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6.001
资料与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6月收治带状疱疹患者32例,年龄40~70岁,平均55岁;女20例,男12例。腰背部29例,头面部3例。
诊断标准:①可有乏力,局部疼痛等前驱症状。②皮损表现为局部红斑,迅即出现成群丘疹小水疱,周围红晕各群水疱之间皮肤正常,数日后水疱干涸结痂,愈后有暂时性色素沉着。③皮损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多为单侧,一般不超过中线,多见于肋间神经或三叉神经分布区,区域性淋巴结肿大,有压痛。④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疹出现,年龄愈大疼痛越剧,老年患者当皮损消退后,可留有神经痛的后遗症,达数月之久。⑤一般极少复发,免疫功能低下,或恶性肿瘤患者可复发。⑥由于机体自身免疫状态不同,临床表现有顿挫型、大疱型、出血型、坏疽型、泛发型及内脏型带状疱疹。
方法:①内服方药组成:大青叶15g,紫草15g,蒲公英15g,败酱草15g,马齿苋20g,龙胆草9g,柴胡10g,当归10g,元胡10g,黄芩9g,板兰根9g,青皮10g,茵陈20g,车前子10g,丹皮9g,炒山栀9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用,15天为1个疗程。②外敷药组成:大黄60g,冰片20g,蜈蚣20条。共研细末,用香油调成糊状,外敷患处,并TDP或微波照射。③刺络拔罐:刺络法:是用三棱针等点刺放血的针具,用它刺破患者身体上的一定穴位或浅表血络,放出少量血液,治疗疾病的方法。它具有通经活络、开窍泻热、消肿止痛的作用。拔罐法: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排除其中空气,形成负压,使之吸附于穴位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和方法。拔罐具有行气止痛,消肿散结,祛风散寒,清热拔毒等作用。
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②好转:皮损消失,但仍遗留神经痛。
结 果
32例患者全部治愈,未遗留后遗症。
例1:患者,女,40岁,汉族,2010年4月19日初诊。右侧胁肋部疼痛5天,局部皮疹2天,夜间疼痛尤剧,睡眠不安,心烦易怒,口干苦,查右侧沿第6肋间神经分布区可见成簇红斑水疱,疱液清亮,局部触痛,舌红略暗,苔黄微腻,脉细弦。予以上方法治疗8天,红斑水疱消失,疼痛消失,局部仅遗留轻微色素沉着。
例2:患者,男,46岁,汉族,2010年6月7日就诊,以右侧胁肋部痒痛1周,局部红斑水疱3天,疼痛剧烈伴瘙痒,不敢碰触,轻薄衣物接触亦觉疼痛,夜间疼痛不能睡眠,口干苦,大便干结,舌暗红苔黄腻,右侧季肋部沿第10肋间神经分布区有红斑水疱,已有破溃。查血糖高,确诊为带状疱疹,2型糖尿病。给予上述治疗10天,疼痛及红斑消失,水疱结痂干枯。随访病情痊愈。
讨 论
本病春秋季常见,多发于成年人。临床多见皮肤出现红斑、水疱,疼痛剧烈,以实证为多。多出现于胁肋部及三叉神经分布区域,以上区域为肝胆经脉循行部位,为湿热火毒,蕴于少阳、厥阴经脉,气血郁而不行,不通则痛,外发肌肤,发为红斑水疱。故治疗中药以泻肝胆实火,佐以清热利湿;外敷中药清热解毒,理气止痛;配合三棱针刺络法,通经活络,开窍泻热,消肿止痛;配以拔罐祛风散寒,行气止痛,清热拔毒,消肿散结为治疗原则,用自拟方加减治之,方中以大青叶味苦性大寒清热泻火解毒为君药,以紫草、龙胆草、蒲公英、板兰根、败酱草清热解毒为臣,以黄芩、茵陈、车前子、马齿苋、桅子清热利湿为佐,因湿热内蕴,经脉气血瘀滞,故以当归、元胡、青皮、丹皮和血行血、活血散瘀亦为佐药,柴胡在本方中为使药可引诸药入肝胆经以加强治疗作用。配合大黄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冰片味辛清热通络,蜈蚣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三药外敷,可清热除湿通络止痛。刺络拔罐治法可宣泄湿热,通络止痛。以上诸法联合应用,从而达到有效治疗带状疱疹的目的。
