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信心来源于一个人内心强大的力量,来源于超越他人甚至超越自己,自信心是人成长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品格,所以自信心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但自信心不是天生的,除了要建立在个人内在品质的主观基础上,还需要学校、家庭及外界社会的客观帮助与培养,使自信心带来的积极作用能照亮通往成功的道路。
关键词: 自信 影响因素 培养策略
自信是我们自己感受自己的方式,它包括自己对自己的接受态度,自己对自己的尊重程度,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支柱,也是一个人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品质。而自信心,又称自信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与价值的客观认识和充分评估的一种体验,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1]。自信心是儿童个性的核心内容,它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影响儿童个性的发展与成熟,乃至人的终身发展。
一、自信心对人发展的价值
自信心来源于内心强大的、不可阻挡的力量,来源于超越他人、超越自己的实践过程。如你在完成某件事情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不断产生信心,一段时间后,你必能超越他人。超越他人后,你的自信心就会得到强化,做任何事都得心应手,所以自信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自信心强的儿童能积极主动地进入社会角色,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尝试。而自信心弱的人,对于活动没有勇气积极参与,也不敢面对困难,在与人交往时缩手缩脚,渐渐被置于边缘外,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所以人正是因为有了自信心,才会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才能有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自信心在人的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功者或智者往往都因有着强大的自信心而绽放独特光芒。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于各个方面,一句鼓励的言语,一个肯定的眼神,甚至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可能让他们增强对自身价值的充分认识,从而使他们积极乐观,百折不挠,勇敢面对一切问题和挑战。
对于一件事情,如果人们有自信,就会努力去做,即使做不到,也会相信这是暂时的,并且绞尽脑汁,拼命努力,最后获得成功。如果人们没有自信,即使有能力做到一件事,也不相信自己,认为自己不行而选择放弃,最后没有成功。
可见,自信心对人的发展有着核心和主导地位,自信的人往往能坚持自己的信念,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努力而勇敢地向着目标昂首迈进,实现自我价值。但自信心并非天生的,它不仅建立在个人内在的品质基础上,还需要外界社会的帮助和培养,而对自信心培养最重要的小学阶段来说,影响最大的是学校、家庭和社会。
二、小学生自信心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学校及老师的鼓励。
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曾说:老师可以帮助所有的学生学得优秀并充满自信。教育工作者都应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鲜明的个体,他们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未挖掘的巨大潜力,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就是尊重差异,理解差异,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依据每个学生在不同方面表现出来的天赋进行适当的赞扬和鼓励,让他们知道教师对他们的赏识,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力量,从而树立自信,毫无畏惧。
教育工作者要时刻谨记:赞扬和鼓励永远是教育的关键和必胜法宝。如果教育工作者都像电视上报道的虐待学生的老师一样,只知批评与鞭打,泯灭人性和良知,那学生如何健康成长,社会又将有怎样的未来。
(二)家庭的支持。
家庭无疑是学生自信心来源的非常重要的成长环境。学生所拥有的品格,所接受的生活教育都来自于他的家庭,家庭里的任何因素或者任何波动,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剧烈的影响。在对某市西城示范小学二年一班进行自信心试验时发现,所有的学生都受家庭的影响极深,家庭,尤其是父母,没有意识到或者忽视孩子在家庭中的心理变化,还一味地用他们的方式教育孩子,只关心成绩而忽视心理,或者只采取批评的态度而很少鼓励与赞扬,甚至有些家庭因素会让孩子心理产生极端,出现恃强凌弱的行为等。种种现象表明,家庭环境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品质,尤其在自信心的培养上要特别留意,一个温馨的家庭,家长的一句赞美支持的话语,或者多点正能量的鼓励,都会使孩子的自信心增强,积极向上。
(三)社会的认可。
在现如今社会的大背景下,怎样让学生在健康的氛围里接受良好的教育,更自信地面对未来是个大难题,一线教育工作者虽然正积极做着力所能及的事,但社会只认成绩和学历及对教育观念的诸多不理解,使教育工作变得举步维艰。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这是常情,可人才的定义不只是有优异的成绩和高学历,还需要良好的德行与情操,社会需要的是人而不是纸质机器。
教育工作者承载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教育工作者无法脱离社会这个大背景而生活,但社会也要看清教育本身不该被传统的应试教育牵着鼻子走,应看到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社会需要认可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并不说明一切,说不定这个学生会在绘画方面极富天分,创造另一番成就,社会要认可和珍惜天赋,让教育使学生在有天赋的领域越来越自信。
三、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策略
在成长环境中,在各方面的影响下,依旧表现出强大自信的人,常常积极乐观,百折不挠,敢于面对问题和挑战,不轻易言败,再加上老师、家庭和社会正面能量的鼓励、支持与认可,有必胜的意志,容易取得成功;反之,在成长环境中,在各方面的影响下,表现出自信心不足的人,面对困难和问题时,常常有消极想法,沮丧灰心,畏缩逃避,再加上老师、家庭和社会的鼓励与认可在自信心不足的人心里容易转化成压力,或者老师、家庭和社会没有对学生采取鼓励与认可的行为,会导致他们不相信自己,做不成任何事情。所以,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显得极其重要。
