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江底石 风采美中华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ibu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语:三峡工程江底观赏石是1997年三峡工程大江截流之后被发现的观赏石,它们来自三峡工程大坝的江底深处,其色泽明快、光滑细腻、造型丰富。是三峡工程建设产生的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附加产品,颇具观赏性和收藏价值。为了将长江三峡亿万年江底的神秘展示与众,孙智先生将自己收藏的232块三峡江底石编辑出版。本刊特刊载孙智先生为画册所写的序及其专访,让更多石友认识到赏石之美、三峡工程江底观赏石之美。
  
  人类文明史,是靠石头垒砌起来的。石器时代,就是人类用石头创造的文明历史。那些石刀、石斧、石打器……表现出祖先对石头智慧性的认识、选择和创造。古代用石头雕凿的神像、人物、走兽等艺术品,是几千年来人类用石头创造和传承的对美的追求。皇宫、庙宇、古老的建筑几乎都离不开石头的构建和支撑。现代文明的奇迹——三峡工程,石头也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坐落在花岗岩之上,在巨大的混凝土结构中,有花岗岩石,有石头细化而成的沙粒,有用石头烧制的水泥。
  石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元素,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石头。
  把一块自然的石头作为审美的对象,这是中国人的创造。中国人崇尚自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万物有灵”,这些哲学思想都体现出对自然的尊重。天然的石头作为大自然的符号或代表,被置放在充满人文气息的房舍、庭园和城市街景,它把大自然的雄姿妙态、五彩缤纷和浩然之气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便产生了大雅之美。“室无石不雅,园无石不秀”这句话就高度概括了人的生活场景与石头的密切关系。中华民族赏石历史悠久,这是中国人对世界审美的贡献。
  三峡工程江底观赏石,因为来自于三峡工程大坝坐落的江底而更显神奇。从表面上看,它们只是极为普通的石头,没有钻石的高贵,没有宝玉的华丽。但是,它们在朴实无华之中,放射出大自然的瑰奇和典雅之美。我用一首诗赞美这些因伟大的三峡工程才得以光耀人间的石头:“纵身逐浪入三峡,沉没深渊负泥沙。苦旅修得奇雅美,幸随伟业耀中华。”
  它们是三峡工程赐予人类的瑰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面对壮丽的长江三峡,吟唱出千古绝响。他们一定很想知道奔腾咆哮的江水深处的神秘世界,可谁又有这个能力呢?只能望江兴叹。是伟大的三峡工程打开了长江三峡江底的神秘之门。1997年11月8日,长江三峡截流,这项壮举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一个神秘的世界因为一个伟大的工程而开始揭开它的面纱,截流,抽水,挖掘,向大江深处挖掘,不见天日的三峡江底世界,一层一层地展示在我们的面前,水,泥沙,小卵石,在被十几米厚的泥沙覆盖的深处,是硕大的卵石和奇形怪状的花岗岩。我走进三峡工程二期围堰中寻觅奇石,激动,欣喜。能走进长江三峡江底的世界,是人类一生等一回的缘分,我有幸等到了。因为我在为三峡工程建设服务,使我能有机会走进这奇特的世界。江底深处的卵石被挖出来,湿漉漉的,在阳光的照耀下,像初生的婴儿,新鲜光艳,充满生机,美丽可爱,我决定收养它们。我利用中午和晚上下班之后的时间,顶着烈日,或冒着小雨,或乘着夕辉,在挖出的石堆中寻觅美的石头。这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但寻求美石的期待、兴奋、忘我、相石的过程,让我的身心得到修炼,使我感到幸福而愉悦。
  它们是大自然的造化。它们在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前地质运动的变迁中成为岩石,或许是珠穆朗玛峰上一块崩裂的山体,或许是云贵高原上一座山峰的山尖,或许是高耸入云的峭壁,或许是江河边饱受惊涛拍打的礁石……它们在水的推动和带领之下,从长江源头而来,从长江上游广博的崇山峻岭而来,经受千万条溪水和河流的冲突,汇入滚滚长江。多少年的翻滚、碰撞、冲刷、沉淀……退去表面的虚浮,留下本质的坚硬。这是一个多么漫长而残酷的征程,石头竞像勇士一样自然而洒脱。水是柔美的,石是坚硬的,它们交融在一起,就产生了奇迹。
  它们值得我们去欣赏。它们是大自然的孩子,成石的熔炼,几十亿年的静修,猛烈的崩裂,山洪的击打,江水的浸润,相互的碰撞,泥沙的冲刷,长途的跋涉,黑暗的掩埋,修炼出它们坚强、隐忍、朴实的品质。石中有神,石中有灵,石中有魔力,石中有大美。它们值得我们供奉和参悟。它们是史诗,是音乐,是绘画,是雕塑,是传奇。面对静穆的石头,需要我们以独特的方式去欣赏。用心灵与石头对话,我们可以获得思想的灵感,我们的情操可以得到大自然的陶冶。靠近自然的石头,就是靠近生命的本原、靠近事物的本质。面对它们,我常常思考:我们能否像这些石头一样选择激流,让浮躁的心灵在冲刷、碰撞、跋涉之中接受激流的洗礼,塑造我们像石头一样自然、顽强而洒脱的灵魂呢?
