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什么样的朋友交往,对一个人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科学家最近指出,其他人对你的影响远比你想象的要强烈得多,你的朋友的朋友,甚至从未谋面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行为,都在影响你的心理和行为
“三度感染”的社会影响力
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不时会遇到一些烦恼,比如让你忧心忡忡的债务,对下个假期的漫长等待,对就业的种种担心,使你心情不佳的恶劣天气,等等。减然,这些问题都取决于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它们,但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却常常被忽略了,那就是你的亲朋好友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心态对你的影响。最新研究表明,人的情绪和心态受周围人的影响远比我们所认为的要强烈得多,不仅如此,朋友的朋友,甚至是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我们可能从未与他们谋面,更没有过任何的交往,科学家将他们称为“三度分隔”的人,但这些“三度分隔”之人的影响力却像病毒一样通过我们周围的社会关系网渗透传播开来,并“感染”我们,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三度感染”。
事实上,一系列现象的影响力正在通过朋友之网,以我们无法完全理解的方式传播开来,这—点已经越来越清楚,这些现象包括幸福的感觉、抑郁的心情、越来越多的肥胖症、饮酒和吸烟的坏习惯、不佳的身体状况、对某种音乐或食物的偏好、对网络隐私的窥探欲,以及自杀或自杀倾向等,所有这些都通过朋友,甚至“三度分隔”的朋友网络,像“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样,激起层层涟漪。
不仅我们周围的人会对我们产生影响,甚至我们从不认识的人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习惯甚至健康。你或许会认为:果真如此岂不是太可怕了吗?其实,我们不必为此而感到恐慌,因为多数情况下,社会影响力都是一些潜意识的影响。专家认为,社会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足一件好事,因为我们应该接受这样的事实: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做些什么……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我们周围小圈子之外的各种力量所决定的。
此外,我们如果意识到社会关系网的“感染”力量,我们就能权衡这些影响力的利弊,以各种途径或者方法,或者加以抵制,或者善加利用。—些人可以有意识地对他们周围的社会关系网施加影响力,反过来对他们的生活产生有利的影响。
行为和情绪像病毒一样传播
最新研究发现,行为和情绪会像病毒一样传播开来。有关专家对由朋友、亲戚、邻居和同事组成的数千人的人际网络进行了一项针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长期追踪调查,结果发现,乐观的人周围通常也都是一些乐观的人,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人们性情相投,而且还因为快乐情绪会通过社交网络传播开来,不管传播者是不是人们有意识选择的朋友。
研究还发现,一个人的幸福感不仅受到直接接触的朋友的影响,还受到朋友的朋友的影响,甚至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影响(当然影响程度逐渐减弱)。另外,一个快乐的人拥有更多与其他快乐的人以及他们的朋友和家人交往的机会。专家说,“朋友多的人更快乐幸福,但关键在于所接触的朋友是否是一些幸福快乐的人。”
