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生玫瑰 手有余香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ke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着笔,使景物呈现立体美。
  (2)即景生情,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教学重点:
  从不同角度着笔,使景物呈现立体美。教学难点:
  即景生情,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教学设想:
  (1)结合范文,指导学生明确写法。
  (2)结合图片、相关的材料(枫叶)引导学生观察,并展开联想,开拓思路。
  (3)课堂迁移:参照范文,描写枫树。
  (4)课堂交流。
  (5)课后迁移、内化。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过“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能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是每个同学的理想、目标。在平时的作文训练练笔中,越来越多的同学正在向这个目标一步一步地靠拢。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可能觉得这是一块鸡肋——吃着没有味道,但又不能放弃。该如何行之有效地让我们的写作能力上一个台阶呢?
  我们今天就从写景人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景写好了,可以为其他写作的学习积累经验。
  (展示幻灯片,明确教学目标:①从不同角度着笔,使景物呈现立体美。②即景生情,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写景不仅是为了写景,而是为了实现一切景语皆情语。具体而言,描写景物时,要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静态、动态、视觉、肤觉、味觉、嗅觉、听觉等角度来描绘景物。即苏轼笔下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使景物千姿百态。,再引用几句诗,注入自己的情感。这样,景物不仅千姿百态,呈现立体美,而且具有诗情画意。
  注意关键字眼:远、近、高、低、静、动、五官感觉、诗文。
  
  二、示范:展示图片——桃李园(校园一景)
  这是我们校园中的桂花,现在让大家来观察—下,把桂花的神韵化为笔下的文字,怎么写?如何从远、近、高、低、静、动人手,调动五官感觉,结合诗文,将情感灌注其中?
  (配乐朗读范文,并结合范文具体分析)
  附范文:
  校园桂花
  在飘飘忽忽的秋雨中,校园的那株桂花开了!它亭亭玉立于花坛之上,宛若披着轻柔薄纱的新娘。走近一瞧,银灰色的树干托起一团绿云般的树冠,密密肥实的叶片中点缀着一簇簇星星点点的米黄色的小花,好像秋天田野沉甸甸的稻穗,又似节日之夜金灿灿的焰火,煞是好看!清风徐来,桂枝瑟瑟,芳香四溢,把整个校园都熏醉了!吸一口,甜津津的;掬一把,清爽爽的。只要你从这儿经过,准会给你染上一身浓浓的馨香。古诗赞桂花:“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可见,桂花的芳香在花的王国里是出了名的。
  音乐好像桂花的芳香,渐渐远去了,留给我们的问题是如何将缥缈的桂花化为笔下具体的文字,在字里行间表现桂花的神韵。最关键的是首句要点题,“校园的那株桂花开了”,接着从远处写桂花树静止的形态,“亭亭玉立于花坛之上,宛若披着轻柔薄纱的新娘”。随着镜头的推进,从近处写树干、树冠、叶片、花朵的形状、色彩。视觉调动了,味觉也没有落下,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通感。
  师:大家在《荷塘月色》中已经学过相关的手法了,写荷花的香味“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里也是借助通感把五官感觉调动起来,从视觉、嗅觉、味觉写桂花的动态,从味觉、肤觉写花的香味。最后在嗅觉基础上结合诗句写出总的感受,用“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来赞美桂花,写出桂花芳香的特点。
  
  三、练习
  师: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校园中另一处景物——图书馆前非常有特色的三棵树。
  (展示图片)我们就按照由远及近、从高到低的顺序来观察图书馆前的这三棵枫树。先来看树冠的外观,刚才描写桂花树的树冠是“银灰色的树干托起一团绿云般的树冠”,如果还是夏天,我们看见的树冠也一定是像绿云,可现在是秋天,被霜打过的枫树像什么呢?
  生:像火!
  师:很好,除了火,还像什么?从颜色上还可以联想到什么?
  生(纷纷):晚霞、朝霞、红旗……
  师:很好,像飘扬的红旗,都点出了它颜色上的特点。这些都是从远处看树冠整体的,如果从树冠的组成部分来观察呢?
