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人生仪礼歌谣中的生命、性别与情感——基于近代方志与现代出版资料的民族志考察

来源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wyniqt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北民间人生仪礼歌谣主要表现为诞生满月歌、嫁娶歌、祝寿歌、丧葬歌等形式.人生仪礼歌谣的核心是对生命仪礼进程的铺垫与集体情感的凝聚与塑造,既融入对两性不同生命阶段的身份与角色的界分,又表达对生命状态的情感体验,始终围绕生命仪礼及其诵唱活动成为人生仪礼中宣表生命意识及情感体验的生活实践.陕北人生仪礼歌的生成围绕生命历程、性别期待与情感生活进行,蕴合其间的质朴和热烈情感被共时性地唤醒、激发而成集体情感并经历近现代一致性地传承,融入陕北民众赓续不息的生命、角色分明的性别与热烈饱满的情感而悠远绵长.
其他文献
劳动教育是学校推行的教育内容之一。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通常会选取符合学生年龄以及体力的劳动,引导学生参与劳动过程,增强自身的劳动体验感,提升劳动教育的有效性。
期刊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环节,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和创造者,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奠定理论基石,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逻辑.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衡量标准,充分满足人民需求,激发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展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逻辑.乡村振兴旨在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居住环境,丰富人民文化需求,助推基层有效治理,体现了以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教育对人们来说也越来越重要。近几年,国家对教育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初中教育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素质教育成了重点话题。
期刊
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灿烂华章,既是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革命实践中创造凝聚的精神力量,同时也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延安精神中,党中央对政治方向的正确判断,蕴含着对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自觉把握;明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蕴含着对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深化应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根本宗旨,蕴含着对群众史观的深入贯彻;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蕴含着对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充分发挥.深入总结历史唯物主义在延安时期的运用和发展,是新时代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的理论基础,也是坚持和发
大数据时代,由于法律制度不完善、个人信息素养较低、技术先验论和“监视型资本主义”的影响,导致产生“选择性接触”和“认知混乱”现象,由此使人的信息活动从人与世界的本真性关联异化为与人相对立的存在.消弭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异化,必须不断完善信息保护法律制度、逐步提高个体信息素养、持续强化信息技术创新、有效规制资本运营,使信息更好地服务个体和社会的发展.
庄子《养生主》之关键在于缘督以为经而体道养心,使世间之人能够于紧张之中寻觅喘息之所.“养生”在庄子也即为“养心”,远离危险,使身体不受伤害、使心灵保持虚静的状态,如此,心灵得以安宁、精神得以自由,人于自性与自乐中亦可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庄子于养生处指明了撄宁、坐忘之策,亦点明了守中、养心之方,希冀身处人间世中的人能够找寻到自己的栖身之地,游刃其中而体会到人之为人的乐趣.庄子之“养生”对于当下社会也具有重要价值.
“化”是庄子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具有“自化”“转化”以及“教化”等多重含义.从“化”的视角看,庄子的技术思想大致涵盖技术的生成、使用以及治理等三个层面的内容.庄子认为,技术是从材料的选择到操作的方法再到长期的训练,并实现某种目的 的人为活动.在技术的使用时,世人因“人”而异,因“利”视导,不关注物物之间的共性.因此,对技术的治理,既不能过于乐观,也不能完全弃之不用,退回到“至德之世”,而应“与时俱化”,顺势而为.“化”这一研究视角不仅使庄子的技术思想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内容,而且还对超越“道”“技”之
延安整风运动期间,为了恢复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共在全党范围内展开了一场深入持久的思想改造运动,并辅之以学习由中央指定的阅读书目.在众多学习材料中,毛泽东十分重视和强调对《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的阅读,该书也由此成为了延安整风期间全党理论学习的重要材料,并在思想方法的改造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列宁的这部著作虽然不是专门谈论思想方法的书籍,但是却在具体事例的阐释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核心要义,因而更加适合对理论水平不高的党员进行思想方法的改造.这是毛泽东在整风运动中积极推介这一域
时空观念既是清代诗学的理论建构逻辑,也是艺术家处理文化与政治生活的坐标.清代诗学时空观念的表现,较之前代有新的特质.从思想基础来说,清代诗学上承儒家的社会理念,在社会秩序中重新规范了诗学与社会政治的位置,追求儒学与社会秩序的复归;从主体条件来说,清代诗家主体意识觉醒,使清代诗学注重诗歌及诗话写作与学术文化的距离,追求心理感悟的时空形式;从诗学的理论形态来看,诗话写作仍以时空意识为逻辑基础,呈现出时空化的审美形态.如此,清代诗学是在传承美学精神的基础上,在社会思想、学术文化环境以及艺术个体追求之间,寻求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