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石英表面紫外损伤点的飞秒激光修复技术

来源 :中国激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熔石英表面激光损伤发展问题一直制约着高功率激光系统的运行通量,采用飞秒激光修复损伤点抑制损伤发展并探索修复机理。首先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分析不同形状修复点的电场分布,优化修复点结构。通过改变飞秒激光脉冲能量、样品台移动参数控制修复点的形状、尺寸与深度,实现最优化修复结构。结果表明矩形修复结构降低了局部区域光强分布,经飞秒激光修复后,修复点的损伤发展阈值远高于修复前损伤点的发展阈值。采用微区电子能谱仪(EDS)分析修复点的化学成分发现飞秒修复能减少氧缺陷含量,从而降低吸收系数。因此,减少吸收性缺陷以及降低局部光强是抑制损伤发展的关键因素。
其他文献
硅光子是新一代大规模光/电集成的理想技术,可实现各种常见光器件,其中硅微环电光调制器是一个重要器件。相对于幅度光调制,相移键控(PSK)光调制具有更好的功率利用率,是代替普通开关键控(OOK)调制方式的较好技术。相移键控光调制一般应用马赫-曾德尔调制器(MZM)来完成,但由于尺寸和工艺上的限制,普通铌酸锂马赫-曾德尔调制器难以应用于光集成系统。而尺寸在微米量级的硅微环电光调制器具有规模生产和光集成的前景。这里研究基于硅微环电光调制器的相移键控光调制,采用耦合模方程和一维时城有限差分(FDTD)方法分析了其
基于Jaynes-Cummings模型和原子-腔光力学系统, 研究了该系统中原子与机械模之间的纠缠交换机制, 讨论了两个原子的相干角和腔场与机械模之间的耦合系数对原子与机械模之间纠缠的影响。一个原子与机械模之间的最大纠缠随着该原子相干角的增大而减小, 另一个原子与机械模之间的纠缠存在突然产生和突然死亡现象, 并且最大纠缠随该原子相干角的增大而增大。根据这一结果可以制备原子与机械模之间的最大纠缠态, 这为纠缠调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
近年来,在800 nm 波段进行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OPCPA)的实验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这得益于大口径高能钕玻璃激光装置及其倍频技术(SHG)的逐渐成熟,非线性晶体生长技术的发展,以及钛宝石锁模飞秒激光器的商业化。理论分析了基于氘化磷酸二氢钾(DKDP)的808 nm波段宽带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现象。具体分析了DKDP晶体的氘化率从0提高至99%时的相位失配情况,并且在考虑光吸收情况下,数值模拟了几种高氘化率DKDP晶体的大能量光参量放大(OPA)过程。结果表明,大于90%氘化率的DKDP晶体在800 nm
使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系统地研究了直径从2 μm到50 μm的GaN基微盘在蓝光波段的模式强度和分布。设计了一种可以比拟微盘内高密度激子分布的偶极子排布方式, 使其能够激发盘内所有光学模式。研究了盘内最大激发强度和有效共振频率数量随微盘直径的变化关系, 揭示了盘内模式间的竞争关系, 并给出了微盘内三种典型的激发后的光场分布。
期刊
采用化学溶液沉积法,在石英玻璃上制备了ZrO2∶Eu 3 ,Y 3 (Eu-YSZ)转光膜,研究了Eu 3 、Y 3 掺杂浓度对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能的影响。在波长为396 nm的紫外光和波长为466 nm的蓝光照射下,Eu-YSZ薄膜可发射出发光中心在593 nm和609 nm附近的红光带,这归因于Eu
Low-power and low-variability artificial neuronal devices are highly desired for high-performance neuromorphic computing. In this paper, an oscillation neuron based on a low-variability Ag nanodots (NDs) threshold switching (TS) device with low operation
期刊
We present a diode-pumped high-energy ceramic Nd:YAG planar waveguide that is demonstrated as a record in output energy for the ceramic planar waveguide fabricated by nonaqueous tape casting and solid-state reactive sintering. Under a repetition rate of 1
Ultra-intense femtosecond vortex pulses can provide an opportunity to investigate the new phenomena with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AM) involved in extreme cases. This paper reports a high gain optical vortex amplifier for intense femtosecond vortex pulse
期刊
为了解决纱线条干及毛羽的检测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纱线质量检测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检测算法。硬件主要包括图像采集单元、纱线牵引装置和系统控制装置。在软件系统中,利用机器视觉及图像处理方法,分别对纱线条干和纱线毛羽进行检测。利用双边滤波及Otsu阈值实现纱线条干的检测,利用EM算法及密度聚类实现纱线毛羽的检测。将检测结果以及处理后的纱线图像显示在搭建的人工交互界面上,实时显示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