  生:树冠像火,那树叶就是火苗。
  生:树叶像火红的蝴蝶,有的翩翩起舞,有的憩于枝头。
  生:我觉得它像金鱼的大尾巴。
  师:像金鱼的大尾巴,非常好,动感也出来了。大家再想想,看看谁有新的突破。刚才大家都是从视觉角度来观察的,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换成肤觉或者嗅觉呢?(学生思考)这幅画面上的枫叶色彩绚丽,很像丝绸,摸上去一定是滑润的感觉。(生纷纷点头赞许)
  师:远处的观察过了,让我们拉近距离看看枫叶吧。(分发课前准备好的落叶)刚才我们说枫叶远看像丝绸一样滑润、华丽,大家观察一下手中的叶子,甚至反过面来摸一摸,闻一闻。枫叶有四叶、五叶的,有很多品种,它的外形像什么?
  生:像手掌。
  师:叶如手掌,那叶脉是什么?
  生(纷纷):血管、筋、青筋……
  师:你们摸摸自己的手,看看有没有这样的筋?(生看,摇头)那这应该是什么人的手呢?
  生:劳动者的手。
  师:对,劳动者的手,回家看看父母亲的手,肯定也是这样的。他们饱经沧桑,辛勤操劳。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手中的枫叶,有的已经红了。越是红的叶片,开始枯萎或枯萎的面积越大,有的甚至还有虫洞,这正应了那句话:“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而不经历风霜怎么见枫叶红。枫叶这一路走来,用此时此刻的状态告诉我们它的经历。甚至你可以闻一闻,它现在不能告诉你绿的茂盛、生的蓬勃,但它可以告诉你秋的沧桑、秋的收获。所以,我们要把五官感觉调动起来。
  师:接下来,我们按照远近高低的顺序,由上而下来观察这三棵树。大家看图书馆前的三棵树的树干有什么特点?
  生:笔直。
  师:对,笔直笔直的,由这你们能想到什么?
  生:我想到了(白杨礼赞)中的白杨。
  师:很好,枝枝叶叶向上团结的白杨。那旁逸斜出的细的枝叶你们可以分辨出是这三棵树中的哪—棵的吗?
  生:没办法。
  师:由这我们可以联想到舒婷的《致橡树》中的“根,相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这三棵树不也是这样吗?团结,并肩站立,共担风雨,共享虹霓。
  师:除此之外,由三棵树的数字“三”,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
  生:三个臭皮匠,抵上—个诸葛亮。
  师:很好,那这说明什么?
  生(纷纷):团结。
  师:对,团结,智慧也需要团结。   生:一个好汉三个帮。
  师:众人拾柴火焰高,好汉也需要团结。还有吗?(学生思考)
  师:这三棵枫树在图书馆前,又是在学校之中,孔子有一句话刚好可以借用,大家想想。
  生(不约而同):三人行必有我师。
  师:我想,大家对这句话有充分的理解。所以说,展开想象的翅膀,你就可以收获很多。我们接着往下,同学们每天在图书馆进进出出,可以看见这三棵树比六层楼要高,而且,大家刚才也看见了,远看时这树冠很大,要支撑起这么高的树,这么大的树冠,那这树根要怎么样?
  生:要深,根要粗壮。
  师:对,要深扎根,如果像墙上芦苇就不行了。那这三棵树是一开始就这么高大的站立在这的吗?
  生:不是,是小树苗。(有学生强调是小小的树种)
  师:一开始,的确只是小树苗,要长成这么高大的树,这个过程需要什么?(生纷纷发言,师总结)要不断汲取营养,要深扎根。你们现在就是小树苗,以后就是参天大树,你们要学问高深,就要好好利用图书馆,在书的海洋里遨游。
  师:现在,我们总结一下,把树上下的关系用一句话概括:没有枝干壮,那得秋叶红。你们要学问高深,就要狠下苦功。这里我们是把心里话用直白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果用诗意的话语呢?
  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师:要从小做起,要抓早。如果根基没有打好,就达不到好的目的。
  师:在展开联想与想象时,要注意各个方面的信息。像枫树在冬天,叶子纷纷落下,由这可以想到什么?
  生:冬天的枫叶是红色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更灿烂、美丽。
  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师:这飘飘扬扬的红色的枫叶,离开枝头,回到大地的怀抱,回报大地的供养之情。只是,大家要注意,原诗句中的“落红”是指落叶吗?
