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海洋卫士:为人类争取78995年

来源 :莫愁·天下男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ibo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嘿,我在这
  荷兰少年布安·斯洛特13岁时就对火箭感兴趣,做了一个水火箭,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应该在航空航天方面成为专家。可是,17岁那年,他和小伙伴们跑到希腊去潜水,从此,他的人生呈现了另外一种可能。
  在希腊的亚速群岛,与他共泳的不是传说中的白鲸、小丑鱼和美丽的珊瑚,而是不时迎面飘过来的塑料袋。最让他感到伤心的是,一名英籍潜水爱好者上岸后,兴奋地对他说:“这里至少有上千只水母。”斯洛特真不忍告诉他,那不是什么水母,而是塑料袋。上岸后,斯洛特沿着海滩走下去,他看到的是成堆的被海水送上来的垃圾,其中以塑料为主,阳光暴晒和海水冲刷令它们看上去色彩斑斓。可是,现实却很残酷,垃圾堆里有许多鸟类的尸体,一些尸体已经腐烂,露出它们肠胃里难以消化的塑料。原来,它们将那些颜色鲜艳的塑料当成了食物。
  逗留在希腊的日子,斯洛特没有再下水,而是沿着海岸线一路堪察下去。海边的垃圾以塑料居多,浅海处的塑料比鱼还要多。一只可爱的海豹本想到海边来看看风景,却不小心被垃圾围住,发出阵阵可怜的求救声,那声音一直响彻在斯洛特的耳边。回到荷兰,他收集了大量关于海洋污染的资料:虽然塑料得到广泛运用的历史大概只有65年,但它现在每年的产量几乎超过了所有金属的产量。研究显示,192个沿海国家在2010年产生了2.75亿吨的塑料垃圾。在网络上,关注海洋污染点击量最高的一段视频里:科考队在一只濒临灭绝的大海龟鼻孔里拔出10厘米长的吸管……斯洛特显然不是第一个发现海洋污染的人,可是大家都说:治理海洋垃圾工程太浩大,几乎就是不可能,还是留给下一代吧!
  “嘿,我在这!”这是少年斯洛特在他的海洋垃圾治理资料中写下的第一句话。他不想做那个苛且的上一代,他要从自己做起!
  一星期后,斯洛特所在的高中让大家自主选择一个课题来研究。他马上想到了海洋垃圾的问题,并开始尝试新鲜又基础的研究。他做的第一个装备就是绵拖网,并和他的四个小伙伴一起带着他们自制的棉拖网再次去了希腊的那片海。为了省钱,他们买了最便宜的机票,由于无力承担高额的超重托运费,他和小伙伴们一件衣服也没带,行李箱里放着绵拖网就上路了。
  在希腊,他和小伙伴们无比兴奋地发现,他们自制的绵拖网可以在保证海洋浮游生物安全的情况下,分离塑料垃圾,这样的试验结果给了斯洛特很大的鼓舞。
  年少的梦有理有据
  在斯洛特之前,有很多人已经在尝试处理海洋垃圾,但是都见效缓慢。这其中最难解决的是位于夏威夷和加州之间的太平洋垃圾带,人们把那里称为“塑料汤”,绵延数百万平方公里。研究学者和太平洋垃圾带影响发现专家查尔斯·莫耳估计要79000年才能将其修复。然而,斯洛特并没有知难而退,并且不知天高地厚地表示:“给我五年时间就可以还世界海洋一片澄澈。”此语一出,人们说:“又有一个傻子要做一件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如果得知说这话的人只有17岁,那么,又会加了一句,“年少轻狂,白日做梦。”
  2012年,斯洛特考入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开始学习航空航天工程。然而他的目光却不是望向天空,而是海洋,这个他从17岁就给自己的人生定下的目标。他第一件所做的事是搞清楚这个领域最急迫的问题——海洋垃圾的总量。于是,他联系了几所大学的教授,请大家帮忙测量在环流表层有多少塑料。也许是被他的诚心打动,这些教授还真的帮忙了。他们最终的计算结果是:到2020年,海洋垃圾将达到725万吨,相当于1000座埃菲尔铁塔漂浮在海上。
  斯洛特只给了自己五年时间,他认为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值得去尝试的减法算式:如果成功,他将为人类节省下 78995 年。这个数字令他想一次就想尖叫一次。然而,他想得最多的却是:为什么要在整个海洋中寻找垃圾?为什么不能让海水直接把垃圾送过来呢?与其跟着那些塑料跑,还不如让垃圾自己跑进收集设备,而且可以节约能源。由于洋流的循环作用,海面上漂浮的垃圾会聚到一起。为什么不在海上装上一个障碍器,集中漂浮的塑料并及时将垃圾就地处理,洋流和海洋生物则会从这个障碍器下方通过。他还打算采用由浮栅固定的V型缓冲区,被打捞上来的垃圾则将循环再利用……
