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应做好以下工作:发挥自身优势,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利用好网络信息资源,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加强对读者的引导,开展多元化的读者服务工作;提高馆员的业务素质,使之适应在网络环境下做好图书工作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馆文化;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14-02
图书馆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源于文化,又服务于文化的发展,并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于潜移默化中影响和规范着图书馆工作。图书馆文化在形态上,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层面:物质文化是图书馆文化的物质形态,具有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精神文化则是图书馆文化的深层内涵:是学校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一、图书馆文化
所谓图书馆文化,就是以大学校园文化为载体,是学校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学生获取信息,自主学习和学术沟通的重要场所。是经过长期办学实践,通过历届师生传承和创造历史地积淀选择凝炼发展而形成的精神成果,是高校的价值追求和内在灵魂。是整个校园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具体主要表现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精神文化等四种形态。图书馆文化的生成,就是这几种形态之间的内聚与整台过程。即以物质文化为依托、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以活动文化为外显的一个有机统一体。在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心理态势、知识体系及外在形象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总和。应该说,大学图书馆文化是在特定的“土壤”中生长和发育成长起来的。
(一)图书馆物质文化是指独立于图书馆员工、优秀的图书馆文化将对员工和读者产生强大的约束力、感召力、凝聚力,可以营造一个和谐温馨、奋发进取的工作氛围,是在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下逐渐形成和建立起来的。由图书馆内部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管理作风、精神面貌、道德标准、思想意识等诸因素的总和。它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其核心是图书馆精神和图书馆价值观,及其相关领域内的物质层面的文化现象。
(二)图书馆制度文化是指制度上的建设与文化方面的管理,目标应该是体现在人本管理、知识共享、服务社会的开放理念,它的本质不是图书馆资源的流转,而是思想的流转。它作为图书馆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不仅能规范和约束图书馆群体行为,而且协调着图书馆内部馆员之间、部门、各工序、各环节的业务技术问题、设备使用问题、藏书利用及保管问题、员工与读者关系问题,图书馆与读者之间乃至图书馆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构建科学合理的图书馆制度文化,是正常解决图书馆以及读者之间关系问题的标尺和准绳。
(三)活动文化是指图书馆通过先进的设备、场地等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要成为文化活动的中心,图书馆需要认清自己的定位,发挥自身的优势,要与其他部门形成优势互补,定时、定期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有特色的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学术研究和娱乐等活动所体现的独特文化风韵。
(四)图书馆精神文化是指图书馆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思想行为风尚,包括馆员的态度、精神面貌、思想情操和职业道德等各种群体意识和群体精神。具体,体现为勇于牺牲自我的红烛精神;读者至上、真诚服务的奉献精神;高尚职业情操的敬业精神;以馆为家的集体主义精神;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自我塑造精神;刻苦钻研、顽强工作的积极进取精神。图书馆文化这一独特结构中虽地位和作用各异,相互关联、互相掣肘同时促使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二、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即使服务机构,也是教育机构。在新时纪,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新时期网络的介入,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图书馆可以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机会,增强自身的服务能力、引导能力,把自身固有的长处和网络的优势结合起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高校图书馆自身的性质、特点和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提高图书馆专业队伍素质。转变观念,大力培养馆员的综合素质,造就一支训练有素的业务队伍作为图书馆建设的战略目标,切实有效、持久深入地坚持下去。同时,馆员要不断强化自身素质的意识,建立馆员进修培训制度,通过学习和自我教育提高业务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现有人员学历层次;强化馆员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外语知识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创新能力与信息服务能力,从而,具有从专业领域为教学科研人员提供深层文献信息服务的能力,以适应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需要。
(二)加快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图书馆已经进入了文献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图书馆管理自动化、标准化、读者服务高效化、全球化,以及图书馆人员素质高层次化等。它是保证办馆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配备相应的现代化设备,加强硬件建设,实现图书馆电脑化管理与服务水平。加快图书馆的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发展数字图书馆,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和服务质量。努力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信息化教育和自主学习的多维平台,积极参与现代远程教育,推动现有图书馆资源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创建数字图书馆系统,建立数字图书馆资源库,开展数字化信息服务已成为图书馆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三)把握正确的学术方向,加强信息资源的过滤。大学校园,是各种不同学术观点交汇、融合、撞击的地带,处于各种文化思潮交汇的前沿阵地。因此,图书馆要在加强学术动态研究,时刻关注社会政治动态,把握师生思想波动的轨迹,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对事关政治方向、重大原则的问题,要向广大师生提供保持学术研究正确方向的服务信息,帮助青年大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以防止和避免学术研究偏离正确的轨道,努力在大学校园内形成既有学术自由,又能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举办文化展示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以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纪念日为契机,以党史、革命史等藏书为主体,配合图片等有关资料,举办专题展览;将政治性、艺术性很强的新华社出版的新闻图片经常展示在馆内厅堂走廊等处,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开阔视野,激发民族自豪感。
(五)图书馆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地。如果说课堂教学过程更多的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过程,那么图书馆的阅读活动和其他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更多的是一种思想影响和熏陶过程,它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影响细致入微,这是其他教学手段無法达到的境界。高校中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在这个阶段,不仅要学知识、学文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做人。图书馆丰富的藏书,是学生学知识、学文化、学专业、学做人的精神食粮。学生们可以通过优秀的文献信息,接受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再教育。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研究学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的关系,不仅可以增进对图书馆功能新的认识,推动图书馆自身新的发展。还能增强图书馆对校园文化活动的认识,加大对校园文化的支持力度,活跃校园读书的氛围。培养良好的校风、学风,形成良好的传统,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并且有助于推动校园文化丰富多样的开展。把更多的师生吸纳到我们的第二课堂来,从而与之积极配合,共同把校园文化活动推向前进。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馆文化;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14-02
