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更多美国学生来华留学对中国国家利益的影响(二)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j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本刊2012年8月上期(总第303期)刊载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和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985工程”特聘教授郭玉贵的文章《吸引更多美国学生来华留学对中国国家利益的影响(一)》。该文论述了吸引更多美国学生来华留学对我国政治和文化方面国家利益的影响。本期刊登的系列文章之二则侧重关注吸引更多美国学生来华留学对中国产生的社会影响。
  关键词:来华留学;美国学生;中国国家利益;社会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来华学习,来华留学生教育呈现持续快速增长势头,留学生数量屡创新高。作为世界经济强国的美国,也在其政府、企业界和教育界的鼓励和支持下,掀起了一股迅猛的留学潮,出国留学人数有了显著的增长,而中国是美国赴国外留学生人数增长幅度最大的国家,成为超过德国的第5大留学目的国(前4位依次是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
  与国际上其他外国留学生教育大国相比,虽然中国目前接收的外国留学生总体上规模还偏小,但与上世纪90年代之前相比,已有了巨大的发展。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我国来华留学生从数万人规模发展到26.5万多人的规模,这已经是一个巨大成绩。根据中国政府发布的数据,1998~2010年期间,各国来华留学生总数增长6.2倍,达265090人;而从1995~2009年的14年间,美国来华留学生人数增长13.4倍,2009年已达18650人(见图1),且在2008年就超越日本,成为来华留学生的第二大生源国,仅次于韩国。[1][2]①
  尤其值得欣慰的是,中国近年大力推动来华留学的努力,已使中国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纯粹留学生输出国逐步转变为留学生输入国。据教育部消息,2010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28.47万人[3],而同年各国来华留学生总数达26.5万人,两者基本上已趋平衡。虽然整体上中国在留学生教育的进出规模方面已趋平衡,但是,在国别结构与层次结构上仍不平衡。如相对于美国,中国的逆差就相当突出。例如,2009—2010学年,中国前往美国留学的学生人数高达127628人,而美国2009年来华留学生人数仅为18650人,前者约是后者的6.8倍。此外,前往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大都是攻读各级学位的学生,而美国来华留学攻读学位的学生只有约8%。根据目前的现状和发展势头,笔者想从知识经济时代国家与地区发展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来探讨吸引更多外国留学生,尤其是美国留学生来华学习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和影响,以期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及相关部门的重视。
  一、吸引外国学生来华留学的社会意义
  作为教育资源跨国流动主要形式的留学教育古已有之,该形态的雏形最早出现在欧洲的古希腊和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民间学者自由周游列国进行讲学交流,成就了古代人类文明的巅峰。工业革命以来,各国开展留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留学生吸取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并借鉴与复制教育制度。然而,在今天看来,这种适应于工业经济时代的以知识汲取、教育制度复制与借鉴为主要特征的留学教育只能算是浅层的教育国际化。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我们从更高的时空背景下考察“教育国际化”问题。全球化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各国为了各自的经济、政治、社会、安全等国家利益在全球范围内既进行紧密的合作,又进行激烈的竞争。而一个国家知识经济的建成与否,完全取决于能否培养和吸引大量具有国际视野的人力资本。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开放的姿态,不失时机地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吸引、分享、整合和配置包括学生、师资、技术、人才、资金等在内的优质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服务于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战略和教育事业的改革开放。这就是我们如今推行国际教育的深层目标。
  二、发达国家吸引外国留学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开放与多元的社会
  在农业经济时代,社会发展主要依赖自然资源与人的体力劳动;在工业经济时代,社会发展则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和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主要依靠每个人的智力和创意来创造社会价值。欧美发达国家早就意识到高层次和高素质人才对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所具有的决定性作用。因此,他们多年来一直以各种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和留住外国留学生。美国是最典型的国家,他们对吸引和留住外国留学生不遗余力,其途径包括:为毕业的留学生提供短期实习及长期工作签证、职业移民、杰出人才移民,直至给予公民权。通过这些做法,美国每年可将数十万在美国留学的高层次人才留下来,并将其纳入美国国家人才库。