  生:落红是花。
  师:对,指落花,不过,我们在这里可以借用一下,将枫叶飘离枝头形象而诗意地表达出来。
  师:引用诗句最关键的是要切合此情此景,让情景交融,而不是生搬硬套抓过一句诗。要从写景的角度,为写景服务,让情景上升到一个和谐的境界。现在,我们一起动笔,把刚才的思路整理一下,按照远、近、高、低的顺序,调动五官感觉,注人情感,引入恰当的诗句。这里,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词语、诗句,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动笔时可以顺着刚才讨论展开的思路,也可以写自己新的想法。(学生动笔写)
  附描写树的词语:新枝、枝杈、树冠、青.翠、苍翠、葱绿、油绿、浓荫、挺拔、笔直、盘曲、倒垂、摇曳、飘舞、婆娑、修直、袅娜、苍劲、遒劲、枝繁叶茂、傲然挺立、参天耸立、奇美挺秀、笔直娟秀、秀颀修直、卷曲拐扭、盘根错节、青翠欲滴、枝叶如盖、林涛滚滚、扶摇直上、旁逸斜出、虬枝盘曲、青枝绿叶。
  相关的诗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霜重色愈浓
  枫叶满阶红万片
  ……
  
  四、反馈
  ①学生口头作文,梳理条理,开拓思路。②让已完篇的或有特色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作文,鼓励创新、破格。
  生:深秋了,秋风起了,瑟瑟地,挟着连绵的秋雨浸淫着大地。它总带给人丝丝凉意。这时,高大的枫树在秋风中摇曳。不知从何时起,碧绿一夏的枫树的叶儿枯萎了,失去它原有的光辉。也不知从何时起,我喜欢一个人靠着它,默默地看着一片片叶儿落下,慢慢地铺满了,踏上去软绵绵的。看着纷纷扬扬的落叶,我不禁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叶虽落了,但它们把自己融入了大地,变成养料滋养着大树,来年高枝上的嫩芽上定会闪现它们的笑容。这时,我不禁想起了辛勤耕耘的园丁———老师。他们身上不正体现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吗?
  师:从落叶写起,“化作春泥更护花”,由物及人,想到老师,写得很好。
  生:在我们宁静而美丽的校园里,有三位高大而团结的守护神。它们很高,比它们守护的七层楼的图书馆还高。挺直而粗壮的枝干支撑着硕大的树冠,枝繁叶茂,枝叶间相互延伸、交错,紧密地联系着,俨然是一道铜墙铁壁。守护神虽然高大,却也不乏温柔的一面——枫叶,男陛霜降后,换上火红衣裳的枫叶。经霜的它们已失去嫩滑的光泽,历经沧桑而经络毕现,但这并不影响它被文人骚客用来寄托无限的思恋和无边的遐想。
  师:抓住树的外形、颜色来写,体现了细节,若能选用恰当的诗句来总结、增色,效果更好。
  生:在飘飘忽忽的秋雨之中,片片枫叶随风飘落,仿佛一个个红色的小精灵,顽皮地逗留玩耍,纷纷扬扬的,煞是壮观。与其说枫叶们似“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如说它们是向生活发起挑战的勇士,义无反顾地离开了母枝,承载着一份美丽的理想,飞舞在风雨中,越飘越高远,到茫茫的未知世界去探索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不管路途多么艰辛,它们从未有半点退缩和迟疑,摔倒了,爬起来,全力以赴,再度前进。经过一段漫长曲折的“人生路”,枫叶们回到了向往已久的大地。它们感到无限的自豪,因为它们曾经轰轰烈烈,因为它们问心无愧,因为它们实现了自我价值。这时,我不禁想到:树犹如此,人将如何?
