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g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托尔斯泰认为,情境指一个人正进行某种行为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条件,它表现为多重刺激模式、事件和对象等。教学情境则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一种环境或背景,提供给学生思考空间的智力背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是通过课堂的教学活动,如果教师新输出的信息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感到身心愉快,学有所乐课堂气氛热烈,就必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我们教师永恒探讨的课题。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的程度。创设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听其言,入其境,动其情,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以积极愉快的心态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索,主动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背景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创设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活泼的成分,它是渴望获得知识而积极参与的意向活动。在兴趣的牵引下,一个学生可以将局外人认为枯燥单调的课程学的津津有味,可以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地追求目标,并在学习成功后获得极大的身心愉悦。
  在教学中创设背景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还体会到看似单调的数字枯燥的运算,繁杂的数学知识其实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及其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要求学习。
  例如:在讲授“相似三角形”时,教师手拿一枚五分硬币说:“若在月圆时,把一个五分硬币放在离眼睛的适当处,使它能大致遮住月面,那么我们只要量出五分硬币的直径和它离眼睛的距离,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就能算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并且得出的结果还是相当精确呢!
  学生听后感到十分惊讶,从而对“相似三角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后,抓住时机就可把学生愉快的引导到“相似三角形”的学习中去。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探索知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疑问让学生质疑,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要学习的知识上,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例如:等腰三角形中,两腰长为5,底边为6,则底边上的高是多少?
  初看此题,这是一道口答题,学生能较容易地得出结论,初尝了学习成果的喜悦。我创设问题:①把结论变成为求腰上的高如何呢(利用面积关系求解)?创设问题②:把两腰的长改为4,底边不变,这时腰上的高在什么位置,怎样求得?创设问题③:把三边变成4、5、6怎样求高?
  这样不断改变部分条件和结论,使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发展,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到问题解决的策略,同时加强了思维能力的训练。
  三、创设发现情景,让学生体会创新发明的成就感
  启发学生像前人那样主动地独立地发现数学问题的发生、形成、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我出示三根小木棍问:“以这三根小木棍为三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吗?”接着我换掉其中一根小木棍,使其中两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根的长度,学生发现这时不能构成三角形,便继续提问:“为什么有的三根小木棍能构成三角形,有的不能呢?”通过比较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可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都小于第三边”这一性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创设发现情境,提供给学生支持性的材料,提供给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创新发明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将会惊诧地发现,学习者不但学习热情高涨,参与意识增强,而且认知能力也将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学习者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亲自获得知识,逐渐养成了独立自主的精神,不困囿于原有的理论框架,在超越自我中不断创新。
  四、创设故事迁移情境,激励学生求知欲望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决定学习的重要因素是机体的行为的后果,凡是寻致满意的后果的行为会被加强,而带来烦恼的行为则会被削弱或淘汰。”在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情况下,往往可以利用学习喜欢做游戏和听故事等活动的动机和兴趣,把这种动机和兴趣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讲授:“相似三角形”之前,向同学介绍埃及及古代数学家泰勒斯用一根木棒测量金字塔的高度的故事;又如,在讲“圆周率π”之前,向学生介绍刘徽割圆术和祖冲之父子俩刻苦学习的故事。这样不仅可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丰富多彩,而且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理想教育。
  六、创设留尾探索情境,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苏联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有句名言:“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一个人知识越丰富,形成广阔思维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教师在一节课或一部分知识中讲授结束之际,恰当地留一个“尾巴”,让学生感到言而未尽,可以激起他们探索“未尽”的兴趣和悬念,为下一节课或后面的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如学习完“三角形内角和”后,可提出“四边形,五边形和其它多边形的内角和为多少?”短短几句话,常常可使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去探索去思考。
  总之,教师要把教学当作一门艺术去探索去创造,用自己是智慧和爱心,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愉快地学习,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發展智力,形成能力,争取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要保持思想品德课的活力就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对于教师来说需要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角色和提高整体素质。中学思品课教学要顺应时代要求,担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使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思品教学的关键,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是改变学习方式,合作、探究;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形式多样的活动课。  【关
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是相对于传统的补偿性损害赔偿制度而言的,它是英美法中广泛认可的一种法律制度.本文主要探讨了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和影响惩罚性损害赔偿金的多
【摘 要】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按照《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并正确合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是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作初步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
在阐述浸入式教学策略的基础上,分析了科学史与浸入式教学策略的关系,并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为例,具体说明在科学史经典实验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浸入式教学。
网络环境是以虚拟方式存在的物理环境,其根本特点是主观性。而青少年是处于伦理道德化时期的个体,其社会化的过程遭遇了现实和虚拟的双重环境,从而使青少年处在了现实伦理与虚拟
期刊
本文通过人芽囊原虫的培养试验,提示人血清培养虫体生长,繁殖良好;而羊、小牛、猪血清不宜用。同时证明烛缸可代替昂贵的CO<sub>2</sub>培养箱及不用液体石蜡封盖虫体也一样
基于猕猴桃果肉与植物叶片组织的差异,在参考国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高中教材中叶绿体色素提取方法作出改进,并通过薄层层析和纸层析的方法验证了猕猴桃中存在叶绿素。还结
加入世贸组织,将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巨大动力,我们要认真研究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采取积极的经济法律对策,加快与国际规则接轨,使我国的对外开放真正融入到世界经济主流.
本文根据宜良县第五次人口普查手工汇总资料,集中分析了90年代以来,宜良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提高人口文化素质作出的积极贡献,以及人口文化素质提高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