那么,你在多大程度上受他人快乐情绪影响呢?这取决于你与他人关系的密切程度。研究发现,如果住在几千米之外的你的一个好朋友突然高兴起来,那你拥有一个好心情的概率可能在60%以上;相比之下,你受关系一般的隔壁邻居的好心情的影响的概率可能下降一半。还有,这种影响力在同性朋友之间的传播效率要高得多。
所有这些构成了—个关键性的问题:幸福感之类的东西为什么会相互感染?最可能的机制之一是移情模仿——人们在潜意识中会不自觉地模仿周围人的面部表情、语言习惯、身体语言如举手投足。以及其他行为,然后通过某种神经反馈。实际体验到与所模仿行为有关的情绪。有研究发现,被观察者的面部表情越强烈,观察者感受到的情绪变化也就越强烈。
移情模仿是怎样产生的呢?有人认为是与生俱来的,有人认为是通过镜像神经元作用产生的。镜像神经元是一种脑细胞,当我们在模仿或观看别人的某种行为时,我们的镜像神经元就被激活。但目前尚不清楚的是,是模仿行为激活了镜像神经元,还是镜像神经元的激活触发了模仿行为。有科学家认为,无意识的模仿会让人们“感知到同伴的实际情感”,甚至“对他人的情感产生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
在实验室之外也可以找到许多可以证明情绪通过社交网络蔓延开来的证据。英国科学家发现,职业板球运动员在一场比赛中的快乐程度,与球员们的平均幸福感存在着明显的联系,而与比赛是否向着有利于本队的方向发展等其他因素的关系不大。在护士行业和其他上班族中也有类似现象。患有轻度抑郁症的大学生的室友会变得越来越沮丧,住在一起的时间越长,这种影响力越明显。如果银行员工情绪不佳,其心情会直接“传染”银行的客户。
那么,幸福感之类的东西是如何通过社会关系网和亲友群体传播开来的呢?为什么其传播效果因你与传播者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而各异呢?比如,你的某个朋友对你的影响为什么比你的兄弟姐妹更大?为什么你的某个邻居对你的影响很大。而住在同一街区与你只有几十米之隔的某人对你却没有什么影响?要回答这些问题,有两个因素似乎至关重要:社交接触的频率,以及关系密切的程度。我们知道,情绪的感染与接近程度有关,与某人的关系越密切,越容易产生移情作用,也越有可能受其心情状态的感染。现在,在虚拟网络上,人们通过面对面实际接触进行模仿的可能性大大降低,那么他人的情绪是如何通过虚拟网络传播开来的呢?目前尚不清楚。
肥胖症、吸烟等也会“传染”
奇怪的是,肥胖也会像幸福感那样通过社会关系网进行传播。如果你朋友的体重增加了,那你增加体重的概率将大大增加。也就是说,你的体重受到你周围的社会圈子的影响。—项研究发现,除了社会经济地位上的差别因素之外,如果—个人周围有许多患肥胖症的朋友,那这个人患肥胖症的概率会增加57%;相比之下,兄弟姐妹或配偶患肥胖症的人,其患肥胖症的概率会增加40%和37%。
肥胖症的传播机制是什么呢?就肥胖症的传播而言,邻居没有什么影响,朋友居住地点的距离也影响不大,这些都表明肥胖症的传播机制与幸福感的传播机制有所不同,不是通过行为模仿,有研究者认为可能是通过对一些社会规范的接纳程度传播开来的。比如说,看到朋友的体重在增加,我们对肥胖的可接受程度就会慢慢改变。尤其是同性亲友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女人以其他女人为参照标准,男人以其他男人为参照标准。这或许有助于解释为什么饮食失调现象会在女学生群体中流行的原因。
有研究证明,戒烟行为也可以传播——一个人做出戒烟的决定通常与亲戚朋友和整个社交群体有关。如此来看,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决定戒烟,戒烟现象理所当然会成为整个社会所接受的事情,那些选择继续吸烟的人将被推离到社会关系网的外围。就戒烟而言,最容易影响到你的人是与你最亲近的人。有研究认为,如果你的配偶选择戒烟,那么你有67%的可能性选择戒烟。你的同事也会对你戒烟产生影响,特别是如果你们在—个狭窄紧凑的工作环境中工作。
我们过去一直认为幸福感、肥胖症、吸烟习惯等,是由个体环境所形成和决定的,但如今我们知道,这些现象,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一些现象,在很大程度尼都受到社会关系网影响力的制约。
戒烟行为可以传播是一个好消息,而一个很不好的消息是,有研究认为,近年来自闭症患者增多的现象可能也与社会关系网有关一如果在你生活的社区里有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儿童,那么你的孩子患自闭症的概率会大得多。
为什么止于“三度感染”?
