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鸟兽竞自由

来源 :少年博览·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yun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草木和鸟兽,有许多都生得特异非凡,为别国所没有,为别国人民所羡慕。这里只能从动物家族和植物家族中各选取一个“国宝”,让大家窥一斑而知全豹,了解华夏大地是多么适合万物生长。
  熊猫:天生大萌器
  我觉得,外国人比我们更喜欢熊猫。
  一个例证是“熊猫快闪”。此乃2012年发生于伦敦的一次闪客行为,一大群人扮成熊猫的模样,聚集在广场,而后坐地铁,在车厢里读报,在中国餐馆里煞有介事地点菜,一个个都顶着毛茸茸的熊猫大脑袋,一招一式就像曾经红遍全球的天线宝宝那么可爱。其实,熊猫装下面多半是魁梧的肌肉男。
  我在这里写个半天,也难以道出其可爱之万一,看官若有兴趣,请上网搜照片,保准将你彻底萌翻,即便是最古板的家长或最严厉的上司在你电脑旁,你也要奋不顾身地开怀大笑起来。
  还有一个例证是“熊猫占领日内瓦”,说是“占领”,其实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成员在瑞士日内瓦湖边摆放了约1600只纸质大熊猫,庆祝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50周年。自1961年基金会成立之初,大熊猫就成为了该组织的标志。
  再有一个例子是动画片《功夫熊猫》,迪士尼把熊猫拍出了米老鼠般的可爱和唐老鸭般的俏皮,同时又揉进去了中华文化的许多元素。后来“拍立得”还特地推出了一款“功夫熊猫”相机,冲你拍照的时候,就像大脑袋熊猫在对着你笑,这时的你还能不笑吗?
  熊猫的英文是panda,音“盼的”。是啊,外国人“盼的”就是熊猫。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见识熊猫的风采,从1980年代起,我国就采取赠送、租借和共同繁育等形式,向其他国家“出口”大熊猫。现在,全世界的几十个城市动物园里都有熊猫了。
  说实话,我以前一直不太喜欢熊猫,但现在一天比一天觉得它们好看,就像牡丹,我也是到了中年之后才真心喜欢的,的确是“国色天香”。
  我国一直有一种“丰满美学”,只有像牡丹这样的才担得起国花的重任,也只有像熊猫这样的才担得起国宝的重任吧。
  况且,牡丹不仅富贵,还是一味中药;熊猫不仅雍容,还是一种萌器,萌到你在不开心的时候想起它的萌态,嘴角都会不自觉地弯起弧度。
  如果成立“萌教”,那教主的席位,非它莫属了。
  银杉:珍贵的孑遗
  翻开世界植物史就会发现,大自然对华夏大地是相当眷顾的,总是把最有进化学意义、最为罕见的物种留在了这里。或许,在司树之神的眼里,这里就是诺亚方舟。
  如果这个比喻成立的话,我以为诺亚方舟就是四川、云南、广西一带,那是一块飞地,似乎已经脱离地球上的其他地方而存在,携带着许多植物王国里的珍稀的子民。
  银杉就是其中名头最响的一位。远在地质时期的新生代第三纪时,银杉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亚大陆,在德国、波兰、法国及俄罗斯曾发现过它的化石,然而,距今200万~300万年前,地球覆盖着大量冰川,几乎席卷整个欧洲和北美,但东亚的大陆冰川势力并不大,有些地理环境独特的地区没有受到冰川的袭击,从而成为某些生物的避风港。银杉、水杉和银杏等珍稀裸子植物就这样被保存了下来,成为历史的见证者。银杉在我国首次发现的时候,曾引起世界植物界的巨大轰动。那是1955年夏季,植物学家钟济新带领一支调查队到广西桂林附近的龙胜花坪林区进行考察,发现了一株外形很像油杉的苗木,后来又采到了完整的树木标本,他将这批珍贵的标本寄给了陈焕镛教授和匡可任教授,经他们鉴定,认为就是地球上早已灭绝的,现在只保留着化石的珍稀植物——银杉。1950年代发现的银杉数量不多,且面积很小,自1979年以后,在湖南、四川和贵州等地又发现了十几处,1000余株。
  银杉是松科的常绿乔木,主干高大通直,挺拔秀丽,枝叶茂密,尤其是在其碧绿的线形叶背面有两条银白色的气孔带,每当微风吹拂,便银光闪闪,更加诱人,银杉的美称便由此而来。
  水杉的发现比银杉稍早,也同样具有传奇色彩。此前,在欧洲、北美和东亚,从晚白垩纪到上新世的地层中均发现过水杉化石,但一直没有找到“活物”,专家们由此认为水杉已经灭绝。令人喜出望外的是,1948年,我国植物学家在湖北、四川交界的利川市谋道溪(磨刀溪)发现了幸存的水杉巨树,树龄约400余年。后在湖北利川市水杉坝与小河发现了残存的水杉林,胸径在20厘米以上的有5000多株,还在沟谷与农田里找到了数量较多的树干和伐兜。随后,又相继在重庆石柱县冷水与湖南龙山县珞塔、塔泥湖发现了200~300年以上的大树。江苏省邳州市境内邳苍公路80华里水杉路,是世界上现存的最长的水杉带,被誉为“天下水杉第一路”,蔚为壮观。
  杉可是一个大家族,还拥有云杉、冷杉、黄杉等许多成员。我以为,它们是最为书卷气的一类树种,“文质彬彬”大约就是从“杉”来的。好比中国古代的士,为人刚直,而又文雅多礼。古老的杉与古老的士文化,可谓心心相印。
  银杉和水杉能“孑遗”在中国,这是司树之神的一种眷顾,也是一种信托,一种警醒和鞭策。还是那句老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其他文献
