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点布水的水解酸化工艺处理印染废水中试研究

来源 :环境污染与防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ng1989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染废水处理普遍采用水解酸化工艺,针对现有水解酸化工艺布水不均、处理效率低等问题,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多种布水工况下水解酸化反应器内固液流动状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确定最佳布水点数;通过现场中试对CFD模拟结果进行验证,考察了中试设备运行期间印染废水处理效果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多点布水有利于泥水混合均匀,提高传质效率,对于1.20 m(长)×1.20 m(宽)×3.35 m(高)的反应器,9点布水即可达到均匀布水效果.相比污水处理厂单点布水水解酸化池,中试设备的处理效率显著改善,其中挥发性脂肪酸(VFAs)产量、可生化性及脱色率分别提高至原来的2.7、1.1、2.2倍.随着中试设备稳定运行,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成为优势菌群.
其他文献
由于频繁的人为活动导致自然保护区遭到破坏,从而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影响.以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选取斑块数、边缘密度、蔓延度和香农多样性4个景观格局指数,水源供给服务功能、土壤保持服务功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服务功能和生境支持服务功能4种典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计算,并分析它们的关系.结果表明:(1)北部和中部区域景观破裂程度较高,南部和四周区域景观破裂程度较低,但景观破裂程度高导致景观多样性增加.(2)水源供给服务功能为124.94~1094.56 mm/(hm2·a),土壤保持服
对2010—2019年西大亚湾海水中氚的活度浓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9年西大亚湾海水中氚活度浓度均值为1.0~4.4 Bq/L.大亚湾核电基地液态流出物的氚排放会使得西大亚湾海水中氚活度浓度升高.总体而言,氚活度浓度与离排放口距离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905),但并未发现逐年累积趋势;大亚湾核电基地排放的氚在西大亚湾内的稀释扩散非常快,12.5 h(约1个半日潮)后,氚的活度浓度基本可以降到探测限以下;西大亚湾海水中的氚活度浓度受到大亚湾核电基地的氚排放、离
以常用的改良土为基质构建9个绿色屋顶模型装置,以室内人工降雨实验和室外自然降雨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测定各装置出流的水质变化.结果表明:以田园土、浮石(体积比1.0:1.0)为基质的装置GR1出流水质较好,不存在污染物淋失风险,但后期植物生长情况明显差于其他装置;以腐叶土、蛭石、沙土(体积比7.0:2.0:1.0)为基质的装置GR6初期出流的总氮(TN)、总磷(TP)、COD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3.61、2.98、684.87 mg/L,表现出了较高的污染物淋失,应谨慎使用;装置GR4(轻沙壤土、腐殖土、蛭石
以豫西某典型矿区农用地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土壤样本与农作物样本,依据《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对区域内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等级划分,并根据划分结果提出不同管控或修复建议.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主要污染重金属为Cd、As、Pb、Zn,污染区域面积分别占89.90%、34.73%、51.69%、34.91%,4种重金属间存在较强相关性,主要来源为区内铅锌矿采矿、冶炼企业;研究区农作物中,主要超标物质为Cd;根据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研究区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
采用铁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0(Fe)作为前驱体,外加硼源制备了铁基硼掺杂多孔炭(Fe@BPC),将其用于催化单过硫酸氢盐(PMS)降解水中双酚A(BPA),同时分析Fe@BPC的形貌结构,研究PMS浓度、催化剂投加量、初始pH等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催化剂投加量为0.10 g/L、PMS摩尔浓度为1.00 mmol/L、BPA为10 mg/L、初始pH=7的条件下,Fe@BPC对BPA的降解率为98.3%.在较宽的初始pH(3~11)范围内,Fe@BPC仍保持较好的催化活性,且4次循环后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是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研究的关键工作,也是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技术依据.目前,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仍然以定性为主,因此基于评分指数法提出了定量化方法,对甘肃省嘉峪关市的平原区进行评价,并采用地下水硝酸盐数据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甘肃省嘉峪关市的平原区地下水脆弱性有较低、中等、较高3级,其中较高区主要分布在嘉峪关断裂附近和北大河沿岸地段;地下水污染源荷载等级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都有分布,等级中等至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北部的工业园区;地下水利用价值总体为中.综合地下水
采集宿州市煤矿区40个土壤样品并测定其Zn、Cr、Cd、Pb、Cu、As的含量,运用标准化法和相对累积频率法确定各重金属的地球化学基线值,在此基础上,利用地积累指数法和富集因子法评价宿州市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富集状况.结果表明:(1)除Cd外宿州市煤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的风险筛选值,但基本都高于宿州市非矿区土壤环境背景值;(2)两种方法计算的重金属地球化学基线值比较接近,取两者平均值得到宿州市煤矿区Zn、Cr、Cd、Pb、
近年来农村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屡有报道,其中设施菜地具有复种指数高、施肥量大、栽培环境封闭等特点,易造成重金属在土壤中累积.为解析山西省天镇县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重金属来源途径,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以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对天镇县设施蔬菜地土壤中Cu、Pb、Zn、Cr、Cd、Ni、Hg、As共8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探讨其来源.结果表明,以《温室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 333—2006)为依据,天镇县设施菜地Cu、Pb、Zn、Cr、Hg、As、Ni的单因子
为了给类似填埋场环境污染状况调查提供参考,以浙江省某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为例,研究了填埋场内部填埋气、渗滤液、腐殖土的污染情况及稳定化水平.结果表明,填埋气CH4体积分数为0.1%~52.8%,75%以上的钻探点位CH4体积分数超过《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限值(5%),且对照《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H2S、NH3、臭气浓度和非甲烷总烃也显著超标.对照GB 16889—2008,渗滤液的色度、
针对当前大气环境容量估算模型参数选取和多尺度应用缺乏系统研究,不同研究结果可比性差,大气环境容量估算结果难以为区域大气环境联防联控发挥支撑作用的现状,对A值法、线性规划法和模拟法等大气容量估算模型参数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确定关键参数及其计算方法,系统总结国家、城市群、城市和工业园区等多个尺度大气环境容量核算情况,指出当前的大气环境容量多尺度应用仍然存在多尺度、多方法计算结果难以比对和融合的问题.对各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参数取值进行规范,实现多尺度间大气环境容量的支持与响应,将是大气环境容量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