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流行”起来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xiang1993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指的是对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相关的技术教育,是以信息技术研究和开发为目标的教育。其实,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内涵深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基础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找寻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传统文化,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人文底蕴,有利于实现全面提升全体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传统文化;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7-0073-02
  引    言
  近年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改革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与信息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思想。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要求,在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因此,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提倡融合德育渗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中学会如何明理,如何在浩瀚的网络世界中明辨是非。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一直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无时无刻不在陶冶着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信息技术虽是是一门技术性学科,但如果能在技术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那么信息技术课堂将会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之一。
  一直以来,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体现技术性,很少关注人文内涵,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科学和人文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良好的人文素养更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正确的导向。如何借助信息技术课堂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再次“流行”起来,是我们每位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用教师敏锐的观察力找寻教学的突破口。如果我们能把传统文化运用恰当,必然会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会让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展示出与众不同的魅力。
  一、巧用教材,找寻传统文化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信息技术教材中不乏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但是信息技术理论知识部分学习内容很枯燥,如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教材中的“动画基础知识”“网络是把双刃剑”等,平时我们往往通过理论课的形式讲解教材中的内容,相比上机实践课来说,学生从形式上就不易接受,教学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如果我们认真分析教材就会发现,从这些内容中可以找寻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所在,将传统文化转化为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能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打字速度,教師每节课都会在课前安排学生进行打字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打《三字经》《千字文》等传统名篇,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经典篇章,学生在与计算机打字交互中可以对这些经典篇章进行鉴赏,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再如,在教学“搜索引擎”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布置学生查找“南通历史人物”“南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相关技巧的同时,感受南通本土文化的魅力。又如,在学习“wps文字编辑排版”时,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古诗、中国名画等,让学生在练习编辑排版的同时,享受传统文学与诗歌的美妙。
  当然,诸如此类的方法有很多,但无论是哪一种,教师都要认真分析教材,这样才能找到传统文化的踪迹,进而将其归入技能教学中。这样的课堂不仅能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术,也能使其不断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巧设环节,展示人文底蕴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我们发现,要想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的合理设置对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充分展示民族文化的底蕴,教师就必须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并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例如,在《动画基础知识》这节课的教学中,在技能目标方面,笔者要求学生能够制作简单的动画,因为是上机操作,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但是对于教材内容中动画原理部分理论知识的讲授则显得比较枯燥,教学形式单调,学生不易理解。通过分析教材及教材配套光盘中的动画原理程序,笔者发现,如果以“传统文化”为主线,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这节课的课堂导入部分,笔者选择了以甲骨文的演变作为切入口,让学生随着字体的演变体验甲骨文的神奇魅力,让学生带着猜想和疑问进入课堂的学习,笔者也从甲骨文的演变自然过渡到原理的解释部分。在整个教学流程中,笔者依次以汉字“夏”、中华成语、经典古诗为素材,通过“夏”字的一笔一画逐步揭示动画的原理,让学生体验中华汉字的魅力,感知夏王朝开启的中国上下五千年人文历史。在经典的成语动画再现环节,通过猜测成语让学生感悟一字一词带来的成语智慧及古文底蕴。最后让学生在逐步理解动画原理的基础上尝试“经典古诗”的动画制作,并根据动画联想古诗词。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能让学生更好地领略我国的文化内涵。这些环节的巧妙设计,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达成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目标,也让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展示民族文化的人文底蕴,进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体现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教学目的。
  三、巧用文化,播撒德育教育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在教师的把握下,能最大化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是否采用了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是否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成为影响课堂效果的关键。其实信息技术课堂不但可以利用技术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也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素材的巧妙选取,播撒德育教育,增强教学的感染力[1]。
  例如,在教学《动画基础知识》这节课时,笔者选择了以传统文化为主线,但如何巧用文化,渗透德育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重点。在反复琢磨素材的基础上,笔者发现可以把感悟中华美德作为课堂的升华部分,通过汉字“夏”,让学生感受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而成语动画环节,“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两个成语能让学生在形象的动画里感受中华民族“诚信”的传统美德;最后通过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巧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传统文化素材,能让德育教育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能让课堂教学主题得到升华,也能让学生在课后实践的过程中,更易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技术是人类文化财富的一种积累形式,任何技术在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一定的人文特性,教师要用技术所蕴藏的艺术感、文化性、道德责任去打动学生的内心。”所以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到信息技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探知欲望。信息技术教学不是单一的技术教育,教师要借助传统文化,挖掘人文底蕴,渗透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而找到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突破口。
  结    语
  信息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新技术,信息技术的教学也必须具备前瞻性和引导性;信息技术也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所以信息技术的教学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深厚孕育。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必须时刻关注技术的更新发展,也要学会找寻信息技术课堂传统文化的经典,给学生以科学的引领、人文的滋养,让传统文化通过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再次“流行”起来。
  [参考文献]
  田志强.谈信息技术课如何做好人文素养的渗透[J].辽宁教育,2016(04):63.
