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zan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港口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港口安全管理有助于提高港口运输货物、存储货物能力,有助于港口健康持续的发展。当前,我国港口管理机制正在进行变革和完善,传统的安全管理机制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当今港口生产安全管理的需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港口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对策。有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关键词】港口;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港口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是我国重要的内外贸易口岸,是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引擎。港口物流企业由于具有货物吞吐量大、运输成本较低等优点,使得近几年港口规模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上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扩大。市场经济的发展,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为港口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港口生产作业环境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因此,探讨港口安全生产管理对策,对构建港口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打造本质安全型港口以及促进港口安全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港口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缺位现象,港口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港口安全管理法规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港口安全管理队伍急待建立等等,港口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恒古不变的重大课题,笔者结合实际经验,对如何加强港口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几点思考。
  1港口安全管理面临的形势
  当前,港口安全生产的形势总体来说比较好,一些重大事故、工伤事故发生率下降,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全行业千人死亡率的平均水平,港口安全管理工作卓有成效。但是,随着港口的科技化、自动化的发展,大量机械设备对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同时,这些设备由于自然条件(如台风、风暴潮、雷电等)的影响,也会对港口的安全生产造成较大的威胁。另外,石油化工品、危险品等装卸储运量的高速增长也给港口安全管理增加了风险和难度。
  2002年,国家对港口体制进行了改革,这种改革给港口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港口管理的主体由交通部行使的行业安全管理职能转为地方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这就需要进行港口安全管理的有效衔接、体制建设的科学规范、法规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安全管理队伍建设的及时开展。上述影响港口安全管理的问题如不能有效解决,势必影响港口安全管理的效果。因此,不断完善和健全港口安全管理机制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 目前港口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缺位现象
  《港口法》于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港口法》赋予了各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对港口进行依法管理的主体地位和职责。安全管理是港口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行使港口管理职能的重要體现。目前,多数港口所在地已经建立起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基本到位并开始行使港口管理职能;同时,部分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建立工作滞后,体制不健全,人员不到位,政企不分的现象仍然存在,安全管理职责不清、安全管理职责难以有效履行的现象比较突出。笔者认为,特别是机构设置的滞后直接影响到安全管理职能的履行,导致安全管理工作衔接中断、管理缺位。因此,建立完善的港口行政管理机构是确保港口生产安全的前提条件。
  2.2港口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
  港口安全管理的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港务局政企合一,安全管理注重作业现场设备设施和作业过程的检查和管理,而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安全管理职能带有行政执法性质,是对港口企业总体安全状况的宏观管理为主,体现监督和检查的职责。
  目前,由于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等多方面因素限制,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对港口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的监督检查职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履行,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对港口企业的安全在管什么、怎样管的问题上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和界定,因此,港口安全管理的机制直接制约了港口安全管理的效果。
  2.3港口安全管理法规不完善,制度不健全