研究认为,社会关系网对幸福感、肥胖症和吸烟习惯行为等的影响力仅限于“三度分隔”范围——“截止”到“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为什么止于“三度”?一种理论认为,朋友关系之网本来就是极不稳定的,较外围的一些朋友会渐渐散去。“你可能拥有几个终生不渝的朋友,但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很可能今年与去年是一些完全不同的人。”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是什么构成了我们的社会关系网的体系结构?我们在这个体系结构中处于何种位置?显然这种体系结构是由许多因素形成的:我们居住的地方、我们的工作场所、我们的家庭、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收人、兴趣爱好,等等。不可思议的是,最新研究还提出了遗传的因素。研究人员在对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进行研究后发现,同卵双胞胎的社会关系网比异卵双胞胎的社会关系网有着更多更明显的相似之处,这表明社会关系网的结构还受到基因的影响。尽管合群和害羞等个性特征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但实际上遗传基因也在起作用,而且遗传基因的影响并不仅仅决定我们是否能够拥有更多的朋友,还决定我们是否拥有更多人缘好的朋友。让我们迷惑不解的是:遗传基因是如何决定我们在这个社会拓扑空间里的实际位置的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将有助于我们更多地探索“群体智慧”的奥秘。研究人员将社会关系网的影响力对人们做出戒烟决定这一现象与鸟类等动物的“群体智慧”相比拟。比如,鸟群决定向左边飞的时候,并不是鸟儿个体孤立的行动,而是鸟类群体做出的决定。
我们有办法来减轻这种强大而普遍存在着的社会力量的影响吗?我们还是能够有所作为的,特别是在我们努力避免一些不良行为的影响,或接受某些良好习惯的时候。比如,在交友时我们可以有所选择,选择那些与我们“志趣相投”之人。你如果想减肥,可以加入某个跑步锻炼俱乐部。当然,最重要的是,你要与俱乐部的成员多多交往。
如果你想避开某些不想受其影响的人,比如懒惰的人,思想消极颓丧的人,采取断绝往来的做法也许过于激烈,但渐渐疏离却不失为一个好主意。我们甚至还要提防那些交友不慎者,即使他们本身并没有表现出一些不良言行,但你须牢记情绪和行为传播的“三度感染”规则。最后,如果你不想受到某些人的某些情绪行为的影响,但那些人你又无法避免面对,比如在亲友聚会上,那你可以注意避免在不知不觉中模仿他们的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以最大限度抵制这种“感染”的影响力。
“三度感染”的原则让我们知道周围的朋友网络是如何潜移默化而强有力地影响着我们的,周围的人在改变着我们,我们也在改变着周围的人。所以,谨慎择友是关键。
相关链接
动物的群体智慧
在人们眼里,蚂蚁和蜜蜂是非常聪明的昆虫。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感受到蚂蚁在厨房里爬行时所表现出的那种一往无前的自信,它们似乎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否则它们如何能组织起井然有序的蚂蚁社会’如何建造起规模庞大的蚁穴?如何发动大规模的蚂蚁战争?
事实上,这种认为蚂蚁和蜜蜂非常聪明的看法大错特错。蚂蚁个体并不能成为聪明的工程师、建筑师或者斗士,单只蚂蚁尝试做成某件事情,其实是多么的力不从心。那么如何解释地球上12000多种蚂蚁种类的成功生存呢?科学家指出,蚂蚁并不聪明,聪明的是蚂蚁群体。蚂蚁个体极为弱小,不堪一击,但作为蚂蚁群体,则能够对环境作出迅速而有效的反应,而它们的“武器”就是“群体智慧。”
成百上千的蚂蚁或蜜蜂是如何共同做出某个重要决定的呢?是什么让一群鲱鱼在一瞬间致行动改变方向的呢?公园里的鸽子在受惊时会同时飞离,它们中间没有领袖,没有鸽子会告诉其他鸽子该怎么做。相反,它们会在周围同伴行为的影响下,在瞬间集体行动起来。这些动物的群体能力似乎不可思议,即使是生物学家也一直困惑不解。但在过去的数十年里,研究人员已有了一些有趣的发现。
大自然中的社会性动物在发现捕食动物、找寻食物、择偶或决定迁移路线上所表现出来的群体智慧令它们成功的概率大大提高。科学家指出。对肉食性鱼类来说,避免被一千条鱼发现要比避免被一条鱼发现难得多。肉食性鱼通常会快速冲散鱼群,因为鱼能从邻伴那里得知将要发生的事情。当肉食性鱼攻击鱼群时,鱼群在一瞬间四散逃开,并在捕食者周围形成许多移动的泡沫,然后重新归在一处游走,捕食者几乎跟踪不到任何一条鱼。
