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原因、现状及历史启示

来源 :中国外资·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youggyyv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收入分配体制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由原来的单一公有制向多元化所有制结构的转变,我国的收入分配理论也在不断的调整和发展,逐步形成了多元分配格局。本文回分析了我国多元收入分配格局形成的原因和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历史启示。
  关键词:分配制度公平启示
  
  建国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体制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从建国初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到改革开放后逐步建立起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分析我国多元分配格局形成的原因、现状及历史启示,对于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一、多元分配格局形成的客观必然性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和政府对于收入分配问题的认识不断加深,收入分配政策不断完善和发展。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基本分配制度。这种多元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有其客观的历史必然性。
  (一)旧分配体制的弊端要求实行分配体制变革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以及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不清,错误地把社会主义要达到共同富裕理解为大家平均,在收入分配体制上过分追求分配的平均主义,违背了经济和社会的發展规律,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指出:“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分配方式,需要有其他分配方式的配合。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
  任何社会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都是由与该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所有制性质决定的。在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所有制结构下,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是必然的选择,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关系上的实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所有制结构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必然要求在按劳分配为主的前提下,分配方式向多元化转变。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由人、财、物等生产要素共同发挥功能来推动的。各种生产要素都有清晰的产权,生产要素所有者依法对生产要素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只有让所有者通过对财物的所有获得相应的报酬和收益才能调动其积极性,增加其对生产要素的投入,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所以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应该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我国多元分配格局的形成提供了体制环境和实现机制。
  
  二、对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现状分析
  
  随着收入分配体制的进行,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会财富迅速增长。但在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收入差距明显扩大,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和矛盾比较突出。
  (一)当前收入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居民总体收入差距扩大。从基尼系数来看,1978年我国农村居民基尼系数为0.2124,城市居民基尼系数为0.16,收入分配基本上呈现一种平均主义趋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综合基尼系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至2003年基尼系数达到0.46,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2005年接近0.47,2006年为0.46,2007年达到0.48,2008年为0.469。另据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城市居民收入最低的1/5人口只拥有全部收入的2.75%,仅为收入最高的1/5人口拥有收入的4.6%。①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在普遍的收入差距中,城乡差距最为严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从1978年的2.56:1到2000年的3.11:1,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2007年城乡收入绝对差距为9646元,城乡收入比达到3.33:1,形势较前几年更为严峻。如果再考虑加上城市居民的种种福利补贴,目前我国城乡人均收入的实际差距在6倍左右。
  3.地区收入差距扩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人均纯收入的差额在逐年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人均收入最高的五省(市)是上海(23623元)、北京(21989元)、浙江(20574元)、广东(17699元)、福建(15505元),五省市人均收入平均19878元;人均收入最低的五省区为宁夏(10859元)、青海(10276元)、新疆(10313元)、黑龙江(10245元)和甘肃(8920元),人均收入平均为10122元,高低差近2倍。
  4.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突出表现为一些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使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总体上呈扩大趋势。1978年中国最高行业和最低行业的工资比是1.38:1,2003年4.5:1,2006年4.7:1,2008年扩大为11:1。垄断行业违背国家政策和法规滥发奖金和福利,使职工收入与企业的经济效益脱节,不但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劳动贡献和风险程度,同时加剧了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削弱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二)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1.改革效应。在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过程中,收入分配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在客观上使收入差距扩大成为可能。以价值规律为基本规律的市场经济具有使收入差距扩大的内在倾向,市场经济本身注重效率。在分配体制上,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按劳分配本身就能体现出收入差距,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使收入差距更趋扩大。
  2.二元结构。我国的户籍制度将城乡人为地分割成两个不同的社会系统,阻碍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降低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最终导致资源的低效配置,使得城乡居民的竞争起点不公平。这是造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
  3.行业垄断。我国的垄断行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通过行政手段而形成的垄断,一些行业凭借其垄断地位所获得的超额利润成为其职工提高收入的基础。实际上,这些超额利润应该上缴国家财政或转为国有资本金,若直接或变相地转化为职工收入或福利,必然造成行业间收入不合理,导致收入差距过大。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是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4.地域原因。各地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经济发展原本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由沿海到内地、由东部向中西部递次推进的发展战略,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更加突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导致收入差距的存在,而发展越不平衡,相应的收入差距也就越大。这是东西部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
  5.制度缺失。由于我国各种制度,如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以及法制体系的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通过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贪污受贿等非法手段获取非法收入,导致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平等,进一步加剧了分配矛盾。
  
