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中调控铁死亡相关因子的影响

来源 :针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c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艾灸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滑膜组织p53、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蛋白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AA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和药物组,每组20只.采用风寒湿环境因素结合完全弗氏佐剂建立AA大鼠模型.艾灸组予艾条悬灸“肾俞”“足三里”,两穴交替使用,药物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混悬液(8 mg/kg)灌胃,均每日1次,连续15 d.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右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右膝关节滑膜组织p53、SLC7A11、GPX4蛋白和mRNA的表达;比色法和荧光探针法检测大鼠血清谷胱甘肽(GS H)含量和活性氧(ROS)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右膝关节滑膜异常增生,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滑膜组织p53蛋白和mRNA表达、血清ROS表达强度明显升高(P<0.01),滑膜组织SLC7A11、GPX4蛋白和mRNA表达、血清GSH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和药物组滑膜组织损伤明显改善,滑膜组织p53蛋白和mRNA表达、血清ROS表达强度显著降低(P<0.01),滑膜组织SLC7A11、GPX4蛋白和mRNA表达、血清GSH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艾灸组比较,药物组滑膜组织病理形态学无明显差异,滑膜组织p53蛋白表达、血清ROS水平明显升高(P<0.05),GPX4蛋白表达、血清GSH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艾灸改善AA模型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炎性反应的作用可能与其调控铁死亡相关因子的表达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次全胃切除术治疗中上部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及近期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1例中上部早期胃癌并接受全腹腔镜次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横断面描述性研究方法.结果:31例患者均在全腹腔镜下完成清扫及消化道重建,无一例需腹腔镜辅助与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67.5±33.4)min,首次肛门排气时间(56.9±18.3)h,饮水时间(2.90±0.79)d,进食半流质时间(4.32±0.79)d,术后平均住院(7.58±1.36)d,住院费用(5.81
目的:探讨两孔(SPOT)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0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00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符合研究标准的23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78例,女59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多孔手术组(n=121)与SPOT组(n=116).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各项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肿瘤部位、肿瘤长短径、手术时间、pT分期、pN分期、pTNM分期、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
目的:探讨单孔加一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49例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孔加一组(n=21)与常规五孔法腹腔镜手术组(n=28,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30 d内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两组出血量、肿瘤最大径、清扫淋巴结数量、重建方式、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加一组手术时间、总切口长度更短,首次下床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后机器人胃癌根治术后近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拓展思路.方法:回顾收集2012年11月至2020年10月行新辅助化疗后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的8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病理资料.并发症分级按照Clavien-Dindo系统进行评价.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辅助化疗后机器人胃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将单因素分析中P280 min(OR=3.409,95%CI:1.144-10.163,P=0.028)与存在腹部手术史(OR=4.888,95%CI:1
目的:评价自牵引后离断技术在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9月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75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全腹腔镜回肠-结肠自牵引后离断Overlap吻合,收集其一般资料、术中情况、术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7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腹腔外吻合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手术时间平均(93.4±9.1)min,吻合重建时间(10.3±2.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7.5±9.0)mL,术后平均住院(4.9±0.9)d,无吻合口
目的:探讨腹腔镜中间入路与混合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为109例患者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结果:混合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少于中间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并发症发生率及其他术后恢复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混合入路近期疗效优于中间入路,是治疗右半结肠癌较好的选择.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与C反应蛋白(CRP)、CRP与白蛋白比值(CAR)的关系,比较CRP、CAR对术后吻合口漏的预测效能,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162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第1天(POD1)、术后第2天(POD2)、术后第4天(POD4)的CRP值、CAR、CRP(POD4/POD1)、CRP(POD4/POD2).结果:POD2观察到CRP的峰值水平.吻合口漏患者的CRA(POD4)、CRP(POD4/POD1)、CRP(POD4/POD2)均高于无吻合口漏患者.在受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复制基于膜解剖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8例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手术(基于膜解剖术式)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结果:2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35~246 min,平均(182.2±41.3)min;术中出血量10~45 mL,平均(18.5±9.3)mL;清扫淋巴结数量17~34枚,平均(25.7±4.5)枚;住院14~20 d,平均(16.3±3.6)d.术后发生乳糜瘘1例、吻合口出血1例、肺
目的: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中、英文数据库中肠息肉的研究现状,探讨其目前研究热点及未来研究方向.方法:分别采用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中、英文文献的检索.以“肠息肉”“结直肠息肉”“结肠息肉”“大肠息肉”为检索词,检索日期自建库至2021年10月6日,纳入已发表的肠息肉相关文献,采用VOSviewer 1.6.11软件分析纳入文献的国家、机构及作者等分布、关键词的聚类,并进行时序分析,绘制对应的循证可视化图谱.结果:分别纳入1218篇与12212篇肠息肉的中、英文文献.结果 显示
目的:通过多层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回顾性分析左结肠动脉(LCA)与肠系膜下静脉(IMV)的解剖位置分型、IMV回流变异情况及IMV于根部以上水平的分支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11月92例患者(其中左半结肠癌8例、乙状结肠癌25例、直肠癌59例)的腹部CT增强扫描结果,并进行血管重建与术后录像复习.其中男56例,女36例,中位年龄63(54,72)岁.分别记录肠系膜下动脉(IMA)的分型、LCA/IMV分型及LCA、IMV至IMA根部的距离,IMV的回流汇入位置,IMV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