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描写景物的方法有什么特点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ewy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颐和园》的课后练习有:“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等景物的特点不同,作者描写的方法也不一样。”“我要学习《颐和园》的写法,写一次游览活动。”这些练习集中指向《颐和园》描写景物的方法,一些教师在指导时习惯用“移步换景”来讲,可课文中说来到山脚时写的却是半山腰的景物,而说来到山上,反而写山下的景物,这样好像难以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说明,那么,《颐和园》描写景物的方法到底有什么特点呢?
  答:在按游览顺序介绍景物特点的文章中,常常采用所谓移步换景的方法,也就是到一个地方写一种景色。《颐和园》中描写景物乍一看是按:“长廊——万寿山脚下——佛香阁前——昆明湖”这样的游览顺序来介绍的,但在实际描写中,却藏着丰富的变化。
  首先是对万寿山上的描写。“来到了万寿山脚下”写的却不是山脚的景色,而是“抬头看”,写了半山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却不写山上,反而“向下望”去,写山下树丛掩映的黄的绿的屋顶和朱红色的宫墙,写昆明湖的静和绿,还写了眺望远处的城楼和白塔。这样看起来,其中的“移步”与“换景”不相一致,甚至有点对不上号,但细细品味,却能发现这正对应着颐和园的特点。因为颐和园是一个皇家园林,它的占地面积和精妙设计,都不是一览无余的。如果站在山下写山下,就会被树丛遮住平视的视线,只能看眼前的景色,不能看到更多更远的景色。这样写显然是难以表现出这个面积庞大的皇家园林的气势。此时,抬头看到山上的景象,又恰巧表现出佛香阁、排云殿在颐和园中的突出位置。而在山上写山下,使那在山下只能一处处看到的景色尽收眼底,形成整体的印象。这就是在俯仰之间上下互见的妙处所在。
  其次是对昆明湖的描写,并不是集中在一处的。文章先说在有名的长廊里就能感受到湖上吹来的“使人神清气爽”的风,似乎在说昆明湖上宜人又迷人的风光招引着游人去观览。接着从俯视的角度站在山上远望昆明湖的静和绿,所以用“像一面镜子”和“一块碧玉”来形容,显得恰如其分。最后才下山来到昆明湖边驻足,近看昆明湖的美景,真切地感受昆明湖的独特与迷人。如果作者不是这样巧作安排,而把“微风”与“静”的描写都放在“来到湖边”集中写,“微风”与“静”的效果就难以自圆其说了,那么昆明湖会因之失去一分妩媚与动人。
  总之,《颐和园》的景物描写,既按一定的游览顺序进行,又在具体描写中根据景物本身的特点,运用上下互见的方法,让所表达对象的特点充分展示出来,这种方法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并在描写景物中认真学习借鉴。
  (作者单位:安徽省枞阳县浮山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辛铭)
其他文献
目的:依照中医阴阳消长的基本的理论,与月经周期中的月节律性进行结合,制定出中医周期疗法,对该法在黄体中的不健性月经失调情况中的调节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6月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时间对肺内源性和肺外源性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影响,为指导临床老年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持续时间的最佳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48例肺
<正> 据美国《政策科学》1983年第16卷第3期报道,美国政治学家兼美国全国人文科学捐赠基金委员会的副主席J·阿格雷斯托对询问者提出的关于人文科学包括哪些学科以及什么样的研究才有资格向该会申请资金等问题作了回答: 在社会科学与全国人文科学捐赠基金委员会(下简称NEH)的关系方面,已出现两个有争议的问题。首先涉及的是定义,即如
<正> 南斯拉夫L.米特罗维奇博士在南斯拉夫《自治》杂志1983年第12期上撰文评述A·杜恩的新著《社会运动社会学》。本文作者介绍说:阿·杜恩不仅是法国、而且也是西欧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属于六十年代中期在学术上成熟并开创了自己流派的一代法国社会学家。《社会运动社会学》一书包括下列章节:序言:人类创造自己的历史;一、论研究的
目的:分析小儿烧伤后发生无热惊厥的原因,探讨积极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9例发生无热惊厥烧伤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结果:电解质紊乱、休克、脑水肿、感染及酸
<正> 经济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经济学也必须因之而改变。但是,在三十年代的大危机已经过去半个世纪的今天,我们在观察经济、提出政策时,却依然用大危机时代的眼光,即局限于凯恩斯主义及美国凯恩斯主义者的理论。至于货币主义或合理预期派,则都是一种偏颇的理论,它们不能自圆其说,与常识相悖,充其量不过是一些不谙事理的学者的游戏而已。
<正> 权力是迫使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的能力,这个东西在现代经济学家中曾经是一个卑微的秘密,它简直就套不到他们的任何模式中去。加尔布雷思在这本书里,对于他所属的那个行会公认的常识提出了反面意见。他认为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行使权力是社会和经济世界不可缺少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果不对权力的手段和来源加以适当考虑,我们对社会的了解必然严重不足。作者认为有三种权力:“应得的权力”,在于对不顺从的行为加以惩罚的能力;“补偿的权力”,通过许诺给以报偿来达到目的;
【正】现在的美术课堂,绘画只是最为基础的一小方面,更多的是美术知识、欣赏与手工制作,以此来提高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应用美的能力。笔者认真研究教材、备课,又上网找了很
<正> 据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82年第6期报道,苏共中央宣传部第一副部长、哲学博士、教授、苏联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通讯院士格奥尔·卢金·斯米尔诺夫在回答《哲学问题》杂志编辑部问题时,谈到社会主义社会个性问题研究现状的特点: 第一、个性问题研究要重新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丰富遗产,他们的方法论基本上适合于社会主义条件下新的个性形成过程的研究。第二、从对社会关系有重大价值的评述引出新的个性的特点,而在个性的特点上,整体的、特殊的和个体的多样性与不同结构的形成、社会过程和现象是证为同一的。
<正> 一般学者都认为,人类家庭的发展经历了大体相似的阶段,尽管论据并不充分。更多的社会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