  作者简介:曹金花(1981.5—),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生成课程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儿童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儿童更加有效学习的课程发展过程,它是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过程。我们引入并借鉴STEM教育理念,探索并研究生成课程的实施路径,STEM理念下的生成课程是充满能量的,它会激励我们为支持与培养适应社会科技发展的新时代人才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STEM
期刊
摘 要:微课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微课的诞生打破了以往40分钟“一言堂”的教学,使教师能够更加全面地开展知识的讲解,教学模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大大提升了知识的可理解性与趣味性。微课具有短小精炼、内容形式丰富等优点,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与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文章从天体运动规律方面进行举例分析,体现微课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妙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天体知识;微课资源;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让不少教师丢失了自我,课堂从教师“满堂灌”变成了“少数优生去灌多数学生”,教师课堂的主导地位淡化。新课堂迫切呼唤教师回归课堂主人翁意识,从“用好教材的‘魂’,而不要去‘走’教材”“挖足教材的‘点’,把‘细节’融入教学情境中”“善于突破课堂的时空局限,拓宽教学资源”三个方面去充分发挥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努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主导地位;教材的“魂”;小学数学
期刊
摘 要: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班主任在这样的工作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救火式管理、胁迫式管理、说教式管理、求助式管理。如何破解这些问题呢?本文建议可以从以下幾个方面进行尝试:抓习惯养成,抓目标激励,抓关键少数;放低姿态,放松权力。  关键词:“三抓两放”;班级管理;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是教师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但是从教学现状来看,教师还是过于注重对学生低阶思维的培养,也就是通过知识的灌输来确保教学目标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可这样的过程并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新课改所提出的以生为本理念的落实,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素质教育下的语文课程应该做好改变,从低阶思维的培养转变为高阶思维的培养,进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获得良好的发展,同
期刊
摘 要:目前有很多的学生的写作学习依然存在困难,要走出这一困境,教师需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方法入手。基于此,语文教师可以采用要闻速览、热点话题探析、生活琐记及焦点的书面辩论等方式,力求在多角度、新路径上,让生活的“活水”真正流入学生心田,使学生的作文产生改观,使作文教学走上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素材;中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学生学习新知需要已有经验的支持,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以旧引新,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能力,发展数学智慧。  关键词:学习过程;数学思考;学生经验;数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7-0078-02  引 言  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已有经验的支持,在
期刊
摘 要: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知识强行传授给学生,而是以一种唤醒的力量,激发学生饱满的创造力、鲜活的生命感和崇高的价值感。喚醒儿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求教师具备仁爱之心,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同时擅用“语文的方式”与学生平等对话、贴心交流,从而成为德艺双馨的“仁爱之师”。  关键词:教师;学生成长;仁爱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 要:一直以来,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让教师棘手、令学生头痛的难题。为了攻克这个难题,笔者试着从学生说与写的兴趣入手,让他们敞开心扉,大胆说、自由写,进而让他们明白:语文并不可怕,就是说说写写。  关键词:语文;口语交际;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7-0070-02  引 言  叶
期刊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运算能力提出:运算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基于此,本文对一年级口算教学进行了研究,以期能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口算;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7-0066-02  引 言  
期刊