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音乐的基本常识,在这学习过程中,音乐课堂教学密切联系着我们的生活,让学生通过在生活中领会到的一些知识去感受、学习音乐,使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在欢快中学习音乐,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生活化
以前一些错误的观点,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看这节课学生掌握多少乐理知识,唱会多少歌谱,而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初中的学生特点、教学大纲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审视中学音乐教学时,显而易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感悟音乐中陶冶情操,才是初中音乐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开放的音乐教学目标是指音乐教学目标的多元性,我们当然决不排斥音乐知识与技能,而是指能在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又能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而不是仅仅关注其中的某一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当一声声轻柔、安静的《摇篮曲》奏响时,想到的是我们童年的生活;奏响起抒情、优美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时,展现的是我们欢快、幸福的少年时代……音乐里有着我们的生活;生活里我们尽情歌唱。通过将音乐与生活连在一起,激起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教学内容生活化
作为一名音乐老师,不仅要关注教材中的音乐,更要关注学生生活中的音乐,使其两者有机结合,并从学生所熟悉的音乐入手,开展音乐教学内容。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在学唱汪峰的《飞得更高》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原唱歌曲,同学们感受到音乐的激情、澎湃时,热情高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演唱《青春舞曲》时,同学们大胆创新,自编了合适的固定节奏,即兴参与演唱伴奏,用手鼓、铃鼓、沙锤、串铃、响板等,组编成打击乐器伴奏,课堂气氛活跃,逐步突破感知、节奏、表现的教学难点,带领着学生全方位地感受维吾尔族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学生很快对维吾尔族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并对维吾尔族民族音乐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俗话说:“熟悉的音乐,总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关注学生生活中的音乐,还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竖笛吹奏技法。我利用业余时间,与学生深入交谈,了解他们的所需、所好,收集学生喜欢的音乐,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自编了一套竖笛学习的简易教材,选入了学生生活中很喜欢的歌曲《铃儿响叮当》《踏浪》《送别》等,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以此提高学生吹奏竖笛的技能。现在可供教学服务的资源日趋增多,其中包含了学生生活中的音乐,对于这些资源,我们不能因为那些歌曲是流行歌曲,认为没有什么艺术水平,一概否定,其实,流行音乐不缺优秀作品,这需要我们教师做好科学、合理的引导、运用。
教学方法生活化
作为一线教师,如何适应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如何在教学改革中发挥自身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呢?我认为,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连在一起,从生活中可以提炼出学习音乐的方法,形成一种多元化的教学,以辅助教学,优化教学,延伸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借用生活上的常识来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
采用“表演进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天生爱表演,也善于表演,尤其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当学生理解和熟悉一首新歌时,我总试着让学生在自由放松的气氛中,用身段、手势、表情、眼神自我表演,边唱边舞。学生自由发挥,教师择优鼓励。或者,在学唱完一首歌曲时,让学生担当相应的角色,可以是童话角色,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这种即兴表演不但能使学生更快、更独立地记住歌词,而且对音乐的情绪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由此可见,生活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采用“创编进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鼓励音乐创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新理念,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中,我采用创编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刚学到的知识进行大胆迁移。部分学生进行自编歌词,自编动作表演等,部分学生进行节奏、旋律设计,或者简易词曲创作。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个个兴趣盎然,连平时怕羞、胆小的学生也变得积极了。尽管课在学生的喜悦中划上了句号,但学生的创作欲望还会在课后得到延伸和发展,我也在组织和参与中分享学生的成功和快乐。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在没有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得到了发挥。
责任编辑龙建刚
教学目标生活化
以前一些错误的观点,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看这节课学生掌握多少乐理知识,唱会多少歌谱,而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初中的学生特点、教学大纲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审视中学音乐教学时,显而易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感悟音乐中陶冶情操,才是初中音乐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开放的音乐教学目标是指音乐教学目标的多元性,我们当然决不排斥音乐知识与技能,而是指能在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又能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而不是仅仅关注其中的某一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当一声声轻柔、安静的《摇篮曲》奏响时,想到的是我们童年的生活;奏响起抒情、优美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时,展现的是我们欢快、幸福的少年时代……音乐里有着我们的生活;生活里我们尽情歌唱。通过将音乐与生活连在一起,激起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教学内容生活化
作为一名音乐老师,不仅要关注教材中的音乐,更要关注学生生活中的音乐,使其两者有机结合,并从学生所熟悉的音乐入手,开展音乐教学内容。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在学唱汪峰的《飞得更高》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原唱歌曲,同学们感受到音乐的激情、澎湃时,热情高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演唱《青春舞曲》时,同学们大胆创新,自编了合适的固定节奏,即兴参与演唱伴奏,用手鼓、铃鼓、沙锤、串铃、响板等,组编成打击乐器伴奏,课堂气氛活跃,逐步突破感知、节奏、表现的教学难点,带领着学生全方位地感受维吾尔族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学生很快对维吾尔族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并对维吾尔族民族音乐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俗话说:“熟悉的音乐,总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关注学生生活中的音乐,还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竖笛吹奏技法。我利用业余时间,与学生深入交谈,了解他们的所需、所好,收集学生喜欢的音乐,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自编了一套竖笛学习的简易教材,选入了学生生活中很喜欢的歌曲《铃儿响叮当》《踏浪》《送别》等,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以此提高学生吹奏竖笛的技能。现在可供教学服务的资源日趋增多,其中包含了学生生活中的音乐,对于这些资源,我们不能因为那些歌曲是流行歌曲,认为没有什么艺术水平,一概否定,其实,流行音乐不缺优秀作品,这需要我们教师做好科学、合理的引导、运用。
教学方法生活化
作为一线教师,如何适应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如何在教学改革中发挥自身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呢?我认为,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连在一起,从生活中可以提炼出学习音乐的方法,形成一种多元化的教学,以辅助教学,优化教学,延伸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借用生活上的常识来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
采用“表演进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天生爱表演,也善于表演,尤其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当学生理解和熟悉一首新歌时,我总试着让学生在自由放松的气氛中,用身段、手势、表情、眼神自我表演,边唱边舞。学生自由发挥,教师择优鼓励。或者,在学唱完一首歌曲时,让学生担当相应的角色,可以是童话角色,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这种即兴表演不但能使学生更快、更独立地记住歌词,而且对音乐的情绪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由此可见,生活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采用“创编进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鼓励音乐创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新理念,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中,我采用创编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刚学到的知识进行大胆迁移。部分学生进行自编歌词,自编动作表演等,部分学生进行节奏、旋律设计,或者简易词曲创作。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个个兴趣盎然,连平时怕羞、胆小的学生也变得积极了。尽管课在学生的喜悦中划上了句号,但学生的创作欲望还会在课后得到延伸和发展,我也在组织和参与中分享学生的成功和快乐。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在没有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得到了发挥。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