  安全管理法规是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行使安全管理职责的依据。近几年,我国在安全管理立法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国家陆续颁布了《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交通部在港口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陆续出台了《港口法》、《水路危险货物运输规则》(包装部分)、《港口危险货物管理规定》、《港口工程安全卫生设计规定》、《装卸油品码头防火设计规定》、《液化气码头安全技术要求》等法律法规,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安全管理法规体系,原交通部直属领导港口和双重领导港口也根据各自企业的实际制定了相关的规范和企业标准,这些标准和规范对原来的港口安全管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对于各类货物装卸作业规范缺乏统一的作业标准,特别是油品、散装液体化学品、液化气等液体危险货物装卸及储运的安全管理法规和制度缺位较多。
  港口企业的安全管理法规、标准多立足于企业自身状况,与现在的港口安全管理体制不相适应。因此,制定适应于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进行安全管理的法规是港口行政管理部门面临的急切任务。法规不健全,港口安全管理工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安全管理的缺位的现状将造成事故隐患得不到及时发现并处理,对港口生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事故隐患和风险。
  2.4港口安全管理队伍急待建立
  港口安全管理是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之一。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承担港口安全管理的行政监察监督职责具有行政执法的性质。在安全管理体制建设的基础上,安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决定了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如果缺乏安全管理人员或不懂安全管理的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必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由于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建立模式和途径差别很大,人员组成渠道较多,不同行业领域的管理人群加入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部分原来接触港口管理工作较少、对港口缺乏了解的人员会遇到很大的管理工作难度,特别是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安全管理模式、目标和方法均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的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管理模式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必须适应于新的安全管理机制。因此,安全技术管理人才缺乏的现象突现出来,这就直接困扰着港口安全管理工作的力度和效果。   2.5港口危险货物储运企业多,安全管理水平差别很大,安全隐患较多
  目前我国港口从事危险货物储运的企业较多,码头、库区和危险品堆场分布较广,经济成分繁多,安全设施和安全管理水平差别很大。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
  (1)有的危险品码头及库区规划布局不合理,距离居民区和重要社会场所的安全距离不足,留有较大安全隐患。
  (2)港区内危险品经营企业高度集中,安全设施差异大,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安全管理协调差,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协调,一旦发生事故可能波及港区多家企业。
  (3)货主码头及库区安全管理相对薄弱,安全设施、消防设施不完善情况突出,安全管理人员相对缺乏,安全管理不到位现象比较严重。
  (4)危险品经营企业无证经营现象突出,部分码头经营企业无危险货物装卸作业许可证,港区内从事危险品仓储作业无危险品经营许可证;部分危险品从业人员业务素质较低,作业人员流动大,文化程度相对降低,缺乏系统的危险品知识和技能培训,无证上岗现象比较突出。
  (5)部分港口经营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安全管理松懈,库区进出管理不严,没有制定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对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较少,一旦发生事故将因缺乏必要的应急措施而加重事故控制难度和灾害程度。
  (6)部分外资码头、货主码头及危险品经营企业安全设施缺乏严重,油气、危险品码头基本安全设施缺位严重,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3完善港口安全管理的措施
  3.1理清港口安全生产管理思路
  港口安全生产管理应以安全发展为主题,以安全文化为引领,以事故预防为中心,以制度体系为依据,以技术装备为保障,以责任落实为关键,以素质提高为根本,以现场管控为重点,以管理创新为动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而全面构建港口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力打造本质安全型港口。就管控目标和重点任务而言,可以概括为“五个三”安全管理模式:(1)“三无”安全目标,即无违章、无隐患、无事故;(2)三个责任主体,即操作主体、管理主体、监管主体;(3)三大安全纪律,即一切行动都要遵章守纪、一切岗位都要教育培训、一切工作都要预防到位;(4)三块短板管理,即基层、基础、基本功;(5)三条工作标准,即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
  3.2加强责任落实,构筑齐抓共管的安全责任网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港口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
  一要针对港口企业投资经营多元化和多地域经营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下属各类公司的安全生产责任,建立以总公司或集团公司为中心,各分公司、全资子公司为主要节点,其他控股、合營公司共同组成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形成主体责任明确、责任界限清晰、既独立自主运行又相互协调联动的安全生产管理新体系。
  二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因事定责、事责统一、权责对等”原则,强化落实各单位(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责任与单位(部门)的工作事项结合起来,使两者融为一体,改变就安全论安全以及孤立地抓安全生产工作的被动局面。
  三要在通过签署责任书将安全责任和压力层层传递到各个层面和各个岗位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各级一把手每季度安全履责述职制度,强化问责,严格执行连带责任制,确保将“一岗双责”落到实处。
