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作业设计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形式,是完成数学教学三大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作业,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消化,有助于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那么怎样使得数学作业能与人的个性发展相协调,与时代发展相吻合,实现从原先的一种“负担”向一种自身需求并能促进自身发展的转变呢?也就是如何让学生把数学作业做为一项自己需要的、乐意的事去做,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呢?
一、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连看了几个小时的电视却毫不厌烦,和伙伴们做长时间的游戏也不觉得疲惫,为什么?因为感兴趣啊!数学作业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的学生对待作业也能像对待游戏、电视的话,我想我们的数学教学将会变得很轻松。
(1)数学作业的生活化。“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数学作业也应将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业设计可以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学生应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作业,以便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完成,这更能体验成功的乐趣。作业的设计,应涉及阅读、模仿練习、收集整理、手工制作等多项训练,且富有一定层次性,让具有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如讲“教育储蓄”前,先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到附近的储蓄所了解有关储蓄知识,在搞清了储蓄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储蓄方式以及本金、利息、利息税、本息和等基本术语后,就以自己家庭理财为例进行一些有关的计算,课上要求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设计参加教育储蓄的方案。设计这一作业,就是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时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2)数学作业的综合化。数学是“一门普遍适用的技术”,它的这一性质给其作业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教师应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并建构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综合性,形成知识的网络系统。如在学习“浓度配比应用题”之后,我将课本上一道练习题改编如下:把含盐15%的盐水20千克改制成含盐20%的盐水,怎么办?这是一道数学题还是化学题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办?”这样一个灵活性的问题打破了“陈规陋习”的束缚,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
(3)数学作业的趣味化。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以至于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学生对一种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大脑皮层会激烈运动,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自觉完成作业。课堂作业设计要注重其趣味性,把知识点融在情景之中,使学生在“趣”中学,“趣”中练,由旧“趣”促新“趣”,让生动有趣的回家作业取代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自编或改编题目进行交流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生活中的几何图形”教学中我设计了下面作业:让学生动手折小正方形纸盒、棱柱、圆柱等常见的几何图形;在“展开与折叠”一节鼓励学生按不同方法用剪刀去展开小正方形纸盒,结果得到了比书上还多的展开图。
二、把握作业的适量性
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曾向58,000名学生分发问卷,调查他们平均每星期用于作业的时间量,参加这项调查的提摩西·基恩认为“对于任何一个有能力水平的人来讲,增加作业量都会使成绩提高,作业具有补偿的作用。”然而他又发现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他的调查取样中,学生用于作业的平均时间并不特别多,而学习成绩却出奇的好。因此,他认为作业量不能无限地增加,只能适量,超过一定的界限,反会造成成绩下降。
许多教师总是认为,多做几道题总比少做或不做要好,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常常对某个知识点做反复的练习。这种操练式的作业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成绩有显著的效果,而对解决开放性的问题没有显著的效果。如果在不良的情况下过度练习,比如说让那个学生做100道类似的题目,就会产生负面影响,使学生不喜欢学习甚至厌倦学习,反复的练习体现在“熟”上,有句话叫“熟能生巧”,但过度的作业会“熟能生厌”,使学生不想学习,阻碍学生的发展,所以又有一句话叫“熟能生笨”。这种作业不是我们讲的有效作业,我们讲的有效作业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作业。
作业布置适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都是重要和必要的。
三、体现作业的层次性
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素质、智力、能力、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自然差异.对他们提出同样的标准、同样的要求,显然有些不合理,因此需要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以学生潜能的发展为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具有的潜能,创设具有层次性的数学作业,能让各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设计作业时,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各取所需,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如在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时,除了布置必做题课本上的习题,还有选做题:已知x2+3x-1=0,求x-和x2+2的值。
总之,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是一个永恒性话题,也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数学作业的设计,应牢固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作业设计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形式,是完成数学教学三大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作业,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消化,有助于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那么怎样使得数学作业能与人的个性发展相协调,与时代发展相吻合,实现从原先的一种“负担”向一种自身需求并能促进自身发展的转变呢?也就是如何让学生把数学作业做为一项自己需要的、乐意的事去做,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呢?
一、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连看了几个小时的电视却毫不厌烦,和伙伴们做长时间的游戏也不觉得疲惫,为什么?因为感兴趣啊!数学作业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的学生对待作业也能像对待游戏、电视的话,我想我们的数学教学将会变得很轻松。
(1)数学作业的生活化。“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数学作业也应将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业设计可以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学生应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作业,以便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完成,这更能体验成功的乐趣。作业的设计,应涉及阅读、模仿練习、收集整理、手工制作等多项训练,且富有一定层次性,让具有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如讲“教育储蓄”前,先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到附近的储蓄所了解有关储蓄知识,在搞清了储蓄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储蓄方式以及本金、利息、利息税、本息和等基本术语后,就以自己家庭理财为例进行一些有关的计算,课上要求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设计参加教育储蓄的方案。设计这一作业,就是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时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2)数学作业的综合化。数学是“一门普遍适用的技术”,它的这一性质给其作业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教师应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并建构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综合性,形成知识的网络系统。如在学习“浓度配比应用题”之后,我将课本上一道练习题改编如下:把含盐15%的盐水20千克改制成含盐20%的盐水,怎么办?这是一道数学题还是化学题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办?”这样一个灵活性的问题打破了“陈规陋习”的束缚,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
(3)数学作业的趣味化。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以至于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学生对一种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大脑皮层会激烈运动,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自觉完成作业。课堂作业设计要注重其趣味性,把知识点融在情景之中,使学生在“趣”中学,“趣”中练,由旧“趣”促新“趣”,让生动有趣的回家作业取代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自编或改编题目进行交流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生活中的几何图形”教学中我设计了下面作业:让学生动手折小正方形纸盒、棱柱、圆柱等常见的几何图形;在“展开与折叠”一节鼓励学生按不同方法用剪刀去展开小正方形纸盒,结果得到了比书上还多的展开图。
二、把握作业的适量性
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曾向58,000名学生分发问卷,调查他们平均每星期用于作业的时间量,参加这项调查的提摩西·基恩认为“对于任何一个有能力水平的人来讲,增加作业量都会使成绩提高,作业具有补偿的作用。”然而他又发现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他的调查取样中,学生用于作业的平均时间并不特别多,而学习成绩却出奇的好。因此,他认为作业量不能无限地增加,只能适量,超过一定的界限,反会造成成绩下降。
许多教师总是认为,多做几道题总比少做或不做要好,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常常对某个知识点做反复的练习。这种操练式的作业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成绩有显著的效果,而对解决开放性的问题没有显著的效果。如果在不良的情况下过度练习,比如说让那个学生做100道类似的题目,就会产生负面影响,使学生不喜欢学习甚至厌倦学习,反复的练习体现在“熟”上,有句话叫“熟能生巧”,但过度的作业会“熟能生厌”,使学生不想学习,阻碍学生的发展,所以又有一句话叫“熟能生笨”。这种作业不是我们讲的有效作业,我们讲的有效作业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作业。
作业布置适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都是重要和必要的。
三、体现作业的层次性
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素质、智力、能力、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自然差异.对他们提出同样的标准、同样的要求,显然有些不合理,因此需要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以学生潜能的发展为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具有的潜能,创设具有层次性的数学作业,能让各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设计作业时,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各取所需,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如在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时,除了布置必做题课本上的习题,还有选做题:已知x2+3x-1=0,求x-和x2+2的值。
总之,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是一个永恒性话题,也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数学作业的设计,应牢固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