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貴刊的時政漫畫是瞭解
澳門時政信息的一個窗口
每次讀《澳門月刊》,首先吸引著我關注的就是貴刊的時政漫畫欄目了。因為我喜歡關注研究國內外時事,貴刊每期各具獨特觀點的時事漫畫就成了我瞭解澳門時政信息的一個窗口,不少漫畫可以說是反映了澳門社會現象的真實寫照,眾多有關澳門時政的客觀評價,也可以說是執政當局的參考鏡子。二年前幾位旅美加國親友攜同家人回澳省親,在澳門某路巴士上被車內吃冷飲的乘客弄髒了衣物,令我親友對澳門巴士印象非常差。意外的是,時隔不久,透過月刊看到了一則乘客在車內吃冰棒的諷刺性漫畫,也就是因為這一則漫畫,竟讓我有了購買數本《澳門月刊》寄给美國堂叔的諗法。同樣,最近一期《傾聽社會民意,提高建設步伐》漫畫,不僅是一針見血直面某些政府部門官員的弊端,諷刺官員在傾聽民意時,“不要一隻耳朵進,另一隻耳朵出”,更最要的,是在提醒有關官員不要搞假民意諮詢,不要收集假的意見充當政績。正如該幅漫畫所顯示:官員手中端的杯子裡的水看似清亮透明,實際上底層的水卻是黑黑的肮水……這應該就是希望有關的領導要認真傾聽社會民意、有效防止官僚作風敗壞蔓延,特別是對促進政府提升施政效率的真實呼聲了。
(澳門/梁繼堅)
支持陳明金問責交通局不作為
澳門回歸後得益於內地開放自由行政策,每年遊客多逹三千萬人次,所幸並未對澳門城區的交通造成太大的壓力,這是因為絕大多數外地遊客入境後被口岸各賭場的發財車接走了,甚至有的市民也搭乘發財車往返各口岸。照理,澳門的巴士服務應不受遊客多而影響其服務質素,但為何在澳門生活的居民,經常會發生“因出門搭巴士老大難”的問題呢?正如澳門立法議員陳明金在貴刊所撰寫的文章,指出了澳門新巴士服務模式實行一年多來,各種問題層出不窮。巴士服務號稱“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但在服務素質和價格調升方面,交通局作為管理部門屢屢被民間營運公司所“主導”。特別是政府當年分別以10億甚至幾十億的公帑分派給有關三家營運公司,支付所謂的財政負擔,對此,民間社團組織曾經多次要求政府公佈與三間營運公司簽訂的營運合約及資助三家巴士公司的帳目,要求三間營運公司應公開營運成本支付帳目,可惜澳門交通局及有關營運公司一直不能滿足這一基本的要求,這就難免讓社會質疑“官商勾結”問題的存在,而且交通局屢次難以自圓其說解答重重疑點,讓市民對其為官誠信徹底失望。好在有一些直選立法議員,如陳明金議員等能帶起好的榜樣,真正實在地以市民福祉為重,為市民發聲。
(澳門/張棟良)
開放珠海居民赴澳一簽多行,
應先解決延長拱北通關時間
拜讀貴刊總第194期的 “珠海居民赴澳一簽多行與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探討文章,深感認同。眾所周知,對澳門而言,“一簽多行”一定會利於珠澳兩地居民的商務往來交流,有利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建設的發展,也有利於澳門文化創意人才資訊不足互補的提升,特別是可以加快澳門中小企業經濟交流以及市場的開拓,可以說,“開放珠海居民赴澳門一簽多行”是利大於弊,是很有必要而且可行的。就目前而言,首先應解決延長通關時間或解決24小時通關問題,否則就是等同紙上談兵,“開放珠海居民赴澳門一簽多行”不可能得到最後落實。數年前,我以二百萬元賣掉澳門房子,以為可以小屋換大屋,改善居住環境,誰知當年房價不僅未降反而急升,從此淪落到遷往拱北居住。對於所有居住在拱北,工作在澳門的澳門市民來說,每天都要往經拱北關閘返珠澳,假若能提早到6點開關及延時到深夜1時閉關,這就等同直接便利了一批居住珠海的澳門居民。我們借此機會向兩地政府呼籲,若開放珠海居民赴澳“一簽多行”,首先應解決延長通關時間或解決24小時通關問題。
(澳門/陶維美)
參加貴刊舉辦“官員財產
競猜”活動後的心得與收穫
在澳門長期生活的人都會覺得澳門社會資訊簡單,澳門的媒體報導基本上都是雷同,多是“某政府部門表示什麼什麼的”。很少聽到所謂的“主流媒體”直面解析“不同意見聲音”的觀點,供廣大市民讀者去探究社會事件的前因後果和內在根源。所以在澳門社會流行兩種說法:一種是被所謂的主流社會稱之為“民主陣營”的,只會“放火”向政府提出問題;但在市民的眼裡,如果沒有這些被市民喻為“澳門良心”的民主派人士,向社會爆料市民難以知情的問題,那豈不是任由“官商勾結”更加嚴重?第二種備受社會關注的是;部分聲稱“滅火隊”的建制派人士,每當“民主派陣營”將一些隱性問題揭露後,引發起市民和輿論展開討伐的時候,他們才出來質問政府及相關既得利益者。結局是,建制派人士自然成了市民眼中“左右逢源的最大既得利益者”。民主派陣營人士因“向社會爆料”而得罪了既得利益集團,落得一個“搞事”的駡名,惟草根市民對他們為澳門社會的所作所為心生敬畏之情。這就是為什麼每次選舉立法議員時,民主陣營能贏得具勝利意義選票的主因之一,同時也是我們這次參加澳門月刊舉辦的大型民意調查活動的意外收穫。(澳門/金惠德)
“聽證”,何樂而不為之?