鹿群在大地上移动时,就好像是云层的阴影越过大地,而在鹿群改变方向时,就像无数的多米诺骨牌向着一个方向倾倒一样,每只动物好像都知道它的邻伴将要做什么,没有预见性,也没有反应时间,无因无果,一切都在瞬间发生。在鹿群壮观的胜利大逃亡中,每只驯鹿都知道什么时候该跑,应该往哪个方向跑,没有头鹿负责安排鹿群往何处跑,每只动物都在遵循着数千年对付饿狼攻击过程中所养成的简单经验法则。
蚂蚁、蜜蜂、鸽子和驯鹿等都是社会性动物,它们向我们展现了动物群体智慧的非凡魅力,而人类社会关系网.中的“三度分隔”的感染力量与动物的“群体智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即使是你从未谋面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也在这神奇规律的支配下,不可思议地影响和改变着你的情绪、你的心态和你的生活。
“三度感染”的社会影响力
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不时会遇到一些烦恼,比如让你忧心忡忡的债务,对下个假期的漫长等待,对就业的种种担心,使你心情不佳的恶劣天气,等等。减然,这些问题都取决于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它们,但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却常常被忽略了,那就是你的亲朋好友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心态对你的影响。最新研究表明,人的情绪和心态受周围人的影响远比我们所认为的要强烈得多,不仅如此,朋友的朋友,甚至是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我们可能从未与他们谋面,更没有过任何的交往,科学家将他们称为“三度分隔”的人,但这些“三度分隔”之人的影响力却像病毒一样通过我们周围的社会关系网渗透传播开来,并“感染”我们,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三度感染”。
事实上,一系列现象的影响力正在通过朋友之网,以我们无法完全理解的方式传播开来,这—点已经越来越清楚,这些现象包括幸福的感觉、抑郁的心情、越来越多的肥胖症、饮酒和吸烟的坏习惯、不佳的身体状况、对某种音乐或食物的偏好、对网络隐私的窥探欲,以及自杀或自杀倾向等,所有这些都通过朋友,甚至“三度分隔”的朋友网络,像“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样,激起层层涟漪。
不仅我们周围的人会对我们产生影响,甚至我们从不认识的人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习惯甚至健康。你或许会认为:果真如此岂不是太可怕了吗?其实,我们不必为此而感到恐慌,因为多数情况下,社会影响力都是一些潜意识的影响。专家认为,社会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足一件好事,因为我们应该接受这样的事实: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做些什么……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我们周围小圈子之外的各种力量所决定的。
此外,我们如果意识到社会关系网的“感染”力量,我们就能权衡这些影响力的利弊,以各种途径或者方法,或者加以抵制,或者善加利用。—些人可以有意识地对他们周围的社会关系网施加影响力,反过来对他们的生活产生有利的影响。
行为和情绪像病毒一样传播
最新研究发现,行为和情绪会像病毒一样传播开来。有关专家对由朋友、亲戚、邻居和同事组成的数千人的人际网络进行了一项针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长期追踪调查,结果发现,乐观的人周围通常也都是一些乐观的人,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人们性情相投,而且还因为快乐情绪会通过社交网络传播开来,不管传播者是不是人们有意识选择的朋友。
研究还发现,一个人的幸福感不仅受到直接接触的朋友的影响,还受到朋友的朋友的影响,甚至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影响(当然影响程度逐渐减弱)。另外,一个快乐的人拥有更多与其他快乐的人以及他们的朋友和家人交往的机会。专家说,“朋友多的人更快乐幸福,但关键在于所接触的朋友是否是一些幸福快乐的人。”