2014年11月1日 晴 15摄氏度  深秋的时候,学校举办了各种比赛。  我和小四眼儿比得难解难分。  他把我弄得眼泪横流,  我把他弄得鼻涕横飞,  场面异常激烈!  班长笑着说:看我们比赛好像做仰卧起坐。  原来,大笑15分钟,等于做30分钟的仰卧起坐呢!  2014年11月5日 晴 16摄氏度  休息一周,演讲比赛如期举行。  我做了精心准备,还在桌子放了一瓶矿泉水。  紧张时,喝口水; 
期刊
水面平静,水底却暗藏凶险。商高的钓鱼线被绷得紧紧的,连他的人也快要被拉进河中。毕达和何洛一个抓住商高手里的鱼竿,一个在后面拉住他的皮带,三个人一起使劲,总算把钩住的东西拉到了岸上。  三人一看,齐齐吓了一大跳,湿漉漉躺着的,居然是一个僵尸。眼看着它浑身发绿、脸色灰败,已经连最后的气儿也快断了。  毕达紧锁眉头:“没想到这些僵尸阴魂不散,居然跟着我们到这儿来了。”  商高却面露喜色:“太好了,太好了
期刊
开学日是学园一年最热闹的日子,没有之一。电动门不再只开一个小口,门卫也不再黑着脸盯着每一个学生的出入证,路边大树上挂起了欢迎新同学的条幅,勾肩搭背的老生和东张西望的新生混杂成壮观的人流,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园里。  翟泉、强小薇、郭小窝戴着红色的志愿者袖章,微笑地站在门口迎接着或新奇或忐忑的学弟学妹们。  “报名往左边办公楼,学生宿舍在右边,教学楼在中间。看好自己的行李手机钱包,不要相信任何广告和推
期刊
洋纽扣趣闻  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请巴黎最棒的金匠,为他的天鹅绒袍打造了1.36万个金扣。  而路易十四国王也毫不逊色。为了出席宴会,他竟花了140万法郎在礼服上绣了1826颗钻石扣。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有的士兵打盹鼾声如雷,很容易被敌人察觉。为了不让士兵打盹,军方在他们的衣服后背缝上一颗铜制的特大纽扣。这样,士兵一翻身很容易就被纽扣弄醒了。  16世纪,法国国王亨利三世为了纪念死去的恋人,命令
期刊
“啪!”  小女巫的魔法棒掉进了一个酒罐里。  “糟糕!”小女巫手忙脚乱地把魔法棒捞出来,擦干净。  可是,魔法棒已经喝醉了,可小女巫并不知道,她像往常一样带着魔法棒出门去。  小女巫给自己立下了个规定:每天必须惹哭三个孩子,才有资格玩。小女巫的妈妈就是这么干的,她妈妈的妈妈也是这么干的,小女巫当然也不例外。  小女巫开始寻找今天的目标。  小河边,小木偶托比正在满头大汗地造房子。托比想象中的房子
期刊
说到“国宝”,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直接把它和我国浩瀚的历史长河里,那些熠熠生辉的文化古籍以及巧夺天工的文物珍品联系在一起。且不论价值几何,它们必须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见证,才能被认定为“国宝”。  不过,这只是“国宝”的含义之一。严格来说,“国宝”并不是一个标准化的科学名词,从字面来看,它是指国家级别的宝物,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国宝”可以是珍稀动物,也可以是名贵植物;可以是古代建筑、
期刊
尼尔·罗伯逊,1982年2月11日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他家境清贫,而且他的父母在他三岁时就离婚了。不过,这并不妨碍罗伯逊的体育天赋,五六岁时他就拿着比他身高还长的球杆打台球,是一位左手持杆的斯诺克选手。为了孩子的爱好,父亲努力工作为他攒钱到英国去打球,但父亲的公司最终倒闭了。后来罗伯逊的母亲做全日制的工作,为孩子挣钱度过难关。17岁时,罗伯逊怀揣着梦想,只身来到英国,期待在这里闯出一番天地。 
期刊
枇杷开花的时候,也是友情与梦想芬芳的季节。那时的我们,一起珍惜,一起努力,才不辜负曾经的、现在的、将来的美好时光。  说起“国宝”,你会想到什么?大熊猫、扬子鳄?还是故宫博物院里的瓶瓶罐罐?NO!NO!NO!我说的是一个人,一个有点可恶的家伙,就在刚刚过去的那个暑假,他轻轻松松走过那根著名的“独木桥”,走进了全国闻名的“少年班”,升级为众人瞩目的“国宝”。  该人形“国宝”名叫阿伟,是我的幼儿园同
期刊
八达国的国王陛下这天访问乌冬国。  乌冬国虽然是个小得在世界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国家,但是环境优美,物产丰富,尤其在儿童教育方面的成果十分突出。八达国国王此趟前往,就是希望能够向他们取经,回国造福祖国的花朵们。  身为一个专业的国王,八达国国王并不怀疑自己能圆满完成任务,只是有一点比较麻烦:语言不通。没办法,毕竟这是去国外呀!好在八达国国王有好朋友胡子大臣陪同前往。  乌冬国国王:“为他康!弟尔米特!
期刊
几场梅雨,几剪荷风,在夜阑人静的时刻春水煮茗,重温尘封在书卷里的词章。凉风吹起书页,闭目遥想那纸上远去的时光,淡淡的怅然在泛黄的纸页上氤氲悠长。  曾几何时,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意蕴里怀念霜影迷茫的秋江和渔夫柴担上悠然飘起的秋凉;曾几何时,在“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的语境里遥想烟岚舒展的云天和远方素净如水墨画的峰峦;曾几何时,在“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的吟哦里追寻穿花拂柳的南燕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