  斯洛特坚定地认为自己的思路是对的,于是,他将这一想法落实成50个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然后开始寻找答案。此时已经成年的他没有颜面再由父母供养,他边工边读,精打细算之后,可供支配的零用钱只有200多欧元,并且很快就一贫如洗。于是,他拿起电话,像一个拙劣的推销员一般四处求援,他一天最高的纪录联系了300家公司,可是,只有一个回应了他:“你这个疯子,可以滚得远点吗?”所有人都劝他放弃,可是,爸爸却在视频里对他说:“尽管我不能给你经济上的支持,但我还是想跟你说一句:再坚持一下,没准这是距离成功的最后一步呢。”
  于是,斯洛特去了TED演讲,向人们阐释他的海洋清洁概念。TED 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组织,专门邀请站在各个领域前沿的创新者和实践家来做18分钟以内的演讲。创立以来的演讲者中,包括微软总裁比尔·盖茨、美国环境学家阿尔·戈尔、英国生物学家珍妮·古道尔这类人物。对于斯洛特的毛遂自荐,工作人员看着那张稚气未脱的脸,“不”字硬是没有说出口,只好对他说:“你可以先在家里演讲一遍,发给我看一下,然后我们再做决定。”工作人员没有想到,这个19岁少年对海洋的了解与执著会那样有理有据,而非信口雌黄。
  2013年3月26日,斯洛特在TED的演讲突然病毒式传播开了,成千上万的人每天点击他的网站,每天都会发来1500封邮件申请做志愿者,愿意帮助他完成这个伟大的梦想。15天内,他收到了 80000 美元。
  当改变发生
  就在此时,斯洛特意识到是时候做一个抉择了。于是,19岁的他选择辍学,成立了工作室——The Ocean Cleanup。这是一个100人的团队,其中有70人是科学家、教授和工程师,大部分人是志愿者。
  此时此刻,围绕在少年身边的是来自于工程学、海洋学、生态学、金融学和循环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斯洛特能够凝聚并管理他们的秘诀是求助。在他归纳的50个问题里,他分门别类地将其发给各方面的专家,无比虚心但又非常坚定地求助:“我知道这件事情行得通,可是,我卡在这里,需要您的帮助。想想,我们一起来为人类争取78995年的宝贵时间。”
  工作室成立之后,斯洛特一天都没有休息过,每天只有三个小时睡眠的他从来不曾在任何会议上打过盹。19岁曾经是他的劣势,可是渐渐地,年少成了他赢得信任的利器——少年尚且如此只争朝夕!
  斯洛特和小伙伴花了一年的时间解决了所有的50个问题,最终做成了海洋清理的设备,他们的设备由太阳能和潮汐能作为动力,能保证持续不断地工作,而且清理每公斤垃圾的成本是 4.53 欧元,仅为现有清理海洋漂浮物垃圾成本的3%。在那份长达528页的可行性报告里,斯洛特昭告世人:一切皆有可能!
  2014年,斯洛特获得了联合国环境署颁发的 “地球卫士奖”;2015年挪威国际海事展把青年企业家奖颁给了他;他的海洋清理项目还被《TIME》杂志评为2015年度25个最棒的发明之一。目前,工作室的众筹已经达到200 多万美元。
  2016年9月,The Ocean Cleanup将在日本和朝鲜之间的海域投放装置,这条装置将有2000米长。它将在垃圾漂流到沙滩之前进行拦截,而且还不会伤害到海洋生物。而这些垃圾在收集起来后,会被运到附近的大电厂,通过一些步骤转换成电,为居民供电。
  斯洛特下一个计划更加宏大:在太平洋装上100千米的清洁装置,该计划预计将在2020年投入实施。更让人震惊的是,如果真的把所有的海上垃圾收集起来,卖掉这些从五大环流清出来的塑料,把这些垃圾转化成石油以及其他产品,他们会赚超过5亿美元。这比整个计划花的钱还多,换句话说,这个项目竟然是可以盈利的。
  对此,斯洛特的反应相当平常,他说:“当我们了解改变的重要性远大于金钱,金钱最终还是会来的。”
其他文献
美国心理学家雪莉·特克在一次演讲中提到,科技的发展早已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我们自身。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需要别的东西来分散悲伤或胡思乱想,科技产品挖出的陷阱,无形中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影响到我们和自己的联结——独处。  为此,心理学家提出:现在,看似人们联系的渠道越来越多,但是却把自己隔绝了起来。思绪总会被他人的话语而波动,无法看清自己的内心。而导致隔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能
期刊