(一)教师转变评价观,以多元的视觉看待学生。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往往是以教师的评价为基础的。一个学生如果经常从教师那里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殷切的期望,就有极大可能使自己的行为朝着所期望的积极方向发展;如果经常受到训斥和批评,这种消极的态度和认识,就有可能被接纳成为自我评价的标准,使学生自我评价偏低,进而使其失去学习的动力,不愿努力。因此,教师自身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错误的认知和教育态度,选择有效的评价方法。要信任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不把学生只看成是装知识的容器,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独立的人格,都有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需要,做到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评价观。要从各个方面挖掘学生的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让学生形成正向迁移,从而让学生在其劣势领域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以提高其自信心。在具体操作中,不仅要参照其他学生,更重要的是把学生自身作为一个参照系,经常对学生进行纵向比较,特别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每一点进步,精心营造赏识的氛围,在起点适宜的任务中,给予适度的期望,使他们成功。充分发挥发挥成人评价的主导作用,使他们感受到被重视、被关爱的同时,认识自身的价值,看到自己的进步,建立自尊和自信。
(二)改变家长教育观念,促成学生自信心的形成。
孩子从出生一直与家人生活在一起,家人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教育的结果。如果家长过于谦虚,在别人夸奖孩子时一味说自己孩子的不是,甚至老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去和他人的优点比较的话,就容易让孩子从小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总觉得自己不如他人,长期下去,导致孩子缺乏自信,不能正确归因。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比如不对孩子提出过高或过急的要求;对于孩子的错误应该有正确的处理态度;让孩子学会和自己的过去比,而不是老与他人比。让家长多看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大胆尝试和积极归因等。同时让家长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的教育,共同增强学生自信心。
(三)社会要形成正确的评价导向。
如前所述,社会如何界定人才概念直接影响成人对孩子的评价。如果一个社会看一所学校,只看考上几个重点,以成绩为唯一标准,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也只有成绩这一唯一标准。而实际上,人才应该是先成人,再成材。在这样一种理念下,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来看待学生,就能让学生不仅只在学业上看到自己的成功,更能在更多领域发现自己的长项,这样有助于更好地增强学生自信心,促进学生发展。
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的大背景出发,在了解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的行为对学生自信心的影响,再看学生自信的状态,根据问题产生的方向,采取积极的鼓励或其他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用自信心照亮学生的前行之路。
参考文献:
[1]杨丽珠.儿童个性发展与培养的实验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301.
本文为曲靖师范学院2011年立项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建设项目”——“多元评价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信心的影响”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自信 影响因素 培养策略
自信是我们自己感受自己的方式,它包括自己对自己的接受态度,自己对自己的尊重程度,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支柱,也是一个人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品质。而自信心,又称自信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与价值的客观认识和充分评估的一种体验,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1]。自信心是儿童个性的核心内容,它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影响儿童个性的发展与成熟,乃至人的终身发展。
一、自信心对人发展的价值
自信心来源于内心强大的、不可阻挡的力量,来源于超越他人、超越自己的实践过程。如你在完成某件事情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不断产生信心,一段时间后,你必能超越他人。超越他人后,你的自信心就会得到强化,做任何事都得心应手,所以自信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自信心强的儿童能积极主动地进入社会角色,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尝试。而自信心弱的人,对于活动没有勇气积极参与,也不敢面对困难,在与人交往时缩手缩脚,渐渐被置于边缘外,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所以人正是因为有了自信心,才会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才能有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自信心在人的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功者或智者往往都因有着强大的自信心而绽放独特光芒。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于各个方面,一句鼓励的言语,一个肯定的眼神,甚至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可能让他们增强对自身价值的充分认识,从而使他们积极乐观,百折不挠,勇敢面对一切问题和挑战。
对于一件事情,如果人们有自信,就会努力去做,即使做不到,也会相信这是暂时的,并且绞尽脑汁,拼命努力,最后获得成功。如果人们没有自信,即使有能力做到一件事,也不相信自己,认为自己不行而选择放弃,最后没有成功。
可见,自信心对人的发展有着核心和主导地位,自信的人往往能坚持自己的信念,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努力而勇敢地向着目标昂首迈进,实现自我价值。但自信心并非天生的,它不仅建立在个人内在的品质基础上,还需要外界社会的帮助和培养,而对自信心培养最重要的小学阶段来说,影响最大的是学校、家庭和社会。
二、小学生自信心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学校及老师的鼓励。
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曾说:老师可以帮助所有的学生学得优秀并充满自信。教育工作者都应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鲜明的个体,他们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未挖掘的巨大潜力,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就是尊重差异,理解差异,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依据每个学生在不同方面表现出来的天赋进行适当的赞扬和鼓励,让他们知道教师对他们的赏识,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力量,从而树立自信,毫无畏惧。