那么,你在多大程度上受他人快乐情绪影响呢?这取决于你与他人关系的密切程度。研究发现,如果住在几千米之外的你的一个好朋友突然高兴起来,那你拥有一个好心情的概率可能在60%以上;相比之下,你受关系一般的隔壁邻居的好心情的影响的概率可能下降一半。还有,这种影响力在同性朋友之间的传播效率要高得多。
所有这些构成了—个关键性的问题:幸福感之类的东西为什么会相互感染?最可能的机制之一是移情模仿——人们在潜意识中会不自觉地模仿周围人的面部表情、语言习惯、身体语言如举手投足。以及其他行为,然后通过某种神经反馈。实际体验到与所模仿行为有关的情绪。有研究发现,被观察者的面部表情越强烈,观察者感受到的情绪变化也就越强烈。
移情模仿是怎样产生的呢?有人认为是与生俱来的,有人认为是通过镜像神经元作用产生的。镜像神经元是一种脑细胞,当我们在模仿或观看别人的某种行为时,我们的镜像神经元就被激活。但目前尚不清楚的是,是模仿行为激活了镜像神经元,还是镜像神经元的激活触发了模仿行为。有科学家认为,无意识的模仿会让人们“感知到同伴的实际情感”,甚至“对他人的情感产生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
在实验室之外也可以找到许多可以证明情绪通过社交网络蔓延开来的证据。英国科学家发现,职业板球运动员在一场比赛中的快乐程度,与球员们的平均幸福感存在着明显的联系,而与比赛是否向着有利于本队的方向发展等其他因素的关系不大。在护士行业和其他上班族中也有类似现象。患有轻度抑郁症的大学生的室友会变得越来越沮丧,住在一起的时间越长,这种影响力越明显。如果银行员工情绪不佳,其心情会直接“传染”银行的客户。
那么,幸福感之类的东西是如何通过社会关系网和亲友群体传播开来的呢?为什么其传播效果因你与传播者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而各异呢?比如,你的某个朋友对你的影响为什么比你的兄弟姐妹更大?为什么你的某个邻居对你的影响很大。而住在同一街区与你只有几十米之隔的某人对你却没有什么影响?要回答这些问题,有两个因素似乎至关重要:社交接触的频率,以及关系密切的程度。我们知道,情绪的感染与接近程度有关,与某人的关系越密切,越容易产生移情作用,也越有可能受其心情状态的感染。现在,在虚拟网络上,人们通过面对面实际接触进行模仿的可能性大大降低,那么他人的情绪是如何通过虚拟网络传播开来的呢?目前尚不清楚。
肥胖症、吸烟等也会“传染”
奇怪的是,肥胖也会像幸福感那样通过社会关系网进行传播。如果你朋友的体重增加了,那你增加体重的概率将大大增加。也就是说,你的体重受到你周围的社会圈子的影响。—项研究发现,除了社会经济地位上的差别因素之外,如果—个人周围有许多患肥胖症的朋友,那这个人患肥胖症的概率会增加57%;相比之下,兄弟姐妹或配偶患肥胖症的人,其患肥胖症的概率会增加40%和37%。
肥胖症的传播机制是什么呢?就肥胖症的传播而言,邻居没有什么影响,朋友居住地点的距离也影响不大,这些都表明肥胖症的传播机制与幸福感的传播机制有所不同,不是通过行为模仿,有研究者认为可能是通过对一些社会规范的接纳程度传播开来的。比如说,看到朋友的体重在增加,我们对肥胖的可接受程度就会慢慢改变。尤其是同性亲友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女人以其他女人为参照标准,男人以其他男人为参照标准。这或许有助于解释为什么饮食失调现象会在女学生群体中流行的原因。
有研究证明,戒烟行为也可以传播——一个人做出戒烟的决定通常与亲戚朋友和整个社交群体有关。如此来看,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决定戒烟,戒烟现象理所当然会成为整个社会所接受的事情,那些选择继续吸烟的人将被推离到社会关系网的外围。就戒烟而言,最容易影响到你的人是与你最亲近的人。有研究认为,如果你的配偶选择戒烟,那么你有67%的可能性选择戒烟。你的同事也会对你戒烟产生影响,特别是如果你们在—个狭窄紧凑的工作环境中工作。
我们过去一直认为幸福感、肥胖症、吸烟习惯等,是由个体环境所形成和决定的,但如今我们知道,这些现象,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一些现象,在很大程度尼都受到社会关系网影响力的制约。
戒烟行为可以传播是一个好消息,而一个很不好的消息是,有研究认为,近年来自闭症患者增多的现象可能也与社会关系网有关一如果在你生活的社区里有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儿童,那么你的孩子患自闭症的概率会大得多。
为什么止于“三度感染”?