  这种广纳人才,集天下英雄为我所用的留学和移民政策,是过去半个多世纪美国在其经济实力、科学研究和开发领域雄踞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同时使美国持续成为各国学生留学的首选之地,吸引了1/4的全球各国留学生。使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在技术、资金、信息和产品的流通上,美国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依赖;而在全球人才资源的流通上,美国是最依赖外国的国家。在全美科学和工程职业领域中,38%的博士学位拥有者出生在外国;全美大学中拥有终生教职的理工科教员有19%出生在外国,在工程学科中更高达36%;在全美理工科职业领域,拥有博士后资格的科研人员中有59%来自国外;2003年,美国有38%的理工科博士学位授予了外国学生,在工程学科中更高达58.9%。此外,美国科学院的院士中有22%来自外国,历年的诺贝尔奖得主中有35%出生在国外。而在庞大的留美学生中,至少有25%的外国留学生学成后定居美国。
  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发达国家通过留学生教育促进人才资源国际化和多样化的做法不但推动了其国家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提高了这些国家的社会开放和多元化程度。而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一个高度开放、多元化和包容性强的社会氛围对各国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是无与伦比的。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对部分主要发达国家留学生的流向进行了考察,发现这些国家的留学生中有相当的比例是流向相对开放、多元化和包容性强的国家。表1数据来自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列出了2008年6个发达国家攻读学位的留学生前往的前5个目的地国[4]。数据表明,去发达国家的留学生占派出国当年出国攻读学位的留学生总数的61%至89%。   上述现象除了与接收国相对发达的经济、科技及高等教育水平与质量之外,与这些国家的社会开放和多元化程度以及包容性强的社会氛围有很大的关系,而这往往是我们以前一直忽视的重要因素。2005年,提出创意资本理论的美国学者理查德·弗罗里达(Richard Florida)在他的《创造型人才的流失:全球争夺人才的新浪潮》(The Flight of the Creative Class:The New Global Competition for Talent)一书中,公布了一个包括了45个国家的全球创意国家指数排名表。该指数由3大部分构成:人才指数(包括创意阶层、人力资本、科技人才),技术指数(包括研发指数、创新与专利指数)和包容指数(包括价值指数、自我表达)。该指数的独特性在于除了包含传统的人才指数和技术指数外,首次将一个反映国家社会开放与多元化的包容性指数纳入其中。根据需要,我们在表2中列出了排名前20位的国家。表1中6个主要发达国家攻读学位的留学生各自流向的前5个目的国均位于全球创意国家前20位[5]。两个表格之间的相关度充分说明:大的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能够吸引小的发达国家的留学生,小的发达国家如荷兰、爱尔兰、瑞士、丹麦等也能够吸引大的发达国家的留学生,国家的开放与多元化、包容的社会氛围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以爱尔兰为例,这个国土面积仅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0万的欧洲国家近年来通过创新成为欧盟国家中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瑞士洛桑国家管理学院《全球竞争力报告》中被称为拥有“世界上最完善、最有创新力的教育系统”的国家之一。正是由于拥有激励创新、开放包容的政策环境和创新人才,爱尔兰才成为药物研究领域最大的技术出口国之一;其IT服务出口额居全球第二,仅次于印度;牛肉出口额排名第五;婴儿配方奶出口额全球排名第七;早在2005年,人均GDP已高达4.1万美元。目前,中国留学爱尔兰的学生也已高达4万人,约占其全国人口数量的1%[6]。我们期望中国的留学生学成后也能将爱尔兰创新和开放包容的政策环境中的有益经验带回国内,促进我国教育的改革创新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开放与多元化等包容性社会氛围之所以能起到重要作用,是因为在现今时代,任何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高层次的创新人才,而一个地区和国家能否吸引和留住这些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就取决于其是否有开放与多元化等包容性社会氛围。而一旦某个地区吸引和集聚了大量高层次的创新人才,该地区的经济必然会增长。纵观近20余年来美国主要大都市和区域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换的历程,笔者发现它们都分别经历了淘汰、革新、复兴、崛起等过程。这犹如一次重新洗牌:有的就此衰落,有的开始繁荣,有的重新振兴。如今,凡是成为创意经济中心的大都市和区域,其开放与多元化等包容性社会氛围都相当浓厚。
