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梭人的性文化观

来源 :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of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婚是“母系”家庭中重要组成部分,成年男子“走婚”是一个传宗接代繁衍后裔的途径?只是不同于其他民族夫妇长年生活在一起。他们是日暮而聚,晨晓而归,暮来晨去。
  走婚是摩梭人的一种婚姻模式。摩梭人是母系社会,在白天,男女很少单独相处,只在聚会上以舞蹈,歌唱的方式对意中人表达心意。男子若是对女子倾心的话,在白天约好女子后,会在半夜的时候到女子的“花楼”(摩梭成年女性的房间,独立于祖母屋即“家屋”外),传统上会骑马前往,但不能于正门进入花楼,而要爬窗,再把帽子之类的物品挂在门外,表示两人正在约会,叫其他人不要打扰。然后在天不亮的时候就必须离开,这时可由正门离开。若于天亮或女方家中长辈起床后才离开,会被视为无礼。
  走婚是云南省少数民族摩梭人的习俗,摩梭人除了少数因为要增加家庭劳动人口而娶妻或招婿外,基本上没有结婚制度。走婚是情投意合的男女透过男到女家走婚,维持感情与生养下一代的方式。由于母系社会中由女性当家,因此所生下的小孩归母家生养,生父会在满月时公开举办宴席,承认彼此的血缘关系,避免发生同父乱伦。男性称女情人为“阿夏”,女性称男情人为“阿注”。
  走婚的男女,维系关系的要素是爱情,没有经济联系,一旦发生感情转淡或发现性格不合,随时可以切断关系,因此感情自由度较婚姻关系更纯粹,但因此而使得男女关系较为平等,不似其他民族的婚姻关系中极为复杂的经济社会网络。
  摩梭人走婚有两种方式:一种叫“阿注”定居婚:一种叫“阿夏”异居婚。不管哪种婚俗都得举行一个古老的仪式,叫“藏巴啦”,意思是:敬灶神菩萨和拜祖宗。在女方家举行这个仪式,时间一般在半晚,不请客,不送礼,朋友们也不参加。这个礼仪是由男方家请证人把求婚者领到女方家,当然是男女青年早已有了感情了,不存在媒妁之言,母舅之命。
  现在来讲“阿注”定居婚。摩梭男女青年通过“走婚”仪式后或从男女双方家搬出居住在一起,或男方到女方家居住,也有女方到男家家居住的 但后两者并不多见,他们长年相守。生活在一起,抚养着下一代。这种定居婚为“阿注”定居婚。 “阿夏走婚”,每当夜幕悄悄降临后,这个家庭中成年男人们就出去了,他们当中有各位舅舅,哥哥,弟弟,各奔东西南北,去自己的“阿夏”家。对方的姐妹们在家中等候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到来。她们晚间特别忙,当家长的母亲更是双肩重担,既要打点舅舅和兄弟出门又要照料家中老母和姐妹与小孩们,还要接待自己的“阿注” (丈夫)来幽会。
  摩梭人“母系”大家庭的夜间生活,你若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些规矩。对于那些外面敲门的男人,或者客人,年老的舅舅们是决不会去开门的,也不问是谁,主妇也不予理睬。除非你在门外吆喝几声,说明你是外来的客人,家中老人或小孩才会给你开门。家中成年姐妹众多,但来幽会的“阿注’也多,各有各的幽会暗号和传情方式,如果不是自己的“阿注”就不会让他进自己的闺房,姑娘的闺门一定要对好暗号她才会轻轻打开,大木摞平房母屋里住着年老妇女与儿童,她们一概不管院中之事。
  在她们这里,不存在“第三者”,也不存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规矩,更不存在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说法。男人、女人各住各的家,你不靠我养,我不靠你活,天下男子到处有,东方“女儿国”的女子任我求。在性事方面女方占主要地位,有了这些实感人们恍然大悟,为什么摩梭人根本不存在离婚、寡妇、子女无人抚养、财产继承、流浪儿等等社会问题,他们有自己的性爱观念与道德标准,与我们完全是两码事。在他们这个氏族中,大多数“阿夏”、 “阿注”们都是相敬如宾,相互负责,只是没有其他民族那样明确而已。在某些村寨和某种宗教的家庭结构及婚姻现实中,不同程度存在这种现象,男性们既不是名正言顺的丈夫,又不是名副其实的父亲,对妻子负责任,对儿女尽义务的事,男人们一股脑丢进泸沽湖里去了。一生中男人想去就去,想回就回,落个两袖清风。一旦他的女朋友关门拒绝,或者男人们喜新厌旧,往日情意便烟消云散,只留下一场春梦,这也是一个谜。