研究认为,社会关系网对幸福感、肥胖症和吸烟习惯行为等的影响力仅限于“三度分隔”范围——“截止”到“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为什么止于“三度”?一种理论认为,朋友关系之网本来就是极不稳定的,较外围的一些朋友会渐渐散去。“你可能拥有几个终生不渝的朋友,但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很可能今年与去年是一些完全不同的人。”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是什么构成了我们的社会关系网的体系结构?我们在这个体系结构中处于何种位置?显然这种体系结构是由许多因素形成的:我们居住的地方、我们的工作场所、我们的家庭、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收人、兴趣爱好,等等。不可思议的是,最新研究还提出了遗传的因素。研究人员在对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进行研究后发现,同卵双胞胎的社会关系网比异卵双胞胎的社会关系网有着更多更明显的相似之处,这表明社会关系网的结构还受到基因的影响。尽管合群和害羞等个性特征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但实际上遗传基因也在起作用,而且遗传基因的影响并不仅仅决定我们是否能够拥有更多的朋友,还决定我们是否拥有更多人缘好的朋友。让我们迷惑不解的是:遗传基因是如何决定我们在这个社会拓扑空间里的实际位置的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将有助于我们更多地探索“群体智慧”的奥秘。研究人员将社会关系网的影响力对人们做出戒烟决定这一现象与鸟类等动物的“群体智慧”相比拟。比如,鸟群决定向左边飞的时候,并不是鸟儿个体孤立的行动,而是鸟类群体做出的决定。
我们有办法来减轻这种强大而普遍存在着的社会力量的影响吗?我们还是能够有所作为的,特别是在我们努力避免一些不良行为的影响,或接受某些良好习惯的时候。比如,在交友时我们可以有所选择,选择那些与我们“志趣相投”之人。你如果想减肥,可以加入某个跑步锻炼俱乐部。当然,最重要的是,你要与俱乐部的成员多多交往。
如果你想避开某些不想受其影响的人,比如懒惰的人,思想消极颓丧的人,采取断绝往来的做法也许过于激烈,但渐渐疏离却不失为一个好主意。我们甚至还要提防那些交友不慎者,即使他们本身并没有表现出一些不良言行,但你须牢记情绪和行为传播的“三度感染”规则。最后,如果你不想受到某些人的某些情绪行为的影响,但那些人你又无法避免面对,比如在亲友聚会上,那你可以注意避免在不知不觉中模仿他们的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以最大限度抵制这种“感染”的影响力。
“三度感染”的原则让我们知道周围的朋友网络是如何潜移默化而强有力地影响着我们的,周围的人在改变着我们,我们也在改变着周围的人。所以,谨慎择友是关键。
相关链接
动物的群体智慧
在人们眼里,蚂蚁和蜜蜂是非常聪明的昆虫。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感受到蚂蚁在厨房里爬行时所表现出的那种一往无前的自信,它们似乎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否则它们如何能组织起井然有序的蚂蚁社会’如何建造起规模庞大的蚁穴?如何发动大规模的蚂蚁战争?
事实上,这种认为蚂蚁和蜜蜂非常聪明的看法大错特错。蚂蚁个体并不能成为聪明的工程师、建筑师或者斗士,单只蚂蚁尝试做成某件事情,其实是多么的力不从心。那么如何解释地球上12000多种蚂蚁种类的成功生存呢?科学家指出,蚂蚁并不聪明,聪明的是蚂蚁群体。蚂蚁个体极为弱小,不堪一击,但作为蚂蚁群体,则能够对环境作出迅速而有效的反应,而它们的“武器”就是“群体智慧。”
成百上千的蚂蚁或蜜蜂是如何共同做出某个重要决定的呢?是什么让一群鲱鱼在一瞬间致行动改变方向的呢?公园里的鸽子在受惊时会同时飞离,它们中间没有领袖,没有鸽子会告诉其他鸽子该怎么做。相反,它们会在周围同伴行为的影响下,在瞬间集体行动起来。这些动物的群体能力似乎不可思议,即使是生物学家也一直困惑不解。但在过去的数十年里,研究人员已有了一些有趣的发现。
大自然中的社会性动物在发现捕食动物、找寻食物、择偶或决定迁移路线上所表现出来的群体智慧令它们成功的概率大大提高。科学家指出。对肉食性鱼类来说,避免被一千条鱼发现要比避免被一条鱼发现难得多。肉食性鱼通常会快速冲散鱼群,因为鱼能从邻伴那里得知将要发生的事情。当肉食性鱼攻击鱼群时,鱼群在一瞬间四散逃开,并在捕食者周围形成许多移动的泡沫,然后重新归在一处游走,捕食者几乎跟踪不到任何一条鱼。
鹿群在大地上移动时,就好像是云层的阴影越过大地,而在鹿群改变方向时,就像无数的多米诺骨牌向着一个方向倾倒一样,每只动物好像都知道它的邻伴将要做什么,没有预见性,也没有反应时间,无因无果,一切都在瞬间发生。在鹿群壮观的胜利大逃亡中,每只驯鹿都知道什么时候该跑,应该往哪个方向跑,没有头鹿负责安排鹿群往何处跑,每只动物都在遵循着数千年对付饿狼攻击过程中所养成的简单经验法则。
蚂蚁、蜜蜂、鸽子和驯鹿等都是社会性动物,它们向我们展现了动物群体智慧的非凡魅力,而人类社会关系网.中的“三度分隔”的感染力量与动物的“群体智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即使是你从未谋面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也在这神奇规律的支配下,不可思议地影响和改变着你的情绪、你的心态和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