  三、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历史启示
  
  在不同时期,我国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有其历史合理性和必然性。提高国民收入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始终是贯穿分配体制改革的一条主线。总结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得出的经验,对今后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一)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是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必须同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相适应
  从我国收入分配体制的变迁可以看出,它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而再一次证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决定收入分配体制的变革。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元分配体制。
  可见,分配体制的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促进生产力发展这个中心来进行。虽然生产资料所有制对分配体制有决定作用,但分配体制对所有制结构也有反作用。当分配体制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时,不能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时,就要及时地改革。分配体制的改革始终贯穿于改革开放的整个进程。
  (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既要坚持坚持马克思的按劳分配原理,又要根据我国实际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分配理论
  馬克思虽然提出在社会主义阶段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但实践证明,现实社会主义国家落后的生产力水平状况不能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的按劳分配和马克思设想的劳动分配有不同的特点,根据我国的改革实践提出的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等理论,是在坚持马克思基本原理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我国分配领域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与发展马克思的基本原理,又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分不开的。这是我国分配体制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今后的改革同样要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在分配体制改革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三)收入分配体制既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又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与传统的无市场的分配不同,除分配主体,分配方式多元化以外,就是市场要对分配发生作用。劳动力的配置必然通过劳动力市场,劳动者个人收入是在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上形成的。劳动者所在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收入必然受市场调节,从而制约着收入的实现及其水平。收入分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有利于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提高效率。但市场竞争的结果必然扩大收入差距,引起收入不公。由于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收入差距扩大、分配不公等一些现实问题。因此,需要发挥国家对收入分配体制的宏观调控作用。
  (四)坚持效率与公平和谐统一是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关键
  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必须要讲求效率,无效率的经济和社会是不会有生气和活力的。而要使经济能够持续发展、社会保持稳定,又必须使收入分配相对公平,形成合理结构。建国以来,从平均主义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再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党和国家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在现阶段,我们党和国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注重民生,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因为我们的目标是逐步走向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将收入差距建立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相信我国的分配制度还会进一步地发展和完善,用公平的实现带动经济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注释:
  ①李薇辉.《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浅析》,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第45页
  
  参考文献:
  [1]田应奎,《中国道路:从科学发展观解读中国发展》,北京,外文出版社,2008
  [2]张秀英,《当代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3]张作云,陆燕春 《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问题的理论思考》,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4]杨宜勇,池振合 《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30年的基本经验》,《中国发展观察》,2008(11)
  [5]陈发奋,《论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经济师》,2008(11)
  [6]童里,《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2009(2)
  (责任编辑:罗亦成)
其他文献
本文从最常见的热源间热机装置简化出热源间以工质定常流动实现定常能量转换的热机模型,沿用γ、π、(?)等概念,并以工质吸、放热的传热面积之和定义了适合于该物理模型的“
本文初步探讨了专家系统在舰船动力工程中的应用,并就建造论证设计和故障诊断型专家系统作了较全面阐述,以期为提高和保证动力装置的战技性能寻求一种有效的手段。
【正】 我们这次编辑出版史座谈会,是最近十多年来的头一次。这十多年来,出版史研究的成绩很大,出版了一批有关书籍和发表了更多的论文,可以说超过了以往的几十年。年轻的出
国内对股票市场制度缺失问题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但对中国股票市场制度缺失中某些基础性问题的研究还有待加深,只有将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分析与时代背景、经济背景和思想背景
现在俄罗斯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在继续,生产下降,通货膨胀加剧,国民经济的某些部门爆发了罢工,结构性失业呈飞跃式发展。苏联和华沙条约国集团解体后,俄罗斯政治形势的变化对国家在向
近年来,我国网络购物市场逐步成熟,网络购物交易规模和用户规模的双发展,直接影响到网络购物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的购买决策流程。当消费者在网络上面,临更多商品、更多商家的选择
本文作为文献[1]的姊妹篇,论述某型船用燃气轮机新型低压压气机的结构设计特点。经试制、部件试验及全台压气机试验表明,该压气机满足了第二代船用机组可靠性、长寿命、易维
本文从能量利用角度,对热水、汽水混合物的全流发电方法和闪蒸发电方法进行了比较。在汽水混合发电系统中,提出当量热水温度概念,简化了汽水混合发电系统的热力计算。在实际
2005年,在中国证券市场发起的股权分置改革,彻底消除了国外投资者对无退出机制的隐忧。此后不久,在中国传统行业,如机械、水泥、钢铁,外资并购龙头企业的案例迅速飙升。当人们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