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尝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s0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考科目的增多,阳光体育的推行,家庭作业时间的限制,每门功课对学生来说都很变得重要,每个时间段的安排得很紧凑,学生课余时间不充裕。怎样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本身要有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仅仅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要突破传统教学的条框,不唯课本,给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下面我结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经历及对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所做的尝试谈谈看法。
  一、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好奇心是科学发现的巨大动力,是创新意识的显态表现,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会产生对人类和社会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造。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为了打破学生长期以来对平面几何所形成的思维定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我做了如下设计:请用12根火柴搭出一、二、三、五、六个正方形。同学们兴致很高地操作起来。“我搭出一个”,“我搭出两个”,“我搭出五个”,记录一个个被打破,但是“五个”这个记录无人能破。这时我做了提示:“要使正方形更多,则每根火柴用的次数就要尽可能多,也就是说一根火柴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正方形的边,桌面上不行,试着往空中发展,传统的不行,试试其他办法!”得到这个提示后,同学们又分成几组试验起来,结果一组同学成功地搭出六个后,其他各组也恍然大悟都搭出六个来。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想象已从“平面”升华到“空间”,既提高了兴趣,锻炼了思维,又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强化教学效果是十分有利的。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增强学生的新奇感,教学效果也更显著。
  二、能由学生得出的结论就让学生自主探索,老师只在适当的时候作引导,绝不代劳,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目标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新教材把老教材中“已知A,求证B”题型,改为“给出A,自己探索,然后得出结论”的题型。这样就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加工、归纳、猜想得出结论,增强了创新意识。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
  例如,在多边形内角和的教学中,教材是先引入对角线的概念,然后探讨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可将多边形分为几个三角形。我在教学中没有这样做,而是设计了如下看似无关的问题:
  1.我们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是什么?
  2.为什么要这样做?
  3.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对于第一个问题,同学们较容易回答出是消元法。对于第二个问题,只有少数同学答出是为了变为一元一次方程。对于第三个问题,学生都陷入了思考中。之后,我给出这样的回答:我们之所以要用消元法把二元一次方程组变为一元一次方程,是因为我们知道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我们是把不知道的变为了知道的,也就是变未知为已知,这是数学解题中的一个重要思想,这种转化思想是经常用到的。比如今天我们要求多边形的内角和,应该怎样用这种方法呢?同学们讨论了一会,达成了共识:在多边形中,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要变未知为已知,就是把多边形的内角和变成多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也就是说把一个多边形分为几个三角形,然后求得。得到这个结论后,同学们立即活跃起来,在纸上尝试作各种分法。共得出了下面几种分法:1.在多边形内取一点,然后分别连接各顶点;2.在边上取一点,然后连接各顶点;3.从一个顶点出发作对角线;4.在多边形外取一点再连接各顶点。得出这些分法后,我再引导同学们逐一证明。
  这样,虽然用时长了一些,但学生通过探索发现了结论,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创新的热情,同时还明白了人人都能创新、都可以创新。另外,在平时上课时,哪位同学对某道题有了独特的解法,我就告诉学生这就是创新,并用这位学生的名字命名这种方法。这样,使每位学生都意识到人人都可以创新,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创新的热情。
