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服务中央决策能“重庆共识”

来源 :天津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ngyu0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贯彻落实《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管理办法》,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促进学术期刊树立问题意识,更好地服务中央决策,2015年7月,由《改革》首倡并发起,22家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在重庆研究协商,就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服务中央决策达成如下共识。
其他文献
由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前现代性,时间性还没有发生,中华美学史具有空间化的特性。从中华美学的历史观看,道和经不变,文亦不变。从中华美学思想的演变看,它没有产生美学思潮。中华美学思想的演变不是历史性的发展,而是文化性的更替,主要是南方文化与北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以及与之交织的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冲突与融合。中华美学史体现了美与善的分离倾向、情挣脱理的束缚的倾向、文脱离道而独立的倾向,但基本的空间框架没有改变。
在口述历史和集体记忆的研究中,最为常见的争议通常发生在两个方面:其一,由个体叙述的历史究竟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反映某一群体共同的社会经历或生命历程?这直接关系到集体记忆何以可能的问题。其二,这一集体所置身其中的社会又是如何将林林总总的个体经历打造成每一个成员彼此相似的共同记忆的?这直接关系到集体记忆是如何建构起来的问题。就第一个问题而言,正是命运共同体为单个个体通过口述还原集体生活提供了叙事基础,这一基础加之在单个个体形成共同体时所产生的突生机制,使得个体的口述能够超越个体的限制成为带有共同体一致的精神特征的
口述历史兴起之后始终面临着信度与效度的巨大争议:以记忆为基础的口述叙事是否值得信任?口述历史究竟是对历史的回忆,还是今天建构的后见之明?带有强烈情感色彩和主观性的口述史料能否被当作“历史事实”使用?究竟应该如何衡量与评估个体经验对理解历史、理解社会的价值?上述争议实际上是从三个不同的理论向度讨论口述历史,即作为史料的口述历史、作为社会建构的口述历史和作为社会行动的口述历史。在作为史料的向度上,口述历史可以让无声者发声,印证、补充传统史料,并对有所偏向的史料形成抗衡乃至反动;在作为社会建构的向度上,口述历史
口述历史的理论问题一直是学界的一个难题,始终没能有效解决。口述历史的理论困境,从表象上来看,是由于受访者、访谈者、记忆、情感、认知、人、事、环境、社会、文化等众多因素综合在一起形成的,但根源还是对本质问题的认知不足。通过厘清口述历史的五个基础要素,溯源口述史的三对主要矛盾即宏观与微观的矛盾、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历史与当下的矛盾,进而整体构建和系统解析口述史的基本结构,揭示口述史主要矛盾的关系及相互作用,阐明口述史的交互特征与运行结构。
人民主体性是主体性思想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崭新理论进路。与传统主体性哲学专注于其抽象性不同,人民主体性则具有生成的特质。人的生存状态时时受总体性的资本与政党双重逻辑共同作用影响决定了这一特质:资本逻辑从经济领域出发,渗透至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导致人及人际关系的异化状态;政党逻辑则以政治领域为起点,设定目标、凝聚共识、有效组织再塑人的存在方式。马克思主义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以及它对政党理论的创新和政治的实践,提供了重新思考主体性问题的契机。坚持政党总体性权力对资本的驾驭,既是历史唯物主义在新时代的内在要求,更
西方资本主义塑造的现代性强势话语,在现实社会展现的危机中遭受普遍质疑,引发了关于现代性多元路径的期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开辟的“中国道路”,既是对西方一元论现代性范式的现实突破,更是探索新型现代性方案的有益尝试。在中国现代性构建的历程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担当始终不可忘却。
伦理叙述都可以被看作伦理表现。伦理表现的道德语言是选择性的,无论何种建制性范式和日常性语言,都不可能是唯一性的。伦理表现的道德事实是建构性的,无论是实在论的客观意义情愫还是非实在论的情绪化指证,都蕴含着道德虚无的逻辑可能。至于伦理表现的道德审美,不管是道德喜剧还是道德悲剧,也都存在着诸如“道德欺骗”或“道德恐怖”的理论可能性。道德教育必须从适恰的辩证实践理性出发,小心翼翼地被当作是基于尊重并通过沟通,然后达成谅解性共识,进而获得各攸关方精神和谐的生活实践。
认识的主休理以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的形式来把握客体的。原妈人由于把人和对象融为一体,他们从人去理解物,从物去反思人;他们尚未意识到认识中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而是凭借个人的情感和初级的思维能力去把握认识的对象,虽然主体的认识采取了非理性的反映形式,但仅从认识的角度看,它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阶段,是人类对自身的意识从自发走向自觉发展过程的必由阶段,它是人类认识的真实基础。
郑天挺在1923年至1934年间主要讲授世界人文地理和古代地理学,并刊出两部讲义:《古地理学要略》和《世界人文地理讲义》。同时,他是最早对《禹贡》进行全文释读的学者之一,对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基本问题都有涉猎,在中国历史地理学科发展史上应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在西南联大期间,郑天挺一度以撰写《南诏书》为目标,研读西南史地书籍;采用以音证史的方法,撰写西藏史相关的论文,批驳当时国际上的有关谬说,显示出其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国际学术视野;积极参与云南地方史志事务,开展学术演讲,为地方发展出谋划策。即便在“文革”期间撰写丝
"小穿论坛"是天津社会科学院着力打造的"三农"发展高端论坛,在凝聚社会智力资源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高质量推动区域发展等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2020年9月19-20日,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和蓟州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小穿论坛"在天津市蓟州区穿芳峪镇小穿芳峪村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