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作伴写美文

来源 :倾心感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g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友人自西安回南阳,带给我一包书稿,厚厚的,沉沉的,如重金属的份量。书稿的作者叫郑长春。
  我和郑长春从未谋面,他倒想让我作序。
  过去,曾多次遵命写序,或为旧雨,或为新知,都有一些来往,识其面,知其人,说及文,就顺手得多:叙叙友情,忆忆过去,透露些轶文逸事,捎带着牵扯一下作品,也就能敷演出一篇来。这次,却不好应付。
  虽然参商不见,我们竟是同乡,老家都在豫西南这个小盆地的东部,他的村庄和我的村庄相距不远,几乎互闻鸡犬声。这就先有了一种亲近感。我们却不是同代人,他出生那年,我早沦为“臭老九”,正在一个家家都缺买盐钱的荒村,参与“割资本主义尾巴”。他对“文革”怕是几无印象,好似我对“万恶的旧社会”记忆恍惚。但我们都吃粗粝的农家饭长大,都尝够了贫穷的滋味,也都继承了农民的品性。故乡的黑土地,给了我们相同的生命底色,如胎记一般永难消褪。这,又使我有了认识他的根基。
  我就读郑长春的作品,一篇篇读,一步步接近他。我坚信,任何真正的作家,不论用何种文体,写何种题材,其实都在写自己,写自己的思想、精神、气质、学养,或者说,都在写自己的一颗心,甚至都不经意中袒露了自己的灵魂。读作品的过程,就是认识作者的过程。进入作品,就进入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渐渐地,我面前站起了郑长春的身影,由朦胧。到清晰,由单薄,到浑厚,我甚至看出了他有一腔火热的爱,却常用冷峻的目光审视人间一切。他得益于他的出身和经历。西人哈代有言:“人生里有价值的事,并不是人生的美丽,却是人生的酸苦。”艰窘和挫折可以使人早熟,可以砥砺人的意志,滋养人的事业心。当然,这人须是强者;若是懦夫,早就蔫了。郑长春应是强者,在流浪中,在困厄里,从不向命运屈服,从不停下前进的脚步,从不弯下昂然的身躯,终于创造出不凡的业绩,塑造了不凡的自己。我看他,既青春,又老到;既新潮,又传统。农家本色、文人情怀、现代意识活活地融会为浑然一体。我知他,天涯漂泊,江湖闯荡,而根仍在乡村,情系苍生,走在繁华的长安道上,他脚底仍粘着故里的泥土,他身体循环着农家子的血液;城市的光怪陆离、喧嚣嘈杂,没有使他迷失本性,反倒使他更加清醒,切切地关注民瘼,有一种天然的责任感。他的作品,无论述事、抒情、写景、状物、立论,都记录了他流浪途中的足迹和心迹,都是他充实人生的注解,不矫饰,不做作,美其美,丑其丑,寓褒贬,别善恶,处处显露他的率真和正直,时时显露他的才情和器识。
  写到这里,忽感到,这部书稿的沉重,不单是纸和字的份量……
  这就是我认识的郑长春,自觉大体不差。一经认识,我就认定,这个年轻人是值得认识,甚至值得结交的,年龄差异并不妨碍我们的沟通。又想到,还值得更多人认识,在人生的长途跋涉中,他可以成为更多人的旅伴。
  要认识他,就从读他的书开始吧。
其他文献
知道“爱情”的人越来越多,知道“艾青”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知道“美金”的人越来越多,知道“巴金”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知道“马克”的人越来越多,知道“马克·吐温”的人越来越少;知道“景岗山”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井冈山”的人越来越少;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知道“谢霆锋”的人越来
期刊
我喜欢写小说,尤其擅长写鬼的小说,在当地小有名气。有一天,我正在创作“新聊斋”,当我一边握笔沉思,一边从烟盒掏出支烟来,正准备用打火机点燃的时候,才发现那不是支烟。而是一个卷起的纸条。我奇怪地把纸条展开,发现上面居然有一行用圆珠笔写的字,再看那字的内容,越发惊奇了,条上写着:如果你是个单身汉,敢陷身于冒险的爱情,就请来信寄:苏村卫生院赵芳收。  我看了这个纸条,觉得颇有刺激性,我觉得该去冒险一番,
