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原则,所以教育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通过引导学生发散式思维进行教学。中学生作为基础教育的主体,其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互补性等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进行教育,更有利于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尤其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发散式教学能够更好地发展中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发散式;应用
1设置情景教学引导学生融入历史课堂
情景教学已经广泛应用到高中各个科目教学中,其教学效果显著。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将发散式教学理念与情景教学有效结合,尝试通过情景教学过程将发散式教学理念应用到高中历史课堂实际教学中,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历史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融入历史课堂。情景教学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全身心融入历史课堂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教学互动,同时有利于活跃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紧随历史教师的教学思路学习历史知识。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解“抗日战争”时,就可以设置情景教学,引导学生融入课堂,实现学生思维发散的培养。首先,历史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有关“抗日战争”的纪录片,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氛围,将学生思维引入那个时代;其次,历史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假设你身处抗战时期,你会做些什么?”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及纪录片内容,运用发散思维进行问题讨论;最后,由历史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同时鼓励学生对其他历史事件进行同样的思考。
2历史教学课堂中学生想象力的发挥
想象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想象是一种思维活动,是学生利用自己思维思考问题的一种活动,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讲新知识之前,老师可以对已经学过的知识作为导入,增强学生对于新知识的联想,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老师还可以根据教材上的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扩展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思路。例如,在学习《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汉武帝为何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生就会进行充分的思考和想象,發表自己的想法,老师再根据学生所表达的观点进行总结,得出结论。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体现发散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3重视历史教学中思考能力的培养
发散式思维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个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发散式教学方法,就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地分析历史问题。这就要求当代历史教师要将思考能力作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培养目标。首先,教师要提高学生思考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具有主动思考的勇气,逐渐具有思考的意识。教师可以利用一个值得讨论与研究的话题引导学生思维的扩展与发散,使学生投入到思考当中,不断进行问题的剖析。对于学生不同的观点,教师要适当给予肯定,使学生找到思考问题的成就感。其次,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当中要为学生创造建立与培养思考能力的条件。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处于主体地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比如在进行《鸦片战争》的讲解之时,教师可以就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这一问题对学生的求思考能力进行培养。可以利用鸦片战争概况的讲解,让学生对鸦片战争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给学生三分钟的独立思考时间。教师要分别肯定学生的答案,并引导学生换一个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会得到培养与促进。
4高度重视学生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随着学生理论知识的不断丰富,就需要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并在完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全面掌握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应通过发散式的思维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以便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点。例如,在中国近代史复习教学的过程中,历史教师可以从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思考近代中国社会的特征。引导学生思考认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使学生整体上清楚了解近代中国发展的脉络与历程,构建和完善历史知识体系。此外,教师可以在中国近代史联系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特征,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近代史。
5拓展教学的范围和领域
在高中的历史知识当中,是延展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但要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还要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兴趣,以便学生扩展历史知识和学习的范围。其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给予学生自主权,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散思维,培养创造力。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课外活动,如演讲、参观博物馆以及参观历史古迹等,从不同的教学中学习历史、感受历史。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布置探究的任务,让小组成员自行对知识进行探究,利用网络、资源查阅等方式探究答案。此外,要注重学生的历史思维衔接,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思维正处于形成的高速时期,历史思维的形成同样如此。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历史思维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从简单开始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对历史进行体会,树立历史意识。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学生要学习大量的历史内容,如果依然应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不易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阻碍了学生历史观的形成。因此,在高中历史的日常授课中,要将传统的授课方式更新,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引导学生思考,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究和学习的空间,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马昕杰.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散式教学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01)
[2]张俊.发散式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8(03)
[3]韩福松,田雪.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散式教学的应用初探[J].华夏教师.2017(11)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发散式;应用
1设置情景教学引导学生融入历史课堂
情景教学已经广泛应用到高中各个科目教学中,其教学效果显著。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将发散式教学理念与情景教学有效结合,尝试通过情景教学过程将发散式教学理念应用到高中历史课堂实际教学中,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历史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融入历史课堂。情景教学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全身心融入历史课堂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教学互动,同时有利于活跃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紧随历史教师的教学思路学习历史知识。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解“抗日战争”时,就可以设置情景教学,引导学生融入课堂,实现学生思维发散的培养。首先,历史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有关“抗日战争”的纪录片,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氛围,将学生思维引入那个时代;其次,历史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假设你身处抗战时期,你会做些什么?”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及纪录片内容,运用发散思维进行问题讨论;最后,由历史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同时鼓励学生对其他历史事件进行同样的思考。
2历史教学课堂中学生想象力的发挥
想象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想象是一种思维活动,是学生利用自己思维思考问题的一种活动,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讲新知识之前,老师可以对已经学过的知识作为导入,增强学生对于新知识的联想,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老师还可以根据教材上的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扩展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思路。例如,在学习《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汉武帝为何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生就会进行充分的思考和想象,發表自己的想法,老师再根据学生所表达的观点进行总结,得出结论。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体现发散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3重视历史教学中思考能力的培养
发散式思维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个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发散式教学方法,就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地分析历史问题。这就要求当代历史教师要将思考能力作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培养目标。首先,教师要提高学生思考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具有主动思考的勇气,逐渐具有思考的意识。教师可以利用一个值得讨论与研究的话题引导学生思维的扩展与发散,使学生投入到思考当中,不断进行问题的剖析。对于学生不同的观点,教师要适当给予肯定,使学生找到思考问题的成就感。其次,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当中要为学生创造建立与培养思考能力的条件。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处于主体地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比如在进行《鸦片战争》的讲解之时,教师可以就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这一问题对学生的求思考能力进行培养。可以利用鸦片战争概况的讲解,让学生对鸦片战争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给学生三分钟的独立思考时间。教师要分别肯定学生的答案,并引导学生换一个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会得到培养与促进。
4高度重视学生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随着学生理论知识的不断丰富,就需要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并在完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全面掌握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应通过发散式的思维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以便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点。例如,在中国近代史复习教学的过程中,历史教师可以从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思考近代中国社会的特征。引导学生思考认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使学生整体上清楚了解近代中国发展的脉络与历程,构建和完善历史知识体系。此外,教师可以在中国近代史联系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特征,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近代史。
5拓展教学的范围和领域
在高中的历史知识当中,是延展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但要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还要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兴趣,以便学生扩展历史知识和学习的范围。其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给予学生自主权,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散思维,培养创造力。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课外活动,如演讲、参观博物馆以及参观历史古迹等,从不同的教学中学习历史、感受历史。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布置探究的任务,让小组成员自行对知识进行探究,利用网络、资源查阅等方式探究答案。此外,要注重学生的历史思维衔接,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思维正处于形成的高速时期,历史思维的形成同样如此。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历史思维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从简单开始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对历史进行体会,树立历史意识。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学生要学习大量的历史内容,如果依然应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不易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阻碍了学生历史观的形成。因此,在高中历史的日常授课中,要将传统的授课方式更新,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引导学生思考,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究和学习的空间,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马昕杰.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散式教学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01)
[2]张俊.发散式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8(03)
[3]韩福松,田雪.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散式教学的应用初探[J].华夏教师.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