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体育教学既要教技能、技巧,同时也要经常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和以理论指导实践。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提问重在引导,贵在善问和会问。我们在备课时,既要准备体育动作技术的讲解、示范及练习保护方法,同时为了使学生加深对体育动作的理解,形成巩固的动力定型,又必须要进行适当的提问。通过问,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凭借已知探索未知。在设置具体问题时应把握好“度”,即从角度、难度、跨度、坡度、广度和密度等方面去考虑学生已知和未知的关联及两者之间的过渡,以便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渐由已知导向未知,达到释疑解惑之目的,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智力的飞跃。
一、角度方面
在体育课堂上,问题的设置应注意角度,角度选得好,教学效果就好。首先,问题的设置应注意角度新颖,需有启发性。作为初中学生,要全面发展自身的身体素质,在学生时代,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体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次,问题的设置要从学生易于接受、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这一角度出发。例如:快乐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区别是什么?使学生深刻领会这二者的内在区别,使学生了解中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快乐体育教学应该是我们中学体育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应让学生真正能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
二、难度方面
通过设疑、解惑,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由“现有的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设置问题应有适当的难度,使解决问题所需的思维水平处于“邻近发展区”,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通过努力能“跳一跳,摘到果子”。例如,在初中短跑课教学中,提出“短跑分为几个阶段?”这样一个问题就太简单了。可提出:“途中跑在整个短跑过程中,对运动成绩起什么决定作用?”这样一个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和运动实践,也能解答出来,并能使学生在跑的过程中自己有所思索和体会,对提高短跑成绩大有益处。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所提问题的难度应与学生所具有的水平相适应。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跨度方面
从纵向上看,问题的设置要具备一定的难度,那么从横向上看,问题的设置则应具备一定的跨度,即紧扣教学内容中心环节,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前后衔接,这样的问题不仅具有一定的“点”上的信息量(难度),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面上的信息量(跨度)。如果问题设置的跨度太小,则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和主动性;反之,如果跨度太大,由于学生不可能想起许多有关知识,就会难以作答。
四、坡度方面
问题的设置,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要注意坡度。例如,在足球裁判法教学中,先设置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像每次足球比赛上场的人数,比赛的时间,裁判员的人数,什么是边线球、角球、点球等,然后再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在电视实况转播中播音员经常讲某某队员“越位”,那么判断“越位”的依据是什么?上述一些问题,难度呈梯度增加,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把学生思维进一步引向深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中获得成功的喜悦,知道足球比赛的一些基本裁判规则,对“越位”的判断依据真正得以掌握,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让学生更主动地继续钻研和探索。
五、广度方面
体育教学中设置的问题一般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此,问题的设置既要考虑一定的难度和跨度,同时还应注意到大多数学生的认识水平,所设置的问题应能让大部分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显然,问题愈简单,则广度愈大,但随之学生思维的层次愈低,通过提问所获得的效果愈差。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可适当增加问题的坡度来增加问题的广度。在适当的情况下,也可变更问题的角度,使问题具有广泛的思维空间,从而增加问题的广度。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我们讲解了国际业余篮球裁判规则,但很多学生对美国的“NBA”很感兴趣,这时可向学生提出“NBA与业余篮球赛有什么区别?NBA职业联赛总共几支球队参赛?为什么NBA球星又能参加奥运会?”等一系列与NBA有关的问题,用来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由于体育教学面对一个班集体,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有的反应快、好冲动,有的反应慢、考虑问题认真细致,所以,设置的问题既要侧重整体解释,又要注意细节的分析,使问题能覆盖全体学生。
六、密度方面
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浮光掠影地提问,应精讲,适当提问,多进行身体练习,不能破坏体育课堂结构的严密性和完整性,要提问与练习相结合。也不能整堂课没有提问,不启不发。同时,每提一个问题后,要有一定的时间停顿,以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也使学生对问题考虑得更全面。提问的主要目的,主要是通过提问,使学生加深对动作、技术的理解,更快地掌握动作。