  摩梭“阿夏”走婚的相互结合,离散,其原因是感情为前导。因此,有的摩梭人成年后,男女双方感情不合,在无孩子前更换“阿夏”、 “阿注”是常有的事,而有了孩子后,就不可轻易更换了。在夜幕降临之下,在黄昏时分,芳龄女子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许多夜晚使者,暮来晨去。在他们的性爱天地里,也不是我们常人所想象的那样每个女子都可以去爱,每个男子你都可以去求,他们求爱方式是在生产劳动,工作学习、走村串户,走亲访友、经商与其他活动中进行的,相互了解,具有一定感情基础之后,相互交换一些礼物,如手镯,项链,戒指。手表及衣物等等为定情的信物,这些东西只有他俩和母亲才知道。随着男女之间的感情逐步加深, “走婚”幽会相聚的次数就越多,有的情侣关系就稳定下来直到终生。如果你花言巧语,不诚实,无本事,游手好闲,时间一长,你就得扫兴回娘家了。“走婚”在摩梭人家庭结构中的事实,是当代人无法想象的,实行自由“走婚”其奥秘在于母子们无后顾之忧,“母系”大家庭是每个人的庇护所,对于成年男子来讲,“母系”大家庭是他们赖以生活及养老送终的最好乐园。男子汉们当然何乐而不为呢?这就是他们“走婚”习俗能延续至今的原因之一。
  当少男、少女到13岁时,“母系”家庭就要为他们举行“成丁礼”,给女孩子穿裙子,给男孩子穿裤子这个典礼对摩梭人一生都至关重要。
  少女到了13岁“穿裙子”后,妈妈们会说:“小鸟儿出窝了,该学会自己飞了,往后不要再同小娃娃们一起玩了。”到了十七八岁,妈妈或祖母不准她们睡木摞大平房的大火塘边,叫她们到门楼上专门为女儿准备的闺房里住,到那时就会有小伙子成天盯着她们,会托人或利用各种交往送来礼物。在这个民族中姑娘们是绝不会向男子讨好的,都是男人主动上门,如果姑娘确实喜欢你,她会送给你定情物,叫你到她家去求婚,举行“走婚”仪式,约定暗语夜晚相会,你一去她就会给你开门,时间长了就会结下百年之好。从此他们的关系便公开化了,不在偷偷摸摸的“走”了。当小孩降临到这个世界的第三天,便要给小孩洗身,便要给小孩洗身,叫“打三朝”,舅舅为之取名,抱出来晒太阳,在院里走一走。满月卮孩子的“阿日” (意为奶奶)背着猪肉,拦着羊、提着鸡及小孩的生活日用品,还要带着送给祖母,母亲、舅舅的礼物来看孩子。
  泸沽湖养育的摩梭女儿,个个美丽健壮、勤劳善良、情深似海。她们在属于自己个人所有的花房里编织少女的梦,实现她的情真意挚的爱。她们没有古圣先贤留下的清规戒律,没有孤寂,失落的烦恼。忧伤。她们不奢求不属于自己的一切:她们不会做金钱,物质和权力的奴隶,她们按照自己的质朴本性,遵循自己心儿的指引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无忧无虑地劳动、生活,恋爱:在母亲湖的山光水色中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纯朴的本色:在摩梭人最隆重,最热烈、最欢乐的格母女神的庆 典——转山节中尽情地唱,尽情地跳,尽情地享受生活的甘甜。
  目前,世界上的人类社会大多数选择一夫一妻制,据说这其中的原因是私有制产生后,人们为了财产的继承,必须明确孩子是谁的。这说明如果没有财产继承等经济问题,一夫一妻制是可以取消的,它并非天经地义,非此不可的一种选择。一夫一妻制发展到今天,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有的国家离婚率高达60%以上。最近美国搞了一项调查,有一半以上的人主张废除婚姻制度,甚至有人预言,婚姻作为一种制度将不复存在。有专家预言,走婚将是许多民族,许多国家未来婚姻的选择。
  走婚是以感情为基础,以性享乐为目的的一种婚姻家庭模式,它可以随便变换性伴侣,可以同时拥有多个恋人,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至今还部分保留在丽江泸沽湖的摩梭人、红河哈尼族的叶车人以及大香格里拉鲜水河峡谷的扎坝人中。