喜新厌旧乃人之常情,但人情还有更深邃的一面,便是恋故怀旧。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年轻,终有一天会发现,人生最值得珍惜的乃是那种历尽沧桑始终不渝的伴侣之情。在持久和谐的婚姻生活中,两个人的生命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肉相连一般地生长在—起了。共同拥有的无数细小珍贵的回忆犹如一份无价之宝,一份仅仅属于他们两人无法转让他人也无法传之子孙的奇特财产。说到底,你和谁共有这一份财产,你也就和谁共有了今生今世的命运
期刊
你坐过绿皮火车吗?你是否记得在绿皮车厢里遇到过的形形色色的普通人?是否还记得曾经经历过的带着酸涩和温暖的故事?  许多人心中都有一个流浪的梦,一种离开的情怀,是背起行囊就出发,是仗剑走天涯,而火车正好承载了关于离开和远行的意义,仿佛站在火车边上,就已开始流浪。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心里总想着远方,或惦记着什么时候出走一下……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铁路经过数次大提速,铁路线路和列车迎来更新换代,
期刊
给微软打补丁  2006年12月,郑文彬来到北京奇虎公司应聘,成为奇虎360安全团队的一名技术员,负责流氓软件专杀。  2007年4月,360安全团队突然接到大批网友求救。网友说,进入网站只要点击一个网页或者下载软件,电脑马上瘫痪。  根据网民的求救信息,郑文彬进入网站发现,网民无论是通过浏览器浏览,还是用各种看图软件打开,或者在即时聊天窗口、电子邮件里查看图片文档,只要打开就会中招!郑文彬发现,
期刊
任意一个地铁站、一家咖啡馆或者一个广场,当你看到有艺术作品陈列时,不要惊讶,与艺术在闹市里邂逅,这样的机会正越来越多。  在地铁口造一个有魔力的空间  项目:艺约流动美术馆  发起人:卢文英 广州  卢文英在英国呆的三年里,最让她迷恋的不是大本钟和伦敦眼,而是最普通不过的街头。  英国的私人美术馆和小画廊,都隐藏在街头巷尾。适逢阳光明媚的周末,卢文英最喜欢在不起眼的地方晃荡,随意溜达进一个小画廊,
期刊
手机自拍风靡全球,有人总结出“45度+美白+磨皮”的自拍模式拍出来照片效果最佳。然而有些人却不这么做,他们说:“真正自拍,拒绝PS。”在世界上各个角落,有人用个性化自拍吸引众多粉丝,把自拍上升到艺术。  镜子里的有趣世界  28岁的酷女孩蜜雪儿来自美国硅谷,在一家高科技公司工作。蜜雪儿和其他人一样喜欢自拍,只不过她在自拍过程中,喜欢用大小不同、风格各异的镜子,变换各种角度,发现不同风景和打开通往奇
期刊
两次艰难的抉择  13岁上高中,15岁读大学,19岁三千多人的中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招收国家公派留学生项目考试中取得第一名,1985年,裴端卿带着优异的学习履历留学美国。  17年后,裴端卿在明尼苏达大学主要从事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肿瘤侵蚀转移关系的研究。37岁的他已是明尼苏达大学的终身教授,是业内闻名的肿瘤专家。  2001年,裴端卿到英国参加世界癌症研究学术会议,在那里他遇见了留美同学陈凌。
期刊
“请帮我转发一条广告。”这样的请求,你是不是经常在微信里遇到?今后,再帮熟人在朋友圈打广告、推销商品,你得谨慎了,它可能让你摊上事。  朋友圈转发“隆胸”广告  今年42岁的曹蕊感觉生活中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自己的胸不够大,想去做隆胸手术,却不知道哪家整形医院技术好。就在她犹豫不定时,一天晚上,她的微信收到好友孙甜甜发来的一条信息:“亲,这是我朋友的店铺,请帮忙转发,转发有礼物哦。”打开链接,曹蕊看
期刊
个头中等、身材微胖的苏文雄站在“归途宠物善终服务中心”的大门外,等待已经故去的金毛犬,由他来安排这只宠物狗的最后事宜……三个小时之后,一切安排妥当。金毛犬的主人带着感激紧紧拉着苏文雄的手说:“谢谢您了却我们一家人的心愿。”  亲朋反对,他义无反顾  苏文雄一家都是爱宠人士,夫妻俩不光自己养宠物,还有每天到小区喂养流浪猫、狗的习惯。2013年8月,苏文雄收养的猫死了,他找了块空地将其掩埋,但不久后这
期刊
春日里,和女友约着见面。远远看着她走进咖啡馆的时候,我吓了一跳。眼前的她,像是出门时走得有点匆忙,所以胡乱从衣柜里挑了条枚红色长裙,然后又闭着眼拿了件葱绿色针织衫套上。这种混搭风格,一眼看上去,有几分突兀,还有几分怪异。  可再细看,却又觉得眼前一亮。春日街头,这样亮眼的颜色混搭在一起,生动又不失活泼,简直是给春天增添了色彩,难怪引来路人回眸。  细细想来,女友在穿衣风格上向来特立独行。不认识女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