  它们值得我们珍藏。与宝石相比,它们似乎没有价值;与目前赏石界标价昂贵的奇石相比,它们显得是那么的普通。但是,画册上的232块石头,是因为投资达1800亿元人民币的三峡工程的机缘才得以与我们见面,是在长江三峡这个神奇的河段,在建筑雄伟壮观的三峡工程大坝的江底拾得的,是三峡工程建设产生的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附产品。在人类历史上,恐怕再也不可能截流长江三峡了,人们也不可能再拾到长江三峡江底深处的石头。所以说,这些石头是我国赏石界稀有的,不可再得的赏石珍品,是母亲河长江馈赠给我们的自然遗产。它们不仅有可观的经济价值,而且还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科研价值。作为三峡工程江底观赏石的发现者和拥有者,我衷心地感谢伟大的三峡工程的恩赐。同时,我还要感谢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三峡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李永安先生为本画册题名。他是一名仁厚、睿智的领导。在他68岁生日时,我曾用一首诗赞美他的品德,以及他对三峡工程和祖国水电事业的贡献:“舍家离城山川上,二十四年似禹忙。清江波蓝融智略,高峡湖阔展诗章。金沙险峻抒豪勇,华夏繁荣献能量。仁厚德尊行大道,青松不老举鹤翔。”他能为此书题名,一是源自于浓厚的三峡情结,一是源自于对这些石头的欣赏,古人云:“仁者乐石。”
  我们如何解读三峡工程江底观赏石呢?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而我却选择了中国传统的诗歌及对联。我从三峡工程江底观赏石独特的造型、丰富的画面、玉般的质地、多彩的颜色中,去发掘它们的美,用传统的诗歌和对联去表达和丰富它们的美,232块赏石便呈现出美轮美奂的诗情画意。我为每块观赏石配诗或撰联的过程,就像三峡工程江底观赏石纵行于万里长江一样,我纵情于一条美的长河,我的灵魂、思想和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洗礼和升华,这就是赏石的巨大魅力之所在。
  以石为本,就是以自然为本。
  朋友,面朝石头,把心灵敞开……
其他文献
奔流不息的金沙江在新生代以来的新构造运动驱使下,从青藏高原一泻千里跌落3000多米,汹涌的强大水流裹挟着泥沙和石块,对两岸及谷底岩石进行着周而复始的冲磨、侵蚀。千百万年过去了,玉龙、哈巴两大雪山,夹持着活力无穷的金沙江,雪山被江流切割成了与谷底江面比高超过3600米的槽状峡谷,从而产生了虎跳峡奇观。  未来的丽江-香格里拉铁路,将从虎跳峡的某处以“一桥两洞”的架势,腾空穿越玉龙、哈巴两座雪山,飞跨
期刊
金橘黄的漆色布满石面,随之散发的是时间烹饪出的味道,它是积累的,也将是持续的,因此,对它的印象是深刻而踏实的而有些稚气的形态,又为沉醉于历久弥香的观者增添了一丝新奇与探知的意趣。看似相反的两种特质却融合出异样的视觉以外更多的潜在内容,值得玩味。    收藏:石东业
期刊
进入6月以来,哈密石市像这里的天气一样,骤然升温说是“骤然”,其实有着长期酝酿的必然性。    “抢滩”哈密    自今年3月,以哈密市观赏石协会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观赏石协会缔结为友好协会为起点,引发了2011年的首波行情。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金五一、柳大军、张奇功,包头的张志、游振芳、虞宝宇等藏家是专程前来哈密拜访朋友的,匆匆两天行程中,在哈密石市掷下30余万元。其后的两个月更是有一些内地神秘藏家
期刊
