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退一步,学生进一步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bin_t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总是在不断的“折磨”中成长得最快。遥想,从收到通知说要上公开课到从景宁上课回来,已有整整26天。在这26天里,用“一波三折”这个词来形容我整个人的心情是再形象不过了。
  一、怀揣一份小确幸
  在最初时,知晓要上五年级的《折线统计图》,我很迷茫,因为五年级的课程对于我来说是很陌生的。但想到这是一堂重构课,我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任务。在向五位老师展示了自己的课堂之后,斯苗儿老师发表了她的看法,果不其然,她提出了跟其他老师全然不同的教学设计和理念。所以,当天晚上我们在斯老师和边老师的带领下,就开始进行了课堂重构。由于之前已经做了前测,我们了解到,这里的孩子对于《折线统计图》读图这部分内容,已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但前测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如学生在绘制统计图时,统计图的三要素“标题、横轴、纵轴”常常被他们所忽略。这三要素在统计图中反映了一个具体的事件。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们立足于学生在前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来进行课堂重构。一直到了第二天凌晨3点多,我才将整个课堂结构和思路厘清。其间,我们可敬的边老师,以及同组的奇冰和乐燕两位老师,也一直陪伴我到凌晨1点多。
  终于到了第二天课堂展示的时候,我十分自信和开心地跟学生一起上完了这堂课。心情也顿时雀跃起来,感觉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二、生命在于折腾
  所谓物极必反。你先前有多开心,之后就有多震惊。果然,没过两天好日子,边老师打来一个电话,又跟我说了一件“大事情”,斯老师让我去丽水上课,就上《折线统计图》。我当时的心情……完全不敢相信!我一个才一年半教龄的老师,居然要走出校园,去丽水上课?!这要是上得不好,可是会给学校丢脸的。但,无论我有多纠结,我还是愿意相信自己,勇敢地去尝试一下。毕竟我还年轻,没啥可怕的。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连着放假的时间,都不停地跟边老师去各个学校试教、改课,将所有可以做完美的前期工作全部做好。终于,在23日早晨,跟我们的雪雪老师一起开启了去丽水的学习之旅。
  三、生命中总有不期而遇的惊喜
  (一)惊喜一之孩子的智慧
  到了景宁之后,我们匆忙地吃了午饭,便跟着当地的教研员一起去了梧桐乡小,想着可以事先去了解一下那边学校的情况,同时跟那里的孩子沟通交流一下。当我们走进教室之后,首先看到的是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冲着我们甜甜地喊:老师好!多么淳朴的笑容啊,多么幸运,可以遇到一班这么可爱的孩子。
  当我拿出前测练习纸,让孩子独立完成统计图的绘制时,很多孩子都无从下手。连忙向他们的数学老师询问情况,原来他们的教材跟我们不一样。我们人教版的教材中,条形统计图是在四年级学的,到了五年级再学习折线统计图。而他们用的是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是在四下学的,课程内容也都是放在一起的,在比较后面的单元。孩子们只在科学书中看到过条形统计图,但没自己动笔画过。怪不得,刚刚孩子们都不知道该怎么下笔。不过,正当我们在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办时,孩子们居然一个个都开始动笔画了起来。走近一看,他们居然画得有模有样的。之前在试教中一直强调的作图三要素,有好几个孩子也都标上去了。这是一件多么让人惊喜的事情啊,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居然这么强。而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还一直担心孩子这个不会那个不会,上课的时候不断地讲,课后一有空闲的时间也拉孩子来补课,但却没什么效果。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只需等一等,多相信孩子,我们就会收获很多意外之喜。
  (二)惊喜二之斯老师的奇思妙想
  在了解了梧桐小学四年级孩子的基础之后,当天晚上,斯老师和我们又对这个课进行了重构。将课堂的重点放在《折线统计图》的读图以及引導孩子们将生活经验和统计图联系起来上。终于,在凌晨1点多的时候,我们将新的一课备好了,就等着明天的课堂展示了。可不承想,第二天上午,当景宁的一位老师上完三年级的语文课文《太阳》之后,斯老师突然拉着我的手说:“佳微,下午我们《折线统计图》不上了,就拿《太阳》这篇语文课文来上一堂数学课。”没来得及惊愕,我就已经点头答应了。于是,神奇的事情就这么发生了。在会议室里,我们就这样又开始了新的备课。过了一会儿,斯老师就过来了,她将想法表述给我们听。她说她在这篇课文中不止看到了语文的内容,还有数学、科学甚至人文方面的知识。我们的孩子同时学习那么多的学科,那我们为什么要将学科的界限分得那么清呢?这篇语文课文包含了那么多的数学知识,我们也可以用它去引导孩子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并对它产生怀疑,从而进一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验证它!还可以启发学生发现和思考其他学科或者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这么一番话听下来,我们已经深深地被斯老师渊博的知识以及独特的见解所折服。同时,我也庆幸自己刚才能够如此大胆地应下斯老师的提议。不然可能都没机会听到如此有影响力的一番话。
  (三)惊喜三之无畏的我
  终于到了下午课堂展示的时间了,我的心里有点忐忑,但更多的是兴奋。旁边坐着听课的这么多专家丝毫没有给我带来压力和紧张感,反而我很期待等会儿在课堂上和孩子们的互动。
  很快,孩子们陆陆续续地进入教室就座了,我在黑板上画了个太阳就开始跟孩子聊天。从太阳距离我们有多远开始聊,然后对这个距离产生疑惑,再用身边所学的知识去验证它。紧接着让孩子们结合我们人类生存所能承受的最高温度去想象太阳那高达5500摄氏度的温度。接着,再从我们的生活出发,去发现身边关于太阳杀菌、预防疾病的具体事例。最后,让孩子们感受到,万物生长靠太阳,我们心中也要有太阳。
  整节课上到这就结束了,我可能没能很好地将斯老师那高深远见的学识演绎出来,但还是很喜欢这么大胆无畏的自己。
