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规制理论与有效银行监督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励规制理论吸收了信息经济学等微观经济学的前沿理论,运用委托一代理模型。对如何规制自然垄断企业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该理论的前提假设、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对银行监管理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它的思路为有效银行监管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委托一代理关系同样存在于银行监管的结构中,银行监管制度的核心问题是设计一种激励机制,以达到银行监管中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激励相容。因此,有必要从如何激励银行服从监管和激励监管机构提供有效监管的角度,对银行监管制度的安排重新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崇祯五、六年间,六皖文士在安庆创立中江社。中江社与复社同时并起,又缘阮大铖参与其事,遂引起现代学者浓厚的兴趣。朱使《明季桐城中江社考》认为中江社为阮大铖与东林党、复社暗争的政治之具,郭绍虞等人接受其说,今人或谓中江社更倾向于文学创作,其说皆不免有误。中江社只是明末的一个普通文社,既非海门大社的延续,亦非政治性结社,其旨在会文,以备科举之需,兼为诗酒之会。阮大钺在中江社创立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参与社盟,大抵是尚标榜,好名利,以风雅自许。论者不当斥中江社为与复社为敌的小人集团,亦不必视其为文学社团,从而
宋哲宗元祐八年之间,旧党中一部分士大夫从国家命运出发,为避免党争的日趋恶化而进行了数次调停。它作为旧党调和新旧两党关系的一种有益的尝试,不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激化了新旧两党之争以及旧党内部的分化,致使旧党的努力宣告失败,并促成了北宋士大夫集团的彻底分裂。
从普罗小说开始,到1936年左联解散,作为30年代小说主潮的左翼小说,其叙事模式有着独特之处。其发展流变中不同阶段存在着有代表性的几个叙事模式——“革命加恋爱”、“速写式”小说及社会剖析小说,从叙事学角度探寻其社会文化意蕴,有益于重新认识左翼小说的价值之所在。
刑法担负着社会保护和人权保护的双重使命,刑罚的适用必须在被告人所犯罪行和应处刑罚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也就是建立罪刑之间的价值均衡。正确地解释法律、领会立法精神是建立这种价值均衡的前提。法官对刑事个案的法律解释关系此罪与彼罪、罪与非罪的确定,最终影响定罪与量刑,实际上关系到罪刑之间的价值均衡。
早期东北现代散文研究由于东北现代散文发展的滞后性而呈落后状态,但所遗留下的成果依然值得珍视。在散文批评文本中,已然显露出某种程度的宏观性、综合性特征,内涵着性别意识、群体意识的方法论意义。早期东北现代散文研究在呈现出一定的特点的同时也存在着众多的遗漏,主要者包括对具有汉奸意识之散文的批判与清理的缺失,关内散文对东北现代散文的影响研究的缺失,以及对关内东北题材散文研究的缺失,这些应是东北现代散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使整体的东北现代散文研究获得充分的文学史、社会史意义。
筒本《缁衣》与今本《札记·缁衣》“言行而从之”章可以对读。简本的“复”字与今本的“允”字相当,但意义有差异,不应当合而为一。“言从而行之”章引有《小雅·车攻》末章的末二句,可以之作为权威论证。深入分析《车攻》诗的时代与主旨,对于认识《礼记·缁衣》此章有重要参考意义。从文本传授的角度看,今本《诗经。小雅-车攻》与简本《缁衣》引《诗》的差别,应当是先后文本不同的结果。
20世纪的哲学经历了“语言转向”,并且由于对语言的不同理解而导致了对哲学的不同理解。卡尔纳普作为逻辑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把语言理解为思想的直接现实、思想的记号和工具,并因而将科学语言视为思想获得知识的唯一合法工具,并以这种理解出发对哲学造成了诘难,使哲学只能以“科学的副产品”而存在;而卡西尔则以其对语言的符号理解揭示了语言的文明内涵,赋予了各种符号形式以同等的客观性和合法性,为现代哲学走出“卡尔纳普问题”的理论困境,超越英美科学哲学和欧陆人文哲学的对立,开拓出一种新的可能进路。
从探讨经济与人口、环境、资源、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到形成生态系统观,从提出零增长方案到形成可持续发展方案,从生态伦理学到自然价值论,这是人类走向绿色文明的历程。生态系统观、可持续发展方案是当代全球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这两个方面分别从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来架构生态文明,体现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生态伦理学和自然价值论是反映生态文明的伦理一价值规范;而自然资本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则是反映生态文明的经济一政治制度。
科耶夫哲学是黑格尔、海德格尔与马克思思想融合的结果,但同时科耶夫的思想中也蕴含着对于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的双重误读:科耶夫将马克思在对黑格尔批判中所提到的“自我意识二人”改造为其哲学的起点,将黑格尔的“现象学”转变为人类学,并借助于将这种人类学等同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让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相遇。但这种相遇基于对“人的本质”的概念武的规定方式,代表着传统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它早已被马克思和海德格尔超越了,因此科耶夫所阐发的这条以“海德格尔”解释“马克思”的道路导致了其哲学向传统形上学的倒退。
“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术语是马克思主义框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然而这一术语在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直具有一种隐喻性的意义,甚至被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为简单的因果关系。布达佩斯学派的思想家乔治·马尔库什直接批判了教条主义对“基础与上层建筑”隐喻性意义的种种歪解,而且通过对隐喻的当代有效性的批判,最终提出了转换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解释范畴进而保留文化多样性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