  四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以一把手为核心、纵向到底的岗位责任保障体系,形成“安全生产、人人负责”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建立以安全生产委员会为中心、横向到边的组织责任保障体系,形成安全生产委员会领导决策、职能部门专业管理、基层单位属地负责、安全部门综合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
  3.3加强安全培训,培养高素质的安全生产人才
  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港口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一要加大对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力度,丰富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理论知识,提升安全决策和管理能力。二要加大对专职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适当招聘专业人才,优化队伍结构,使他们既具备一定的专业学历,掌握安全专业知识和科学技术,又有生产经验,懂得生产技术,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取长补短创造条件。此外,要关心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个人成长,加强岗位交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要加大对一线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特别要把提高多元化员工队伍的素质作为保障港口安全生产的根本措施来抓,大力实施安全技能提升工程,开展技能达标活动,做到人人达标、人人提高。此外,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各类员工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培养安全技能型员工队伍。
  3.4加强隐患管理,创建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排查治理安全隐患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要深化排查治理安全隐患,确保各类安全隐患发现得快、控制得住、排查得早、解决得好。要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责任,量化、细化安全隐患整改任务,形成个人到班组、班组到厂队、厂队到公司的安全隐患排查责任体系。要持续抓好重点部位、场所和环节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到排查一条、整改一条、巩固一条,确保排查不留空缺、整改不留死角。要用铁手腕、铁心肠、铁面孔的“三铁”精神治理“三违”行为,形成有章必循、违章必究的严格的管理氛围。要加大职能部室深入基层、指导基层、服务基层的工作力度,及时指导帮助基层消除现场安全隐患。
  3.5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
  一要针对现行港口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相对滞后且配套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加强安全生产政策研究,并结合港口安全生产特点,依法建立科学严谨、高效执行的港口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此外,要完善安全目标管理责任考核指标体系,在事故指标考核的基础上,加大安全管理工作(隐患指标)的考核力度,进一步提高安全考核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二要强化制度的宣贯力度和密度,确保员工理解制度并接受制度。三要强化制度的执行力,紧盯细查,严格执行,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各个层面、岗位和个人。四要坚持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深化、提升制度的防范功能。   3.6加强现场管理,构建同步动态的安全生产预防机制
  生产现场是港口安全生产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要严格按照“两管五同时”的要求,加强装卸生产过程管理,通过科学的生产组织管理,充分发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职能,进一步提高安全与生产同步动态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全过程受控。二要实行工前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使作业人员明白干什么、怎么干。三要加强细节安全管理,实行标准化作业和安全生产确认制,规范员工安全行为,使员工干标准活、放心活、正规活。四要加强员工行为控制,实行现场管理人员、队长、班长、岗位员工四位一体的现场监控机制,在为员工创造安全、良好的作业环境的同时,对员工实施严密的监督、控制和管理,从而消除员工违章条件。此外,要對外来不安全因素实施强势管理,严防严控,确保安全生产。
  3.7加强安全监督,构建强有力的安全监督机制
  一要强化安全部门的监督职能,按照“生产与管理一体、管理与监督分开”原则,变安全部门为监督部门,把日常安全管理的权、职、责全部交给生产管理人员,切实从组织上落实“管生产同时管安全”,真正使安全与生产统一起来。二要强化安全部门的综合监管职能,处理好“大安全”与“小安全”的关系,实行专职部门综合监管与职能部门专项管理相结合的安全监管运作机制。三要强化安全部门的预警职能,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监测、识别、诊断和评价港口安全生产状态上来,实行预警管理。四要增强安全管理队伍的履职能力,在生产规模大、层次多、风险高的单位推行安全管理人员委派制,使其不受基层单位领导和生产部门的干扰,充分行使职权,履行监督职责。
  4结束语
  港口安全管理对于港口发展至关重要,加强港口安全管理有助于提高港口运输货物、存储货物能力,有助于港口健康持续的发展。因此,港口企业要结合“本质安全”的理念和方法,合理构建适合企业安全、稳定生产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企业生产的安全管理,从而避免生产中出现安全事故,促进港口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港口安全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措施[J].朱建华.水运科学研究.2009(04)
  [2]我国港口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华友明.集装箱化.2017(07)
  [3]港口安全生产预警管理新模式研究[J].刘凯.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04)
  [4]虚拟组织在政府港口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卢新.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06)
  [5]中国港口安全法律制度探析[J].范冠峰.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1)
  (作者单位:神华天津煤炭码头有限责任公司)
