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刑法的谦抑性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_fly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将从刑法谦抑性的概念及历史渊源、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实现途径三个方面来阐述其内涵。
  关键词:谦抑性;非犯罪化;非刑罚化
  一、刑法的谦抑性概念及历史渊源
  刑法的谦抑性,又称谦抑主义、谦抑原则,是指对刑法的调整范围和刑罚的适用加以限制,以达到保护法益和尊重人权的目的。换言之,能不用刑法规范的行为,就适用其他法律调整;能适用轻刑的行为,就尽量适用轻刑而非重刑。
  典型的谦抑性原则起源于启蒙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资产阶级新兴派在与封建专制统治对抗的过程中,开始肯定人的力量,宣传人权和人性。这一思想体现在刑法领域就是主张废除酷刑,适用较为轻缓的刑罚。近代法学先驱格劳秀斯就曾经明确提出过“只有罪大恶极的人才应该被处以死刑。”但这并不是说谦抑性就是一个完全的舶来品,无独有偶,我国古代也发展出相似的理论。早在周朝,“明德慎罚”就成为了立法的主导思想之一。儒家学派在董仲舒提出了“德主刑辅”这一主张之后,更是将以德治国这一理念发挥到极致。董仲舒认为,德教可以使百姓自觉遵守封建礼仪,从而“不令而行,不禁而止”。
  近现代以来,日本学者平野先生最先使用“刑法的谦抑性”这一概念,并把其概括为“刑法的补充性、不完整性和宽容性”三个方面。张明楷教授认为,这三点都可以由补充性来概括,即只有在其它规制手段不充分(如行政法),或者其它规制手段过于强烈(如私刑),才可以代之以刑罚。
  二、谦抑性于刑法中的体现
  我国现行刑法第三条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该原则对刑法管辖的范围作出了限制,即必须是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才可以定罪处罚。另外,即使是在刑法的管辖范围以内的危害行为,也不一定都适用刑法。第十三条的“但书”中写道,“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种适用上的“定量限制”毫无疑问体现了刑法的谦抑性。我们还注意到,在刑法分则规定的许多罪名中,都要求达到某种金额和程度才可以适用该条文。
  谦抑性的另一个体现就是严格限制适用死刑。在2011年正式实施《刑法修正案(八)》中删除了盗窃罪等十三种非暴力犯罪的死刑罪名,并规定75岁以上的老人原则上免死。另外,在《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中,除了拟取消九种非暴力、非致命性暴力犯罪的死刑罪名,还拟提高对死缓犯执行死刑的标准。上述发展都体现着刑法的谦抑性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三、谦抑原则的实现途径
  作为刑法谦抑性的实现途径,“非犯罪化”和“非刑罚化”成为现代国家刑法改革的两大主题。
  “非犯罪化”是指将以前为刑法所调整的危害行为排出刑法的适用范围,转而采用其他的手段予以惩诫。张明楷教授认为,目前在我国主张“非犯罪化”是不合适的。原因有三,一来我国刑法已经将犯罪限定在最小的范围内;二来,西方的“非犯罪化”早已成为历史,现在反而出现将某些一般违法行为规定为犯罪的趋势;三来,西方的“非犯罪化”也不是批量的将犯罪“非犯罪化”,而是针对某些“无被害人”或者“自己是被害人”的特定犯罪。
  笔者非常认同这个观点。我国刑法本身已经严格限定了其调整范围,很多国外刑法调整的对象在我国都属于行政法的管辖范围,这充分反映了刑法谦抑性的要求。如果再进一步要求“非犯罪化”,未免显得有些矫枉过正。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为了保护个人、集体和国家的法益,我们反而需要将某些新出现的危害行为规定为犯罪,如严重的网络违法行为。
  “非刑罚化”有两层含义:第一,在已经将某种危害行为认定为犯罪的情况下,能不适用刑罚,代之以其它训诫手段,就不适用刑罚;第二,必须适用刑罚时,能适用较轻的刑罚,就不适用较重的刑罚,也就是所谓的“轻刑化”。
  我国刑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于刑事处罚但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这是法学界为大多数人承认的“非刑罚化”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
  纵观国内外刑法,在“非刑罚化”的措施方面,笔者有一些建议。
  首先,人们应当转变重刑优于轻刑的想法。根据统计,在适用死刑这种重刑的国家的犯罪率并未低于已经废除死刑的国家。事实上,大多数犯罪者为某种危害行为,并非不畏惧刑罚,而是抱有不被发现的侥幸心理。
  其次,尝试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实施“非刑罚化”。就是将某些情节较轻的或者由于某些特定原因难以执行、不宜执行的犯罪,不执行刑罚,代之以罚金等其他手段,典型的就是台湾的易刑处分,这样“既避免了短期自由刑的弊端,又考虑到受执行人的困难处境”。
  再次,通过建立统一明确的量刑标准来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在互联网时代,一些恶性案件经过媒体传播往往会众而周知,甚至引起群民激愤、欲除之而后快。可是,正如马克昌教授所说,如果把民愤这一模糊抽象的概念作为量刑因素,不但会造成司法擅断,而且会影响法官的独立审判。所以,公正的审判需要通过立法、司法解释或立法解释等手段建立一个明确可行的量刑标准。
  最后,宜继续发展社区矫正制度。社区矫正在西方国家由来已久,比如英国的社会服务命令。这种制度使犯罪人在社区中接受教育改造,不与社会隔离。不但节省了国家的司法资源,还解决了犯罪人可能会有的经济困难,最重要的为其在刑满后重返社会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之,刑法是把双刃剑。它的补充性、严厉性等特征决定其必须在穷尽了行政、道德等其他手段之后作为最后的保障手段出现。在建立法治社会的过程中,刑法必须发挥其谦抑性才能真正发扬其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讲述了平面几何中2个名题,这其中有闻名遐迩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结论优美的费马点.本文还论述了这些名题的妙解,在论述中用到数形结合、化归、反证法等多种思想方法.通
在佛教的宇宙结构论中,中国被称为“东胜神州”.那里富庶而淫逸,欲海茫茫,是印度僧侣梦寐以求的传法之地。于是“白马”驮着经像,顺着“丝绸之路”走来了。这一支古老宗教在唐代走
首先在平面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模型下给出了白道面内4种类型的对称无动力返回轨道,之后针对其中较实用的一种,考虑了其在白道面内的非对称情形,并探讨了其三维情形及近月、近
建筑结构逐步向高层化发展,框架、剪力墙、筒体等结构已变成当前高层钢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主要结构形式。框架-剪力墙结构容易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抗震能
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故事发生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士们的脚步难以到达的角落。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凤毛麟角了。  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
期刊
期刊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如果不及时进行引导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最为重要的渠道,应及时在课堂教学中贯
地下建筑结构的开发和施工要以深基坑施工技术作为前提保障,深基坑施工技术又主要体现在支护施工技术上,因此,对于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加以探讨是十分必要的。文章阐述了深基坑施
高一、高二时同学们的生活都缤纷灿烂,喧嚣热闹,而我的生活却犹如一潭静水,我曾以为我的生活会一直安静到大学之梦实现的那一刻,然而我的生活却在其他同学的生活都归于平静的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