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炎是一组原因未明的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四肢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瘫痪,部分患者伴有感觉异常、脑神经损害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1]。严重则可引起呼吸肌麻痹,影响肺部正常换气,咳嗽无力,分泌物不易咳出,堵塞呼吸道可危及生命。对本病的护理措施除一般的常规护理外,应加强呼吸道的护理,最近我科收治了一例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炎合并肺不张的患者,谈谈作者的护理体会。
1病例
患者女54岁,主因四肢软瘫15 d住院,患者病前半月有受凉及上感史,病后主要表现为四肢自上而下进行性力弱乃至瘫痪,腰穿脑脊液符合本病的改变。入院后给与抗生素、能量、大量维生素、地塞米松和中药综和治疗,病情日见好转,肌力由0~1级转为1~2级,语音增大,呛水消失,但仍咳嗽无力,于病程24 d合并呼吸道感染,痰增多粘稠,喉中痰鸣,突然口周发绀,鼻翼扇动,呼吸增大,三凹征(+),明显呼吸困难,急行胸片检查,诊断左侧肺炎合并肺不张。
2护理
患者病情危重治疗上除抗感染外,护理是最重要一环,首先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给以吸痰,鼓励患者主动咳嗽,解除痰阻。具体措施是勤翻身,多拍背,及时吸痰,,定时进行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以利吸出或咳出。每进行一次雾化,随之进行翻身、拍背,吸痰方法是:取健侧卧位,使指关节微曲,从肺底由外向内,自下向上轻拍与重拍相结合,边拍边鼓励患者咳嗽,并同时进行吸痰,每次约30 min,如此处理后呼吸明显改善。其次是吸氧,保持鼻导管通畅,勤检查更换,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给足够营养,少量多餐,并间断给与血浆、白蛋白加强支持疗法。保持环境安静,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经过以上精心护理治疗,5 d后肺不张消失,呼吸道炎性反应减轻,呼吸困难消失。胸片检查,心肺膈正常,可自行咳嗽,排痰。继续综合治疗护理,四肢肌力达4级,语言、进食接近正常。共住院32 d,呼吸道感染控制,肺不张痊愈,格林巴利综合症合并肺不张好转出院。随访3个月患者未再合并类似之病,原发病已痊愈。
3讨论
一般认为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炎是一组原因未明的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脊髓前角及脑神经运动和图案均可发生变性,从而出现上述临床肌力改变等症状[2],当呼吸肌无力时则出现呼吸改变,咳嗽无力,影响排痰,严重者合并肺不张,本例即属此类,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是使患者病愈的可靠措施。作者体会到解除呼吸道痰液阻力必须充分做到翻身,拍背,吸痰和稀释痰液,这是取得疗效的关键,而且每次实施时方法要得当,力量要适当,时间要足够,否则难以奏效。
参考文献
[1]于啸,张凌志.格林巴利综合征32例误诊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08,5(1).
[2]王文治.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09.
1病例
患者女54岁,主因四肢软瘫15 d住院,患者病前半月有受凉及上感史,病后主要表现为四肢自上而下进行性力弱乃至瘫痪,腰穿脑脊液符合本病的改变。入院后给与抗生素、能量、大量维生素、地塞米松和中药综和治疗,病情日见好转,肌力由0~1级转为1~2级,语音增大,呛水消失,但仍咳嗽无力,于病程24 d合并呼吸道感染,痰增多粘稠,喉中痰鸣,突然口周发绀,鼻翼扇动,呼吸增大,三凹征(+),明显呼吸困难,急行胸片检查,诊断左侧肺炎合并肺不张。
2护理
患者病情危重治疗上除抗感染外,护理是最重要一环,首先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给以吸痰,鼓励患者主动咳嗽,解除痰阻。具体措施是勤翻身,多拍背,及时吸痰,,定时进行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以利吸出或咳出。每进行一次雾化,随之进行翻身、拍背,吸痰方法是:取健侧卧位,使指关节微曲,从肺底由外向内,自下向上轻拍与重拍相结合,边拍边鼓励患者咳嗽,并同时进行吸痰,每次约30 min,如此处理后呼吸明显改善。其次是吸氧,保持鼻导管通畅,勤检查更换,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给足够营养,少量多餐,并间断给与血浆、白蛋白加强支持疗法。保持环境安静,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经过以上精心护理治疗,5 d后肺不张消失,呼吸道炎性反应减轻,呼吸困难消失。胸片检查,心肺膈正常,可自行咳嗽,排痰。继续综合治疗护理,四肢肌力达4级,语言、进食接近正常。共住院32 d,呼吸道感染控制,肺不张痊愈,格林巴利综合症合并肺不张好转出院。随访3个月患者未再合并类似之病,原发病已痊愈。
3讨论
一般认为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炎是一组原因未明的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脊髓前角及脑神经运动和图案均可发生变性,从而出现上述临床肌力改变等症状[2],当呼吸肌无力时则出现呼吸改变,咳嗽无力,影响排痰,严重者合并肺不张,本例即属此类,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是使患者病愈的可靠措施。作者体会到解除呼吸道痰液阻力必须充分做到翻身,拍背,吸痰和稀释痰液,这是取得疗效的关键,而且每次实施时方法要得当,力量要适当,时间要足够,否则难以奏效。
参考文献
[1]于啸,张凌志.格林巴利综合征32例误诊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08,5(1).
[2]王文治.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