其實中國內地在很多的重大公共問題的決定上都有“聽證”這一模式,但大多數的聽證會,都可以說是流於形式,“聽”而不“證”。貴刊所刊《公共利益的界定需有適當程序保障》一文,從澳門《土地法》修改為切入點,以澳門土地資源的稀缺為例,闡述了引入“聽證程序”的理由。如文中所言,“公共利益”作為理論界與實務界都難以界分的問題,但因為“公共利益”這一問題實際意義上卻是存在的,我們也不能因為不好界定而不去界定。而文章中提及“公共利益的界定應遵循正當程序原則”,我個人是十分的贊同的。有公正而有效的“聽證”正是遵循這一原則的絕好解決方式。從我個人的認識來講,“聽證”是有必要的,但是一定要做好“聽”後而“證”。作者又以行政法的角度說明了“公共利益”界定和引入聽證程序的必要性。“聽證”能處理好涉及相關問題的群眾利益訴求,又能體現政府在一些公共利益的問題上,以一個正當程序的要求來決策。何樂而不為之? (湖北/謝文康)
感悟水墨—讀李開連先生
專訪有感
國學大師季羨林教授說過:“中西文化就像一座金字塔,而澳門文化就是金字塔的塔尖。”可以看出澳門對弘揚中華文化的獨特地位。而山水畫是中華民族文化身份的一種象徵,中國文化在中國山水畫中找到了豐富和具體的內涵。
讀194期《澳門月刊》對李開連先生的專訪,有幸欣賞到李老師的山水畫。山水畫裡青青的山、綠綠的樹、白白的雲、彎彎的路,一切都顯得格外清新,格外親近,那裡沒有煩囂與爭拗,只有寧靜、溫馨與和諧。在水墨的具象之中,蘊含著無窮意境,虛實相間能夠勾勒出恢宏磅礴的蒼渾景象。
李老師以畫家對山水、對文化乃至對人生的感悟,完成從物象到意象的轉化,使作品不再是對大自然簡單的“摹仿”與複製,而上升為精神層面的文化創造、提煉和昇華,達到意象與境界的最佳結合。我想,這正是畫家心境“寧靜致遠”的反映吧。(澳門/何弘華)
關於“珠海一簽多行”之我見
貴刊刊登《珠海居民赴澳一簽多行與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探討》一文,用數據說話,讓我深感珠澳兩地融合發展的巨大潛力。但是,我認為目前,暫不適合類似深圳居民赴港的一簽多行。“一簽多行”固然可以對澳門的相關業界帶來不菲的收入。若按文中提及的相關數據保守估計,澳門彈丸之地每年確實能承載如此多的珠海居民頻繁赴澳?不僅澳門方面目前無法承擔,且珠海方面也尚未準備好。我認為目前,不宜如此開放此政策。從珠海方面來講,“一簽多行”勢必會帶來更多的人流,物流,會對口岸及附近區域的壓力迅猛增加。如,拱北口岸及附近區域的管理已經成為詬病,至今尚無有效的有力措施予以解決。儘管通關能力現在正在逐步增加,相信在開放“一簽多行”後通關的人流量上升速度遠高於預估。多重通關客流疊加,口岸的承載問題確實應該納入思考。從澳門方面來說。首先,文中以深港兩地與珠澳兩地作為比較,我認為欠妥。儘管珠海經濟飛速發展始終難及深圳,無論從居民的購買力和對澳第三產業的刺激和帶動,作用應該是不太明顯的。其次,澳門目前的城市承載力極為有限,為何不能在新一輪的填海造地後,開放此政策?(澳門/敖善文)
澳門時政信息的一個窗口
每次讀《澳門月刊》,首先吸引著我關注的就是貴刊的時政漫畫欄目了。因為我喜歡關注研究國內外時事,貴刊每期各具獨特觀點的時事漫畫就成了我瞭解澳門時政信息的一個窗口,不少漫畫可以說是反映了澳門社會現象的真實寫照,眾多有關澳門時政的客觀評價,也可以說是執政當局的參考鏡子。二年前幾位旅美加國親友攜同家人回澳省親,在澳門某路巴士上被車內吃冷飲的乘客弄髒了衣物,令我親友對澳門巴士印象非常差。意外的是,時隔不久,透過月刊看到了一則乘客在車內吃冰棒的諷刺性漫畫,也就是因為這一則漫畫,竟讓我有了購買數本《澳門月刊》寄给美國堂叔的諗法。同樣,最近一期《傾聽社會民意,提高建設步伐》漫畫,不僅是一針見血直面某些政府部門官員的弊端,諷刺官員在傾聽民意時,“不要一隻耳朵進,另一隻耳朵出”,更最要的,是在提醒有關官員不要搞假民意諮詢,不要收集假的意見充當政績。正如該幅漫畫所顯示:官員手中端的杯子裡的水看似清亮透明,實際上底層的水卻是黑黑的肮水……這應該就是希望有關的領導要認真傾聽社會民意、有效防止官僚作風敗壞蔓延,特別是對促進政府提升施政效率的真實呼聲了。