资料与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6月收治带状疱疹患者32例,年龄40~70岁,平均55岁;女20例,男12例。腰背部29例,头面部3例。
诊断标准:①可有乏力,局部疼痛等前驱症状。②皮损表现为局部红斑,迅即出现成群丘疹小水疱,周围红晕各群水疱之间皮肤正常,数日后水疱干涸结痂,愈后有暂时性色素沉着。③皮损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多为单侧,一般不超过中线,多见于肋间神经或三叉神经分布区,区域性淋巴结肿大,有压痛。④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疹出现,年龄愈大疼痛越剧,老年患者当皮损消退后,可留有神经痛的后遗症,达数月之久。⑤一般极少复发,免疫功能低下,或恶性肿瘤患者可复发。⑥由于机体自身免疫状态不同,临床表现有顿挫型、大疱型、出血型、坏疽型、泛发型及内脏型带状疱疹。
方法:①内服方药组成:大青叶15g,紫草15g,蒲公英15g,败酱草15g,马齿苋20g,龙胆草9g,柴胡10g,当归10g,元胡10g,黄芩9g,板兰根9g,青皮10g,茵陈20g,车前子10g,丹皮9g,炒山栀9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用,15天为1个疗程。②外敷药组成:大黄60g,冰片20g,蜈蚣20条。共研细末,用香油调成糊状,外敷患处,并TDP或微波照射。③刺络拔罐:刺络法:是用三棱针等点刺放血的针具,用它刺破患者身体上的一定穴位或浅表血络,放出少量血液,治疗疾病的方法。它具有通经活络、开窍泻热、消肿止痛的作用。拔罐法: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排除其中空气,形成负压,使之吸附于穴位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和方法。拔罐具有行气止痛,消肿散结,祛风散寒,清热拔毒等作用。
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②好转:皮损消失,但仍遗留神经痛。
结 果
32例患者全部治愈,未遗留后遗症。
例1:患者,女,40岁,汉族,2010年4月19日初诊。右侧胁肋部疼痛5天,局部皮疹2天,夜间疼痛尤剧,睡眠不安,心烦易怒,口干苦,查右侧沿第6肋间神经分布区可见成簇红斑水疱,疱液清亮,局部触痛,舌红略暗,苔黄微腻,脉细弦。予以上方法治疗8天,红斑水疱消失,疼痛消失,局部仅遗留轻微色素沉着。
例2:患者,男,46岁,汉族,2010年6月7日就诊,以右侧胁肋部痒痛1周,局部红斑水疱3天,疼痛剧烈伴瘙痒,不敢碰触,轻薄衣物接触亦觉疼痛,夜间疼痛不能睡眠,口干苦,大便干结,舌暗红苔黄腻,右侧季肋部沿第10肋间神经分布区有红斑水疱,已有破溃。查血糖高,确诊为带状疱疹,2型糖尿病。给予上述治疗10天,疼痛及红斑消失,水疱结痂干枯。随访病情痊愈。
讨 论
本病春秋季常见,多发于成年人。临床多见皮肤出现红斑、水疱,疼痛剧烈,以实证为多。多出现于胁肋部及三叉神经分布区域,以上区域为肝胆经脉循行部位,为湿热火毒,蕴于少阳、厥阴经脉,气血郁而不行,不通则痛,外发肌肤,发为红斑水疱。故治疗中药以泻肝胆实火,佐以清热利湿;外敷中药清热解毒,理气止痛;配合三棱针刺络法,通经活络,开窍泻热,消肿止痛;配以拔罐祛风散寒,行气止痛,清热拔毒,消肿散结为治疗原则,用自拟方加减治之,方中以大青叶味苦性大寒清热泻火解毒为君药,以紫草、龙胆草、蒲公英、板兰根、败酱草清热解毒为臣,以黄芩、茵陈、车前子、马齿苋、桅子清热利湿为佐,因湿热内蕴,经脉气血瘀滞,故以当归、元胡、青皮、丹皮和血行血、活血散瘀亦为佐药,柴胡在本方中为使药可引诸药入肝胆经以加强治疗作用。配合大黄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冰片味辛清热通络,蜈蚣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三药外敷,可清热除湿通络止痛。刺络拔罐治法可宣泄湿热,通络止痛。以上诸法联合应用,从而达到有效治疗带状疱疹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