教育工作者要时刻谨记:赞扬和鼓励永远是教育的关键和必胜法宝。如果教育工作者都像电视上报道的虐待学生的老师一样,只知批评与鞭打,泯灭人性和良知,那学生如何健康成长,社会又将有怎样的未来。
(二)家庭的支持。
家庭无疑是学生自信心来源的非常重要的成长环境。学生所拥有的品格,所接受的生活教育都来自于他的家庭,家庭里的任何因素或者任何波动,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剧烈的影响。在对某市西城示范小学二年一班进行自信心试验时发现,所有的学生都受家庭的影响极深,家庭,尤其是父母,没有意识到或者忽视孩子在家庭中的心理变化,还一味地用他们的方式教育孩子,只关心成绩而忽视心理,或者只采取批评的态度而很少鼓励与赞扬,甚至有些家庭因素会让孩子心理产生极端,出现恃强凌弱的行为等。种种现象表明,家庭环境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品质,尤其在自信心的培养上要特别留意,一个温馨的家庭,家长的一句赞美支持的话语,或者多点正能量的鼓励,都会使孩子的自信心增强,积极向上。
(三)社会的认可。
在现如今社会的大背景下,怎样让学生在健康的氛围里接受良好的教育,更自信地面对未来是个大难题,一线教育工作者虽然正积极做着力所能及的事,但社会只认成绩和学历及对教育观念的诸多不理解,使教育工作变得举步维艰。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这是常情,可人才的定义不只是有优异的成绩和高学历,还需要良好的德行与情操,社会需要的是人而不是纸质机器。
教育工作者承载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教育工作者无法脱离社会这个大背景而生活,但社会也要看清教育本身不该被传统的应试教育牵着鼻子走,应看到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社会需要认可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并不说明一切,说不定这个学生会在绘画方面极富天分,创造另一番成就,社会要认可和珍惜天赋,让教育使学生在有天赋的领域越来越自信。
三、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策略
在成长环境中,在各方面的影响下,依旧表现出强大自信的人,常常积极乐观,百折不挠,敢于面对问题和挑战,不轻易言败,再加上老师、家庭和社会正面能量的鼓励、支持与认可,有必胜的意志,容易取得成功;反之,在成长环境中,在各方面的影响下,表现出自信心不足的人,面对困难和问题时,常常有消极想法,沮丧灰心,畏缩逃避,再加上老师、家庭和社会的鼓励与认可在自信心不足的人心里容易转化成压力,或者老师、家庭和社会没有对学生采取鼓励与认可的行为,会导致他们不相信自己,做不成任何事情。所以,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显得极其重要。
(一)教师转变评价观,以多元的视觉看待学生。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往往是以教师的评价为基础的。一个学生如果经常从教师那里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殷切的期望,就有极大可能使自己的行为朝着所期望的积极方向发展;如果经常受到训斥和批评,这种消极的态度和认识,就有可能被接纳成为自我评价的标准,使学生自我评价偏低,进而使其失去学习的动力,不愿努力。因此,教师自身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错误的认知和教育态度,选择有效的评价方法。要信任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不把学生只看成是装知识的容器,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独立的人格,都有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需要,做到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评价观。要从各个方面挖掘学生的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让学生形成正向迁移,从而让学生在其劣势领域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以提高其自信心。在具体操作中,不仅要参照其他学生,更重要的是把学生自身作为一个参照系,经常对学生进行纵向比较,特别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每一点进步,精心营造赏识的氛围,在起点适宜的任务中,给予适度的期望,使他们成功。充分发挥发挥成人评价的主导作用,使他们感受到被重视、被关爱的同时,认识自身的价值,看到自己的进步,建立自尊和自信。
(二)改变家长教育观念,促成学生自信心的形成。
孩子从出生一直与家人生活在一起,家人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教育的结果。如果家长过于谦虚,在别人夸奖孩子时一味说自己孩子的不是,甚至老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去和他人的优点比较的话,就容易让孩子从小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总觉得自己不如他人,长期下去,导致孩子缺乏自信,不能正确归因。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比如不对孩子提出过高或过急的要求;对于孩子的错误应该有正确的处理态度;让孩子学会和自己的过去比,而不是老与他人比。让家长多看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大胆尝试和积极归因等。同时让家长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的教育,共同增强学生自信心。
(三)社会要形成正确的评价导向。
如前所述,社会如何界定人才概念直接影响成人对孩子的评价。如果一个社会看一所学校,只看考上几个重点,以成绩为唯一标准,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也只有成绩这一唯一标准。而实际上,人才应该是先成人,再成材。在这样一种理念下,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来看待学生,就能让学生不仅只在学业上看到自己的成功,更能在更多领域发现自己的长项,这样有助于更好地增强学生自信心,促进学生发展。
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的大背景出发,在了解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的行为对学生自信心的影响,再看学生自信的状态,根据问题产生的方向,采取积极的鼓励或其他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用自信心照亮学生的前行之路。
参考文献:
[1]杨丽珠.儿童个性发展与培养的实验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301.
本文为曲靖师范学院2011年立项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建设项目”——“多元评价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信心的影响”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