在我们赏析的各种各样的奇石中,有一个特殊的类别,那就是文字石。文字是思想的载体、情感的寄托、交往的纽带、传承的桥梁。文字还具有符号的象征意义。一个红色的“喜”字会让我们感受到婚庆的氛围,而一个“寿”字又会让我们感慨于生命的意义。我们生活在文字的环境之中,用于斯,感于斯。对自然天成的文字石由奇珍异趣的惊喜,进而到痴心追寻的钟情,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本文拟对广大石友在文字石审美实践中的方方面面作一归
期刊
漂亮的釉色质地,如绸缎般丝滑光亮,棕黄中融入墨绿,无声而胜有声,活力倍增。似沟壑纵横青葱的山脉,演绎着青春的浮躁与沉稳。  树化玉,保留了树的精华,融自然的万千气象于一刻的凝结聚集,呈现永不言败的精神存在。    收藏:李军
期刊
本刊讯(记者韩冬亮)“2011中国昆明泛亚石博览会”于7月10日-17日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新馆举行展销产品包括观赏石、珠宝玉石、建筑石材、石产业相关工艺品等。  昆明石博会自2007年举办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赢得了行业界的广泛认可和较高知名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推动云南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展会依托云南得天独厚的物产资源和区位优势,规模逐步扩大,由最初的小规模,发展到了目前成为
期刊
“把最美的石头献给神灵”,这是我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内听到的,这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向我们传达的三千年前商代“石友”们的心声。文中所附4张照片上的石头,是商代“石友”们献给神灵的美石,它们均出土于成都市青羊区苏坡乡金沙村,现陈列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内。图1、图2、图3是已挖掘清理的美石,图4是尚未挖掘出的美石,仍堆积在一个大土坑里,坑内除美石外,还有先民们献给神灵的成堆的鹿角。  商是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汤灭
期刊
中国·东海第十一届水晶节定于2011年9月26日-10月18日在江苏东海县隆重开幕,根据水晶节组委会统一安排,水晶节期间将举办首届奇石观赏石博览会,国家部委、省、市有关领导及国际友人等将出席开幕式并参观博览会,节日期间组委会还将举办一系列大型文艺演出,邀请国内外知名明星大腕联袂表演,游客预计达25万人次,展会设室内精品展位150个,普惠展位1100个。  一、石展时间:2011年9月29日-10月
期刊
下篇:赏玩篇    一、汝阳奇石开发利用由来已久    地处伏牛山腹地的汝阳县是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由“伊阳县”改名而来的,它南高北低,汝河横穿东西。县域地貌奇特险峻,古文化遗址多。境内海拔200米到1600米的大小山峰共计1136座,河流沟岔1630条;既有龙山文化遗址,又有仰韶文化遗址,在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很多先民们制作的各种石器,用于生产、生活。时至今日,汝阳县还有很多以石命名的村落地名,如
期刊
2011年首,《中华奇石》杂志率先推出了台湾赏石家邓安连先生《谈水盘与美感表演》系列文章,《北京观赏石》杂志也相继推出《润寰置景专题展演》的水盘(沙盘)系列,《中华奇石报》则有赵钟慎老师的《小品赏玩走向个人风格化》(赵德奇文),其中具浓郁海派盆景风格的卧式底座展示令人受益匪浅。  柳州的一部分石友及店铺,迅速地接受了水盘(沙盘)展示的观念,他们对焦洪光先生“赏石不仅是发现的艺术,更是表达的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