  最后我想把田晓军老师的一句话送给每一位在一线艰苦奋斗的教师:老师退一步,学生进一步。
  (浙江省诸暨市海亮教育集团
其他文献
【摘 要】基于数据分析观念内涵的深刻理解,“可能性”一课的教学重点可以指向“体会数据随机”上。具体而言,在教学安排上通过摸球游戏一摸到底,逆过来做实验,在实验中触摸数据,感悟大小,感受从“无序”的随机实验变成“有序”的统计规律,最终形成随机观念并体验统计规律性,达到体会数据随机的目的。  【关键词】可能性;实验操作;数据随机  一、“实验必不可少”——厘清教材编写意图,定调实验操作  对于“可能性
【摘 要】国际数学测评聚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强化测评对教学的反馈、促进与改进作用。对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差异会导致评价上的差别,而通过对小学数学测评卷的比较与分析,能够透析其中的差异。以中国、新加坡、英国和美国五年级数学测评卷为比较对象,利用“SEC”为主要研究工具,建立了“内容”和“认知”两个维度的比较框架,对测评卷的整体一致性和具体分布进行了比较,发现其中存在的相似与不同,对我国小学数
一、研读教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统计与概率”部分内容做了较大调整,将原来分散在第一学段不同年级的条形统计图知识,重新梳理、整合,并在四年级上下册中各安排一个单元,使学生分别认识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会用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综观这样的编排,虽然形成了统计图表学习的螺旋上升关系,但我们仍能发现教材存在着一些待
【摘 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把握:选择简单直观的学习素材,引发学生进行主动想象;采用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展开有效想象;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引领学生想象能力递增。实践证明,这样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空间想象能力;培养;数学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空间观念的描述是这样的: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
【摘 要】好的计算教学需要精巧深度的教学设计,同时也需要灵动有效的课堂处理,特别是教师要善于及时抓住合理有效的生成,引导学生突破计算教学的重难点,感悟算理。从“替身”一词出发,深度分析教学现象,并以此来整理和思考教材的相关内容,能帮助教师寻找到有效的计算教学策略。  【关键词】算法与算理;替身;计算教学  “替身”,一般是指在电视或电影拍摄过程中代替别人来演戏的人。那么在我们的计算课堂中,有替身吗
【摘 要】有关三角形“作高”难的成因可以从三角形的特点、放置等角度加以分析。基于此,要让学生捕捉到三角形画高的知识本源就是“过直线外一点到对边的垂线”,高的实质就是“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可以采取下列“同化”策略展开教学:用图形研究的一般方式引入,催生同化意味;体验自主画高,捕捉同化灵感;引导视而不见,回归同化源头;深度刻划含义,柔顺二次同化。  【关键词】三角形的认识 高 同化  一说起三角形作
【摘 要】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教学方式。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为例,阐述嵌入电影的数学课,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突出体现知识本身的价值,利于学生主动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要防止出现本末倒置、影视冲淡学习的问题。  【关键词】任务驱动学习;嵌入电影;优化教学效果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任务驱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常常有一些数学思考性很强的问题,它们的基本特征是拓展性和开放性,与“四基”密切相关。教师知道这些题目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有很大作用,但又纠结于学生的思维水平差异较大,指导上有困难。因此有的教师干脆将这些问题作为弹性作业布置,课堂上也不进行引导,任学生自由发展;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机械地反复讲、练,直到学生形成解题“套路”。这些皆与儿童的数学理想学习相距甚远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一课是建立在学生完整认识“线”和“角”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是“线关系”发生的基点,是学生第一次以“相互”的眼光同时看待两条线;是平面与图形认知发展的节点,为后续进一步定性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奠定概念要素基础,标志着图形领域从一维几何转向二维几何;是学生理性认识图形的逻辑起点,学生逐渐要学会用关系的眼光来看待图形特征,用度量的眼光看待图形大小,用辩证的
面积计算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它以面积单位度量为起点,以转化和推理为基本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拼摆等积累活动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效推进学习。  一、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一)主要内容及作用  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面积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对平面几何图形的又一次认识与学习,也是后续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  教材以长方形为基础图形,将平行四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