的现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相似相通的知识点巧妙地置放于同一个情境之中,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异同,在学习中分辨差别,同时也可以将以前所学相似关系的内容进行巧妙引入,从而让学生更为清晰地认识不同知识的内在差异,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教学“欧姆定律”内容时,学生不容易理解“电流与电压”的区别,教师可以创设高速公路的情境,将所学内容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五、在质疑问难的情境中厘清知识
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向权威提出疑问,是当下学生普遍缺乏的一种重要心理品质。学生长期在肯定、不容置疑的环境中学习长大,他们会逐渐丧失质疑的能力,而这也将直接导致社会的恶性发展。创新来源于疑问,只有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多多质疑,敢于问难,他们才能更加善于厘清自己的所學所得,也才能不断巩固有益的科学知识,为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而教师则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体现相互矛盾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疑惑,在思考中敢于质疑,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厘清特征,建构知识。
物理课堂的学习是学生走进科学的一次生命之旅,要让这样的旅程充满价值,教师则要善于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感受中一步步走向科学的顶峰,收获属于自己的学习快乐。
(作者单位:上海市宝山区高境镇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