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09年9月9日,以"行动中的数字地球"为主题的第六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ISDE6)在北京开幕。来自40多个国家的1000余位数字地球领域学者、企业家和管理专家参加了开幕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路甬祥院长回顾了"数字地球"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十年历程,指出在全球学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9月9日,以"行动中的数字地球"为主题的第六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ISDE6)在北京开幕。来自40多个国家的1000余位数字地球领域学者、企业家和管理专家参加了开幕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路甬祥院长回顾了"数字地球"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十年历程,指出在全球学者、
其他文献
在美丽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上,蜿蜒的锡林河像一条飘舞的玉带在万倾碧波中欢快地流淌,在河的北岸,坐落着一个幽静的院落。每年夏天,国内十余个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近百位科研人员在这里忙碌着,进行着他们各自的研究课题;美、德、日、法、澳、加等十多个国家的各种肤色的科学家们也纷至沓来,进行着草原生态系统的合作研究。这里就是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是中国温带典型草原唯一
自20世纪60年代初人类实现了征服太空的伟大壮举以来,载人航天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一个又一个各类航天器的升空,充分展示了人类征服太空的雄心壮志,推动了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加深了对太空的认识,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载人航天器,各类载人航天器的出现,使人类的太空畅想变成现实。载人航天器的种类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共研制出了三种载人航天器,即载人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它们各
嘎吱作响的打印机,一闪一闪的光标,墨绿色屏幕上古怪的命令和诡秘的输出,给计算机学科带来一丝神秘的美感和怀旧的气息,也带来人机交互的障碍。因为无论字符多么绚丽多彩、文字的描述多么惟妙惟肖、图形的窗口操作多么的傻瓜化,即便多媒体的引入带来多么悦耳的声音,如果要体会身临其境的感受和操作,这一切都会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然而人类的想象却永远都长着翅膀,让人机交互的界面消失在人机对话
GPS护卫王系统是集定位及通信功能为一体的系统,目前服役的公边艇上均装备了此系统。该系统安装后,极大地方便了我海警船艇部队的指挥与协调,提高了指挥自动化程度。该文讨论了GPS护卫王系统的重要性,存在缺陷和值得改进的几个方面。
在特种设备检测检验中,要求测量的项目很多,测量就会产生测量误差,本文分析了误差产生的原因,指出了消除或减小误差的方法;并根据检测要求和测量精度要求,制定了检测数据修约规则。
2005年5月青海湖地区爆发了世界首例迁徙候鸟大规模感染禽流感事件,引起全球的关注。为了研究候鸟迁徙路径与禽流感传播之间的关系,从2007开始,开始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对青海湖鸟类进行跟踪,对所得到的详细卫星数据记录进行分类预处理,建立了GPS跟踪数据库,并采用GIS技术,在Google Earth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展现其在青海湖的主要活动区域和迁徙路径。这一系统的实现,使科学家更加实时、直观和方便地
总结了海岸带区域的特殊性以及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特点和所面临的挑战,分析了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研究对e-Coastal Science平台研发的需求,设计了由3个技术层面、5个研究单元和4个技术单元所组成的e-Coastal Science平台整体框架,并明确了平台研发与设计的任务重点以及关键的支撑技术,进而对e-Coastal Science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在简单介绍中科院科学数据资源质量状况和质量控制、评估和认证等国际研究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文章详细介绍了针对科学数据资源的特点和质量控制需求而发展的科学数据质量框架体系和质量成熟度模型。质量框架体系为用户自主在框架体系下实现数据质量的控制、评估、改善和提高确定了方向和内容,具有高度的灵活适用性;而质量成熟度模型则为用户从数据生产、管理的角度提供了数据质量保证和评估方向。
2009年9月9-12日中国北京"第六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将于2009年9月9—1 2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主办,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承办。第六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将围绕数字地球理论、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展开研讨,涉及对地观测、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虚拟现实、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
本研究利用科学数据库多年来积累的历史图件和数据,并结合2005年耕层(0-20cm)500个采样数据为基础,选择典型黑土区双城市农田为研究区域,分析了22年来该县耕地土壤全氮和碱解氮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来看,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分别属于高度空间相关,结构性因子的影响占主导地位。22年来土壤全氮和碱解氮都呈上升趋势,2005年土壤全氮平均值为1.86g/kg,比80年代的1.5g/kgt曾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