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及应用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整合素αvβ3受体靶向性纳米分子探针:体外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s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以整合素αvβ3为靶点的纳米分子探针,探讨其理化、生物学特征及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靶向性MR成像能力。方法构建以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RGD)为靶向基团的分子探针RGD-Gd@BSA,检测其T1弛豫率、水合动力学直径、Zeta电位、分散稳定性和细胞毒性,并比较RGD-Gd@BSA(靶向组)和Gd@BSA(非靶向组)与肺癌A549细胞的靶向能力。结果线性拟合获得RGD-Gd@BSA的T1弛豫率为18.615L/(mmol·s),明显高于GdDTPA的3.404L/(mmol·s);RGD-Gd@BSA探针呈类球形,平均水合动力学直径为(99.52±2.62)nm;Zeta电位为(-11.07±0.42)mV,在溶液中分散稳定。Gd3+浓度为0.15、0.30、0.60、1.20和2.40μmol/L的RGD-Gd@BSA溶液中,人胚肾293T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81.74%、86.80%、69.83%、78.41%和66.95%。共聚焦显微镜成像可见靶向组细胞具有比非靶向组更高的荧光强度;靶向组细胞悬液的T1WI相对信号强度高于非靶向组。结论纳米分子探针RGDGd@BSA具备稳定的理化特性、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较高的T1弛豫率和对肺癌A549细胞的靶向性,具有作为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特异性诊断的纳米分子探针的价值。
其他文献
化学实验课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教学中,如果离开了实验教学,那就不能称之为完整的化学教学。由于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做化学实验时,教师应改进实验装置,培养
托物言志是诗词艺术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但我们平常只认为,那些以松、以竹、以梅、以菊、以莲、以蛟龙、以苍鹰为比而咏者,方属于托物言志之类,实在是狭隘的认识.一首诗,
摘要:本文从数学阅读重要性、数学阅读培养的特点以及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等方面作了阐述,旨在强调教师应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备数学阅读能力也就具备了独立获取数学
经过班主任培训,我深刻理解了《教育规划纲要》的内涵.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认为要加强班级管理,必须要以《纲要》为依托,明确班级发展方向,贯彻“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
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1978~2010年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78~2010年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绝对值逐年扩大,其变化幅度分为'极小→
江泽民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创造史,人们通过创造,探索未知世界,追求新的理想,开拓新的生活,推动社会前进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和MRI对Castleman病(C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经病理证实为CD的MSCT和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部位:胸部3例,颈部2例,腹膜后1例,腹膜后及盆腔同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服务对象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护士的职能逐渐扩大,为满足病人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的需求,2010年卫生部在全国护理会议上提出: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夯实基
病例男,52岁,因"反复发作性言语不清伴右侧上下肢体麻木无力2个月余"入院。症状持续约10余分钟自行消失,不伴有呕吐、头痛、肢体抽搐、意识障碍等症状。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心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