  这种婚姻形式是这样的 家庭以母亲为核心,女孩14岁之后,家里就给她在祖屋旁边盖一间婚房,她就可以找情人了(当地人叫“阿夏”)。而男孩到了成年以后,就走出家门找女孩子走婚。他们的走婚,不是夫妻在一起过日子,而是并不结成固定的伴侣。白天他们各自在母亲的家中吃饭劳动,到了晚上,女方在自己的婚房中等待,敞开的窗户表示她那晚还没有配偶。男方在母亲家里吃过晚饭以后,可以随意地去找自己喜欢的女子,男方到了喜欢的女方的窗前,向其表示爱意,女方如果也喜欢该男子,她就会打开门让他进来,同时把窗户关上,向别人表明她当晚已经有配偶了。生下的孩子随女方一起生活。
  这种婚姻形式非常适合现代人,它克服了传统婚姻的弊端,也不会出现审美疲劳。白天,他们各自在母亲的家里劳动生活:夜晚,他们则在一起,享受着性和爱的快乐。
  这种方式不会出现有人借结婚为名骗取对方的住房或钱财的问题,他们在财富上是完全独立的。它尊重人们的多样性选择。它不要求每个男子每天晚上都只能到某一个女子家里去,他可以充分选择他所喜欢的女子。而女子也不需要被动地一生守着一个男子,不需要忍受有虐待倾向的男子的家庭暴力行为:她可以在每晚到她窗前来的男子中,选择她喜欢的男子,既可以是她喜欢的某一个人,也可以是她喜欢的不同的人。这给女子也带来了充分的性和爱的快乐。她如果对性爱很淡漠得话,她可以把窗户关上不让任何男子进来,她如果性欲很强得话,她也完全可以选择同样性欲很强的男子,以达到双方性的和谐,充分享受性的快乐。这种婚姻所要求的不是一方的贞洁,而是双方充分享受性的快乐。
  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渐进过程,我们走婚网目前提倡的是这样一个模式:男女结婚或恋爱后,他们不住在一起,而是各自分开生活,有各自的经济来源,事活空间,平常通通电话谈情说业和独立的生爱卿卿我我,但一到周末和节假日放假,他们就聚在一起,过他们自己的浪漫小生活。生了孩子,由双方父母照管,但两人必须定时存入孩子的生活费和教育费 并随时抽时间去看望孩子。到了中晚年之后,双方都涡望稳固的爱情和稳定的家庭,那就共同集资买房,然后将孩子和老人接过来一起生活,享受天伦之乐。
  (编辑 王 娟)
其他文献
冬天到了,天亮得晚,可是到开心作文魔法教室上课的同学一个比一个来得早,他们来得早可不是为了早读,而是为了吓人。  娄家墨推开教室门,教室里黑咕隆咚,空无一人。他也不开灯,蹑手蹑脚地挪开椅子,刚想往课桌下面钻,突然听到楼道里传来了脚步声,情急之下,他奔到教室窗前,准备躲到窗帘背后。可是,娄家墨刚拉开窗帘就发出了一声尖叫,因为他看到了一张苍白的脸,脸上只有一个猩红的大嘴唇,娄家墨吓得魂飞魄散。这时,幸
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人口计生工作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地进行各方面的创新和探索。江苏省高邮市人口计生委在新型生育文化建设中,巧借当地厚重的历史文化,着力打造“生育文化”工程,用创造性的艰辛劳动,赢得了市委、市政府和群众的赞扬。他们的成功经验,对我们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
5月28日,省人口计生委召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党组书记、主任孙爱民作创先争优活动动员报告。会议由党组成员、副主任殷光亚主持,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和部分离退休老同志参加会议。   孙爱民指出,根据中央、省委的统一部署,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这是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束之后全党部署的又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新形
