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湖利弊分析和建设思路初探

来源 :水利规划与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HO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湖自古就有,但近几十年来,城市建设中的人工造湖逐渐兴起,部分建设过程中违背了自然规律,带来诸多问题。人工湖本身在水资源、水灾害、水生态环境方面也具有利弊两重性,通过对人工湖建设的回顾和总结,归纳出古代人工湖建设在技术和改造程度上从低级到高级的转变规律,以及遵循的朴素的人水和谐理念,分析人工湖利弊与产生原因,进一步从自然规律和科学建管两方面提出人工湖建设思路,并提出相关管理措施建议。
其他文献
堆石坝变形监测数据是一种时间序列数据,可以用时序预测模型挖掘其规律并进行预测。本文利用时序预测模型提出一种堆石坝变形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时间序列分解(seasonal-trend decomposition procedure based on loess,STL)将堆石坝变形监测数据分解为趋势项、周期项和不规则波动三部分,再使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对不规则波动平稳化处理,最后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绩溪抽水蓄能电站是我国自主研发长短叶片技术首次在抽水蓄能机组中应用,受到多方关注。在绩溪电站首台机组调试过程中,多方组织对包含机组振动、摆度、压力脉动等测点的机组稳定性进行了全面测试,采用时域特征值和频谱分析技术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了机组在抽水启动、稳定抽水、稳定发电和发电启动带负荷过程等工况下的机组稳定性特征。测试结果表明:稳定工况下,绩溪首台机组振动和摆度混频幅值均在相关规范限定的A区范围内,满足机组稳定运行的需要;相较常规混流式水泵水轮机,采用长短叶片设计转轮设计时,各测点压力脉动频率成分更加复
利用1961—2015年青海湖的实测水位及气象观测资料建立了青海湖年水量平衡方程,估算了青海湖逐年的湖面降水、湖面蒸发及入湖流量,分析了水量平衡各要素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因子对青海湖水位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青海湖水位在2005年之前呈下降趋势,2005年之后水位上升。青海湖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6×108 m3,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为24.4×108 m3,多年平均蒸发量为40.1×1
大坝变形性态是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演变模式包括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然而,当前大坝变形智能建模较少综合考虑时空二维特征,原型观测资料中蕴含的大量时空信息亟待进一步挖掘。针对该问题,本文从单测点时序相关性和多测点空间关联性出发,提出构建一种耦合时空两个维度相关特性的大坝变形动态监控模型。该模型将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神经网络作为核心层,建模学习历史变形数据内在时变规律,通过迭代提取有效变形因子来构造空间维度特征,并引入软注意力机制改进GRU隐藏状态的概率权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洪涝问题.本文在社区尺度上构建雨洪管理模型(SWMM),使用遗传算法率定SWMM模型参数;在对研究区降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模糊识别法筛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雨型;基于不同的降雨情景与SWMM模拟值组成的数据集,建立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模型模拟研究区降雨径流关系,并使用不同工况评估了LSTM模型效果.结果表明,LSTM模型对降雨径流的模拟与SWMM模型基本吻合,而其对洪峰流量的拟合略有偏差.在较小降雨下,LSTM模型模拟洪峰流量较SWMM输出结果
数据中心的高能耗低能效问题正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但目前没有公开的数据中心内服务器能耗数据集供研究人员使用,且现有过滤式特征选择并不能满足运维人员的需求。为此,提出了一套模拟数据中心内服务器运行状态的仿真环境架构,基于该架构采集了服务器运行各类任务时的多项性能指标和能耗数据。然后将基于因果关系的特征选择应用于能耗数据集的特征分析中,构建出可解释的特征子集和能耗预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因果特征子集大小约为过滤式特征子集大小的1/3到1/6,并且使用因果特征子集训练的模型在75%的情况下都取得了最优预测精度。
针对水资源在我国西北地区严重匮乏,地下水含盐量高,开发利用苦咸水可有效缓解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构建了一套反渗透膜处理装置,并在宁夏中卫市开展了苦咸水处理的工程应用,探讨了反渗透装置的处理效果、运行状况和运行成本.结果 显示,反渗透装置对氯化物、硫酸盐、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的去除率均大于97%,出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运行期间反渗透膜稳定性良好,膜前后压力差值小于30 kPa;通过加强维护保养能有效降低反渗透装置制水成本,运行成本中电费占比最大,约占总运行成本的6
甘肃河西内陆河流域农业用水占比高、效率低,大力发展农业灌溉高效节水技术势在必行.文章从农业灌溉节水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对比分析高效节水灌溉与大田节水灌溉主要经济要素,找出具有杠杆作用的经济要素,建议政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包括扶持补助节水项目建设,农资补贴向农业灌溉高效节水倾斜,加大水价、水权改革力度等,有效推动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
跨区域供水工程渠道边坡滑塌灾害频发,研究滑塌后渠道断面形式及水流变化对提高灾害应急抢险效率和恢复工程安全供水具有重要意义.以北疆供水工程为例,基于HEC-RAS模型,构建了工程总干渠水动力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及精度验证,模拟相关系数达到0.98以上,精度符合研究要求;在此基础上根据渠道边坡滑塌特征设置了四种滑塌形式,模拟分析滑塌后渠内水流变化.结果 表明:渠道边坡滑塌发生后最大水位壅高位于滑塌断面上游;滑塌段上游水位响应迅速,在15 km的模拟段内,滑塌发生30 min至60 min后起始断面水位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文章采用SWOT-AHP模型对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影响因素及优先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流域建设的最大优势是“生态区位显著”,最大机遇是“重大规划引领”,南四湖流域应充分利用外部机遇最大限度激发内部优势,优先建设增长型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