(澳門/梁繼堅)
支持陳明金問責交通局不作為
澳門回歸後得益於內地開放自由行政策,每年遊客多逹三千萬人次,所幸並未對澳門城區的交通造成太大的壓力,這是因為絕大多數外地遊客入境後被口岸各賭場的發財車接走了,甚至有的市民也搭乘發財車往返各口岸。照理,澳門的巴士服務應不受遊客多而影響其服務質素,但為何在澳門生活的居民,經常會發生“因出門搭巴士老大難”的問題呢?正如澳門立法議員陳明金在貴刊所撰寫的文章,指出了澳門新巴士服務模式實行一年多來,各種問題層出不窮。巴士服務號稱“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但在服務素質和價格調升方面,交通局作為管理部門屢屢被民間營運公司所“主導”。特別是政府當年分別以10億甚至幾十億的公帑分派給有關三家營運公司,支付所謂的財政負擔,對此,民間社團組織曾經多次要求政府公佈與三間營運公司簽訂的營運合約及資助三家巴士公司的帳目,要求三間營運公司應公開營運成本支付帳目,可惜澳門交通局及有關營運公司一直不能滿足這一基本的要求,這就難免讓社會質疑“官商勾結”問題的存在,而且交通局屢次難以自圓其說解答重重疑點,讓市民對其為官誠信徹底失望。好在有一些直選立法議員,如陳明金議員等能帶起好的榜樣,真正實在地以市民福祉為重,為市民發聲。
(澳門/張棟良)
開放珠海居民赴澳一簽多行,
應先解決延長拱北通關時間
拜讀貴刊總第194期的 “珠海居民赴澳一簽多行與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探討文章,深感認同。眾所周知,對澳門而言,“一簽多行”一定會利於珠澳兩地居民的商務往來交流,有利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建設的發展,也有利於澳門文化創意人才資訊不足互補的提升,特別是可以加快澳門中小企業經濟交流以及市場的開拓,可以說,“開放珠海居民赴澳門一簽多行”是利大於弊,是很有必要而且可行的。就目前而言,首先應解決延長通關時間或解決24小時通關問題,否則就是等同紙上談兵,“開放珠海居民赴澳門一簽多行”不可能得到最後落實。數年前,我以二百萬元賣掉澳門房子,以為可以小屋換大屋,改善居住環境,誰知當年房價不僅未降反而急升,從此淪落到遷往拱北居住。對於所有居住在拱北,工作在澳門的澳門市民來說,每天都要往經拱北關閘返珠澳,假若能提早到6點開關及延時到深夜1時閉關,這就等同直接便利了一批居住珠海的澳門居民。我們借此機會向兩地政府呼籲,若開放珠海居民赴澳“一簽多行”,首先應解決延長通關時間或解決24小時通關問題。
(澳門/陶維美)
參加貴刊舉辦“官員財產
競猜”活動後的心得與收穫
在澳門長期生活的人都會覺得澳門社會資訊簡單,澳門的媒體報導基本上都是雷同,多是“某政府部門表示什麼什麼的”。很少聽到所謂的“主流媒體”直面解析“不同意見聲音”的觀點,供廣大市民讀者去探究社會事件的前因後果和內在根源。所以在澳門社會流行兩種說法:一種是被所謂的主流社會稱之為“民主陣營”的,只會“放火”向政府提出問題;但在市民的眼裡,如果沒有這些被市民喻為“澳門良心”的民主派人士,向社會爆料市民難以知情的問題,那豈不是任由“官商勾結”更加嚴重?第二種備受社會關注的是;部分聲稱“滅火隊”的建制派人士,每當“民主派陣營”將一些隱性問題揭露後,引發起市民和輿論展開討伐的時候,他們才出來質問政府及相關既得利益者。結局是,建制派人士自然成了市民眼中“左右逢源的最大既得利益者”。民主派陣營人士因“向社會爆料”而得罪了既得利益集團,落得一個“搞事”的駡名,惟草根市民對他們為澳門社會的所作所為心生敬畏之情。這就是為什麼每次選舉立法議員時,民主陣營能贏得具勝利意義選票的主因之一,同時也是我們這次參加澳門月刊舉辦的大型民意調查活動的意外收穫。(澳門/金惠德)
“聽證”,何樂而不為之?
