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服务”破解养老难题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_mer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夏天,湯素英相依为命的老伴去世。两个月后,大女儿将她接到了云南昆明养老。
  在四季如春的昆明,汤素英却时常想念雾锁两江的重庆。
  “我还是想回到熟悉的社区去。”2016年1月,抱着这样一个执念,汤素英回到了“旧居”——渝中区大溪沟街道华福巷社区。
  在这里,汤素英和社区里的其他空巢老人,不仅能感受到老街坊们守望相助的和谐氛围,还能享受到专业社工和志愿者的照料,以及志愿者医生的专业护理。
  在这样的福利背后,大溪沟街道打造的“三级服务体系”关爱空巢老人项目,正在通过“精准服务”,为破解社区空巢老人的养老难题开山筑路。
  专业化引领
  ——为社区配备专业社工,采用“社工 志愿者”模式,让社工的专业指导与志愿者的常态照料形成优势互补。
  2016年4月6日,社工邓履英和同事在华福巷社区走访时,得知95岁的李文菊老人唯一的养子离世了。
  “李婆婆不是才做完右腿截肢手术吗?”闻讯,邓履英不免一阵担忧,立即调头奔往李文菊家。
  “李婆婆,我们来看看你。”来到李文菊家,邓履英微笑着进了屋。
  “谢谢你们,现在我的腿不中用了,儿子也没了……”看到社工来了,李文菊眼泪汪汪。
  “婆婆,不是还有孙子照顾你吗?孙子这么乖,你为了他也要注意身体。”邓履英一边安慰,一边轻抚着李文菊后背。
  在这次探访中,邓履英运用倾听、尊重、同理心等专业技巧,在安抚服务对象情绪的同时,也收集了服务对象的详细情况,形成了长达30页的分析材料和服务计划。
  接下来,社工和志愿者按照服务计划,频频上门探访李文菊。邓履英还协调了医院、心理专家、社区等各方面资源,为李文菊构建了全方位服务网络。
  一个多月后,李文菊走出了丧子之痛。
  看到老人重燃生活信心,邓履英喜上眉梢。
  而就在前些年,面对空巢老人的各种需求,邓履英还一筹莫展。
  “我经常遇到一些老人,他们总是会反复念叨同一个问题。但在当时,因为专业能力不够,我既不能够理解他们,更帮不上什么忙。”邓履英一度很苦恼。
  也是在那个时候,大溪沟街道在服务过程中发现了社区养老的共性问题——工作人员配备不够、服务水平不高、养老阵地缺乏……
  随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开始探索“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三级空巢老人服务体系,陆续在各个社区推行养老志愿服务工作,并鼓励辖区工作人员考取社工职业水平证书。
  2014年,邓履英经过系统学习后,取得了中级社会工作师资格,也从此兼具了专业社工和志愿者双重身份。
  这时,邓履英才明白,老人们之所以反复强调某个问题,是因为他们具有某种深层次需求。
  精细化延伸
  ——依托社会组织,推动社区养老工作向进门入户的精细化阶段延伸,保证老人的生活服务不离家、不离群。
  “我和爱人是同班同学,56年前自由恋爱,用书信传递爱情,几十年后都还保留着发黄的书信。”
  “我们是再婚夫妻,曾是同事,后来分开了36年。我们在都失去老伴后又相遇,相亲相爱相伴了接近20年。”
  …………
  2015年七夕,在专业化居家养老组织“U我养老”的策划下,华福巷社区举行了一次特别的七夕活动——请社区老人分享自己的爱情故事。
  “恰当地引导老人怀旧,对提升老人的生活信心有极大的帮助。”渝中区“U我养老”服务中心站点运营部主任张莉说。
  每天,张莉都会接到十几个老人寻求帮助的电话。根据这些需求信息,她发现空巢老人的孤独感尤为突出,于是精心策划了这样一个七夕活动。
  “要在全街道推动精细化的养老志愿服务,必须引入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以社会组织的专业化来带动社区养老志愿服务工作的专业化。”华福巷社区党委书记鱼雪梅说。
  2015年6月,大溪沟街道引入了“U我养老”“冬青社工”“孝欣园”等专业养老服务社会组织。
  “U我养老”入驻社区后,根据社区老人实际情况,对服务对象进行分类,逐个致电了解其需求。在养老服务中心,“U我养老”安装了“适老设施”,配备各类专业器材,为老年人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助老志愿者队伍也建立起来了。
  2017年1月7日,人和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每周二的“义剪”时间又到了。
  这天一大早,志愿者王正兰就背着工具包,从杨家坪来到人和街养老服务中心,为社区老人义务理发。
  帮两位老人修剪完头发后,王正兰又来到健康理疗室,为老人们做针灸推拿。
  如今,在大溪沟街道各个社区,像王正兰一样的志愿者,正为老人们提供着越来越精细的生活服務。
  医养结合
  ——家庭医生工作室既为社区老人提供常态化的基础检查和治疗,也让他们不出社区就能找到专业医生解疑释惑。
  2017年1月5日,华福巷社区。
  “刘医生今天又来看我了。”社区居民李耀海对老伴叶帮芳说。
  “又来看你了啊,她不是经常给你打电话吗?”