  师:这是紧扣树的成长历程,以落叶为突破点,由树联想到你们现在了,“树犹如此,人将如何?’,巧妙借用,很好地过渡提升。
  生:在图书馆的前面矗立着三棵高大的枫树,它们像顶天立地的巨人,又像威严的哨兵,粗大、笔直的树干直插云霄,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下,是那么的惹人喜爱。碧绿的枝叶,像一把把精致的小扇,在飒飒的微风中摆动着,发出“沙沙”的声响,好像从遥远的天际传来的动听悦耳的琴声。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在这绿的海洋、诗的世界里,呼吸新鲜且带有点儿清香的空气,静听悦耳的虫鸣,真可谓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师:这是让时光倒流,写夏天的枫树了,抓住夏天树叶的特点:颜色、气味来写。大家写作时,先锁定目标,从不同角度着笔,调动五官感觉。思路—打开,境界就开阔了。
  师(总结):写景,不仅是写出景物的美,是把情感抒发出来,吏重要的是情景交融,实现“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不单单是为了写景,写景是为了抒情、议论服务的。我们进行这种写作训练,主要是帮助大家在写作初期,刚起步时能比较轻松地从无到有、由低到高,走上写作的轨道,品出耕耘的乐趣。其实,等大家的写作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大家就知道,好作文并不都是这么去分解、琢磨出来的,更多的是来自生活,发诸真情,是从内心不可遏制地流出来的。要达到这一层次,就要求我们平时不仅要勤练笔、勤积累,还要善于观察、捕捉、挖掘生活中的美。千万不要认为熟悉之处无风景,我们的生活里、校园中就有很多地方值得大家去观察它的外在美,挖掘出它内在美的地方,我们一起去看看。
  (展示图片校园风景,边展示边点评,引导学生发现校园的美)
  
  五、拓展
  要求:从所展示的校园风景中任选二、三处,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结束语:生活中缺乏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同学们,坚持练笔,你会发现你眼前的世界越来越开阔,越来越美好。
   (责任编辑:梁媛)
其他文献
[设计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幽艮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丰富学生语文实践的经历,拓展语文实践的天地,从而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课例实践]    下面是笔者教学《景阳冈》一课的教学板块。  制作小标题:概
期刊
法治中国,是社会主义中国核心价值理念之一。要实现这个梦想,首要的一个条件就是提高国民整体的法律素养。学校承担国民法制教育任务,责无旁贷。青年学生思想敏感积极,乐于追求进步,可塑性很强。建设法治中国,培育国民的法律信仰,提高国民崇法、尚法的思想意识,应从娃娃抓起。党和政府系统地提出过学校法制教育的纲要和指导意见,但在实践来看,效果并不是很明显。究其原因很多,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思想问
期刊
我校是一处新建小学,要想打造特色、造就出名校来,结合新的教学理念,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必须有个性化的办学思想(理念),做师生信服的校长  作为一个学校不能没有个性化的办学思想。没有这样理念的引领,工作就会流于一般而僵化,造就千人一面的办学模式。成功教育理念,应当是理解教育理念、尊重教育理念,形成先学后教理念、全面发展理念、人文见长教育理念、阳光育人理念……这些都是经过多年的整改而探
期刊
现行中职语文教学的大方向上,我们力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力求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全面健康地向前发展;力求让学生成为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这些都凸现出语文教学“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  一、中职生人文素质现状  1.人文知识缺乏。  毋庸讳言,中职学生在生源上比起其他同类学校要差得多,入校前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家长强迫来的、学校动员来的、自己迫不得已来的不在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完成课程总目标和课程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教师要按一定的原则选择相应的策略,有序高效地进行指导,以发挥教师在课程中的作用。  一、课题确定要体现可操作性  1.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多方面寻找活动主题
期刊
汉语拼音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起点,集中的拼音学习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显得抽象、枯燥,但这一教学内容却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对刚刚人学的儿童来说,他们擅长记忆形象和具体的材料,一味的死记硬背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渐渐消退,进而学得被动机械,甚至有的学生还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汉语拼音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第一道难关。  新课标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这一要求把汉语拼音趣味化提到了首要的位置。如何使
期刊
单县谢集中学虽处偏僻之地,却是鲁西南教育的一颗新星。在这里,教职工紧密团结,无私忘我,勇于创新,奋斗不息,我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理想——办老百姓信赖的学校,让她成为周围农村孩子梦想起航的基地。也许你会说我们的理想不够远大,但是,正是这坚定朴实的信念支撑着谢集中学,送出一批批高素质的好少年,而其中之关键就是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  在谢集中学有这样一条理念:以和谐促发展,以和谐促提高。从学校管理到教师课堂
期刊
摘 要:在我国进行新课程改革和推进教师教育的新形势下,参与式教师培训是近几年教师培训大力提倡的方法。本文概述了参与式教师培训的背景、内涵以及应用价值,期望通过这一研究能对我国教师培训的实践方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参与式 教师培训 新课程改革  一、参与式教师培训的必要性  自从2001年以来,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且启用了当前国际普遍认可的参与式培训开展大规模的教师培训。参
期刊
时事政治是独立于思想品德教材之外又与教材紧密相连的重要学习内容,是思想品德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时事政治的教学,既是教师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科教学走向社会和走向生活的必然选择。因此,加强时事政治的针对性教学是广大思品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时政教学必须紧扣教材内容  思品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决策的体现,也是对过去政治、经济、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新课标为标准,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纷纷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当前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出难点是:如何在国家设置的各个学科中真正实现有效的或者高效的德育功能,把“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做好。  “立德树人”,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有机结合,它向我们阐明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成才,先成人;要成人,先立德。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