其實中國內地在很多的重大公共問題的決定上都有“聽證”這一模式,但大多數的聽證會,都可以說是流於形式,“聽”而不“證”。貴刊所刊《公共利益的界定需有適當程序保障》一文,從澳門《土地法》修改為切入點,以澳門土地資源的稀缺為例,闡述了引入“聽證程序”的理由。如文中所言,“公共利益”作為理論界與實務界都難以界分的問題,但因為“公共利益”這一問題實際意義上卻是存在的,我們也不能因為不好界定而不去界定。而文章中提及“公共利益的界定應遵循正當程序原則”,我個人是十分的贊同的。有公正而有效的“聽證”正是遵循這一原則的絕好解決方式。從我個人的認識來講,“聽證”是有必要的,但是一定要做好“聽”後而“證”。作者又以行政法的角度說明了“公共利益”界定和引入聽證程序的必要性。“聽證”能處理好涉及相關問題的群眾利益訴求,又能體現政府在一些公共利益的問題上,以一個正當程序的要求來決策。何樂而不為之? (湖北/謝文康)
感悟水墨—讀李開連先生
專訪有感
國學大師季羨林教授說過:“中西文化就像一座金字塔,而澳門文化就是金字塔的塔尖。”可以看出澳門對弘揚中華文化的獨特地位。而山水畫是中華民族文化身份的一種象徵,中國文化在中國山水畫中找到了豐富和具體的內涵。
讀194期《澳門月刊》對李開連先生的專訪,有幸欣賞到李老師的山水畫。山水畫裡青青的山、綠綠的樹、白白的雲、彎彎的路,一切都顯得格外清新,格外親近,那裡沒有煩囂與爭拗,只有寧靜、溫馨與和諧。在水墨的具象之中,蘊含著無窮意境,虛實相間能夠勾勒出恢宏磅礴的蒼渾景象。
李老師以畫家對山水、對文化乃至對人生的感悟,完成從物象到意象的轉化,使作品不再是對大自然簡單的“摹仿”與複製,而上升為精神層面的文化創造、提煉和昇華,達到意象與境界的最佳結合。我想,這正是畫家心境“寧靜致遠”的反映吧。(澳門/何弘華)
關於“珠海一簽多行”之我見
貴刊刊登《珠海居民赴澳一簽多行與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探討》一文,用數據說話,讓我深感珠澳兩地融合發展的巨大潛力。但是,我認為目前,暫不適合類似深圳居民赴港的一簽多行。“一簽多行”固然可以對澳門的相關業界帶來不菲的收入。若按文中提及的相關數據保守估計,澳門彈丸之地每年確實能承載如此多的珠海居民頻繁赴澳?不僅澳門方面目前無法承擔,且珠海方面也尚未準備好。我認為目前,不宜如此開放此政策。從珠海方面來講,“一簽多行”勢必會帶來更多的人流,物流,會對口岸及附近區域的壓力迅猛增加。如,拱北口岸及附近區域的管理已經成為詬病,至今尚無有效的有力措施予以解決。儘管通關能力現在正在逐步增加,相信在開放“一簽多行”後通關的人流量上升速度遠高於預估。多重通關客流疊加,口岸的承載問題確實應該納入思考。從澳門方面來說。首先,文中以深港兩地與珠澳兩地作為比較,我認為欠妥。儘管珠海經濟飛速發展始終難及深圳,無論從居民的購買力和對澳第三產業的刺激和帶動,作用應該是不太明顯的。其次,澳門目前的城市承載力極為有限,為何不能在新一輪的填海造地後,開放此政策?(澳門/敖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