  以芝加哥和纽约为例。这两个美国城市都是在近20年间从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成功转型的大都市。而促使它们再度兴起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对移民持有的开放态度。前述的美国学者理查德·弗罗里达就此设计了一个反映地区开放程度的熔炉指数(Melting Pot Index),以评量移民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联。研究者发现,移民促进了两个城市经济,甚至高科技的发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外来移民与创新之间并没有高度关联,熔炉指数与按专利数进行评估的创新指数之间也未发现在统计上的关联。于是,弗罗里达又设计了波希米亚指数(Bohemian Index)②,用以评量一个地区的创新指数,结果发现纽约的创新指数大大高于芝加哥。这完全是因为纽约拥有全美最高比例的波希米亚人口,而正是其突出的开放性、多元化、创新和包容性社会氛围吸引和留住了包括留学生在内的来自全世界的高层次移民群体,而芝加哥接纳的移民群体大多来自南美洲和中美洲国家,知识层次相对较低,从而影响了其创新氛围和创新水平。
  三、吸引国际人才有助于
  提高中国社会的开放及多元化程度
  如今,为了顺利过渡到知识经济时代,中国正在加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力争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占得先机,而这就需要构筑开放、多元、创新和包容的社会氛围来吸引和留住包括留学生在内的全世界各国高层次人才。根据国务院2012年关于外国人入出境及居留、就业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从入出境情况看,2000年以来,外国人入境人数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递增;从居留情况看,截至2011年底,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籍人士有4752人,其中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家属为1735人、亲属团聚人员3017人;从就业情况看,截至2011年底,在华就业的外籍人士约22万人,约占在华常住外籍人口总数的37%,他们主要为三资企业工作人员、教师、外企驻华机构代表[7]。另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10年末,持外国人就业工作签证在中国工作的外籍人口已有23.17万人[8],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大都市”,国际人口比例不足0.5%;而在纽约、伦敦、巴黎等城市,这一数值普遍超过10%,甚至达到 20%~30%[9]。虽然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然而其近年来的进步也非常明显,中国一些一线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及一些开放和包容性社会氛围较好的省市更是吸引和留住了不少各国留学生和高层次专业人才。以分别被评选为“2010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中排名第一和第二位的北京和上海为例:2009年,北京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62786名留学生,占当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的26.4%(当然,这与北京拥有中国最多的大学有很大的关系)。2009年,在北京居住和工作的外籍人员达11万人,他们主要集中在IT、制造、通讯等行业的大型跨国公司,也有部分外籍人士在华投资、自主创业以及在其他行业工作[10]③。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前沿,上海是中国内地最受外国人青睐的城市,并正在成为外商投资的乐园。2008年,居住在上海的外籍人员达到15.2万人④。图2是各国藉人员居住在上海的比例。   据笔者参与的另一个有关上海外国留学生的课题调查显示,52.7%受访的外国留学生表示是因为“对中国有兴趣,想通过上海感受中国”而选择来上海留学,也有30.2%的学生认为“上海比中国其他城市更加国际化”。截至2008年12月底,《财富》500强中的474家外商中,共有227家在上海投资,涉及1221个项目。截至2008年11月底,在沪就业的外国人为68648人,其中硕士及其以上学历的占20.43%;大学本科学历的占68.76%,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占10.81%。⑤
  虽然北京和上海的外籍居民比例相对于其他亚洲国家或城市如新加坡(34%)、香港(43%)来说都相当低。但我们相信,随着北京、上海以及其他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将愈益开放、创新和包容,会吸引和留住更多外国留学生和外国高层次人才来华就业与创业。由于美国在教育、科技、社会、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留学生,美国留学生的学术能力、开放的视野、创新的意识以及冒险精神在总体上可能要略高一筹。中国一旦能吸引更多美国留学生,也就表明中国有能力吸引全球的人才,彰显中国社会的开放和多元化,也有助于中国竞争力的提升。
  注释:
  ①中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发布的《1998—2009年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
  ②波希米亚文化是指历史上生活在欧洲各地擅长舞蹈和歌唱的波希米亚民族,这里泛指所有从事文学艺术等具创意性质的人员。
  ③马丁繁荣研究所2011年《解读中国创意经济》。
  ④2009年上海市统计年鉴。
  ⑤九三学社上海市委课题组2010年《大力发展来沪留学生教育推进上海教育国际化》。
  参考文献:
  [1]于富增.改革开放30年的来华留学生教育[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91.