总之,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提问在整个课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功的体育课堂,必须要有成功的课堂提问,如果能在以上六个方面狠下工夫,定能收获一堂精彩的初中体育课。
(责任编辑 黄晓)
一、角度方面
在体育课堂上,问题的设置应注意角度,角度选得好,教学效果就好。首先,问题的设置应注意角度新颖,需有启发性。作为初中学生,要全面发展自身的身体素质,在学生时代,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体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次,问题的设置要从学生易于接受、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这一角度出发。例如:快乐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区别是什么?使学生深刻领会这二者的内在区别,使学生了解中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快乐体育教学应该是我们中学体育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应让学生真正能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
二、难度方面
通过设疑、解惑,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由“现有的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设置问题应有适当的难度,使解决问题所需的思维水平处于“邻近发展区”,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通过努力能“跳一跳,摘到果子”。例如,在初中短跑课教学中,提出“短跑分为几个阶段?”这样一个问题就太简单了。可提出:“途中跑在整个短跑过程中,对运动成绩起什么决定作用?”这样一个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和运动实践,也能解答出来,并能使学生在跑的过程中自己有所思索和体会,对提高短跑成绩大有益处。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所提问题的难度应与学生所具有的水平相适应。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跨度方面
从纵向上看,问题的设置要具备一定的难度,那么从横向上看,问题的设置则应具备一定的跨度,即紧扣教学内容中心环节,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前后衔接,这样的问题不仅具有一定的“点”上的信息量(难度),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面上的信息量(跨度)。如果问题设置的跨度太小,则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和主动性;反之,如果跨度太大,由于学生不可能想起许多有关知识,就会难以作答。
四、坡度方面
问题的设置,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要注意坡度。例如,在足球裁判法教学中,先设置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像每次足球比赛上场的人数,比赛的时间,裁判员的人数,什么是边线球、角球、点球等,然后再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在电视实况转播中播音员经常讲某某队员“越位”,那么判断“越位”的依据是什么?上述一些问题,难度呈梯度增加,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把学生思维进一步引向深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中获得成功的喜悦,知道足球比赛的一些基本裁判规则,对“越位”的判断依据真正得以掌握,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让学生更主动地继续钻研和探索。
五、广度方面
体育教学中设置的问题一般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此,问题的设置既要考虑一定的难度和跨度,同时还应注意到大多数学生的认识水平,所设置的问题应能让大部分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显然,问题愈简单,则广度愈大,但随之学生思维的层次愈低,通过提问所获得的效果愈差。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可适当增加问题的坡度来增加问题的广度。在适当的情况下,也可变更问题的角度,使问题具有广泛的思维空间,从而增加问题的广度。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我们讲解了国际业余篮球裁判规则,但很多学生对美国的“NBA”很感兴趣,这时可向学生提出“NBA与业余篮球赛有什么区别?NBA职业联赛总共几支球队参赛?为什么NBA球星又能参加奥运会?”等一系列与NBA有关的问题,用来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由于体育教学面对一个班集体,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有的反应快、好冲动,有的反应慢、考虑问题认真细致,所以,设置的问题既要侧重整体解释,又要注意细节的分析,使问题能覆盖全体学生。
六、密度方面
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浮光掠影地提问,应精讲,适当提问,多进行身体练习,不能破坏体育课堂结构的严密性和完整性,要提问与练习相结合。也不能整堂课没有提问,不启不发。同时,每提一个问题后,要有一定的时间停顿,以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也使学生对问题考虑得更全面。提问的主要目的,主要是通过提问,使学生加深对动作、技术的理解,更快地掌握动作。
总之,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提问在整个课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功的体育课堂,必须要有成功的课堂提问,如果能在以上六个方面狠下工夫,定能收获一堂精彩的初中体育课。
(责任编辑 黄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