图书馆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源于文化,又服务于文化的发展,并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于潜移默化中影响和规范着图书馆工作。图书馆文化在形态上,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层面:物质文化是图书馆文化的物质形态,具有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精神文化则是图书馆文化的深层内涵:是学校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一、图书馆文化
所谓图书馆文化,就是以大学校园文化为载体,是学校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学生获取信息,自主学习和学术沟通的重要场所。是经过长期办学实践,通过历届师生传承和创造历史地积淀选择凝炼发展而形成的精神成果,是高校的价值追求和内在灵魂。是整个校园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具体主要表现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精神文化等四种形态。图书馆文化的生成,就是这几种形态之间的内聚与整台过程。即以物质文化为依托、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以活动文化为外显的一个有机统一体。在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心理态势、知识体系及外在形象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总和。应该说,大学图书馆文化是在特定的“土壤”中生长和发育成长起来的。
(一)图书馆物质文化是指独立于图书馆员工、优秀的图书馆文化将对员工和读者产生强大的约束力、感召力、凝聚力,可以营造一个和谐温馨、奋发进取的工作氛围,是在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下逐渐形成和建立起来的。由图书馆内部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管理作风、精神面貌、道德标准、思想意识等诸因素的总和。它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其核心是图书馆精神和图书馆价值观,及其相关领域内的物质层面的文化现象。
(二)图书馆制度文化是指制度上的建设与文化方面的管理,目标应该是体现在人本管理、知识共享、服务社会的开放理念,它的本质不是图书馆资源的流转,而是思想的流转。它作为图书馆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不仅能规范和约束图书馆群体行为,而且协调着图书馆内部馆员之间、部门、各工序、各环节的业务技术问题、设备使用问题、藏书利用及保管问题、员工与读者关系问题,图书馆与读者之间乃至图书馆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构建科学合理的图书馆制度文化,是正常解决图书馆以及读者之间关系问题的标尺和准绳。
(三)活动文化是指图书馆通过先进的设备、场地等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要成为文化活动的中心,图书馆需要认清自己的定位,发挥自身的优势,要与其他部门形成优势互补,定时、定期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有特色的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学术研究和娱乐等活动所体现的独特文化风韵。
(四)图书馆精神文化是指图书馆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思想行为风尚,包括馆员的态度、精神面貌、思想情操和职业道德等各种群体意识和群体精神。具体,体现为勇于牺牲自我的红烛精神;读者至上、真诚服务的奉献精神;高尚职业情操的敬业精神;以馆为家的集体主义精神;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自我塑造精神;刻苦钻研、顽强工作的积极进取精神。图书馆文化这一独特结构中虽地位和作用各异,相互关联、互相掣肘同时促使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二、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即使服务机构,也是教育机构。在新时纪,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新时期网络的介入,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图书馆可以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机会,增强自身的服务能力、引导能力,把自身固有的长处和网络的优势结合起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高校图书馆自身的性质、特点和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提高图书馆专业队伍素质。转变观念,大力培养馆员的综合素质,造就一支训练有素的业务队伍作为图书馆建设的战略目标,切实有效、持久深入地坚持下去。同时,馆员要不断强化自身素质的意识,建立馆员进修培训制度,通过学习和自我教育提高业务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现有人员学历层次;强化馆员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外语知识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创新能力与信息服务能力,从而,具有从专业领域为教学科研人员提供深层文献信息服务的能力,以适应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需要。
(二)加快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图书馆已经进入了文献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图书馆管理自动化、标准化、读者服务高效化、全球化,以及图书馆人员素质高层次化等。它是保证办馆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配备相应的现代化设备,加强硬件建设,实现图书馆电脑化管理与服务水平。加快图书馆的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发展数字图书馆,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和服务质量。努力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信息化教育和自主学习的多维平台,积极参与现代远程教育,推动现有图书馆资源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创建数字图书馆系统,建立数字图书馆资源库,开展数字化信息服务已成为图书馆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三)把握正确的学术方向,加强信息资源的过滤。大学校园,是各种不同学术观点交汇、融合、撞击的地带,处于各种文化思潮交汇的前沿阵地。因此,图书馆要在加强学术动态研究,时刻关注社会政治动态,把握师生思想波动的轨迹,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对事关政治方向、重大原则的问题,要向广大师生提供保持学术研究正确方向的服务信息,帮助青年大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以防止和避免学术研究偏离正确的轨道,努力在大学校园内形成既有学术自由,又能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举办文化展示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以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纪念日为契机,以党史、革命史等藏书为主体,配合图片等有关资料,举办专题展览;将政治性、艺术性很强的新华社出版的新闻图片经常展示在馆内厅堂走廊等处,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开阔视野,激发民族自豪感。
(五)图书馆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地。如果说课堂教学过程更多的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过程,那么图书馆的阅读活动和其他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更多的是一种思想影响和熏陶过程,它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影响细致入微,这是其他教学手段無法达到的境界。高校中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在这个阶段,不仅要学知识、学文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做人。图书馆丰富的藏书,是学生学知识、学文化、学专业、学做人的精神食粮。学生们可以通过优秀的文献信息,接受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再教育。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研究学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的关系,不仅可以增进对图书馆功能新的认识,推动图书馆自身新的发展。还能增强图书馆对校园文化活动的认识,加大对校园文化的支持力度,活跃校园读书的氛围。培养良好的校风、学风,形成良好的传统,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并且有助于推动校园文化丰富多样的开展。把更多的师生吸纳到我们的第二课堂来,从而与之积极配合,共同把校园文化活动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