其他文献
【摘 要】电能不仅对现代人的日常生活能产生一定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各个行业的发展,其已逐渐成为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一种能源。因此,如果在电能使用过程中,高低压配电设备在运作时的各项指标达不到一定标准和要求。那么不仅会导致各种不同类型的电气事故发生,而且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引发非常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在高低压配电设备的日常运行过程中,要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提出有针对性的运行和维护措施,这样才能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配电网高故障率线路的跳闸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配网运行大数据、雷电定位系统等应用,深度解析高故障率配电网线路的跳闸原因,并以此提出对应的治理措施,旨在建立以故障率管控为核心,提高配电网智能运维水平和运行可靠性的配网故障管控体系。  【关键词】配电网;线路;高故障率;管控体系;建设  1配电网高故障率线路跳闸数据分析  10kV配网故障停电原因比较复杂,既有管理原因,也有配网设备自身
期刊
【摘 要】智能电网在推动社会生产和发展中作用巨大,能够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直接影响。运维一体化管理能够优化配电作业流程,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对现代智能配电网络的正常运营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实行配电运维一体化精细管理还可以提升供电企业的经济竞争力与社会竞争力,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智能电网;运维一体化;配电系统  一、前言  电力企业在智能电网快速发展这样
期刊
【摘 要】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提高电能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中,采用继电保护装置消除系统中的故障和异常工作条件,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本文结合我国目前继电保护装置的实际情况,探讨了继电保护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  1 前言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电力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能源,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
期刊
【摘 要】高压电气试验是判断电气设备的参数与绝缘性是否满足安全运行标准的重要方式,但是由于试验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造成试验结果出现误差,甚至会产生错误结果。所以,为了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对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根据这些探索有效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高压电气试验;问题;对策  高压电气试验工作中存在着引线、接地、电压等问题,而对高压电气试验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特高压变压器以及相应的调压补偿变压器的相关原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有效的提升我国特高压变压器设备的发展以及应用,同时也为我国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创新贡献力量。  【关键词】特高压;变压器;调压;补偿变压器;原理  伴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创新,我国电力行业的相关设备问题也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在一系列电力相关设备中变压器无疑是非常重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火力发电厂规模逐渐扩大,生产工艺得到进一步优化,部分机械设备逐渐实现自动一体化功能,大大提高了火力发电厂的生产效率,为人们提供了充足的电力资源。其中,锅炉是火力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锅炉的安装技术以及调试环节决定了火力发电系统能否稳定运行。本文对火电锅炉的安装过程以及调试要点进行分析,对锅炉柱底板、水冷壁以及锅炉钢架等设施的安装步骤进行详细描述。  【关键词】火
期刊
【摘 要】为了有效的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电力系统也在不断的进行技术和设备方面的更新和发展。而变压器试验工作的展开,不仅可以有效的促进相关准备工作的有效进行,而且还能确保变压器试验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就应及时的对变压器的质量进行检测,从而有效的解决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故障问题,以此来有效的提高变压器的运行质量。  【关键词】高压试验;变压器;试验问题;故障处理  一、高压变压器的试验种类  
期刊
【摘 要】二次设备对于电厂电气的生产具有重要作用,所生产的电厂电气的质量也会受到二次设备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高科技产品也相继出现,并且在许多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效果也很不错。作为工作人员,更应该积极主动的对自动化与电厂电气设备进行有效结合,使得电厂电气二次设备安全得到保证,提高电厂电气的运用效率,推动电厂电气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对电厂电气二次设备以及自动化改造进行了简要探讨
期刊
【摘 要】为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电力企业一直在不断创新、发展和优化,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健康运转。作为一名电力企业培训师,为了搞好实训教学,需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更好的提升服务电网发展的能力。电力系统中变电检修工作直接关系到系统正常运行的优劣,检修的效果也关乎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笔者针对变电检修中常见问题及处理进行了简要阐述,以期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变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