  “是啊,我们老两口的身体,真多亏了刘医生照料。”李耀海说。
  李耀海口中的“刘医生”名叫刘露霞,是大溪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
  2011年,大溪沟街道将医疗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成立了家庭医生工作室,工作室请了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市急救中心、中山医院(现重庆市人民医院)的3位老年科、内分泌科、心内科专家坐诊,为辖区空巢老人提供专业化健康服务。
  刘露霞就在其列。
  此后,叶帮芳夫妇就和这位经常背着巡诊箱上门的医生成了朋友。
  “那次要不是你来看我,我就危险了。”这是叶帮芳常常对刘露霞念叨的话。   “婆婆,你今天吃藥没得?”这是刘露霞常对叶帮芳提的一个问题。
  这两句对白的由来,还得从一年前说起。
  2016年初,李耀海做完手术回家调养,刘露霞上门来关心李耀海的恢复情况。
  叶帮芳一开门,刘露霞就留意到她的精神状况很不好。
  “叶婆婆你怎么了?”
  “我也不清楚,就是很不舒服。”
  刘露霞旋即为叶帮芳做了基本检查,发现她的血压高达“170”。
  “婆婆,你的血压太高了,你知道自己有高血压吗?”刘露霞追问道。
  原来,叶帮芳42岁就查出了高血压,但她没引起重视,从未吃过降压药。
  “你都快80岁了,这样长期不吃药,很容易中风!”从此,刘露霞又多了一项工作:督促叶帮芳吃药。
  “我都不敢不吃药了——刘医生真的是我们空巢老人的家庭医生。”叶帮芳笑着说。
  邻里守望
  ——在整合医院、养老机构、社区等正式社会服务资源的同时,还需要构建由家人、朋友、邻居和志愿者组成的非正式服务网络,集各方之力共建具有关怀性的社区。
  受到社区志愿服务氛围的感染,叶帮芳也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长期帮扶一位偏瘫的独居老人。
  志愿者鲜红的袖章,成了这位耄耋老人手臂上最为惹眼的标志。
  “虽然我年纪大了,但能帮一个是一个。”叶帮芳说。
  走在华福巷社区,像叶帮芳一样佩戴志愿者红袖章的居民越来越多。
  2016年5月,86岁独居老人杨向碧的血压一下子蹭到了“200”,由于情况严重,医院要求她住院治疗。
  但杨向碧没有子女,没人帮她办理住院手续,于是她找到了结对帮扶的社区志愿者付永慧。
  “小邓啊,杨婆婆生病了,在医院办住院手续,要人签字确认。”付永慧急忙找到邓履英。
  很快,邓履英和付永慧等低龄老人志愿者来到医院,顺利为老人办理了住院手续,并一直承担照顾老人、办理医保、转院等工作。
  2013年,华福巷社区承接了“重庆市居家养老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提出了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新路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越來越多的社区低龄老人加入志愿者队伍,也吸引了社区以外的许多志愿者加入。
  如今,华福巷社区共有注册志愿者688名。而在整个大溪沟街道,已成立45支志愿者队伍,注册志愿者已达7000余人,形成了“邻里守望”的志愿服务模式。
  2017年1月,因服务成效突出,渝中区大溪沟街道构建的“三级服务体系”关爱空巢老人项目被评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文中汤素英、李文菊、杨向碧均为化名)
其他文献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并作出决定,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个第一次不仅仅是个“时间”概念,更是一个“空间”概念,体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这五点要求涵盖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清晰地绘就了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也是创建高品质生活最容易忽视却又极为关键的一环。  当前,乡风文明建设虽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但也存在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不够、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我的家乡在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一个叫张家湾的小村子里。那里没有旅游景点,没有矿产资源,是一个山高地少的穷山村。父母虽然连小学都没有毕业,但是却鼓励我和兄弟要有走出大山的志气,卖牛卖粮供我们读书。我们兄弟俩通过努力读书,都走出了贫穷的家乡,实现了稳定脱贫。成长经历告诉我,智、志双扶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  2019年9月3日,经主动请缨和重庆邮电大学党委会研究,我从重庆邮电大学来到全市18个深度贫困