  [2]施剑松.教育部:在华外国留学人员突破26万[EB\OL].http://www.chinadaily.com.cn/hqsj/shbt/2011—03—16/content_ 2029875.html,2011—03—16.
  [3]2010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和留学回国人数双增长[EB\OL].http://www.chinanews.com/lxsh/2011/03—03/2880033.shtml,2011—03—03.
  [4]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Global Education Digest 2010:172—175.
  [5]Richard Florida,The Flight of the Creative Class,Harper Collins,2005:275—277.
  [6]周南照.论教育国际化的多元内涵、战略意义与实施途径[J].世界教育信息,2011(5):11—19.
  [7]中国将取消国外人员就业限制鼓励其在华兴业[EB\OL].http://www.chinanews.com/cj/2012/04—25/3845712.shtml,2012—04—25.
  [8]徐博,陈思武.中国可能要求外籍雇员缴纳社保费[EB\OL]. http://news.163.com/11/0601/17/75FTCOFV00014JB5.html,2011—06—01.
  [9]中国人保部露口风:正在研究双重国籍[EB\OL].http://club.pchome.net/thread_15_15_6432808_.html,2011—07—14.
  [10]侯莎莎.4.6万外国人在京工作 高层次外籍人才三年增八成[EB\OL].http://www.bjd.com.cn/10bjxw/ss/201102/t20110214_ 661027.html,2011—02—14.
  编辑:张力玮
其他文献
荣誉,指光荣的名誉.它是道德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祖国和民族的荣誉,集体的荣誉和个人的荣誉,它是三者的有机融合.可以说这是一个正直人孜孜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理想目
主要针对模型基编码方案的运动参数估值问题,运用3维运动估值的方法,推导出运用于人脸运动参数估值的运动模型和光流算法,并对该算法的效果进行分析,对算法的改进提出看法.
权利主张不同于权利,它是一种尚未法定化的利益诉求。近些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权利诉求,这些以权利为名的诉求是没有上升为法定权利的权利主张,对这些权利主张进行实证分
目的:探讨联合抗氧化剂清除氧自由基降低消化性溃疡复发率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3年2月收治的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4组,治疗
东北亚国际理解教育研讨会上,与会人员交流了各国国际理解教育开展的状况,分享了最佳实践案例,探讨了促进国际理解教育能力建设和整合国际理解教育资源的策略,形成了加强东北
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而求异思维又;是数学思维中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 所谓求异思维,就是不依常规,善于变异,从不同角度探求结论的一种思维形式,其特点是:富
<正>据德国驻华大使馆网站2014年7月2日报道,德国大型在线教学平台iversity将于2014年10月中旬开设第一批慕课课程。课程将免费提供给世界各国的学生。课程种类非常广泛,包括
初中语文《孔乙己》中有这样一段话“……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
“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成文,头儿空,肚儿空,空来空去空对空”.这两句顺口溜,很有代表性地表现了目前中学生的作文状况,为什么学生一到作文课就大都一副愁眉苦脸”状,这
姓名往往是人耳中最美好最重要的声音,姓名常常是获取友情,丰富学识的一把金钥匙.对于中学生来说,教师指导他们识记课文作者姓名则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为此趣谈三种识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