  三、讲究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教材中的例题提倡一题多解或进行创造性加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为了赶时间、抢进度,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自觉不自觉地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即使学生有新思路、新方法或新观点也没机会和时间进行展示。因此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表达自己思路的时间,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特别是在分析解题时,不要追求学生的思路与教材一致,甚至不有意引导其思路与教师、教材一致,要营造态度民主型、思维开放型的课堂氛围。应先让学生讨论,允许说错,直到学生思维受阻时再建议他们从哪方面考虑、用什么方法等。有时学生所想的方法虽然比教师的方法麻烦一些,但这种方法可能更便于他们理解。因此我们首先要给予肯定,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在《九年级数学(下)》的解直角三角形中,有这样一道测量题:已知一条河的对岸有一座楼房AB,为了测量楼房的高度,在河这岸的开阔地带C点测得楼顶A的仰角为28°,前进了100米后到达D点,测得楼顶A的仰角为42°,求楼高AB。
  课本给出的解法是:像这样有公共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一般用公共边表示有数量关系的两条边,从而得到一个方程,进而求解。对于本题,可得到方程:BD 100=BC,然后用AB表示BD为:BD=AB/tan∠ADB;用AB表示BC为:BC=AB/tan∠ACB,将以上方程变为:AB/tan∠ADB 100=AB/tan∠ACB,利用三角函数求出AB。此方法数量关系较明确,即使强行记忆也不是很困难。若∠ACB、∠ADB为特殊度数的角则会更简单。但我从上课时学生端正的坐姿、睁大的眼睛和紧闭的嘴唇可以看出,学生对这种方法感到很困惑,掌握的情况不容乐观。果然,在做同类题型时,大部分学生不知该从何下手。下课后我就反思:这道题不能这样解,得考虑学生容易理解的方法,麻烦一点也没关系。在另一个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原题不变)图中有几个直角三角形?要求的边在哪个三角形内?解此直角三角形的条件够吗?还缺什么条件?怎样找到它?已知的边CD有用吗?顺着这些问题,有学生提出:过点D作DE⊥AC交AC于E。(如图)这样,已知一边、一角,就可以先解直角三角形CDE求出DE,然后由∠EAD=∠ADB-∠ACD又可解直角三角形AED求出AD,这样就可以解直角三角形ADB,从而求出AB了。这样解题,虽然较繁琐,但思路清晰,学生易理解。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效果较理想。因此,我认为解题方法不一定是越简单越好,而是学生越容易理解越好。
  四、培养学生追求新异的心理,多举与生活相关的例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老教材中的例题有许多是为了追求某种知识的应用而专门设立的,既不生动,又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为了做题而出题。因此,应该增加一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身边的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在做的时候感觉很亲切,会有很浓厚的兴趣,而做出来后也会更有成就感。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思维要开阔,要多思考,多运用网络等平台搜寻合适的例题。如在讲方程和方程组的应用时,我所举的例子全是自己编的生活中的例子。同学们在做题时兴趣很高也很活跃,通过在讨论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很有成就感。然后,我会让他们自己编一道相同解法的题目。分组合作后,全班同学所编的题目有许多种类,涉及各行各业。这样既巩固了问题的解法,又开阔了视野,还了解了生活中的数学。
  只要我们多想办法,就能发现学生的兴趣点,从而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增强教学实效。
其他文献
2010年6月24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①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②共同发布了题为“源自与客户所订合同的收入”的征求意见稿(准则草案),供公众评论。2010年10月2
进入新世纪之后,一些高科技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自媒体和大量的新媒体技术出现,这些媒体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同时也为我们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雖清宗室弘旿嘗稱己對《紅樓夢》的態度是“不欲一見,恐其中有礙語”,然多數紅迷却甚難發現此書中有政治上極其敏感的内容.本文透過小説中虚擬故事與清代真實史事間的特殊對
人类从制造各种使用工具到营造大型建筑,一直使用图形来进行表达。机械制图课是机械领域的语言,是用图形表达物体形状,并由已画好的图样想像物体形状,以掌握识读和绘制机械图
八年制学生的教学研究改革问题一直是各高校的重点和热点.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课,八年制本硕博医学生是临床与科研的高层次人才,因此,学好人体解剖学对八年制学生尤为重要;本
晚明時期空前地大量涌現的色情文學和藝術一直是近半個世紀學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各種研究成果層出不窮,但是在把色情文學作爲一個特殊的類别來考察的時候,一個通常容易被學者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思政教育领域的战略性、根本性与总体性课题,也是宣传普及党政理论、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凝聚精神力量与建设社会主义主流意识的基础。应推动理论创新,
通过对萨瓦亚尔顿金( 锑) 矿床矿石中共生石英的流体包裹体作 Rb Sr 等时线年龄(231 ±10 Ma) 的研究,表明成矿时代为印支期,与南天山造山带陆内造山晚阶段一致。由于矿区主体赋矿地层的(2)(3) 岩
在《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基础模块)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方案》的施行与推广下,中职语文课程的改革再一次掀起了热潮.方案的提出,为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