最近,在梁平区梁山街道石马山社区,几乎每天都有在职党员前来报到。  “往年只有100多人来报到,现在已经增加到近600人。”党员们高涨的积极性,是石马山社区党委书记伍维权完全没有料到的,“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资源。”  近年来,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梁平区从社区治理的基础工程抓起,以在职党员到居住社区报到为切入点,采取在职党员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方式,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服务和社区治
6月23日,巫山县双龙镇微雨濛濛,通往巫山机场的路上云雾缭绕。  巫山县扶贫办干部刘庆环接着电话,讨论着当天的工作——55位致富带头人将从巫山机场出发,去外省参加为期一周的培训。  “现在日子好了,更要加大对致富带头人的培养力度,这样才能让双龙飞得更高。”刘庆环笑着说。  松柏苍翠,溪穿峡谷。坐拥“天下绝景”的双龙镇,曾经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从下面看着很美,在上面住着很难。”  如今,脱贫攻坚为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进入新时代,要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重庆人社部门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等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着力加强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服务,努力为重庆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智力支撑。  围绕提升能力,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专技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产业发展需要,高质量办好国家级、市级高级研修班
“陈妈妈,最近重庆很热,你尽量不要外出走动,以免中暑。”  “陈妈妈,我给你邮寄了一些土特产,记得去拿哟。”  …………  在重庆市江津区,有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每年母亲节,她总会接到“兵儿子”们从四面八方打来的问候电话,她就是“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全国爱国拥军模范”——陈莉萍。  拥军这条路,陈莉萍一走就是34年。  “只要我还能动,就会继续为战士们服务。” 陈莉萍说。  爱兵如子  “之所以
走进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锻造厂车间,空气里浓郁的机油味、机器运转时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扑面而来。  这里,就是刘永刚奋斗了36年的地方。  “你们来的时间正好,要是夏天,里面的热浪根本无法靠近。”或许是常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刘永刚的脸颊发红,与鬓角的白发形成了鲜明对比。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刘永刚开始和我们分享他和同事们的一个个高光时刻。  2008年9月25日,西南边陲某城市的一家旅馆。 
把握“产城融合”的内涵,关键要防止“两化”:城镇发展要有产业作支撑,防止“空心化”;产业发展要以城市为依托,防止“孤岛化”。  优化发展空间布局,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产城互动、产城融合,在空间安排上要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做到产城一体,实现空间上的互动。这就要全面落实产城融合发展理念,让城镇体系与区域发展定位相一致,与区域人口城镇化进程相适应,与生产力布局相匹配,使城镇网络的主体骨架与主要产业的空间分
6月23日,城口县鸡鸣乡。  晚饭后,村民亢朝清拉着老伴张文翠的手,来到位于鸡鸣乡人民政府办公楼前的“八一八”广场。  广场上,热闹非凡,有人跟着音乐翩翩起舞,有人坐在一旁的板凳上闲聊,还有小贩推着板车在街头叫卖。  张文翠松开亢朝清的手,向“坝坝舞”队伍走去。  “以前哪想过日子会这么安逸哦。”看着队伍里张文翠舞动的身影,亢朝清的眼神飘忽起来,他的思绪回到了从前。  易地搬迁,生活有了新“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