肚量  张三跟媳妇吵架,邻居们去劝解。  有个男的把张三拉到一边,说:“你是咱小区公认的‘好脾气丈夫’,今天怎么就……上次你还介绍经验,说男人要能忍,要宰相肚里能撑船……”  张三气愤地说:“十几年了,她在我肚里什么船没撑过?我都忍让了,可这回,她哪里是撑船,分明是开航空母舰嘛!”    长寿的好处  一位104岁的老人接受记者的采访。“您认为作为一位104岁的老人,最好的事情是什么?”记者问。 
当前,我国人口计生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形势新任务对队伍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七大以来,人口计生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能力等决策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序、深入开展,干部队伍的党性意识进一步强化,整体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提高,为推动人口计生事业取得新的进展,促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迈出实质性步伐,发挥了重要作用。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干部队
我所有夏天的夜晚,都是在许爷爷的故事里度过的。  他的脑袋里仿佛有一个口袋,里面装满了故事。在有月亮的夜晚,他不停地从那个口袋里掏故事,一个接一个,精彩绝伦。  他讲得最多的是民间传说和魔法故事。上学后我很想告诉我的老师,让她请许爷爷到我们学校来讲故事,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喜欢他讲的故事。摆好凳子让所有的学生整整齐齐地坐在操场上,听他讲故事,我敢保证没有一个孩子会偷偷溜走。就像每一个夏天的夜晚,我
“我怀孕不久人口计生办的同志就给送来了牛奶。这可真是件大好事,连我自己也没想到的事,政府先替我想到了。我代表未出生的宝宝谢谢政府。”当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鲁北镇的李海梅接到人口计生部门的同志送来牛奶时,激动、感慨而又惊喜地说。目前,内蒙古已有5万多名孕期妇女和李海梅一样怀着喜悦的心情每天喝着政府为她们免费提供的“一杯奶”。  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蒙牛集团时就指出,“牛奶本身就是温饱之后小康
“媽妈,你快瞧!这儿有一棵小草,还是从石缝里长出来的。”一个小孩拉着他的母亲一路小跑,跑到我身边蹲下来,用手指着我说。我心中不禁有几分激动,骄傲地挺了挺身子,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我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不知道是谁把我带到了这里。只记得我睁开眼时,周围漆黑一片,我内心害怕极了。我当时只有一种想法:努力向上冲,冲破黑暗。“哎哟!”什么东西把我的头撞得好疼。应该是一只比较大的虫子,现在它应该已经走了吧?
办学理念:为生命成长掌舵,为多彩人生奠基  校园文化主题:槐荫百家,槐古育新  校 训:根茂学广,槐荫似盖  校 风:清新质朴,槐香四溢  教 风:品敦识博,槐絮丰盈  学 风:诚朴灵动,槐绿盎然  西安市莲湖区西关第一小学有24个教学班,省市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11人。在“质量求生存、服务树形象、特色创品牌、创新显活力”的思想指导下,为孩子们在槐香四溢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奠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