期刊
生活对于我是一种财富,无论曾经经历过多少坎坷与曲折,我都认可它给我赋予的人生价值。  曾经在生活中有过惆怅与哀叹,忧伤与苦恼,但我总是用一种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因为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所面对的各种困难是必然的。然而正是由于这些困难才使我认识到了真正的人生。人生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自我的斗争的过程。如果,一个人在困难面前刻意的低下了头,那他的人生也辉煌不到什么地步。人们常羡慕英雄或名人,可回过头来
期刊
书中有百味,读书即吃书。  鲁迅先生曾自称“厨子”,把自己的作品比作“饭菜”。真是形象极了。其实作者与读者之间,很有点像厨子与食客的关系。真正的作者,总是用美的作品去影响读者,就像厨师总想把味美且易消化的食品奉献给顾客一样。书如饭菜,味各不同:小说故事,可称风味小吃;散文诗歌,可称清茶咖啡;国外名作,可称西餐大菜;四大名著,可称满汉全席。读风与吃相颇有相似之处:有人细嚼慢咽,有人风卷残云,有人品茗
期刊
这个周末,我和女友在淮和路上闲逛,一不小心离路边的饭店近了点,这里的饭店很不错,专门派了几个漂亮的姑娘站在路边接待胃部有饥恶感的人,这种热情程度让我们这样肚子饿的人们感动。于是我和女朋友就决定进一家饭店解决生计问题。  等我们点好菜,目光锐利的我就发现我们这个座位的好处了,原来我们的桌子紧紧地靠着一个木制的楼梯,这个楼梯的人流实在不亚于上海的外滩,所以我们只好一边听着“咚、咚、咚”的脚步声,一边看
期刊
岁月走过两岸的光阴,年华插上翅膀在不知不觉间老去。在我成长的三十年里,我记得曾经的美好,也记得逝去的惆怅,可这都是我记忆中的碎片。我不晓得如何去拼凑,只喜欢在没事的时候想想美好,偷着乐一乐,欢喜之余也会想起惆怅,掉点眼泪,这就是我快乐而忙乱的人生电影,我知道我的这部电影没有观众,其实这部电影也只有我自己才能欣赏,因为我懂我的梦想。  回首我曾走过的路,快乐浪漫,酸甜苦辣,我比较欣慰,这样的人生有意
期刊
我和弟弟没有血缘关系,弟弟是后爸带来的孩子。我们姐弟俩的年龄相差11个月。  三年前的冬天弟弟满载着家人的希望参军了,而我依然走在求学的道路上。  转眼间,弟弟已经参军两年了,我也步入关键的高三。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弟弟会继续留在部队里,我也会踏入我所向往的大学校门。可就在这时,爷爷患了胃癌,家里花光了所有积蓄,也没有治好爷爷的病。在一个秋寒料峭的早晨爷爷离我们而去。  全家人悲痛不已,我也陷
期刊
军人的英武,军人的奉献精神成了无数少女梦中的英雄,做军嫂也成了她们心中的一个心愿。这该是庆幸的,作为一名曾在边防生活过,亲眼见过边防军人的家属探亲的情景的我,今天也作为她们中的一员,想对要做军嫂或即将成为军嫂的女孩说几句心里话:    先挂电话不等于不爱你    有人说:女孩都属于浪漫型的,处在恋爱中的女孩,往往以对方谁先挂电话来证明是否真的爱自己,但如果你决定要嫁给军人,那么这不是衡量他是否爱你
期刊
大约十年前,年轻气盛的我就想写一本人见人爱的小说。几次操笔,均未能如愿。个中因由,一言难尽。大凡玩笔杆的人都知道,文学这玩意儿,不是凭一时冲动就能“发挥”好的,真正有份量的作品,需要思想火花,需要生活积累,然后厚积而薄发。何况,那时我正值青春骚动期,为“体验生活”而深陷情网不可自拔,哪还有时间和心思去自寻烦恼(文学创作是一种艰苦劳动)呢?  青春时节的爱,是秘密盛开在心里的花朵,它纤尘不染,一旦吐
期刊
妈妈,既然你要带我到这世上,为何如此狠心撇下我一人,让我沉浸在绵绵不尽的哀思和伤痛中。也许是上帝看你太苦了看你撑不住了,不忍再折磨你,带你到天堂寻找你的母亲了。  你5岁丧母,受尽后母的欺凌虐待。18岁嫁给父亲,父亲身体不好,生活的重担你自己一个人扛。你终日起早摸黑,白天参加生产队劳动,回家料理家务,抚养照顾体弱多病的子女。你一生与世无争,忠厚老实,从不与人发生口角。孤身一人的叔婆一向与伯父和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